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时间:2018-06-06 19:56:45 作者:吃饭机器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吃饭机器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张宏祥

概要:新课标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行动重在研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实施策略教学,形成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阅读探究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阅读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学习策略

一、问题分析: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深,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老师也往往忽略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如今高中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拟从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提出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运用的课堂模式和课外阅读材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制订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教学实施模式

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程序是: Pre-reading to find questions-Solving th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Analyzing the questions with teacher’s help-Practicing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fter class-Reflecting and evaluating themselves.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1.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记得多而非读得多的怪圈,做到教师的讲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这一需要。2.学生在预读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并讨论解决。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4.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引向深入。5.鼓励学生课后运用学习策略,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拓宽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开发了课程资源。

这一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并且鼓励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延续到课外的学习内容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实施

1. Pre-reading to find questions

预读课文不只是简单的读读课文,而是要运用如下步骤进行的:第一步,略读(skimming)。通过标题、图画或表格等预测全文大意;第二步,找读(scanning)。设计一定问题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细读。了解重点细节、猜测词义、分清文中的事实和观点等;第四步,欣赏。理解文章形成图式结构,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从而评价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欣赏点和质疑点,加深对文章学习的针对性。

学生在生疑时,不断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指导他们对问题进行自问,检验淘汰掉那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对新课中的生词、词组、句型、语法知识以及难句让学生利用词典、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已尽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解决方法作适当的点评和归纳。从而提高了学生所提问题的层次,锻炼了他们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他们解答问题的信心。

2. Solving th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

经过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后,学生产生的问题就相对集中后,老师可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交流,或小组活动讨论,辩论等方法,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下)“The Merchant Of Venice”时,有学生质疑:“Isn’t it legal for Shylock to ask Antonio to pay for the money? ”为此,本人组织了一次辩论赛,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两队,给他们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看到同学们组里分工明确,有的找材料作为论点,有的研究课文的细节预测对方可能的话题,有人找来法律条文对照翻译,甚至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债务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辩论时我请一部分同学做评委。整堂课正方和反方用英语针锋相对、舌枪唇战,随机应变,有理有据,观众掌声、笑声不断,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学习,自主分工协作,倾听和采纳他人意见,尊重对方,有助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 Analyzing the questions with teacher’s help

在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达到理想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非全盘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跳板,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理想的彼岸,达到探究的效果。如:人教版高一(上)Unit 9 Reading “Life on the go” 学生对标题不理解,老师可以分析文章的具体情节,“Who does this article talk about? What about his life? Does she live life on the go?”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答案也就越来越明朗。

但是,老师的分析不能单靠问答的提问来解决问题。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同学们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进行探讨,对话,争辩,提高他们的合作,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有时可让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老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甚至是参与者与合作者。

4. Practicing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fter class

在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训练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利用手头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古语说得好:“功夫在课外”。学生的能力指导在老师利用课堂时间,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要靠自己。

快速发展的国际交流,英语的广泛应用,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我鼓励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阅读原文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不断扩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他们常读的有《空中英语》《英语周报》《二十一世纪报》《上海英文星报》等报刊。毫无疑问自主阅读后,同学们拓宽了英美文化知识,提高了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指导,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的拓展学习。在讲课文Hurricane时,我们可以利用网上对“东南亚沿海地区遭受强烈地震和海啸的袭击的报道”指导学生在网上查看这方面的新闻,让他们汇报所获取的相关材料。拓宽了自主阅读学习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5. Reflecting and evaluating themselves

新课标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以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索、发现、讨论等,还要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好的方法,探寻有价值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自主阅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进行自我完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评价和反思的内容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自我阅读策略的运用;语言知识的掌握;语篇的理解;语用能力的发展。

四、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说明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考虑到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设计了多样的可选择性的课程。同样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也应尽可能灵活多样,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本人尝试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旨在把学生推动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阅读教学进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只是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实践。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完美的教学模式,使之推广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还有待于今后我们英语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指导老师: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张依娜教授

篇2: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标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研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实施策略教学,形成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学习策略

一、问题分析

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深,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教师也往往忽略这一能力。如今高中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文拟从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提出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运用的课堂模式和课外阅读材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制订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教学实施模式

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程序是: Pre-reading to find questions―Solving the questions by themselves―Analyzing the questions with teacher’s help―Practicing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fter class―Reflecting and evaluating themselves.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

1.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记得多而非读得多的怪圈,做到教师的讲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这一需要。

2. 学生在预读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并讨论解决。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引向深入。

5. 鼓励学生课后运用学习策略,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同时拓宽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开发了课程资源。

这一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并且鼓励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延续到课外的学习内容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实施

1.预习课文

? 预读课文不只是简单的读读课文,而是要运用如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略读(skimming),通过标题、图画或表格等预测全文大意。

第二步,找读(scanning),设计一定问题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

第三步,细读,了解重点细节、猜测词义、分清文中的事实和观点等。

第四步,欣赏,理解文章形成图式结构,理清文章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从而评价阅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欣赏点和质疑点,加深对文章学习的针对性。

学生在生疑时,要不断引导他们提高提问的质量。指导他们对问题进行自问,检验淘汰掉那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对新课中的生词、词组、句型、语法知识以及难句让学生利用词典、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已尽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对学生的解决方法作适当的点评和归纳,从而提高了学生所提问题的层次,锻炼了他们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加他们解答问题的信心。

2.自主解决问题

经过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后,学生产生的问题就相对集中,教师可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交流,或小组活动讨论、辩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

在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非全盘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跳板,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理想的彼岸,达到探究的效果。

但是,教师的分析不能单靠问答的提问来解决问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进行探讨,对话,争辩,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有时可让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甚至是参与者与合作者。

4.课后练习学习的方法

在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训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利用手头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古语说得好:“功夫在课外”。学生的能力指导需要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要靠自己。

