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wffg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
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
实验中学 任多佳
第16章涉及的热量计算在中考试卷中的固定位置是第31题,是计算题型复习的重中之重,题目难度小,拿分容易,分值有6-7分之多。各位考生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此题满分势在必得。
一、纯热量计算类型
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判断吸放热;确定对应公式Q=Cm△t,其中(吸热升温)△t=t-t0,(放热降温)△t=t0-t
3、公式变形进行计算
附加:如果涉及热传递过程,定要写热平衡方程Q吸=Q放
例1、质量为2kg、温度为l5℃的水,吸收l.68×l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分析:1、水为研究对象;
2、吸热:Q=Cm(t-t0);
3、公式变形t=-+t0
解:t=-+t0
=-+15=35(℃)答略
注意:1、物理计算题步骤细节也很重要,以此题6分为例,公式要占去3分,而带入数据1分,计算结果和单位2分,一步都不能少,望各位考生引起重视。2、此类题如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升温,最高温度只能是100℃。3、“升高”和“升高到”的不同含义,前者指的是温度变化量,而后者是指末温。
例2、(―31)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15℃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分析:给水加热时,铁锅也要同时吸热。
1、水和铁锅为研究对象;
2、均吸热:Q=Cm△t,△t=t-t0;
3、求热量之和Q
解:△t=t-t0=85-15=70(℃)
Q=Q1+Q2=C1m1△t+C2m2△t=(C1m1+C2m2)△t=(4.2×103×3+0.46×103×0.5)×70=8.981×105(J)答略
例3、(-31)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分析:铜块和水之间发生热传递,铜块放热降温,水吸热升温,Q吸=Q放。
如果题目中已知条件较多,一定要提前设好物理量,所以建议大家写已知、求。
已知:C铜=0.4×103J/(kg・℃),t01=100℃,t02=10℃,t=25℃,m=100g=0.1kg
解:∵Q吸=Q放
∴C液m(t-t02)=C铜m(t01-t)
∴C液=-
=-
=2×103[J/(kg・℃)] 答略
[1] [2]
篇2:历年中考物理关于热量计算解题攻略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纯热量计算类型
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判断吸放热;确定对应公式Q=Cm△t,其中(吸热升温)△t=t-t0,(放热降温)△t=t0-t
3、公式变形进行计算
附加:如果涉及热传递过程,定要写热平衡方程Q吸=Q放
例1、质量为2kg、温度为l5℃的水,吸收l.68×l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分析:1、水为研究对象;
2、吸热:Q=Cm(t-t0);
3、公式变形t=-+t0
解:t=-+t0
=-+15=35(℃)答略
注意:1、物理计算题步骤细节也很重要,以此题6分为例,公式要占去3分,而带入数据1分,计算结果和单位2分,一步都不能少,望各位考生引起重视。2、此类题如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升温,最高温度只能是100℃。3、“升高”和“升高到”的不同含义,前者指的是温度变化量,而后者是指末温。
例2、(2006—31)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15℃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分析:给水加热时,铁锅也要同时吸热。
1、水和铁锅为研究对象;
2、均吸热:Q=Cm△t,△t=t-t0;
3、求热量之和Q
解:△t=t-t0=85-15=70(℃)
Q=Q1+Q2=C1m1△t+C2m2△t=(C1m1+C2m2)△t=(4.2×103×3+0.46×103×0.5)×70=8.981×105(J)答略
例3、(2003-31)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分析:铜块和水之间发生热传递,铜块放热降温,水吸热升温,Q吸=Q放。
如果题目中已知条件较多,一定要提前设好物理量,所以建议大家写已知、求。
已知:C铜=0.4×103J/(kg·℃),t01=100℃,t02=10℃,t=25℃,m=100g=0.1kg
解:∵Q吸=Q放
∴C液m(t-t02)=C铜m(t01-t)
∴C液=-
=-
=2×103[J/(kg·℃)]答略
与热效率相关
公式:Q=Q有+Q无,Q总=Q有/η
例4、(-31)在一把质量为500g的铝质电热水壶中,装有2kg水。用这把电水壶把20℃的水加热到100℃。若该电水壶的热效率为80%,问烧开这壶水需要消耗多少电能?[C铝=0.88×103J/(kg·℃),C水=4.2×103J/(kg·℃)]
分析:本题与例2的区别在于消耗电能并没有全部被水吸收,壶身、外界空气等均要吸热。只有水吸收热量为有效部分,空气吸热未知,所以不能用Q=Q有+Q无计算。因为知道电水壶的热效率η,所以可使用Q总=Q有/η计算,而不需要计算铝壶吸收的热量。
解:Q水=C水m(t-t0)
=4.2×103×2×(100-20)
=6.72×105(J)
Q=-=-=8.4×105(J)
答略
与热机及燃料有关
例5、(和平一模31题)人造湖有“吸热”功能,在炎热的夏季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人造湖湖水的质量为8.1×107kg,水温升高2℃,湖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这些热量相当于多少吨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
分析:水吸热升温Q=Cm△t,△t=t-t0,无烟煤燃烧防热Q=qm,且Q吸=Q放
解:Q吸=C水m△t=4.2×103×8.1×107×2=6.804×1011(J)
∵Q吸=Q放
∴m=-=-
=2.0×104(kg)=20t答略
热身训练:
1.(2005河西二模31)质量为20g的水,温度从10℃降低到0℃,但未凝固成冰,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如果这些热量恰好使80g的某种固体温度从-5℃刚好升高到0℃,这种固体的比热容多大?
