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

时间:2018-04-24 20:11:30 作者:天使伊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使伊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满分一百分。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一生物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如“5.12”汶川大地震获救者的优势、食品的保质期、最常见的发烧问题等,可以很高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0题,4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38分最低分是6分。失分最多的是9、17、18、20题,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七题,20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五小题的血常规检验,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第三大题,利用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都是原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基本试验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此题体现了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此题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用技能相对薄弱,探究活动设计环节还存在问题,看来以后还需要在实验课上多下功夫。

第五大题的科学探究题为亮点试题。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试题以学生常见的材料、事例入手,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因此对我们农村的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失分也较多。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回与日俱增!

篇2: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共分两大部分,第一是选择题20分,第二是填空和简答题30分,共50分,考察范围是第一单元第一、二章,重点是严整的生命结构部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成绩情况:

整体情况比以前进步很多,孩子们的得分率好于以往,表明这段时间我们所运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后进、带动全体的行动收到成效,确实达到了“水涨船高”的效果。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4的成绩,这是一个班风、学风很不错的集体,学生纪律好、上进心强,这次成绩与实际要求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仔细分析有以下几点因素:1、初一生物课程内容多、时间紧,一直注重进度,没停下来复习,也就是我们在紧锣密鼓地学习后面内容,结果考的是前面知识。因为测试必须按最慢进度进行。2、没布置课下孩子们自己复习,在5、6班告诉并强调了考试范围,以课下准备。而在4班担心孩子们太关注考试,影响当时正在进行的内容,实际上成了突然袭击。3、没做好平时的及时复习,原来以为有了当堂训练,课下就不能留任何作业,不能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但现在想复习是必要的,根据遗忘规律,晚上对白天学的知识或读读看看,或过过电影是必需的。

存在问题和采取措施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能看出他们还不很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是注重理解知识,而是侧重记忆。

2、对待作业上注重“写”,不注重“学会”。所以要求我们在检查方式上“对症下药”。

3、措施是: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兵教兵”环节,因为只有自己会了,才会教别人,讲给别人听,这样会减少或消灭生搬硬套课本原话的无效问答,提高课堂效率。

篇3: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质量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试题共四个大题,现将试题、试卷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题型合理,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答题情况来看,出错率较高的是第7、11,13小题,尤其是第13小题出错率最高。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17分最低分是6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题量、难易度合适,涉及面广。既有基础试题,又有灵活性强的试题。(1)小题知识的掌握较差。(主要是字写错)(5)题错的较多,综合性强,学生有的理解不透(13)题学生因没有记住而导致出错。实验题难度不大,85%的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试题中的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同时试题也有一定的不足,如题量比较小,灵活性不强,希望以后注意。

二、教学反思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与反思

1、加强教研。不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基础。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3、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措施:

今后努力做到:

1、一定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教师一定加强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

3、抓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一定要讲清,落实到位。

4p强化书写要求。对于关键字词不仅要求记会,记准,更要会写,写对。

篇4: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满分一百分。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一生物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如“5.12”汶川大地震获救者的优势、食品的保质期、最常见的发烧问题等,可以很高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七题,20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五小题的血常规检验,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第三大题,利用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都是原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基本试验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此题体现了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此题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用技能相对薄弱,探究活动设计环节还存在问题,看来以后还需要在实验课上多下功夫。

第五大题的科学探究题为亮点试题。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试题以学生常见的材料、事例入手,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因此对我们农村的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失分也较多。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回与日俱增!

篇5: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共分两大部分,第一是选择题20分,第二是填空和简答题30分,共50分,考察范围是第一单元第一、二章,重点是严整的生命结构部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成绩情况:

整体情况比以前进步很多,孩子们的得分率好于以往,表明这段时间我们所运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后进、带动全体的行动收到成效,确实达到了“水涨船高”的效果。

存在问题和采取措施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能看出他们还不很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是注重理解知识,而是侧重记忆。

2、对待作业上注重“写”,不注重“学会”。所以要求我们在检查方式上“对症下药”。

3、措施是: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兵教兵”环节,因为只有自己会了,才会教别人,讲给别人听,这样会减少或消灭生搬硬套课本原话的无效问答,提高课堂效率。

篇6:七年级生物上期中试卷

七年级生物上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

C、蛇的冬眠 D、溶洞中的钟乳石渐渐长大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适应环境 D、能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地心 C、岩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大部

4、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A、小草 B、羊 C、细菌 D、青蛙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6、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群 B、液泡 C、细胞 D、果肉

7、下列不属于生 态系统的是()

A、生物圈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羊 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

8、在透明纸上写上一个字母“d”,视野里观察到的物像是()

A、P B、q C、d D、b

9、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10、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细胞

C、代*的母羊 D、ABC三个羊的一部分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2.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

13、童年的你和现在的你在身高体重方面都有所增加,原因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14、我们吃水果时,水果中的甜味和酸味物质存在于()

A、细胞质中 B、液泡中 C、细胞之间 D、细胞核中

1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时,这个污点都不动,它最可能在()

A、目镜上 B、玻片标本上 C、物镜上 D、载物台上

16、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17、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A、5x 8x B、10x 10x C、15x 10x D、20x 45x

18、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老虎→狼→羊→草 B、阳光→草→羊→狼→老虎

C、草→昆虫→蛙→蛇→鹰→分解者 D、草→昆虫→蛙→蛇→鹰

19.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标本放在()中。

A、清水 B、生理 盐水 C、糖水 D、植物油

20.关于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细胞→系统→组织→器官→动物体 D、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动物体

21.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白天置于光照、湿度等相同环境下培养,夜晚将甲置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中,乙置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状况,该实验的变量为()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空气浓度

22.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细胞内 B.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

C.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

D.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23.下列生物体中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的是()