快速发展的国际交流,英语的广泛应用,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笔者鼓励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阅读原文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不断扩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他们常读的有《空中英语》、《学英语》、《二十一世纪报》、《上海英文星报》等报刊。毫无疑问自主阅读后,同学们拓宽了英美文化知识,提高了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还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指导,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的拓展学习。在讲课文Hurricane时,我们可以利用网上对“东南亚沿海地区遭受强烈地震和海啸的袭击”的报道指导学生在网上查看这方面的新闻,让他们汇报所获取的相关材料。这样既拓宽了自主阅读学习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5.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新课标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以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探索、发现、讨论等,还要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好的方法,探寻有价值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自主阅读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进行自我完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评价和反思的内容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自我阅读策略的运用;语言知识的掌握;语篇的理解;语用能力的发展。

四、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的说明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考虑到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设计了多样的可选择性的课程。同样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也应尽可能灵活多样,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本人尝试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旨在把学生推动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阅读教学进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只是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实践。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完美的教学模式,使之推广并应用于教学实践,还有待于今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参考文献:

[1]张晓云.浅谈创新在英语教学中的杠杆作用[J].中学外语教学,(3).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t aims at how to implement strateg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develop teaching pattern of autonomous reading, help students carry out autonomous learning, thu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glish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pattern; learning strategies

篇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

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近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自主学习的内涵阐述出发,浅谈自主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又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建立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等方面入手,因势利导,逐步提高。

关键词:主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

近20年来,英语教学的改革蓬勃发展,学术观点百花齐放,教学实践异彩纷呈,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教学模式的变化,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关注和研究,这些变化和发展充分显示了教师和学生对英语教和学的过程中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学实际却并非如此“。教学主导”往往被变为“教学主宰”。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总会受到教师的牵制,学生的主体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视角,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提出实施这一过程的思路和做法。

一、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的内涵。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过程。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近年来颇受关注。Dickinson(1987)认为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如Little—wood,Straka等人都曾从不同的视角和着重点对自主学习下过定义,他们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涉及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地点、进度的确立和确定,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自我检查、评估和测试等方面。

自主学习的层次和内涵相当广泛,本文涉及的实际上是非完全性的自主学习,因为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在上述诸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性。例如学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跟着教师以统一的进度学习统一的内容,学校在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业的评估和测试。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个人的基础、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习手段以及因此产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因人而异,而这些与学生能否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特别是较宽裕的课外时间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息息相关。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1、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

学习者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和认知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教”相对于学生的“学”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探索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人应建立学习档案,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而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并不断回顾自己学习档案中的内容,不断改进它们,从而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这就是认知心理学强调的元认知。在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要有批判思维,即严密的、全面的、自我反思的思维,还要有对思维活动的监控。有了这种思维,在学习中,就能考虑到更多可以利用的因素,不断地验证所拟定的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习活动更好地获得定向、监控和调节的功能。反思或监控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自我监控。通过反思,为自己找到更好的、更新的学习模式。使自己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其次,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科学指导作用。

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教师自主的一个过程,因为教师自主会影响学生自主。在英语课堂里,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学习者应该有机会根据他们自己的风格及偏爱来学习,而教师只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切必要的环境及输入。当然,自主学习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使他们养成了极强的依赖心理,他们习惯于一切都听老师的,老师教什么,他们记什么,老师要求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如果这种消极、被动、缺乏自主性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不加以改变,学生很难适应和完成将来继续深造阶段的英语学习。因此从新生入学起,教师应当花专门时间向学生介绍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使他们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本质,向他们传达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能促进思考、引导思维、提高学习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他们被动、依赖的学习观念。教师还可以联系社会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2、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

有人指出影响学生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将这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当然就是内容。每堂好的英语课都会有这三者的加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状态”,所以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英语课。

3、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一方面要靠内在的要求意识和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另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不少学生在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又不知如何做到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分析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分析其薄弱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再如,教师除充分利用规定教材外,可向学生推荐难易适中的课外学习材料,包括报纸、杂志和音像资料,保证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量,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4、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必事必躬亲,其任务和职责应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宏观层面的概念,鼓励学生自己把握微观层面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例如,课前的预习工作,课后练习的检查和互评工作,都可以通过小组活动(group work)来完成。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带动一大批学生。

5、创设良好的学英语的校园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角等形式积极开展和丰富第二课堂,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充分利用语音室为学生提供听力材料和录音、录像资料。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广泛且使学生感兴趣的报纸、书籍。这一些都可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课外自主学习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必要的,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意愿,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迫使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6、进行愉快教学、注重语言交际。

英语的教学实质是交际,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应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课堂更生动,更具自主性和交际性。

三、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主要靠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友好的、和谐的、开放的、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作为特征的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一节英语课的灵魂”。作为英语教师,任务不仅仅是“teach student English”,更重要的是“teach howto learnEnglish”。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责任心。

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并引导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真正使学生从自主学习中获益。

篇4: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王怀玖

(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

摘 要:学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才是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高中是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阶段,高中生有比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为走进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篇5: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新课标的提出为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已经代替传统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培养新的方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教学实践作为重点,让学生具有信息技术技能,而在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控制”学生的现象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

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对于教学任务来说,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已经可以自己控制,而且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许多方面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同时,高中阶段,学生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及应用性,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技术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2)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大量需要的学习

资源,同时,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学生对其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此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较为合理的。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只要抓住知识的规律,就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基于以上的论述,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将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时,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

1.自主学习方式没有明显的进展

在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在探索适合学科发展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被提上日程,但是据调查,其进展并不明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很被动,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似乎已经对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习以为常了。

2.学校、教师、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存在差异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思想内涵无法真正被认识到,尤其是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例如,有的教师将自主学习与自学等同;有的教师将自主学习与分组学习等同;有的教师将自主学习与模仿教学等同等等。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由于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理解的失误导致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无法真正得以实现,因此,在实践之前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弄清楚其真正的内涵。自主学习的真正内涵是指: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就是自己有学习动机,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过程、结果及环境的选择都有学生的参与。但是,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例如,高中教育,自主学习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自主学习不具有绝对性,而具有相对性。也可以将自主学习理解为学习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那么,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通过有目的地设计任务,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有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或者茫然性。计算机系统具有两方面的特征,即实用性及层次性,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恰好与其相适应,具体表现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强调有浅入深,有层次地进行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的特征,使其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时可以循序渐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信息技术教师设计好众多个任务,由简单的任务开始,再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自主地去逐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被有效掌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理清思路、探索学习方法及梳理知识脉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将任务比喻成游戏,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好像游戏中过了一关一样,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然会进行思考,这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遇到问题,必然要通过思考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会将其求知欲激发出来,使其愿意自主探索知识,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自主学习,那么,任务的制订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制订任务时就要多加考量,任务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要综合考虑到学生感受,对于任务设置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设置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动力一般与学习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对某一课程没有兴趣,那么必然产生排斥心理,即使需要学习也是被动学习,更不可能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制订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发自内心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提高各项能力,例如,思维能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同时,在此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

