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

时间:2023-06-18 03:39:06 作者:叫我咸鱼好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叫我咸鱼好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

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

塘沽区教育中心 康永军

计算题,特别是综合计算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学生在解答时,不能很好地挖掘题中给出的条件,从而落入圈套,进入误区。现举例分析:

例1.把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50克加入到1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溶液为中性。⑴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⑵要配制500毫升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克/毫升)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毫升?(40%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克/毫升)

[误区之一]学生在解答此题时,易在计算水的体积时出现:500毫升-98.2毫升=401.8毫升的错误。因为溶液混合时,体积没有加和性,故解此题时需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思路分析]⑴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利用盐酸的质量求出NaOH溶质质量即可计算。⑵在配制NaOH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据此可求出NaOH和水的质量,再由NaOH溶液和水的密度可求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解:⑴50克×18.25%=9.125克

设与盐酸反应的NaOH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 x=10克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克/100克×100%=10%

⑵500毫升×1.1克/毫升=550克

设需40%NaOH溶液的质量为y

y×40%=550克×10%

y=137.5克

则需水的质量为:550克-137.5克=412.5克

所以需40%NaOH溶液体积:137.5克÷1.4克/毫升=98.2毫升

水的体积:412.5克÷1克/毫升=412.5毫升

答: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要配制500毫升上述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98.2毫升和水412.5毫升。

例2.取一定含有杂质的某金属样品R,投入到7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所得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7%。计算:⑴样品中含金属R的质量。(精确到0.1%)⑵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误区之二]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如果认为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苦于R不知为何物,就会走进死胡同。解题时,若能抓住元素的质量守恒,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如果按常规方法:设氯化物为RClx(x为R的化合价),由xCl/RClx×100%=74.7%,按x=+1、+2、+3分别讨论R的取值,当X=+2时,R为24合理,得出R为Mg,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无疑较复杂。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抓住“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便可分析出“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等于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便可快捷求解。

解:⑴ 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克×20%=14.6克

14.6克氯化氢中氯元素质量=14.6克×Cl/HCl×100%=14.2克

金属氯化物质量=14.2克/74.7%=19克

金属质量=19克-14.2克=4.8克

⑵14.6克氯化氢中氢元素质量(即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4.6克-14.2克=0.4克。

所得溶液质量=73克+4.8克-0.4克=77.4克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9克/77.4克×100%=24.5%

答:样品中R的质量为4.8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例3.往质量为50克的试管中装入KClO3和MnO2混合物后,称得总质量为60克,加热KClO3使完全反应。t°C时,向试管中加入4克水,振荡,仍有4.24克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克水,振荡后仍有3.28克固体未溶解。计算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误区之三]学生在解答此题时,一般有两点失误:一是将3.28克全部作二氧化锰来处理;二是3.28克固体如果是MnO2与KCl的混合物,如何通过水的质量确定溶解的KCl质量。

[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3.28克未溶固体的成分。因为题目中未指明加入2克水溶解后,在t°C所得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若未达饱和状态或刚达饱和状态,则说明3.28克未溶固体为MnO2,由此可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出原混合物中的KClO3质量;若已达饱和状态,且有剩余,则3.28克固体为MnO2与KCl的混合物,此时可据溶解度有关知识求出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再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而求出KClO3的质量。

解:⑴若3.28克固体未溶物全为MnO2,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60克-50克-3.28克)÷(60克-50克)=67.2%

⑵若未溶的3.28克固体为MnO2与KCl的混合物,则2克水溶解的质量为:4.24克-3.28克=0.96克,t°C时4克水溶解的KCl质量为:0.96克×4÷2=1.92克,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4.24克+1.92克=6.16克。

设原混合物中含KClO3质量为x,则有:

2KClO3=2KCl+3O2↑

245 96

x 60克-50克-6.16克

245:96=x:3.84克

x=9.8克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9.8克÷10克×100%=98%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67.2%或98%。

例4.将7.5克含不溶于水杂质的硫酸钠固体溶于42.9克水中配成溶液,过滤后取滤液10克,向其中加入20.8克10%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原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百分数?