24.使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2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前要把口腔漱净,其目的是()

A.清洁口腔上皮细胞 B.清除口中残留的食物残渣,保证实验效果

C.使上皮细胞容易刮到牙签上 D.避免口臭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填空题(20分)

1)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和_______。

2)染色体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是遗传物质。

3)自然界中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它们的生活都需要_______,都能进行_______,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都能_______和_______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_____,它的放大倍数是_____和_____放大倍数的_____。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提示的是生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和水分,它们之间是_______关系。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_______因素。

7)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生态系统。

27.识图作答题(每空1分,共14分)

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__图。

2)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_______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4)切开洋葱时闻到一股辣味,该物质存在于_______中。

5)“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

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28.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0分):

1)从组成上看,生态系统都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草属于_______,图中的各种动物属于_______。

3)图中有_______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中存在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

5)图中鹰以蛇为食,鹰与蛇存在_______关系;蛇和鹰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又存在_______关系。

6)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等农药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

29.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4株青菜幼苗并编上序号,分别放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见下表),每天定时观察这4株青菜幼苗的生长状况(6分)。

青菜幼苗 ①号 ②号 ③号 ④号

环境

条件 光照充足,

适量浇水 遮光,

适量浇水 光照充足,

不浇水 光照充足,

大量浇水

请进一步探究,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可选择______________(填序号)青菜幼苗进行比较,其中实验变量是______,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号青菜幼苗。

2)当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可选择______________(填序号)青菜幼苗进行比较,其中实验变量是______,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号青菜幼苗。

初一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B B A D C B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C D B C B D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选项 A C C A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

1)叶绿体、线粒体;

2)蛋白质、DNA、DNA;

3)营养、呼吸、生长、繁殖

4)倒像、目镜、物镜、乘积

5)捕食、竞争

6)光、水、温度(顺序可颠倒)、生物

7)森林

27、(14分)

1)甲、乙;

2)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细胞质

3)细胞膜

4)液泡

5)细胞核

6)① 、③ 、⑤

28、(10分)

1)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

2)生产者、消费者;

3)五、草→鼠→蛇→鹰

4)分解者

5)捕食、竞争

6)鹰

29、(6分)

1)① ②、光、①;

2)① ③ ④、水、①

篇7:七年级上册生物模拟试卷

七年级上册生物模拟试卷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七年级上册生物2份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探究:本大题11分,每空1分。

38、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1)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部分变成了蓝色。

(2)实验中,处和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

(3)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 制造成复杂的并且释放出;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4)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说明了光合作用在中进行。

(5)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的目的。

六、巧分析:本大题10分,每空1分

39、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图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2)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3)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直接导致的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状态。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其原因是。

(5).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作用。

篇8:七年级生物期末考核试卷

七年级生物期末考核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在下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面答题栏内。)

1.请说出下面哪一个是生物

A.机器人B.钟乳石

C.生石花D.贝壳

2.下面哪项不是生物具有的特征()

A.小猫象大猫B.野兔逃避鹰的捕捉

考场就是一个战场,也是一个你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次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快来一起做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编辑老师和你一起走好无数个这样的一小步,到达理想的彼岸!

科学实验题(每空1分,共5分)

16.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罐头瓶编号培养条件

1温度20℃,不浇水

2温度20℃,适量浇水

3温度0℃,适量浇水

4温度20℃,大量浇水

第一步,取四个同样大小的罐头瓶,在里面分别铺上2张同样的餐巾纸并编号。

第二步,在每个瓶中的餐巾纸上分别放上1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1号瓶不浇水封闭,放入20℃温箱;2号瓶浇适量水封闭,放入20℃温箱;3号瓶浇适量水封闭,放入0℃冰箱;4号瓶浇大量水,使水浸没种子并封闭,放入20℃温箱。

C.植物吸收水分D.机器狗会叫

3.按照生活环境对下列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属于水生生物的是()

①鲫鱼②羊③麻雀④狗⑤水绵⑥玉米⑦鸡⑧鲤鱼

A.①⑤⑧B.①②③C.④⑤⑥D.⑤⑦⑧

4.在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下面哪一个条件是变量()

A.温度B.光照C.湿度D.空气

5.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B.花坛C.校园D.课桌

6.下列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7.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如果使用5×目镜,10×物镜,草履虫放大多少倍?()

A.5倍B.10倍C.15倍D.50倍

8.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洁净的载坡片中央滴一滴()

A.清水B.生理盐水C.碘液D.酒精

座位号

(考号末两位)

9.细胞内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

10.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

A.细胞分化B.细胞分裂C.细胞生长D.细胞死亡

11.判断草履虫最后将在下图中的哪个位置出现最多?()

A.肉汁B.食盐C.酒精D.醋精

12.我们常用下列哪种植物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13.做“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滴加碘液并冲洗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4.把萌发的种子放在密闭的瓶子里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该瓶里,蜡烛熄灭,是因为种子()

A.呼吸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

B.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氧,放出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放出氧

15.下面的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保护环境行为的是()

A.植树造林B.退耕还林C.退耕还草D.使用一次性筷子 尽在七年级生物试卷

篇9: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班2个班的生物,根据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制定以下新学期生物学科工作计划: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一、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初中生物课的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第1页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开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座与复习。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2、以初中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树立会考意识。

3、在新学期中积极进行教改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培养写作能力。

篇10: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及时复习。复习是上课的延续,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还没有遗忘时就去复习,加以巩固和强化。为此做到:

(1)复习要有明确目的。主要体现复习什么内容,具体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

(2)复习要有计划性。制定复习计划要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分配适当的复习内容。

(3)复习要坚持经常进行。新课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要有机衔接起来,决不能间断。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七年级生物试卷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卷

七年级下册地理试卷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生物提纲

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