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会在计算机室中进行,所以,有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产生想玩游戏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必然要以兴趣为主要依据,设计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高中信息技术有一节课程为《用计算机制作板报》,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么必然会显得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需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自身的设计经验而言,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营造温馨的教学环境,在多媒体屏幕上向学生展现一些精美的卡片,以此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使得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课程导入,比如,教师说:“母亲节即将来临,同学们为妈妈准备什么礼物了?想不想做一个卡片,写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啊?”大多数学生都会马上提起精神,纷纷响应,教师这时就可以进入正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为母亲节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问学生都喜欢什么样的卡片,以其中一个为例,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自己想要制作的卡片,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稍加指导就可以了。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制作卡片上,并力图卡片美观,不断地探索工具栏中的其他功能,以此锻炼出学生自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一节充实的课程就结束了,教师进行课程总结时,就可以说:“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不但可以为妈妈做卡片,也可以送给其他人,同学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赠送。”以此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后学生会对其进行巩固,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2.任务的设置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多多参与到课程中,一条直接的途径就是提出问题,那么,在教师提出问题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运用Excel时,就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是不是教师用笔或计算器算出来的呢?那么这样计算效率是不是很低呢?今天我就要教你们既快又好的方法来提高计算效率。”之后就可以进行教学,然后选择出几组数据,让学生进行统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可以合理运用Excel。

(二)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注重知识总结

在上面的一些环节中,还有很多的知识学生不能理解,鉴于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重点的讲述,在对其进行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维方式因材施教,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的容易。此外,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会反映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较为陌生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就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讲述。另外,在对知识进行总结时,教师要能够使学生了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对整体课程内容的把握。在对知识进行总结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形式开展,在学生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总结,可以采取课堂训练的方法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具体方法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重点题目,通过多练习和多应用,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见,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对教学方法加以研究。

(三)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学生可以成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旦学生遇到困难,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以便将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和巩固。如果学生无法解决,那么就要寻求教师的帮助,正确定位教师及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选用激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首先需要在学生心理上构建愿意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构建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学生都需要被外界肯定,以树立自信心,将自信心化作学习动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喜悦,主动去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要对其进行激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由于家境不好的学生不经常接触计算机,在接受知识时就会比较困难,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特别的鼓励,耐心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渴望去学习这门课程。

伴随教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的提出转变了教学理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由于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为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得到改善和解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更是各个学校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以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书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J]。考试周刊,(35)。

[2]蔡燕燕。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3]赵芸蓉。例谈高中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教学:以《表格信息加工》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2014(02)。

[4]徐宝国。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5]朱学兴。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效能的策略与途径[J]。新课程学习:下旬,(11)。

[6]秦吉远。小学科大智慧小舞台大作为: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经营之道[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1)。

[7]马有才。以学论教,以案为导: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学案的设计[J]。学周刊:A版,2014(10)。

[8]李俊。浅析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4)。

[9]张圣权。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与实践[J]。华章,2013(28)。

[10]项丽丽,丁惠洁。元认知视角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04)。

篇6:快速阅读训练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张宏祥(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05英语教育硕士)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速度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既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维持学生较高的理解率?通过分析提高阅读速度的可行性,提供阅读策略,结合国外专家的二语习得理论,设计了符合我国外语教学现状、易于操作的快速阅读训练步骤。

关键词:阅读速度;阅读策略;阅读训练;视读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the reading speed of middle students has been puzzling the English trainers. Is there any practical way that teachers can not only train students to read faster, but make them maintain hi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eading speed, offers some reading techniques, consult the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 west countries and design suitable and practical steps to train students’ fast reading.

Key words: reading speed; reading techniques; reading training; skip

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的技能,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高考英语分值,也体现了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英语老师每天都碰到、却往往无所适从的问题。本文想从提高阅读速度方面来谈谈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供广大英语老师借鉴,提供实践的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提高阅读速度的可行性分析

客观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阶段语言技能进行了具体规定:学生在高中应该完成的阅读量从18万词到30万词不等;同时每年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量的加大也迫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只有提高了阅读速度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和考试中有的放矢,提高阅读准确率,考出理想的成绩。

理论依据:National Reading Panel研究报告表明阅读的流利度是可以教的,它对阅读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Kuhn 和Stahl()利用元分析方法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数据说明:那么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空间有多大呢?根据美国在Minnesota进行的测试发现,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学生英语阅读的平均速度在240-250wpm,而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可达500wpm。而目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我们的学生,他们英语的阅读速度一般在40-60wpm。我们不可能达到以英语为母语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但可以看到我们学生阅读速度提高的空间是极大的。

2. 快速阅读训练前阅读策略教学准备

避免不良阅读习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视读

要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的方法很重要。然而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指导,养成了许多不良阅读习惯,如阅读时用手指、笔或其他工具指着词进行的指读;在内心自言自语阅读,清晰地发出每个单词的心读;阅读时嘴唇动或舌喉动的唇读等。这些阅读都是有声的阅读,制压着阅读的速度。它虽然比朗读要快,但它比真正的无声阅读--视读要慢得多。有声阅读是眼、耳、脑、口等器官一起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再传到大脑,大脑指挥嘴发音,耳再监听辨别正确与否。而视读是无声的阅读,是指用眼睛迅速获取信息并加以理解,只是运用眼和大脑两个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所以速度要快。

视读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成组视读。意群(word groups)是指一组具有相同意义相对独立的词组、短语或句子。阅读时从一个意群迅速跳到另一个意群,而且把扫描的重点落在意群的重点词或关键词上。

