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天才钱小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鼓舞:激励(百姓)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忠于唐朝”的一组是()(3分)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人物和性格特征,运用排除法作答。①说明对上司忠诚,③说辞官,⑤说隐居不能表明忠诚。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卢渥只是上表请任图为同僚官佐,是卢携重新执政后才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C.亭子是司空图自己命名,“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D.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免祸。所以选A。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答案】(1)卢携以原(1分)宰相的身分住在(1分)洛阳,赏识(1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1分)。(句意1分)(2)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1分)自己的继承人(1分),曾经被(1分)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翻译】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之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司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也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休休亭”,还写文章表述心志:“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所以更宜辞官了。”还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
朱全忠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享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篇2:《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①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②,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新唐书·列传一一九》)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乃辟置幕府( ) (2)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
(3)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 (4)王重荣父子雅重之(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卢携以故宰相居洛/②复拜旧官,以疾解B.①渥即表为僚佐/②数日即引去
C.①遂奔咸阳/②遂隐不出 D.①客或难之/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全文看,司空图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请用三个四字短语回答)(3分)
□□□□□□□□□□□□
21、古往今来,有不少“出世”归隐之士。请你结合司空图和另外一位“隐士”的情况对“出世”归隐现象作简要的评述。(3分)
参考答案:
17、(1)征召(2)同“嘱”。嘱咐(3)画(4)很,非常(各1分)
18、C(2分)
19、(1)皇帝下令让司空图进入朝廷(为官),司空图假装失掉了笏板,显得(意趣)粗野,(神志)昏惑。(2)司空图预先准备了坟地棺材,碰上好天气,就领着客人在墓穴里作诗。(4分,要求直译)
20、恪守忠义淡泊名利慷慨旷达(各1分)
21、示例一:“出世”归隐有其积极意义。无论是因为淡泊名利还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出世”归隐都可以使其人保持良好的节操,维护好纯净的“精神家园”,获得自由快乐的生活。如司空图可以率性地与客人赋诗畅谈,与父老乡亲一起击鼓舞蹈取乐;如陶渊明可以闲适地种地、饮酒、赋诗、论文,并憧憬淳朴美好的“桃花源”理想社会。
示例二:“出世”归隐有其消极影响。对个人而言,才华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失去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社会而言,损失了人才资源,损失了为百姓谋福利的清正官员。如司空图是位“高士”且恪守忠义,如陶渊明是位猛志常在、傲气凛然之士,两位如能急流勇进的话,定能成为社稷之重臣。这个意义上看,两位出世归隐是一种遗憾。(4分,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可以辩证看待,要求有观点有例证,各占2分)
篇3:《司空图字表圣》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司空图字表圣》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新唐书·列传一一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由而获罪
B.以足疾固自乞 自乞:请求辞职
C.不获从,又还河中 从:任命
D.客或难之 难:感到难堪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属于观察使卢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今其智乃不能及
D.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被贬商州,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就是这么讲义气。
B.黄巢攻陷长安,将领四处逃散,司空图不能前往追随天子。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显示了他忠贞朝廷的一面。
C.柳璨想笼络司空图,司空图假装失态,故意表现出粗野和衰老,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听任他回山。
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将亭题名为“休休亭”,表明了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参考答案:
8.C 从,跟随。
9.B “于”均为“对”。A“以”分别为“凭借”和“因为”。C“乃”分别为“于是、就”和“竟”。D“则”分别为“那么”和“却”。
10.B 是司空图打算逃走,跟随唐王朝朝廷一起逃难。“将奔”不是指“将领四处逃散”。
参考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名舆,干练有风采。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剌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遇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休休亭”,还写文章表述心志:“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那么更宜辞官了。”还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当时寂盗所过之处都抢掠烧杀,就独不去王官谷。不少读书人都去那里避难。
篇4: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日:“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注】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日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一选自《旧唐书》
【注】斥候:古代的侦察兵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奇驼名马 效:献出
B.以致其欢 致:取得
C.皆保塞而不为横 横:横行
D.利希朝老疾易制 制:控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希朝素整肃有声 以献甫统邠宁
B.皆保塞而不为横 而以泰为副
C.求其过,将杀之 其后以之讨贼
D.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 所至有功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B.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C.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D.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希朝能力出众,却在事奉韩游瑰时差点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只好逃跑到凤翔。
B.无论是振武的盗贼,还是异蕃的盗贼,范希朝对他们都是格杀无论,因此,盗贼十分畏惧他。
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顺归降,用他们讨伐叛贼,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镇守奉天,只不过是想掩人耳,便于让身为副使的韩泰乘机取代他。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4分)
②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希朝治理有方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C解释: 横:横行的事
6、C解释:A连词,因为/介词,用;B动词,做/动词,作为;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D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什么原因,’/助词,所字结构。
7、A解释:符合原文内容大意
8、B解释:B(没说到他杀振武的盗贼)
9.【断句与翻译】(10分)
(1)①有个叫张光晟的人,使我们受苦很长时间了,现在听说这个人更改姓名又来了。(“苦”、“是”、“更”、句意各1分)
②顺宗时,王叔文一党掌管政事,准备把兵权交给韩泰。(“用事”、状语后置句式、句意各1分)
(2)①戎政修举;②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③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④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3分,答对一点给1分)
篇5:《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汉王患之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更: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报项王 ②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诸客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乃出黄金四万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3)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5分)
参考答案:
9.A使:如果,假使。
10.D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把。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1.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然 恣 不问其出入 句子通顺各一分)
(3)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竟然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
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篇6:《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
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⑶缠绵:情意深厚。
1、分析诗中所蕴涵的情感和主人公情感上的矛盾,并说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君”一事感到遗憾、哀伤。矛盾,“我”应该忠于“良人”,但是我也感激于“君”对我付出的真情。面对矛盾、痛苦,渴望被对方理解。好处,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
2、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结合诗句回答。
答:①我的丈夫很优秀(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②何不相逢未嫁时(我已出嫁,要守节。)
3、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它写的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可是,回头一看,作者张籍分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在诗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子呢?而且,他的第三者又是谁呢?我们可以结合资料信息和写作背景来思考一下。
答:
写作背景:注释一有这样一句:“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如他的老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所以,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政治诗。
4、从刚才的结论可以看出,原来我们刚才所谓读懂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是这首诗的一张皮!那么,下面我们结合这个认识重新来看这首诗,看看这表层内容与实质内容之间是怎样对应的?
答:主人公,妾——张籍;第三者,君——李师道;“我”丈夫,良人——皇帝(国家)。理由,节妇之节——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
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①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较乐于接受。②比兴的手法。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世称“张司业”。他家境贫困,官职卑微,又害眼疾,孟郊《寄张籍》诗戏称他“穷瞎张太祝(太祝,官名)”,他有不少诗自叙贫病。他的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广泛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风格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后来元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
【解题】
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守“贞节”的女子。即女子对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qiǎ)在我国女性脖颈(gěng)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
【译诗】
您知道我有丈夫,却送我一双明珠。我感激你缠绵的情意,把它们系在红罗小袄里。我家的高楼连着园林一座挨着一座,我丈夫拿着战戟守卫在明光殿里。我知道你的心意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但是我侍奉丈夫,发下誓愿,打算和他同生共死。还你明珠之际,我泪水滑落,为何我们没能相逢在我未曾出嫁之时!
赏析: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唐代诗人张籍自创的乐府诗。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全诗以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态度,语言上极富民歌风味,对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为唐诗中的佳作。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