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蛋静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对表演式课堂说不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
听一些专家们的上课,总会有许多受益匪浅的地方,但真正能用起来的却只有流于形式的东西,无法从本质上去了解专家们上课的内涵。于是我在上《燕子过海》这节课的时候就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
[1] [2]
篇2:对高考作文说不(网友来稿)
陈老师
作为监考老师,有幸能以第一时间看到今年的省高考作文话题:人文素养和发展。不管你对这个题目作何感觉,我是非常惊讶的。惊讶之余,我又非常的担心,担心那些考生,以他们苍白的人文素养如何来应付这么个厚重的题目!
在我看来,这个话题有以下几点缺陷:
一、“人文”是近几年语文教学当中一再被提及被强调的概念,也是高考作文中一再被强化的材料。但是,前几年都只是说说而已,都只是在人文这么个大概念下做文章,如“心灵的选择”,如“诚信”,或是“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可以说,它们都是人文麾下的子集,外延相当的开阔。而今年一反传统,直接拎出了“人文素养和发展”这一老话题也是热门话题的话题。高考作文一般回避热点但又不绕过热点。今年的话题迎热点而上,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这点说,好像钻了个空子,很符合高考作文打击猜题压题的歪风邪气的一惯传统。但是,说句实在话,“人文”是个什么概念?你能否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她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却很难描绘出来,尤其是描绘的形象的,比起去年的“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学生能感知的东西更少,给他们的切实的感受也更少,对他们而言,能写的东西好像很多,可细一琢磨,你会发现,好像总不是太恰当。所以,第一个缺陷是冒热前进,没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性较差。
二、高考作文既是对学生的一次语文素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检阅,也是对他们思维的一次考察。好的作文题目总能激发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总能有许多智慧的火花闪现。而今年的作文,在这点上好像也不能让人满意。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开放性,能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今年的“人文素养和发展”,导语部分已说得非常明确:“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的缺失,将大面积的影响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导语设计,是为了强调人文的重要性,却同时也是对考生思维的很大的束缚。这个话题的指向很明确:大力提高人文修养。所以,无意之间,这一次对话题的开放性的阉割与颠覆:貌似开放,实乃单一,形似丰富,实为枯燥。
三、又是并列式短语结构的话题,对于这点我不想多说。它能说明的一点是,话题作文在一班学者眼里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只能在这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了。它是否在预示着:话题作文已经黔驴技穷,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或者是,明年的话题作文将会是一次大变革抑或革命!
最后说一句话:对高考作文说“不”,只是我的一种很私人性的说法,因为我不是考生,我不教高三,说说,只是说说而已。
草于6月7 日午时
永嘉 陈老师
作为监考老师,有幸能以第一时间看到今年的省高考作文话题:人文素养和发展。不管你对这个题目作何感觉,我是非常惊讶的。惊讶之余,我又非常的担心,担心那些考生,以他们苍白的人文素养如何来应付这么个厚重的题目!
在我看来,这个话题有以下几点缺陷:
一、“人文”是近几年语文教学当中一再被提及被强调的概念,也是高考作文中一再被强化的材料。但是,前几年都只是说说而已,都只是在人文这么个大概念下做文章,如“心灵的选择”,如“诚信”,或是“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可以说,它们都是人文麾下的子集,外延相当的开阔。而今年一反传统,直接拎出了“人文素养和发展”这一老话题也是热门话题的话题。高考作文一般回避热点但又不绕过热点。今年的话题迎热点而上,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这点说,好像钻了个空子,很符合高考作文打击猜题压题的歪风邪气的一惯传统。但是,说句实在话,“人文”是个什么概念?你能否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她是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却很难描绘出来,尤其是描绘的形象的,比起去年的“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学生能感知的东西更少,给他们的切实的感受也更少,对他们而言,能写的东西好像很多,可细一琢磨,你会发现,好像总不是太恰当。所以,第一个缺陷是冒热前进,没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性较差。
二、高考作文既是对学生的一次语文素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检阅,也是对他们思维的一次考察。好的作文题目总能激发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总能有许多智慧的火花闪现。而今年的作文,在这点上好像也不能让人满意。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开放性,能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今年的“人文素养和发展”,导语部分已说得非常明确:“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的缺失,将大面积的影响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导语设计,是为了强调人文的重要性,却同时也是对考生思维的很大的束缚。这个话题的指向很明确:大力提高人文修养。所以,无意之间,这一次对话题的开放性的阉割与颠覆:貌似开放,实乃单一,形似丰富,实为枯燥。
三、又是并列式短语结构的话题,对于这点我不想多说。它能说明的一点是,话题作文在一班学者眼里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只能在这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了。它是否在预示着:话题作文已经黔驴技穷,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或者是,明年的话题作文将会是一次大变革抑或革命!
最后说一句话:对高考作文说“不”,只是我的一种很私人性的说法,因为我不是考生,我不教高三,说说,只是说说而已。
草于6月7 日午时
作者邮箱: hgg891993@sina.com
[对高考作文说不(网友来稿)]
篇3:对“不能”说“不”
我们不能习惯的看不起自己,“不能”将“不能”时常挂在嘴边,否则你将真正成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平庸者!我们也不能简单的服从于一种命运的安排,要时刻相信,命运之神永远眷顾那些为追求梦想不断努力的奋斗者!
