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q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晚唐诗人司空图的经典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晚唐诗人司空图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晚唐诗人司空图的经典诗句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经典诗句汇集
1、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4、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5、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6、典雅玉壶mai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7、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8、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9、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0、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1、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2、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
13、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4、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15、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司空图
16、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司空图《红茶花》
17、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
1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
19、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司空图《酒泉子》
20、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意,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司空图《清奇》
篇2:晚唐诗人有哪些
晚唐诗人有哪些
晚唐诗人有哪些
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韩愈、元稹、刘禹锡、温庭筠、贾岛、孟郊、李贺、杜甫
扩展阅读: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
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平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复往日的`盛世景象。肃宗(756-762年在位)及其之后的代宗(762-780年在位)、德宗(780-8)等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疏远贤良,致使唐帝国的统治更加恶化,吐蕃、回鹘等外族不断对唐帝国构成威胁,此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重重。公元八零六年,宪宗(806-8在位)刘纯即位,在朝臣的帮助下,夺回了由藩镇割据的淮西等地,暂时使唐朝恢复统一。但宪宗自认有功,专断独行,宠信宦官,最终为宦官所害;之后,宦官的地位甚至与皇帝不相上下,成为了唐帝国的真正掌权者。
唐宪宗死于公元八二八年二月,次年,穆宗即位。自穆宗后,唐皇多信服食长生药,在以后的十代皇帝中,仅因服食丹药而死的就有三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速度。直至公元八七四年,黄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对唐朝,其中有些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的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自此,唐朝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帝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公元九零七年,曾为黄巢部下后归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称帝,建立了梁王朝,至此李唐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后期,由于北方的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手工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的手工业,是在前代的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的进步与提高,使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晚唐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甫、白居易最为著名。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三吏”、“三别”等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一直到现在,一些国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称中国为唐山,称华人为唐人。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篇3:司空图的诗句
1.闰前小雪过经旬,犹自依依向主人。——司空图《灯花三首》
2.重九仍重岁渐阑,强开病眼更登攀。——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3.大堤时节近清明,霞衬烟笼绕郡城。——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4.初时拄杖向邻村,渐到清明亦杜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5.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6.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7.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8.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
10.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1.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司空图《句》
篇4: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目录人物生平诗论成就人物评价代表诗作收缩展开人物生平仕宦
司空图做过唐朝的知制诰,中书舍人。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吏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郎中。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司空图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他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禄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正居于洛阳,对他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常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热情地向他宣传起义军的各种好处,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便入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一种消极的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隐退
司空图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又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的时代,在历史的大动荡中,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就采取避世隐退的人生态度。回乡以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当时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很仰慕他的名声,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就把绢堆放在虞乡市上,任众人取用。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其家有藏书7400卷,其中有不少是佛家、道家经文。根据其诗歌称:“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其“麒麟阁”当为其藏书之所。