2.(2005河西四模32)一间容积为200m3的房间,若不供给热量,每5min室温将降低1℃,为保持室温恒定,每小时应向房间供热多少焦耳?[空气密度为1.3kg/m3,空气比热容为1.0×l03J/(kg·℃)]
3.(2005南开一模3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200g的铝块放在沸水中充分加热后,迅速投入温度为16℃,质量为210g的水中,不计热损失。求:当它们达到共同温度时铝块大约放出了多少热量?(保留整数)[C铝=0.88×103J/(kg·℃)]
4.(2006红桥一模3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0.1kg的水从20℃加热到l00℃。求:(1)水吸收的热量;(2)如果这些热量由酒精燃烧提供,至少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水的比热容C=4.2×103J/(kg·℃);酒精的热值q=3.0×l07J/kg]
参考答案:
1.840J;2.1×103J/(kg·℃)
2.3.12×106J
3.1.232×104J
4.3.36×104J;1.12×10-3kg
篇3:高三物理计算题解题攻略
高三物理计算题解题攻略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相互关系;所谓横向关系是指某一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
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高三怎样学习物理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
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去帮助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高三基础差怎么学习物理
1.基础做起,重视教材
起先,物理薄弱的基础导致我完全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自己做题又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手。在和老师交流之后,我放弃了自己原来认为的课本不重要、物理只要多刷题就可以的错误观点,决心从基础开始恶补,并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记住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就是从课本入手,背下了课本中的概念、定义,而且力求做到完全理解它们的含义;对于课本中的公式,更是做到了知道公式是如何得來、如何互相推导、如何运用的;对于课本例题,我不但记住题目的结论,还记住了它是如何分析,运用了哪些处理方法。
2.刷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开始做物理题时,我一看到题目就感觉“头大”,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一题一题地往下看,看看有哪些题是我能够解出来的。事实上每个知识点总对应有简单的题目,看到简单的题目,我脑海里会浮现出课本里的知识,自己也有了解题的思路,知道什么类型的题目应该从哪个方向入手,要怎么分析,要用什么知识点、公式,渐渐地,我能够解出越来越多的题目了。就这样从简单的物理题目开始,不但巩固了我的基础知识,还让我找到了运用所学知识的感觉,让我感到自己摸着了门道。
3.学会分析,善于总结
物理中有许多的模型,比如纸带模型、滑块模型等,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特征,代表着某一类题目,每一种模型都有着相应的解题“套路”。所以,每当我遇到了某一类题目,都会对它进行总结,比如力学计算题,题目给出的条件中物体涉及的运动、有无摩擦力、有没有能量的转化,解题时的突破口、分析的方法、运用的公式等我都一一记下,并时不时拿出来翻看。除此之外,对易错的题目以及课本上的经典模型,我也进行了总结。经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让知识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篇4:中考物理名师指点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要增加:
1)克服摩擦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如:搓手,滑滑板、车胎行驶久了后发热。
2)压缩物体的体积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如:打气筒
3)弯折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弯折铁丝时,弯折部分发热;
4)锻打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用力多锤几下铁丝后,铁丝变热了。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减少:物体膨胀时,对外做功后,物体的内能减少。
如:被加了锅盖,且锅内正在沸腾的水,把锅盖推动后内能便减少,温度降低,锅盖又盖回来。
3.以上两点说明:可以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即:可以用功来度量内能的改变。
4.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机械能的互相转化。即其实质为:能的转化
5.练习:下列现象是由于做功而让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
A.阳光下的沙子变得烫脚。B、啤酒瓶盖被自动冲开。
C.钻木取火D、热水被风吹冷。
[中考物理名师指点]
篇5:名师解读中考物理
物理
物理:侧重基础和应用
物理学科考查的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中考命题原则没有改变:依旧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更加紧密联系教材,体现出物理学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变化:有三处微调
1.在“走进实验室”的技能方面删去了“测量时会观察测量工具,会表述观察结果”和“会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两点要求。