[误区之四]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通常只考虑到参与反应的10克滤液中的硫酸钠,就把它当成7.5克固体中硫酸钠的质量,造成错解。

[思路分析]因为滤液是一种溶液,它应具有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性质,从而把求原物质中硫酸钠的质量这个难点突破。

(周六继续刊登)

篇2:名师雷雨:破除考研政治复习五大误区

名师雷雨:破除考研政治复习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政治复习是否需要早动手,早复习的东西怎么对抗遗忘。

政治科目的复习有其独特性,是否要早动手复习要看个人的需求和复习效果。

一般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政治基础薄弱,大学期间各门政治科目的学习基础几乎为零,对于这些同学来讲,就要提早动手,通过反复的复习背诵对抗遗忘。研究生考试不仅是考知识、考背功,而且是考能力、考状态。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临时抱佛脚于事无补;好的状态有一个生物钟周期的调整问题,仓促、急切之间只能势得其反。

而对于文科的同学,政治素养和基础本身比较好,而考研科目中还有外语和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政治完全可以跟着辅导班的课程走。而对于外语和专业课这些需要牢固的基础知识做保证的科目必须要日积月累,提早动手。

误区之二:在新大纲下来之前,不用展开复习,以避免无用功、走弯路。

就近年的情况看,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大纲通常都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几门功课变化比较多。考研政治哲学,经济学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及早行动、从现在做起、抢战先机。

误区之三:政治考个及格水平比较容易,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研究生考试是博弈型而非达标型的考试,胜出的要害,是你必须取得压倒对手的优势。也就是说,对考研中的分数而言,相对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例如,只得了30分,是否应当悲痛?且慢,看对手!如果他们的得分都在30之下,你考研成功。反过来,得了80分是否很兴奋?别着急,还得看对手!倘若他们都在80以上,你的命运就是被淘汰出局。所以,考研胜利的关键是要比对手多得分。在对手的得分普遍比较高的情况下,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谈何容易?所以,那种以为上届考生得分比较高就掉以轻心的态度,是愚蠢的。

误区之四:只靠押题考研过关没问题。

有考试必定有押题;押题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对待押题应当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押题有以下特点:

1、偶然性。能否押上,情形和买彩票刮奖一样。考研关系到我们的重大利益,对这个如此重大的利益采取赌博的态度,是不明智的。

2、欺骗性。有的押题神话的鼓吹者吹嘘命中了多少多少,实际上他是用了瞒天过海术,即只讲押中了多少,而没有说他押了多少;也就是说只讲分子,不讲分母。其实有的人预测的题目是个天文数字,连写带说,超过300百万字,整个一个“海押”。这种押题法叫做“卡拉OK”押题法,押题者自娱自乐,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比如书名写着考前30题、20题,其实内容上每一题又分为4到5个大题,洋洋洒洒二三百题,这种书考生连阅读一遍的'时间都来不及。真正能够有押题效果的是那种依靠三套左右试卷来押题的资料。

3、有害性。押题神话是迎合、利用、煽动了我们人性中的众多弱点,诸如投机、懒惰、愚蠢;与考研胜利所必需的扎实、勤奋、智慧等南辕北辙、水火不容。所以,成为押题神话的俘虏之日,就是考研成功的所有希望从基础上、根本上完全彻底地葬送之时。真正要做的是在辅导班的强化班上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误区之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是国家指定的教材,是考研复习的“红宝书”。

在研究生复习方面,国家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本书为“钦定教材”,所以,关于“红宝书”的说法,是以讹传讹。关于《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我的看法是,与其他教材一样,它既有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比较精练,是所有同类书中篇幅最小的;缺点是与考试大纲衔接得不够紧密,一些大纲业已删除的考点它继续保留,而大纲新增加的它又没有及时补充。此外,一些知识点是讲解也存在错误。

我个人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和《政治理论考试分析》是质量过硬、可以信赖的考研复习用书。

篇3:名师指导中考化学:要认真审题

名师指导中考化学:要认真审题

试题命题相比较,选择题的第15小题(也可能是其他小题)将改为有关物质含量的计算试题,同时将第55题的第一个小题删掉,只保留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等知识的综合计算,这样的变化将降低试题中计算试题的难度,但也提前为考生设置了思维障碍,考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去应对,不要受其干扰。试卷的其他部分应基本保持不变。