视读时眼睛并不在纸上始终如一地平平稳稳地移动,而是跳跃式地移动,叫飞快扫视。飞快扫视的目的是把眼睛从一个停顿走向另一个停顿;飞快扫视时看不到什么东西,每一个停顿叫做注视,只有在注视时眼睛才接收直观信息,并送入大脑加工。

避免翻译和句式分析,学会用英语思维

老师传统的翻译式教学和讲解单词分析句子,使好多学生养成了边阅读边在心中翻译、边阅读边关注词组、固定句式等的习惯。把阅读当成了寻找语言知识的手段,偏离了“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为了理解文章的意义”的目的(P377)。学生会过分注重语法分析和字面意思,阅读速度偏慢,不去理会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基调,弄不清弦外之音。

阅读时如果翻译,就会有一个“英语-中文-英语”的过程。而避免翻译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想,就是在英语阅读时,没有母语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把用母语的思考压到最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受不到“心译”的负担,是“英语-英语”的简洁过程。

用英语思维还包括用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来理解文章。如果用中文的方式去理解词义句义和文章,可能会南辕北辙、离题万里。

灵活处理生词,掌握运用略读和找读方法

生词是阅读的一大障碍,除了平时让学生多背诵单词积累词汇量外,要加强培养学生处理生词的能力,力求既不影响文章理解,又不影响阅读速度。其处理程序如下:1. 跳读。在不影响理解句子大意时出现的生词,予以忽略,一直读下去。2. 猜测。遇到阻碍阅读的生词时就要进行词义猜测。构词法(派生、合成和转化)是常用的猜词方法,但我们更应该锻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这也是历年考查的能力之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多夫夸克(Randolph Quirk)说过:“我们只有见到一个词在上下文中实际运用了的时候,才能谈这个词的词义。”可见语境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凭借的语境线索有定义(definition)、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例证(example)等。

新课标提出的两种阅读技能--略读( skimming )和找读( scanning )是进行快速阅读的保证。略读或浏览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如同飞鸟鸟瞰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可以通过让学生经常浏览一些报刊、杂志等锻炼这个能力,要求他们寻找话题在英语课前进行新闻报道、时事辩论、写日记或班级值日汇报等。找读或查读,是指从大量材料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信息,而略去其他无关部分的快速阅读方法,正如在字典中查单词,在火车时刻表上查某次火车的情况等。略读是纵向的快速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大意;找读是横向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查找准确信息。两者纵横交错,相辅相成,为快速而又准确的阅读提供了保证。

3. 快速阅读教学训练

培训方法:

1. 反复阅读:陈莉萍书中介绍,反复阅读已经学过的文本可以直接提高阅读流利度,而且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可以产生间接的积极作用。

2. 限时阅读:提高速度的另一种方法是限制学生阅读时间,让他们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阅读。Walzcyk()经过研究发现,在限制时间的情况下学生的流利度与阅读能力成正比,而且他们的理解分数上升了许多。

训练步骤:

1. 一分钟阅读,体验快速阅读策略

首先让学生尽可能快地阅读一个给定的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间一分钟,标出读到地方。然后再从头读起一分钟,这一次应该比上一次读快了,内容多了。如此反复多次。学生在快速“扫描”完旧材料后,带着惯性继续“扫描”到新的材料,肯定读得比以前多得多,快得多。其实他们在反复阅读中已经不自觉的运用了“视读”,摆脱了各种阅读障碍和不良阅读习惯。此时可以提问他们:“你们心读了吗?你们用中文翻译了吗?你们阅读时是以词为单位了?还是意群为单位了?生词很大地阻碍了你的速度吗?有飞的感觉吗?”等等。通过提问,提升他们的体悟,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有快速阅读的能力,而且也证明了前面所教的阅读策略并非遥不可及的空话,完全可以运用。

2. 同一文章,提速进行反复阅读

设计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初次阅读根据60wpm的速度,限定五分钟看完;再次阅读,给学生限定速度为100wps向上,三分钟看完;最后阅读,要求学生以150-200wps的速度在一到两分钟里看完。在这种阅读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阅读速度的不断提高。只要学生持续采用这种方式,就会逐渐养成快速阅读的意识,再次读到新材料时的阅读速度会比以前提高。

3. 限时阅读文章,提高理解正确率

阅读速度的提高了,可以采取限时阅读来提高和保证理解的正确率。根据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调查,老师可以确定一个班级的中等阅读速度,限定学生看完的时间,再根据正确率来调整速度,在保证70%的理解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阅读的速度。从而最终达到快速阅读的合理速度:120wps, 正确率在70%。

4. 自我调整,泛读限时

阅读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大量阅读,为了巩固和保持阅读的高效快速,更离不开学生课后的大量泛读。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情况调整速度,确定阅读策略,通过阅读英文报纸、英语文章等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考试阅读都不低于38分,他高中时期一直保持每天5-8篇的英语散文、科技文或几十页英语文章的阅读,长期下来阅读速度快了,语感强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更加乐于学习和阅读英语文章了。

本文根据一些阅读理论、提高阅读的技巧和国外二语习得理论,结合我国新课标和高考的要求,进行了提高阅读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做法,供同行和专家们指正。愿通过我们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最终帮学生读得更快、更准、更畅,充分享受英语,充分享受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17

[2]National Reading Panel.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An evidence based 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on read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strac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3]Kuhn, M. and S. Stahl. Fluency: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and remedial practic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95): 3-21

[4]沈钟钟. 试谈学生在快速阅读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英语,2003,(6):2.