2.原来“容易题是对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更改为“容易题是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此外关于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难度系数和占总分值的比例均不再规定。
3.练习题中多了两道选择题、两道实验探究和一道计算说明题。
复习策略:切忌只做题不看课本
重点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培养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描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避免做一些繁琐、偏怪或过难的题目,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教科书中的条文。
一、吃透教材,切忌只做题不看课本。
(一)看概念规律时,要从每个概念、规律的来源、内涵上把握。
(二)看书中插图、“讨论交流”,并学会用物理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要注意有理有据。
(三)看实验探究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收集、结论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四)看“自我评价”,保证每题过关。
(五)看“家庭实验室”,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探索,发现问题,提高基本实验能力。
二、关注实验探究,落实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分成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解决此类实验题的关键:
1、审题
2、分析处理实验证据(写清原理,计算过程,比较,结论,体现出所控制的变量)
3、得出结论:书写实验结论时要注意,需控制控制变量的必须控制,结论要准确、到位,不可过头。
实验探究必须亲自动手参与,能进行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还能够对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交流与评估,最后能够形成实验报告。
姚老师强调说,可以利用错题本整理错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分享】名师解读中考物理]
篇6:名师指导:中考120天攻略之一
名师指导:2008年中考120天攻略之一
新学期开始了,北京市有1/3左右的学校已经通过各种补课手段讲完了全部初中知识的新课程。开学后就开始总复习了,即使没有讲完新课的学校,通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3月15日之前就能结束新课(化学除外),进入总复习。离08年中考还有120天,你准备好了吗?
(一)认清形势
08年中考最显著变化是:北京10万多考生,全部使用新课标卷,中考试题改革是空前的,它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卷中体现三个联系:联系生活,联系生产,联系实际。从实际来看中考物理的难度是增加了,而不是降低了,尤其是能力考查要求。物理中考突出了四个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学生恰恰学习能力非常欠缺,表现在中考失分率居高不下,以07年北京市中考成绩分析为例,中考五门中,分数最低的是物理:全市平均分仅70分,物理难度系数最大,不及格的人数当然也就最多。中考的水平考试的要求已经比较淡化了,取而代之的选拔性质的考试功能被强化了,为了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区分度增大了,素质教育考查也强化了。0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提高了6分,达到34分之多,探究题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靠死记硬背获取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8年中考虽然人数比07年略有下降(减少5000人左右),但是优质资源校(市区重点校、示范校)的竞争却更加惨烈了,家长和考生明白,考不上好高中,考入好大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全国名牌大学几乎被市区重点校所垄断,另外市教委规定,市区重点校、示范校将5%-10%的`名额分配到普通初中校,优质资源校名额的减少,势必增大了考取重点校学生的竞争。08年恰逢奥运,为了保护社会的稳定,08年的中考难度不会再增加,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这就是08年中考总的形势。
(二)积极备考
离中考还有120天,时不待我,必须认真准备,必须收心。现在已进入备考状态的考生还不太多,应采用“笨鸟先飞”的态度,赶快进入角色,抢占复习的至高点。
1.心理准备――心态平和,稍安勿燥
(1)心态入静。
中学生受社会浮躁心态影响极深,学习无目标、奋斗无方向、得过且过、好高骛远、侥幸心理、浮躁有余、心静不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首要任务是入静,入静就是先要坐的住,只有坐得住,才能学得进,只有学得进,才能理解深,只有理解深,才能记得牢,这几个环节彼此相扣,缺一不可。
(2)准备吃苦。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中考想不吃苦就考取高分,那是梦想,中学生普遍怕苦,靠撞大运考取理想高中几乎没有可能,我的观点是:苦干几个月,幸福多半生,在苦中求乐,苦中求效率,苦中求生存,这是社会竞争的法则。
(3)提高悟性。
什么是悟性?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尤其是数、理、化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悟性的过程,所谓悟性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过程,是熟能生巧、心有灵犀一点通、多思多想、落实在笔尖上、不断提高成绩的过程。
待续...
本文选自精华学校王克家的博客,点击可查看博客原文。
★ 中考物理简答题
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锦集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