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寻找答案的依据。考生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看书,不放过教材中的每一个角落,要边看书边设置问题,边解决问题,强化知识点的理解、识记和运用,要与做题相结合,做题时不明白、不理解、含糊的知识点及时到书上获取帮助。

重视错题,发现漏洞的源泉。整理、反思是查缺补漏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

专题强化,攻击弱点的武器。建议大家结合考试说明及老师的复习指导,自己有目的地进行专题强化。

综合练笔,调整状态的好办法。建议如果学校一周之内不进行综合试题考核,自己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自己考核自己,进行实战演练,尤其是考前的一周之内在家自由复习、学习时,更要进行综合练笔,一般两天做一套综合试题。

答题策略: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如市模拟中的简答题型48题,只有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下,才能给出精练的、紧扣采分点的答案;再如52题中的反思,更是要明确所问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

把握好解题思路,恰当运用解题技巧和方法。如分析比较题型的49题的解决,就要在审题的帮助下,注重答题思路的梳理,应在直观的比较、分析、归纳中获得相应的结论,而不是进行比较、分析后,再进行推理得出答案。例如不能依据比较获得两个分子的结构不同,再依据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而推理写出:两个分子保持的化学性质不同。

再如综合计算试题的55题,是以探究实验为背景的关于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综合计算。在答题时正确选择出欲探究的物质,直接关系到整道试题完成的正确性。如果恰到好处地运用解题技巧、方法就会顺利地通过这一关。技巧在于运用好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若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了,是因为产生了气体或沉淀;若化学反应后容器中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容器中的总质量减少了,是因为产生了气体;若酸与金属(金属钡除外)之间发生了置换反应,则所得溶液一定比反应前的.酸溶液的质量大;若金属与盐溶液之间发生了置换反应,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盐溶液的质量大小比较与等质量(或相对质量)酸根结合的金属元素的质量(或相对质量)有关,等质量的酸根结合的金属元素的相对质量大,溶液的质量就大,反之就小……这些质量关系的运用,相应的现象比较、判断或除杂技巧的使用,能帮助我们顺利地寻找到需要选择的物质,更能快速、正确地完成试题。

篇4:北京四中名师指导高考化学复习

北京四中名师指导2012高考化学复习

中国教育在线讯 为了使广大考生了解2012高考最新的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复习。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北京四中网校邀请北京四中化学高级教师叶长军老师针对2012高考复习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欢迎广大用户查看

问:高考化学在整体方向和考试内容上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答:我想先从看到高考题时那种感觉说起,实际上看到20高考题的时候,在我脑子当中出现这么一些词汇,第一个就是稳定,第二个是发展,第三个是创新,第四个是能力,第五个是素养,实际上这些词汇一直在考查我们新课标的内容。20,它一定会延续这个风格,也就是说一定在稳定中求变化,如果单说变化的话,像创新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物质结构的考查、化学平衡、电力平衡、水解平衡,陈列溶解平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平衡,这四大平衡的考查,以及有机的推断、合成、“探究性实验”,这一定是高考的热点,也是一种变化趋势。

问:正在紧张备考的同学们,应该如何调整策略,做好复习工作?

答:我历来主张备考要把握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知识策略,像知识策略层面上主要把握核心知识,我常说一句话就是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就是在考场上,你一定能够想到正确答案的一个知识体系,必须要在平常构建出这么一个体系来。第二,你还要知道今年的高考热点,也就说这些高频的热点,必须要掌握到位。必须从经典的母题当中去培养我们的应试策略,实际上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我们的题型策略,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应试策略。所以说如果把握住这三个策略,知识策略、题型策略、应试策略,今年我们的高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问:2012年高考化学和往年相比,在高频考点和难点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或者说历年的这种高频考点和难点都是什么?