[5]Wedell, M.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重印): 374

[6]秦建华. 运用语境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J]. 英语教研,,(2)

[7]陈莉萍. 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193

[8]Walzcyk, J. et al. Time limitations enha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9(24): 156-165

篇7:基于任务型中学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郭忠民(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摘要: 基于任务型的合作学习(task-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被誉是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任务型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和组织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任务型,合作学习

郭忠民,(1968--)男,中学英语一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市级骨干教师,现任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引言

基于任务型的合作学习(task-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因此,研究探索适合高中大容量班级的合作学习形式,对学生语言学习方式的转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概念

任务型合作学习即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将目标分解成若干任务(tasks)和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activities),通过实施活动完成任务,最后实现教学目标。它需将学生分成 3 人或 4 人的小组,以竞赛,集体研究等形式使学生在异质小组间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传统授课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转化为 “组内合作” , “组际竞争” 的关系,变传统的单向交流的师生关系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二.任务设计原则、类型及流程

1.设计原则

(1)语言、情景真实(The authentic language and situation principle )。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 )。设计任务时注重语言形式和功能相结合。每一个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3)阶梯性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ask-chain principle )。根据Skehan(:99)对任务复杂度界面的理论分析,任务型学习中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系统的、连续的。任务可能出现在多个层次,如子任务、任务、主任务、扩展性任务等,在这任务链中前一个任务的成功是完成后续任务的前提。为了在任务型教学中使学生成功地完成每个task,应用Skehan的标准,我们可以从任务所需的语言、思维和活动条件三个界面构成的复杂度安排由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在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这样由数个任务构成任务链。

(4)做中得学(Learning by doing )。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获得和积累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力,有利于师生的交互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应保证有足够的信息差,一定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多维交流和学生间的探究合作获取信息才能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6)语言输入原则: 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导入性,如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

2.活动的类型

(1) Interview (采访活动)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和采访方法。采访结束后,统计分析、然后报告给全班同学。

(2) Interaction 活动(互动式学习活动)也即团体工作或双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完成具体任务。如对比找出两幅图的异同,相同题材两篇文章的写作风格,给文章,句子重新排序等。

(3) Cultural Learning (文化学习活动)就某一目的语国文化专题收集图片和相关信息,集成小册或写成报告或制作成展览,向全体同学汇报。如动物园、婚姻、酒吧、网吧、金字塔。

(4) Brain Storming 活动(头脑风爆式活动)根据一个主题或某个问题将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意见,当所有观点发表完之后,引导学生们对提出的意见和观点分析分类。

3.教学设计流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Language knowledge,Learning strategies,Language skills,Character building,Cross-cultural awareness。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选择适宜的补充内容,设计恰当的任务、活动组织学生完成。

三、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1、组建合作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 4-6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性别因素,智力因素等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质异组,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发挥了每个学习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赛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2.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由2-6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例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3、变革座位排列方式。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和程度,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的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和谐、“无威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相互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座位的安排应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目标、性质和人数,可采用以下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编排方式。

(1)“U”型 即前后或左右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完成interview或group discussion和dialogue,尤其是角色表演。

(2)“O”型 。即多人围圈而坐形成了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class discussion或debate。新教材中Speaking、Pre-reading以及Post-reading等教学环节中安排了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等内容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合作的机会。

3 、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且乐于与同学互助互学的良性制约机制。实现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为此,在学习完一课或一单元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对于教师,学生们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教学提出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小组评价,许多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1、设定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明确清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某课或某单元为单位设计任务、合作学习活动。

2 、复述(RETELL) 。陈述式借助词语、信息、图表或提纲进行有控制或限定的机械性复述或者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与后进行创造性复述,不仅可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锻炼的机会。如;Unit18 New Zealand Reading(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 ),阅读后设计完型填空,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或词组。

New Zealand is an island made up of_____ main islands in the_______ Ocean. Its capital, ________, lies on the North Island. __________ were the earliest people to come to New Zealand. They brought dogs, rats and ______ mainly in the North Island.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________, mainly ______ had come to settle in New Zealand, and the Maor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th the settlers. That day is still _________ as a ________ holiday.

New Zealand is a country with a warm ________, many plants and _______ that only live in New Zealand. The most famous animals is a little ______ that can not fly. It is called a kiwi. The North Island is famous for an area of ______________ and some of this ______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is used to __________________.

Unit20 Integrating Skills, We’ve already met, haven’t we?(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 )设计如下填空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复述文章。

3、小组讨论 ( GROUP DISCUSSION) 。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合作小组在课堂上回答、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给出的话题。在学习了Unit 21 Body language(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后,给学生布置在因特网、电影、报刊等媒体上搜集国内、国外不同区域的体态语言的课后作业,并在课堂上交流。如是融合课内外的知识,大家不拘束、不保守、争论激烈,通过独立思考、组际交流、集体评价等环节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了参与合作的观念和集体创造的意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得更好。

4、角色表演(ROLE-PLAY)。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各小组成员都

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角色扮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场所,他们因有话题而交谈,他们因分担角色而渴望交谈,他们因支配角色的情绪而尽力交谈,这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同时学生在合作表演中培养了合作精神,满足了交往需要,使学生实现了个体在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

(1)问答式角色扮演. 教师准备A、B两种不同的卡片,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角色扮演。如Unit 22 A World of Fun Speaking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可设计为information-gap activity 组织学生分角色练习问、指方向。

Unit 22 A world of fun Speaking

Information-gap Activity

Student A’s sheet

Student A &Student B will work in pairs. Try to practice 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 You’d like to find the following places: Ocean World, Animal Park, Big Tower Free-fall Ride, Animal Park, Souvenir Shop, History Land, Picnic Area.

Student B’s sheet

Student B & Student A will work in pairs. Try to practice 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 You’d like to find the following places: Space Centre, Dinosaur Park, Tomorrow Land, Café, Restaurant, Giant Dragon Roller Coaster, Giant Dragon.

(2)对话式角色扮演。例如: Unit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B)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剧本。在学生熟悉剧本之后,我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用表演来创设情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靠,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生动有趣的感觉。一起表演的学生互帮互学,他们排演课文剧的过程也是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知识,促使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书中人物一起生活、一起交谈,融会贯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自己的英语知识更上一层楼。

5、合作读写一体化(COOPRATIVE INTERGRATED SKILLS)。 合作性读写一体化要求各小组成员先进行集体阅读,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功与不足方式,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达到预期的阅读目标。阅读后的小组课堂讨论可以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分析、概括和评估等思维活动。交流和讨论都是“说”,而“说”的背后更深入地“读”。如果不认真读,就说不出来或说不好;不悉心揣摩内容,就不能很好的地体会课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其写作过程,①独立思考三分种。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二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④教师推荐写作格式、介绍重点短语。⑤学生独立写作。⑥小组内交换批改。然后各小组将创作的文章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相互纠正错误或教师抽样讲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编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中每单元的 Integrating Skill 很适宜设计合作读写一体化任务。