殉唐
天复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开平二年(908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
诗论成就诗论主张
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诗论著称。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椤钡氖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投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狂题》 、《偶书》 、《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别有伤心怀抱。 《二十四诗品》是他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第为内容是不同的。 《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还有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郭的《词品》等。
美学思想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其美学代表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自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高的理想审美境界,它的哲学和美学基础是在老庄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对人为。刘勰在《文心雕龙》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谓:“俯拾即是,不取之邻。”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搜寻,所以下二句接着说:“俱道适往,着手成春。”“俱道”,《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竭力去追求。中四句进一步发挥此意,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真”,即指自然之真,与,同予,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后四句言“幽人”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为语助词,如《诗经》云“采采]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钧”,乃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庄子》云:“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天钧,别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谓听任万物之自然平衡运行。这二句是说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 司空图艺术风格上体现了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所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美。《四库总目提要》说它“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印芳在跋中也说“其教人为诗,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然而《诗品》在艺术风格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从一般地论述文学的语言风格转向研究文学的意境风格。唐代开始诗文分论,诗论中的风格论逐渐转向诗歌的意境风格,这在皎然的十九字风格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诗品》则是纯粹的诗歌意境风格论。这就和刘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是从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并无确切证据可以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却可以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 《二十四诗品》主要是对陶、王一派山水田园诗创作经验的`总结。从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中,可以鲜明地看出他在评述唐代诗歌发展时,特别突出了王、韦一派的重要地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是属于这一派的。《诗品》的思想主要是体现了隐逸高士的精神情操,这和以陶、王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是完全一致的。《诗品》中所体现的一些主要审美观念,例如整体的美、自然的美、含蓄的美、传神的美、动态的美,也大都是从山水田园诗中概括出来,虽然这些审美观念本身具有广泛性,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然而,在《诗品》中是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园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清人许印芳在其《与李生论诗书》跋中说:“表圣论诗,味在酸咸之外。因举右丞、苏州以示准的,此是诗家高格,不善学之,易落空套。”王渔洋标举“神韵”,其精神与《诗品》是一致的,故其《唐贤三昧集》中不录李、杜,而“独推右丞、少伯以下诸家得三昧之旨”,“盖专以冲和淡远为主,不欲以雄鸷奥博为宗”(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显然也是受《二十四诗品》影响之结果。 《二十四诗品》的重要性和远大影响还体现在后人对它的摹仿上,历代产生了许多续作,并已经不限于诗歌理论的范围,如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黄钺《二十四画品》、郭《词品》、杨夔生《续词品》、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魏谦升《二十四赋品》、于永森《诸二十四诗品》(含《新二十四诗品》、《后二十四诗品》、《续二十四诗品》、《补二十四诗品》、《终二十四诗品》、《赘二十四诗品》)、许奉恩《文品》、马荣祖《文颂》等等,这些续作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反映了《二十四诗品》的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
人物评价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 《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新唐书》评价:(司空图)节谊为天下大闲,士不可不勉。观皋、济不污贼,据忠自完,而乱臣为沮计。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倾朝复支。不有君子,果能国乎?德秀以德,城以鲠峭,图知命,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
代表诗作漫书五首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一种老人能算度,溪心迹愧商颜。
二十四诗品
1.雄浑 2.冲淡 3.纤v 4.沉著 5.高古 6.典雅 7.洗炼 8.劲健 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相关著作
今存《司空表圣诗集》,有《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乾坤正气集》本、《四部丛刊》影唐音统签本; 《司空表圣文集》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旧钞本。《嘉业堂丛书》本文集与诗集附有缪荃荪等撰校记。 《二十四诗品》不载于今存的《司空表圣文集》和《司空表圣诗集》 ,但收于《全唐诗》 ,别有单行本多种,通行的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说郛》本、《历代诗话》本、《四部备要》本等。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篇5:晚唐诗人许浑
晚唐诗人许浑
许浑介绍
(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 《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 故洛城》、《 途中寒食》、《凌□台》,追抚 山河 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 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 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 《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 《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 杜牧,在此改正。