答:从元素化合物层面上来说,比如说常见的强氧化剂、浓硫酸、浓稀硝酸,像双氧水,过氧化钠这是一定会考的,不考这个一定会考那个,是回避不了的,从还原剂的角度来说,像亚铁离子,负二价的硫,正四价的硫,负三价的氨,这些这是一定会考的,从结构层面上来说,像元素周期表、周期律,这属于理论层面上,还有刚才我说的四大平衡,都是必考的。刚才谈到无机了,那么实际上无机是一个载体,它综合着我们的概念,综合着我们的理论。当然,像刚才我提到的创新的氧还化方的书写,这是必考的,包括还有无机推断,无机的`合成,但这里头重点考的就是逆合成推断法,但是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谈,逆合成推断,从2009一直到2011年,一直在考,但是很多考生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一看这有机题这么难就不知从何下手了,事实上一直在围着这个点转。当然还有实验,像实验当中的探究性实验,实验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很多考生都比较怕的一个点,但事实上你看现在导向非常清楚,基本都是针对课本上的某些经典的实验,像考的铜根浓硝酸,是课本上重点实验,2011年考的铜根浓硫酸,这都是考生已经非常熟的知识,但是从这个地方挖掘,考生感觉难。所以说像实验中的探究,控制单音变量以及实验操作这是一定会考的。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2年高考试题实际上好像就已经在那儿放着了,它变化的是情景,不变的是知识的整合以及对能力素养的考查,明明感觉好像呼之欲出了,但事实上对能力的考查,就需要同学们必须打好基本功,包括我们的热点知识,我们的能力素养的要求。

问:哪些知识点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出错,或者说是易错点?

答:第一,现在考的最多的是创新氧还化方的书写,实际上对学生这么长的训练,比如说我带高三,训练到现在这个时间段,照样很多学生还是出问题,这从基本概念上来说,还是驾驭不了,不能很从容地把它整合出来,这是第一个错的比较多的。第二错的比较多就是像从原理层面上的,用化学平衡的思想解释工农业生产的一些事实,在这里边我真的想说一句话,高考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实际上就是选拔人才的。他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它决不是考查我们死背书的这样的人,它一定是因为国家的命运以后交给你的手里,一定要你有具体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这种能力,所以这点上同学们绝对不能含糊。看见一个题,必须要想我怎么去分析它,怎么去整合信息,如何突破,如果做错了想我哪儿错了,所以这些问题不能够忽略。所以说刚才谈到的就是说哪些易错点,这正是切中要害,一道错题往往比做对三道正确的题都有价值。像有机中的同分异构的书写,这是一个易错点,还有刚才我提的实验,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它的全程把握,这也是易错点。实际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题型都有它的易错点,希望同学们牢牢把握自己,针对自己的易错点,制定出一个有效的策略来。

(摘选叶长军老师2012高考备考访谈)  来源:北京四中网校

篇5:新航道名师谈考研英语五大复习误区

2006考研试题难度同05、04年基本相当,标志着教育部考研英语试题的命题制经过多年的磨练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其命题人员、命题思路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虽然有个别题目有争议但整体上确保了很好的科学性。

但是根据新航道最近对1000个参加过考研的同学所做的随机调查统计分析,对本次试卷有以下四种态度:

① 有52.46

%的同学认为本次考研英语试题太难,简直就是看天书,强烈抗议!

② 有24.62

%的同学认为难,但历年考研都是这样,没有办法,“我为鱼肉,他为刀俎”

有21.55%的同学认为中等,虽然个别题目比较难有争议,但是过最低线应该没问题。

有1.37%的同学认为不难,很简单,试题还可以稍微再难一点。

这个数据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到为什么每年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都维持在25%左右,而不是50%。当然,最后一种同学属于超级牛人,占的比率太小,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主要关心其他两种同学(第一种和第二种),他们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 缺乏合理的总体计划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要想办好,必须要有计划,而且是正确合理的计划。考研英语复习也不例外。

绝大部分考生复习阶段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初级基础阶段,中级强化阶段,最后冲刺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跳跃前进。

初级基础阶段必须以背单词为中心,坚持以单词和真题练习相结合的原则不动摇。时间一般从3月---6月。中级强化阶段必须以专项练习为中心,坚持复习巩固自己背过的单词。时间一般从7月---11月。最后冲刺阶段必须回到真题,适当做模拟题,查漏补缺。

如果一开始就落后于别人的人,准备时间稍后,却又不能更刻苦的话,只能等来年再搏。

2.盲目追求背单词的方法

所谓的词干法,前后缀法,象形文字法,鹦鹉学舌法等等。

其实很多单词背诵的方法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如果重复背诵的单词仍然会混淆,那么就把相似易混单词拿出来对比记忆。客观的说,任何方法都是有用的,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重复,温故而知新,不断practice才可能记忆牢固。