五、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但是,任务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如,如何把握任务的系统性、任务的难易度、任务之间的衔接、完成任务的时间安排及任务的尽可能真实等,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任务型与小组合作结合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Skehan, P.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田锐.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4]修红英. 高 中 英 语 合 作 学习--实践新《课标》的重要途径。/en/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5]郭忠民. 浅谈中学英语合作学习的课堂设计[N],学英语,2005-09(862)。

篇8: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分析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分析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英语学科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效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最为关心的课题。顺应全国课改的潮流,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学习方法,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各地争相探索的模式,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提倡并实施的。这种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识与沟通意识,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此趋势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在各个学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计划与实施下,英语教学成果也取得的质的飞跃。

二、当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牢固

现今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按常理讲,到高中应该已经对英语非常熟悉,然而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不牢固。首先,从大环境上讲,现在部分小学和初中对待英语不够重视,因此在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浮于表面。其次,从学生方面,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单词和短语,在语言运用方面不够重视。

2.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许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很难提高其成绩与实际运用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学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学习上表现不够积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思考与自我探索,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同时,被动的接受知识也逐渐磨损了学生的积极性,丧失了实际运用能力,渐渐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用严谨的态度去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当学生不愿学习的时候,教师必须得找到一些方法去激励学生学习。然而,学生并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因此,寻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就成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各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验,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他们通过自己交流,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正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内容相符合,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合作探究与思考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及运用英语是不易的,其中包括大量的词汇,枯燥的语法。鉴于此,我国决定推行新课程改革,决心改变学习英语困难的这一现状。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达成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分组化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这在英语教学成效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合作探索精神。

四、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1.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随着合作学习被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也在各大地区广泛地推行起来。然而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切实实施并取得成效的例子不不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区对于小组学习的策略流于形式化,大大缩减了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导致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浮于表面,无法学到合作学习的内涵。(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存有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寄希望于学生通过自我讨论之后,就能完全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去关注学生状况,最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办法通过自我讨论与沟通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识,变相地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3)学生方面首先,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新的教育模式存在的质疑,认为学校拿自己当实验品,在浪费时间,存在抵触心理,因此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其次,部分学生参与情况不好,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不能够发挥友爱精神,不愿将自己学会的知识与组内成员分享。基础差的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过度依赖基础好的同学,怕自己说错会被他人笑话。再次,部分学生本身学习态度不端正,会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合作学习提出的建议

在学校的角度,要加大对于合作学习的管理力度,实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合作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并通过日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先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随时的引导,当学生合作的参与者,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的点评,。在合作学习初期,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堂上的监管,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指引,让学生尽快习惯并喜欢上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度,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合作方式,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效果。

五、结论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总结与改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其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宋冬雪.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04)

[2]刘丹枫.试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19).

[3]王淑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09):11-13.

[5]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02):25.

篇9: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在目前核心素养的理念下,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学生目前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自主学习时间,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习惯; 对策;

长期以来, 高中英语教学普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讲, 学生记的模式。自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出现, 给高中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自主学习”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生的自主, 二是教师的自主。本文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包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三方面达到自主 (束定芳, ) .在目前核心素养的理念下,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也是目前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的现状

从教多年, 不管是与学生交流, 还是与身边亲人朋友的孩子交流, 笔者都发现他们在学英语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困惑:单词记不住, 阅读理解得分不高, 作文写得不够理想。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面对这些问题,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反思总结, 试图探索出“偏方”, 以求“妙手回春”.英语学习, 其实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需要执着地热爱与勇敢地面对挫折的强大内心, 方能战胜自己, 成功地迈向英语学霸之列。

二、应对措施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以下学英语的习惯:

1. 课前预习的习惯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里面每个单元在reading和project这部分都有现成的文章, 而且有相应的配套题目, 让学生课前预习, 也是很好的自我探索新知和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每次新授课前, 根据教学计划, 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以及预习任务的合理布置, 比如预习新词, 浏览课文, 完成书后相应配套练习或者《双语报》在B版对应的练习。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在上课时也能“有的放矢”, 让课堂摆脱“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答案”的状态, 这样才会有助于高效课堂的诞生。

2. 大声朗读与积极背诵的习惯

据观察, 好多学生都不喜欢大声朗读课文, 本该书声琅琅的早读课变成了鸦雀无声的看书课, 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这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写作所需要的素材。

首先, 针对于单词记忆问题。在平时学生默写以及背诵订正的过程中, 经常发现学生单词不会读或者读得不标准。因此, 每次笔者都要求学生将默写错误的知识点订正后, 再到老师这边过关,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的同时,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比如heart, 学生喜欢读hear, 混淆拼写-cial与-ical结尾的单词, 其中beneficial拼写错误尤为突出。

其次, 坚持背诵。教师在早读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提前将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好, 然后让学生在自修课上自己背, 同学之间互相监督鼓励, 25分钟之后教师再过来进行默写, 这样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背诵内容。背诵的内容可以多样化, 从单词、短语、佳句, 再到好的文章段落节选, 这一切都是学好英语必备的基础。

最后, 理解最重要。因为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背诵时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 这样背出来的结果就是背的知识点不会运用, 并且容易遗忘,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笨的同时, 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分析长难句, 比如复合句、倒装句、强调句等复杂句型,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相关知识, 并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去巩固所背知识。只有理解了, 并借助于大声朗读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达到背诵的初衷,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做好笔记以及纠错整理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教师上课讲的, 还是自己课后看到的, 抑或是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 只要是有助于自己巩固复习的重难点, 都可以在笔记本和纠错本上得以呈现。在平时学校安排的晚自修时间, 不要一味地让学生做题, 要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学生对之前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 做到“温故而知新”.不管是笔记本, 还是纠错本,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按照固定的知识点, 比如词汇、短语、语法、课外收集的资料、作文等专题进行分类整合,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收集与筛选习惯。

