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甜糖老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勤问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能通过动手做才能学会……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会更大!
多思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同样重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生命。比如,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生命,你会发现我们保护一种.种生物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个个独特的基因库,死去的是个体而不死的却是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每一种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现存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由最原始的生命演化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浓缩着大约38亿年的进化史。
如何快速背诵初中生物知识点
纲要记忆法
初中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联想记忆法
根据初中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篇2: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1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现代类人猿
一、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人类
二、类人猿与人类在哪些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三、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1、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2、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3、脑发育程度不同:人类产生语言
胚泡胚胎(子宫中)婴儿
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呈现人的形态。
分娩:怀孕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内排除的过程。
营养:胎儿生活中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患肝炎的人脂肪→脂肪微粒的消化过程会受影响。
胶囊药物的糖衣的作用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3、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1、常见的大气污染源: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有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2、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3、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4、心脏内有两种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功能:防止血液倒流
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朝心室开, 血液从心房→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朝动脉开,血液从心室→动脉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5、体循环与肺循环: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示意图如下所示: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6两者的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
7)“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除肺动脉流静脉血以外,所有动脉流动脉血 除肺静脉流动脉血以外,所有静脉流静脉血“左动右静”:“左动”指左心房左心室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都流动脉血“右静”指右心房右心室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都流静脉血第四节 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血型:A型、B型、AB型、O型;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我国实行无偿鲜血,提倡1855岁健康公民自愿鲜血。健康成人每次失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和恢复。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2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汗水、尿液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尿道:排尿的通道3、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4、尿的形成
血液 (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
5、排尿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由重要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双凸镜,折射光线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二、耳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与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鼻咽部有炎症时,如不及时治疗,病菌易由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炎。
内耳: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
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一定区域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脑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组 成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结节成束,外面包有膜,组成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运动;如果传出神经受损,有感觉无运动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反射,也是人累所特有的反射。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
3、a.垂体分泌 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b.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分泌不足---呆小症 分泌过多---甲亢 缺碘(甲状腺激素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c.胰岛分泌胰岛素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5、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滥伐树木、滥捕野生动物、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全球大气污染问题:酸雨(二氧化硫)、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含氮废气)
七年级生物学复习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以下特点。
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3.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
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
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学习习惯和生物学技能都有待进一步培养。再加上各班同学的基础很不一样,这又是他们面临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所以组织好这次复习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复习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生物教学新模式。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4、以教材为本,参考探究之旅上练习题,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精选、精编复习资料。
5、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
6、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7、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8、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题就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9、复习中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趣味性。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加以归类、梳理,形成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复习安排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2课时
2、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2课时
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3课时
4、习题训练 2课时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篇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篇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
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血压与脉搏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脉搏:既指动脉的搏动。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血压持续高于18.7/12千帕的是高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
5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
2)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提倡18-55岁公民自愿献血。
3)血型:A型、B型、AB型、O型。
4)输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七年级生物复习计划
1、时间安排
安排三周时间(第19、20、21周)复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具体如下:本册三个单元共十章,分为7个课时来完成,每一课时的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归纳概括课本知识点;大约20分钟时间讲评对应的活页训练题。
2、练习题准备
我们准备了7份活页训练卷,每份的题量不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点知识内容”填空;一部分为“达标训练”,有10题左右的选择题,2—3题的综合性填空题。因为题量不多,所以能用20分钟左右讲评完成。
3、平衡班复习安排
由于平衡班学生和实验班素质有所差异,所以复习时我们更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复习过程中,先逐页翻开课本注明复习要点,再带领同学们朗读一遍,这样便于学习比较差的同学知道复习点;然后,活页训练卷我们老师边讲学生边做,完成多少是多少,不能本课堂完成的,下节课花点时间继续讲评。这样的话,平衡班复习课本的课时安排要大约多三节课,也因此,我们早在第二次月考前就先进行2节课的时间详细复习(实验班简单的复习一下月考内容)。
4、作业布置
读背课本知识点为主,包括各种讨论题和课后习题要读读看看;复习完一部分内容完成相应的活页训练卷(共7份),平衡班学生没有活页训练卷的作业时,抄写课本重要知识点。
5、综合模拟测试
我们安排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一次综合模拟测试,并进行详细的批改和讲评,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篇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现代类人猿
一、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人类
二、类人猿与人类在哪些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三、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1、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2、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3、脑发育程度不同:人类产生语言
胚泡胚胎(子宫中)婴儿
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呈现人的形态。
分娩:怀孕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内排除的过程。
营养:胎儿生活中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 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患肝炎的人脂肪→脂肪微粒的消化过程会受影响。
胶囊药物的糖衣的作用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3、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1、常见的大气污染源: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有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2、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3、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4、心脏内有两种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功能:防止血液倒流
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朝心室开, 血液从心房→心室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朝动脉开,血液从心室→动脉血液流向: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5、体循环与肺循环: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示意图如下所示: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6两者的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
7)“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
除肺动脉流静脉血以外,所有动脉流动脉血 除肺静脉流动脉血以外,所有静脉流静脉血“左动右静”:“左动”指左心房左心室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都流动脉血“右静”指右心房右心室以及与之相连的血管都流静脉血第四节 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血型:A型、B型、AB型、O型;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我国实行无偿鲜血,提倡1855岁健康公民自愿鲜血。健康成人每次失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和恢复。
篇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汗水、尿液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
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尿道:排尿的通道3、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4、尿的形成
血液 (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
5、排尿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由重要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篇7: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双凸镜,折射光线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二、耳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与功能
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鼻咽部有炎症时,如不及时治疗,病菌易由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炎。
内耳: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2、听觉的形成
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一定区域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脑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组 成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结节成束,外面包有膜,组成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运动;如果传出神经受损,有感觉无运动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反射,也是人累所特有的反射。
第四节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
3、a.垂体分泌 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b.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分泌不足---呆小症 分泌过多---甲亢 缺碘(甲状腺激素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c.胰岛分泌胰岛素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 治疗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第七章 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5、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滥伐树木、滥捕野生动物、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全球大气污染问题:酸雨(二氧化硫)、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含氮废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有哪些(通用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