更有些同学,片面地认为成绩不好就是词汇量不够,自认为,如果自己词汇量能达到两万以上,考研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开始背字典,背GRE单词。殊不知考研与国外考试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更注重词汇的使用,

更侧重对一词多义的考察,也就是我在课堂上说的灰色词汇,即灰词,如果单词意思不背全面,相似易混单词不对比记忆清楚,那么就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

3.舍本逐末,盲目泛读

很多考生听说考研的文章都是来自于native的文章,所以买了大量的杂志,比如,Newsweek,Time,USA

Today,The Washington Post,National

Geographic,Business Week, The

Economist杂志,甚至每天看China

Daily等。其实,看国外的杂志都会有很大的挫折感,深受打击,生字很多那是不用说了,就算没有什么生字,也不知道在阐述什么。(看China

Daily除外,因为大部分内容肯定都和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有关)其实,我们不主张大家舍本逐末,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国外杂志,我们的核心问题是解题!一切都是为了把题目做对,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大纲范围内的所有知识点!而大纲范围之外的没有任何必要掌握的超纲词,或者什么历史文化的'东西都不值得现阶段考研的同学花宝贵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去钻牛角尖。命题组的人很清楚我们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考试不是专业英语考试。

不重视大纲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点,盲目追求解题技巧,犹如盖空中楼阁;相反,不好好珍惜时间,不重视大纲,盲目乱背俚语、成语、字典、无的放矢去研究美国的地理历史人物、去追求高级别的实力素质则无异于学习屠龙之技、自掘坟墓。

4.题海战术

题不在多,做精就行。我们不以做题多或少论成败,我们只看准确度和速度是否平衡和谐。做题的目的在于:(1).巩固自己背过的大纲单词;(2).研究真题的规律、正确答案的特点、错误答案的特点、出题风格和知识点;(3).自己买的复习资料是否每篇文章都能做到和真题类似,不是的话是否有大纲的知识点,可以当作泛读材料;如果风格另类,超纲词过多就可以放弃。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做题目的时候要想到总结,是否和辅导班老师讲过的题型类似,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自己做对了?为什么自己做错了?前后要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精读是泛读的基础,离开精读盲目追求泛读无异于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初级阶段应该以精读为主,强化阶段精读和泛读应该持平,而冲刺阶段要提高做题速度,可以让泛读多一些。

其实冲刺阶段更不能大量做模拟题,模拟题虽然能起到热身的作用,但它毕竟是模拟,只有真题才是最后的模拟题。所以做模拟题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不要以为模拟题做得很好就可以掉以轻心,不要因为模拟题做得太差而失去信心。

5.好高骛远,自暴自弃

考研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不少同学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属蛇的,蛇能吞大象啊,或者就摆出意志坚韧、性格刚强的样子,不切实际地去买一大堆的书,什么牛津语法大全、薄冰语法、朗文大字典、张三阅读250篇、李四阅读380篇宝典、王二作文速成法、刘大13句成文秘诀等等。但是,盲目买书不如只研究真题。“宝典”越多越分散精力、越有挫折感、越不能坚持到底。很多同学书的前几页很认真,笔记也不少,但再往后翻就很干净了。考研的语法和高中的语法差不多,只是句子更长些,插入成份更多点而已,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去研究语法字典,如果真要把这些书看完研究透,我想那可能要等到2046年才可能研究完吧!所以,大部分学生中途就被书压得透不过气来,逐渐产生畏惧心理、失眠做噩梦,直到最后自暴自弃。报名参加考研的人总有不少同学会选择逃避而不进考场,或者考完英语后,第二天就不想再进考场了。其实买一两本书好好做,真题好好研究,时间就差不多用完了。英语学习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在合理的计划下持之以恒,就会I

persist until I succeed !

但有趣的是,每年历史都会重复,都会有人来做绿叶,如果后来人(2007年考研人)能越早看到这篇文章,并且越早从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浅谈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

学习英语的五大误区

揭秘英语面试的五大误区

中考名师辅导:物理历年热量计算题攻略

化学名师工作室培训心得

化学名师工作室个人年度总结报告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常见误区

名师教我写作文 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五大原则

高三化学复习指导方法

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名师指导:解化学计算题的五大误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