“一颗糖可讨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明月松间照全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明月松间照全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800字作文:明月松间照
800字作文:明月松间照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那轮明月总是默默的挂着,静静的照耀着黑暗中的大地。在黑暗中的人们,仰望着天空,无声地守护着心中的信念。
天上的明月,亘古不变地阴晴圆缺着。不论是嫦娥奔月,还是阿波罗登月,她都不曾改变过。而地上的守护者,却因斜风细雨,阵阵寒风,甚至只是一声突兀的蛙鸣,而退却了。守望月亮,并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心中的一份坚守。
因为坚守,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只为自己心中的信念。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杀敌报国。在无数人的退缩之中,他坚守了下来。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名垂青史,被后人所传唱。虽然他的仕途坎坷不堪,但是他发自肺腑的`诗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百折不挠的守护者的形象。杜甫,他守住了自己的信念,披上了明月般的光环。
因为坚守,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纵然当时他已经国破家亡,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毅然决然地与金兵相抗。纵然他早已南渡,却不曾改变过心中的信念,他自比廉颇,只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怯弱的南宋面前,辛弃疾用他手中的笔,发出千古之绝唱,震撼人心!辛弃疾,你同样受到人们尊敬的瞻仰。
因为坚守,关汉卿借窦娥之口,发出内心不满的呐喊。关汉卿,在金末元初那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忍气吞声。他用戏剧将人间的悲惨表现出来,也表现了他那对人世的不满与失望。为了心中信念,他默默的努力着。用他那惟妙惟肖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命运的角色。关汉卿,你当真无愧于“东方莎士比亚”之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因为心中的信念从不曾改变过,无数人面对刀山火海也不曾退缩。因为他们的坚守,中华民族才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守望月亮,守护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一声声感天动地的绝唱,一篇篇凝聚心血的诗篇,一幕幕令人落泪的画面,无不体现了这些人的坚守。
守望月亮,守护着黑暗中的信念。不曾因为功名利禄而改变,不曾因为荆棘遍地而退却。时光流逝,无数守护者仍然为心中的信念而坚守着,就如同天上的明月一样不曾改变过!
篇2:举杯邀明月全诗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
2、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3、既:且。
4、不解:不懂。
5、徒:空。
6、将:和。
7、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8、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9、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0、交欢:一起欢乐。
11、无情:忘却世情。
12、相期:相约。
13、邈:遥远。
14、云汉:银河。
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着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读者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篇3: 举杯邀明月全诗
举杯邀明月是出自《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的名句。
【全诗如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篇4: 举杯邀明月全诗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完美的春光。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诗意】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齐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邈:远。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但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向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主角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但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但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篇5:明月松间的名言有哪些
关于明月松间的名言有哪些
钟期廿二弦,清洛月寒玉,边话桑田,无嗔无念,玉林散满鸿鹄愿,怎甘愿,终了只作土。
钟期廿三弦,清啸振寰宇,世事如烟,暮秋终忆,楚碧秋水涟渐远,怎痴念,终了只作古。
钟期廿四弦,漏断人初静,孑然扶栏,茶龙古道,莫叹韶华终易老,怎怅然,终了只作土。
钟期廿五弦,明月松间照,佛龛浮屠,渡生斩罪,佛渡我心佛空叹,怎忘却,终了只作古。
钟期廿六弦,不抵相思半,翰墨流离,潭元忆梦,荷尽已尽擎雨盖,?怎憔悴,终了只作土。
钟期廿七弦,楼虚月华满,挽弦暮笙,青渊久倦,飞入疏影总不现,怎未匀,终了只作古。
钟期廿八弦,蒲苇为君故,剪剪清风,回眸莞尔,深涧浅眠晨昏梦,怎怨故,终了只作土。 ----君子白砚
少年心意,一如明月松间的青石流水,青青明明,清凉甘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天光云影,明月松间;清泉石上,鸥鹭独饮;驿外小桥边,流萤扑扇,竹篱掩映,蔷薇架下有浣女晚归,夏虫啾啾;近山高处,有竹管穿林打叶,悠扬的笛声徐徐展开,片片白云开始鲜活,缕缕晚风开始舞蹈。这一刻,山是空的,心是满的。
多么奢望,舞弄那一根羌管的人是我,小楼独立,玉树临风,一腔心曲,便置身于江湖,行侠万丈红尘的绮丽与沧桑。
历代诗文中的名句,真是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自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品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幽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沉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孤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泰然,“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志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无奈;“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通达;“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温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诗二首》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晏几道的春之境;“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是李白的夏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秋之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的冬之境。
此刻,你就在我眼前。世间光景流转到第五个季节。
若问此时此境,便是——“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活泼泼的世界,只需要用一种时时刻刻的清醒观照,去驱散那些主观的分别和执着,去随时随地享受这散满一地的清凉月光。 ----恒愚法师《一地清凉自在受用》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从容的潇洒;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种无畏的潇洒:
“明月松间照”是一种怡然的潇洒:
“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潇洒,是一种境界
篇6:明月几时有全诗
明月几时有全诗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不胜:忍受不住。
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诗意: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寄思,幻想游仙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篇7:一轮明月当空照全诗
《解卦》象征着灾祸危难的舒解:利于往西南方行事。如果没有什么灾祸,只要严守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就一定会吉祥如意的。但是如果发生了祸患,就应该及时地想办法加以解决,这样才能获得吉祥。《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象辞》说:《解卦》的卦象是坎(水)下震(雷)上,坎又代表雨;为春雷阵阵,春雨瀟瀟,万物舒展生长之表象,充分显示了解卦所蕴含的'解除危难的含义,因此,君子也应该勇于赦免那些有过错的,饶恕那些有罪过的,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解脱和新生。
篇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论中医英语翻译及其规范化问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论中医英语翻译及其规范化问题
自应邀在本刊发表有关中医英语翻译问题的'散论至今,陆续收到不少读者来信,有商榷拙文所提论点的,也有直言不讳其不同意见的.
作 者:牛喘月 Chuan-Yue NIU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上海,201203 刊 名:中西医结合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年,卷(期):2006 4(6) 分类号:H3 关键词:医学 中国传统 语言学 翻译 英语★ 举杯邀明月全诗
★ 《鹤联句》全诗
★ 秋叶落诗间诗歌
明月松间照全诗(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