4. 阅读的习惯

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 笔者尝试在班级设置读书角, 提供一些英文名着, 比如《The Call of Wild》《Great Expectations》《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The Great Gatsby》……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徜徉在名着书海里。笔者推荐黑布林阅读系列, 书虫系列等, 选择不同难度, 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让自己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为了做好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笔者也参加了Mint reading, 坚持每天打卡阅读英文原着,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陶冶我们的情操, 还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5. 写作的习惯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最佳体现。高考作文现在多为材料型作文, 对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要求颇高。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注重这个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当学生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后, 可以让学生试着用30词左右归纳文章内容。或者, 在复习文本时, 可以引领学生感性认知、理性鉴别, 赏析、感悟文本语言的美及其文化内涵, 这是一种将语言文化教育扎实践行的过程。比如复习模块十unit 2People on the move, 就可以根据文章的话题内容, 让学生写作一篇关于“After graduation,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stay or live?”或考虑自己年老后, 去哪儿养老的话题, 进行思考, 比较分析。这样的话题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的“代入感”强, 以写促读, 深化理解,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 并且调动他们写作的乐趣。

最后,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并及时将做好摘录与反思。

篇10: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厦门市槟榔中学 张丹

摘 要:本文根据自主学习的原理和要求,主要论述了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与实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阅读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实现自主性阅读。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学生学习外语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动机的激励下产生行动并指向一定的目标。如图:

需 要 -→ 动 机 -→ 行 动 -→ 目 标

内驱力 内驱力作用下 动机激励下 行动指向目标

确立动机 产生学习行为

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只有动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大量研究表明,从长期效应来看,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对于那些学习动力很不足的学生,应从利用外在的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self-evaluated)以及积极的阅读体验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阅读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诚然,阅读活动如果只以读为主,仍不能称其为成功的阅读。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confidence),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satisfaction),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interest),并进一步激活其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对待阅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所谓被动式阅读指的是那种在阅读中不动脑筋,唯作者之命是从的阅读,他们不了解阅读课的教学目的。被动式读者往往让作者牵着鼻子走。由于被动式阅读只动眼,不动心,对作者的意图只可能有粗浅的了解,印象不会很深。正因为印象不深,有些地方看不明白还得回读。回读次数一多,速度就快不了。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提高理解能力,也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更不利于自主阅读的顺利进行。

主动式阅读恰恰相反。他们明确阅读课的教学目的。主动式读者注重阅读中的思维参与。从接触题目起就要联想,就要猜测。阅读过程就成了猜测、验证的过程。猜对了,验证速度自然很快;猜错了,及时按作者的意图调整思路,速度也比被动接受快。由于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处于一种“对话”状态,读者对作者的意图不但清楚,还可能加以评议。因此,印象要比被动阅读深刻得多,回读次数自然也少得多。同时由于主动阅读把被动接受变为验证,速度必然大大提高,有时甚至可以跳读。从这个角度讲,主动式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理解力,还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阅读教学的目的,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为以后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培养。把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在自主阅读中具有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

1、设计者。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安排阅读策略介绍、

阅读训练和开展阅读活动,保证阅读计划的实施。

2、启发者。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诱导学生。引导他们在阅

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获取信息,寻求结论,创造性地指导阅读。

3、监控者。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控制阅读活动的节奏和时间,

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4、评估者。对于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阅读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具有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感。因此,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关于自主学习应包括以下含义:

1、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

立行为的能力。Little D(1991)

2、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

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olec (1985)

3、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和接受,以及监控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huttenen (1986)

4、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对学习过程做出决策的权利。

如:选择学习材料权,决定学习内容权,选择学习方法权以及评价学习结果权等。

在上述含义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阅读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因此,阅读态度和阅读能力,是学生有效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就会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而这一过程不仅要求读者具有良好的阅读态度、主动的认知心理,同时也要求读者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判断等能力。

Dickinson (1993)为了进一步阐述自主学习的含义,他列举了自主学习者的基本特点:

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因此,根据上述自主学习者的特点,自主阅读者应通过自主阅读实现下述目标,形成自我评价。

能够理解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

能够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

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能够监控自己的阅读策略

能够评价自己的阅读结果

因此,在高一起始阶段,制定出一个适合高一年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有计划地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并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培养阅读技能、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目前,“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从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

学习英语的学生要掌握所学语言,就必须在学习好英语的同时,掌握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即所谓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时通过阅读来获得上述知识,而且当他们离开学校以后,能够坦然地面对信息时代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就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并使他们能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对象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1、培养猜词能力。Grellet 指出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上下文推

断词义的重要性。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推断词义的过程将这一技能示范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不查字典就能理解生词意义的方法所带来的好处。其具体方法有:利用构词法(Word-formation)来辨认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利用关联词(Link-word)在文中的作用进行逻辑推断,把握其在语篇层次上所起的连接、指代、反证等作用,从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2、阅读速度技能训练。速度技能训练主要有略读(Skimming)和

(Skanning)跳读,后者也叫寻读。1)略读的目的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其具体训练方法有:识别关键词(Key-word),提高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通过主题句了解篇章的主旨大意。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Predicting/Anticipating)。在略读时不要忽视了作品的非正文内容:如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2)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跳读时,读者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一个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读者应能在快速扫描中扑捉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3、预测能力的训练。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这

一主动思考的能力。可操作的方法有:通过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找出阅读定位;通过标题或关键词启发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预测作品的其余内容,或在读完作品的大部分后续写结尾。

总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还得通过学生行之有效的课内外实践。一方面,不能完全离开老师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学生阅读兴趣与已掌握的阅读技巧,学生还应进行长期的阅读速度的自测和提速练习,因为,阅读速度关系到自主阅读的成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Little D.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k ,1991.

〔2〕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rch Press ,.

〔3〕 Francoise Grellet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4〕 Reid Joy M.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 Heinle &Heinle Publishers ,1995.

〔5〕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1987.

〔6〕 Dickinson ,L.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ELT Journal 47.

〔7〕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8〕 黄远振. 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与实践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9〕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外语教学 ,.