其 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 圆稳工整, 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 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方回《 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 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 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许浑的诗: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
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蓟北雁犹远,淮南人已悲。残桃间堕井,新菊亦侵篱。
书剑岂相误,琴尊聊自持。西斋风雨夜,更有咏贫诗。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翻译】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篇6:晚唐诗人曹松简介
晚唐诗人曹松简介
曹松字梦征,舒州人(今潜山人,一说桐城人),唐代晚期著名诗人。
曹松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投靠建州刺史李频为幕客,李死后,流落江湖。曹松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屡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天复元年(901)才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当时皇帝下诏曰:“新及第进士中,有久在名场,才沾科级,军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曹松即被授予校书郎,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
曹松如李白一样,一生漂泊,漫游南北名山大川,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系旅游之作。曹松曾被天柱山的迷离景色所陶醉。他在赞天柱山一诗中写道:“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浑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窟眠。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他在写家乡物产舒席《碧角簟》时,赞曰:“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浑疑水浸身。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曹松毕生苦读,诗学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是其自我写照。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坎坷,功名失意,对现实极为不满,并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如《商山》:“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木弓未得长离手,犹与官家射麝香。”又如他在《己亥岁二首》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诗精炼隽永,至今仍脍炙人口。
曹松有《曹梦征诗集》3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130多首。《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全五代诗》以及《文献通考》,均载录了曹松其人其事。
篇7:晚唐诗人曹松简介
晚唐诗人曹松简介
曹松字梦征,舒州人(今潜山人,一说桐城人),唐代晚期著名诗人。
曹松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投靠建州刺史李频为幕客,李死后,流落江湖。曹松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屡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天复元年(901)才以71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当时皇帝下诏曰:“新及第进士中,有久在名场,才沾科级,军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曹松即被授予校书郎,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
曹松如李白一样,一生漂泊,漫游南北名山大川,所以他的诗作大部分系旅游之作。曹松曾被天柱山的迷离景色所陶醉。他在赞天柱山一诗中写道:“七千七百七十丈,丈丈藤萝势入天。未必展来浑似翅,不妨开去也成莲。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窟眠。真是画工须搁笔,更无名画可流传。”他在写家乡物产舒席《碧角簟》时,赞曰:“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浑疑水浸身。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曹松毕生苦读,诗学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是其自我写照。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坎坷,功名失意,对现实极为不满,并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如《商山》:“垂白商於原下住,儿孙共死一身忙。木弓未得长离手,犹与官家射麝香。”又如他在《己亥岁二首》诗中写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诗精炼隽永,至今仍脍炙人口。
曹松有《曹梦征诗集》3卷传世。《全唐诗》录其诗130多首。《唐书艺文志》、《唐诗纪事》、《全五代诗》以及《文献通考》,均载录了曹松其人其事。
扩展资料: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曹松为诗,学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不衰。
晚唐,又是一个乱世。乱世出怪事。怪事之一便是五老榜。五老之一便是曹松。
曹松,字梦征。他的籍贯有点混乱,据清《一统志》说是桐城人,更多的地方说他是潜山人。不过在当时,是没有混乱的,因为当时桐、潜同属舒州。他的籍贯也一直说是舒州人。混乱是难免的,桐、潜两地,依山傍水,通婚接嫁,谁能说得清一千多年前的谁谁谁究竟住在哪旮旯?只是近年来争抢名人的事时有发生,笔墨官司打得热火朝天。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桐城名人,就常常被咱的邻县枞阳兄弟们不厌其烦地将其籍贯改换,且一直有些耿耿戚戚地抱怨:枞阳出人,桐城出名。唉,谁让那时枞阳属于桐城地界呢。其实争抢名人的事大可不必,是你的老祖宗,你爱他,以他为荣,说他赞他就是。至于他的籍贯,还是以历史记载为准。就如曹松,严格地说,应是舒州人(清《一统志》注桐城人,一说潜山人),这样才科学,才历史。像朱光潜等人,是不是应该说,某某某,桐城某地人(现属枞阳)呢。
扯远了,还说曹梦征。他的生卒年代也和他的出生地一样不甚清晰, 《新编三百首》中就说其生卒年不详。据《桐城县志》载,其生卒年大约(注意:是大约)在公元830903年。这是个战乱迭起,起义,朱温乱唐,五代十国酝酿成立的历史区间哦。
乱世是英雄的时代,可不是文士的时代。曹松手难缚鸡,生不逢时,只好在战争的夹缝里到处奔走避祸。他先到洪都西山避乱,继又奔波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漫长的流浪生涯,激起他对故乡山水无限眷念,不少作品都倾注了羁留异乡所产生的思归之情。
曹松作品鉴赏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作品赏析: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金圣叹称赞这两句“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崭新妙起”(《圣叹批唐诗》甲集),是说得不错的。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因此对句用“谁道有书来”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恼。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这一联的描写使我们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武元衡《单于晓角》);“回潮动客思”(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看来,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思的景色。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号称花城的广州,那沐浴在春风里的鲜花的海洋,我们不禁为作者如此生动、独到的比喻赞叹不已。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写到这里,作者的南海归思在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 诗人的爱国诗句
★ 诗人表达爱情诗句
★ 别离的诗句和诗人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经典诗句(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