篇11: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在问题讨论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

问题是自主探究、主动创新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数学课堂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证明,比如“,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证明题,结合已学的知识进行自主证明,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理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数学素养,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习题解答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

习题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高中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逐步养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到数学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在确保数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篇12: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培养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自主学习模式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兴趣。反之,学生则不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当中,既影响学科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探究的动力,进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搭建自学平台,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中心性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除了思想上认识到位,还要从行动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自主地走进数学活动当中,进而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高效顺利地实现。例如,实施自主对比教学模式。类比思想是数学教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选了对比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意义等等。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将正弦函数图象与余弦函数图象进行对比学习,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对比中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时,也能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三、营造和谐氛围,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前提性工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走进数学课堂。比如,还以“倡导一题多解”为例,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不要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繁琐而置之不理,也不要因为学生找不到新的教学方法而批评或打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发现的新解题方法给予引导,进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确保自主学习模式的高效应用,最终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3: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他反对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对于高中生而言,假若教师只是一味的将每道数学解题方法硬塞给学生,学生在似懂非懂之间徘徊,即便是将答案死记硬背下来,也很难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完整的思维体系,真正实现举一反三、为我所用。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而非结果的抛出。

2、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学习进行自主监控、自主计划、自主评价,通过这个过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从“预习—上课—作业”各环节,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前预习阶段将存在疑惑的地方标注或者写在课本空白页,上课时带着这些疑问认真听讲,再通过教师的点拨与讲解,结合自己的思考从而“释疑”,然后通过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作业进行及时、有效的巩固。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学生才能学得更多、更好,以至更会学、更乐学。总之,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让学生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数学解题中去,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篇14: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优点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质疑问答、达标检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课堂高效运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模式。首先教师进行个人备课,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编写“初案”。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小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同时加强课后交流,每堂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分析实际教学中的优缺点,对导学案进行完善。

2、问题设置的艺术

问题的设置是导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

(2)趣味性。问题的设置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加入生活化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好的问题设置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思考实现通过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点。

3、因材施教,进行分层设计

新课标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间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导学案编写设计中要体现层次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状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提出的问题和课堂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形成相应的梯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导学案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探索和课堂小结,我们应如何在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和监督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阶段,课前预习的有效进行直接影响着导学案模式教学过程能否有效进行。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导学案使用初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疑问进行教材初读,结合导学案找出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回顾新章节中的旧的知识点,并标示出自己看不懂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上课重点听讲。其次要做好课前预习监督工作,在预习阶段设置预习自测,通过简单基础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问题的同时,做到预习效果和质量的反馈,教师从中进行课前预习监督,并整理学生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校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其中导学案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更方便组织课堂,利于分层教学和探究教学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通过测评、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强差互补”的原则,以6人为一组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通过组内选举的方式各选出一名组长,以大班小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组间穿插辅导。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适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符合现在先进教学理念,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改革实践,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技巧,构建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5: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高中数学运用自主学习的特征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发展比较完善的阶段。首先,高中生的独立自主性、准确性和持续性都在不断提高。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擅长自我评价,对于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在学习兴趣和动机上,高中生已经不断地摆脱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能够深刻地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准确地评价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进度,而且一旦制订出学习目标,就不会轻易受外部学习环境的影响。虽然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对于学习数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培养学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信心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最有效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以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义。

(1)不断钻研数学本身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讲解内容,运用生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选取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不上树能否测量树的高度?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后,鼓励学生间进行互动、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2、学生自己制订合适的目标

如果是教师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很难细致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会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过高而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是学生自己进行制订,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也会为了达到而加倍努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预计下一次测验的分数,然后再在测验后让学生自己检验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了就继续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果没达到就要认真地分析有哪些影响因素和不足之处。

3、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方式和成果来提高。因此,在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分析、总结时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分析得到的见解和自己的探究成果,积极地分享给大家,让其在师生、生生的不断交流中,分享彼此获得的启发和体会。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自主学习的领域拓展得更广阔。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态度、目标作出客观的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地调节本阶段的学习心态和方式,在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方式也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完善,最后总结出最科学、合理的应用方式,也使其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篇16: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以放松学生身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形成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使整个课堂在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保证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和板书演示,难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度的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这一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达到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主学习兴趣。

二、创设积极探究情境,形成良好自学氛围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数学家的思维特点,深层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取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在教学“等比数例前n项和”时,教师可以设置“与学生保险种类”相关的真实情境:甲同学所购买的保险每年交纳一万元,连续缴费,到60岁退休时,可以按照每年5万元的标准领取养老金,同时,在交纳保费的20年中,每年都可以获得1000元的返利。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银行4%的利率与此保险进行比较,看看这位同学如果活到80岁,哪一种存钱方式更为有利?当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两者的差距可能会达到数百万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更加了解对比方法的重要意义,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模拟、实践、反思等各种途径,以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乏味的题海战术,多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达成共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相互帮助,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全班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解决;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概率等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每一位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又如,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互助,而这样的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促使学生自主感悟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说明了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带领学生动手实践,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或板书示范,否则,就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自主观察、摸索、体会和感悟,从而理解数学本质,以自己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特点,充分利用每个机会,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让学生从枯燥的知识中发现动手探究的乐趣,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椭圆”这一部分时,教师不必像平时一样详细讲解,而是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钉、短绳等道具,自主动手操作,不但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经过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高中数学老师,我们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在数学教学中推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篇17: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学校内部的学生都是一群接近成年的孩子,他们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解读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学和讨论,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学习的实践中做到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积累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的真正落实,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基本培育。例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以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程内部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先自主参与集合的学习,把自己不懂、不了解的内容勾画出来,在学生自主了解完整个章节内容后,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让知晓答案的同学站起来解答,当有不完整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再进行补充和讲解。

二、通过定义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教学内部,许多学习内容的讲解都是通过例题或理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和透析,对于一节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主要从理论的分析上下手,才能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课堂的实践中真正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例如,以“立体初步几何”的相关定理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参透其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让学生找出立体几何相互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讲解和分析,和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内涵和知识。

三、以数学例题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内部涉及的问题和理论需要学生有效参与其中,做到有效掌握,对于数学内部理论和问题的讲解和分析,课程内部设置的例题是最能体现和理解数学理论和内部定义的,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部例题的理解和分析,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汲取知识。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方式探究 (新课标版英语)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浅论

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式教学探讨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论文

自主学习

自主体验地理教学论文

教学实践学习总结

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论文

浅谈自主学习作文

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精选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