敢想不丢人,没有梦想才可怕
我们从小就被大人规训,这要听话,那要懂事,于是,我们很多人都会遵循这一种法则,不敢越过所谓的合理边际,于是我们少了争夺,也少了勇气,在这种思想左右,我们总觉得我们自己不能,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不用谈我们有更大的想法。这种思想如不改变,长大后就会演变成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行为。正是这种淡漠名利无欲则刚的思想左右这我们,使得我们很多人就这样碌碌无为过完一生,从不知道自己梦想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冲破这一传统的缰绳!做一回真正的自我!敢想不丢人,没有梦想才可怕。年轻的你应该有一颗敢想的心,不能为了生活而生活,不能丧失本能的斗志。勇敢去想,勇敢去做,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真实,才会精彩!
有野心你才可能有未来!
笔者曾经与下属一起谈论过未来的话题,下属是一名比笔者年长的女性,这位女性提醒笔者不要有野心,笔者,笑而不言,随后笔者给这位女性讲了巴拉昂的故事,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
临终前,他留下遗嘱,遗嘱上写着: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一经《科西嘉人报》刊登,立即收到大量的信件,不少人狂骂巴拉昂是个疯子,甚至有些人说那是《科西喜人报》为提升发行量而发起的在炒作,当然,还是很多人为了拿到那沉甸甸的100万法郎而寄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众多答案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穷人最缺少是的是金钱和机会。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视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篇4:课堂评价时,也要敢于对学生说不(网友来稿)
课堂评价时,也要敢于对学生说不(网友来稿)
童红霞
决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有意地要吓人一跳--尽管很多老师听到这个题目心里肯定会“怦!”地跳一下:新课程、新理念了,还敢说这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和妨碍学生个性发展的话?知不知道自己在踩“雷区”啊?
听起来确实有点令人瞠目结舌,难道,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对学生说的“不”还少吗?确实,我们曾经那样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对学生说了太多的“不”。今天,新课程的到来,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绝对正确和非常必要的。我们也高兴地看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铺开,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也注意到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地说,无所顾忌地讲。课堂上的气氛空前活跃,教师善教,学生也乐学,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种景象常常让人欣喜地想到上海的叶澜教授那句著名的话“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现在至少可以说我们的课堂开始出现“生命活力”的迹象了吧?遗憾的是,不知是矫枉过正了,还是确实曲解了这句话,在不少课堂上,我们听不到老师对学生说“不”了。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听课中,我注意到了另外的一种极端--对待学生的回答,“只要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只要学生说的是真话,只要能自圆其说”(引用一些老师的原话),就加以肯定,对某些“有创意”的回答,还要大大表扬一番--甚至对一些关系到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也不加以评判和澄清。于是乎,课堂上,一些老师为了表明自己是新课程的积极拥护者和忠实执行者,不再说“不”了,只有大量不痛不痒的“鼓励性”的语言:“说的不错”、“很有道理”、“你回答得很好”……于是乎,一些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思维敏捷”,开始标新立异,挖空心思去寻找与众不同的答案,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直到最后走向极端,出现一些似是而非、含糊其辞甚至走向反面、表现出道德缺失的言论。
我们赞成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爱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我还以为,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民主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自己教育的责任,去做学生“思想的尾巴”,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作为引导者,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口语交际习惯(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去想方设法寻找学生的回答中是否有值得我去肯定的地方?教师也有责任指导学生形成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为赞美而赞美”。再退一步说,即使仅仅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吧,教师也有权利就学生不太正确甚至有错误倾向的回答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出不当之处,并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非常成功,也各有特色。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各有一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这两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而学生们的回答更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第一位老师在课将近结束时问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最该学习的是谁?为什么?”马上有一位学生举手答道“小孩!因为他很诚实,敢于说真话!”戏剧性地是,当另一位学生提出“我们要向骗子学习、致敬--因为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高超的演技惩罚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和一帮不称职的大臣、官员,他们比小孩更值得赞美”的看法后,马上召来了很多的“同盟军”,连刚才认为应该向小孩学习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点头认同了他的看法。这位很有应变能力的老师马上抓住机会,就这个问题临时组织了一场“辩论赛”,但是最终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赛并没有“将辩论进行到底”。当时我就在想,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有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并没有理解透彻甚至断章取义,在他们的头脑中,确实产生了那样的看法;第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思维敏捷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样做?我很想问一问:我们在肯定学生憎恨皇帝、希望他受到惩罚的良好出发点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对学生大声明确的说声“不!”?是否可以组织学生更深入地挖掘一下作品的主题内涵所在?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到:骗子之为设下骗局谋取钱财的骗子,而不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小孩子的`形象并不仅仅为了赞扬他的诚实天真、无私无畏,其深层意义还在于代表着真理的必然存在;老百姓最后的转变在于揭示“真理最后总是能战胜虚假和丑恶”……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内涵后,我想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成功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第二位老师的问题是“皇帝出丑了,除了自己,还应该怪谁呢?”答案是众多的:大臣、骗子、百姓、小孩……我们叹服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惊喜于课堂的生气勃勃,我们是不是也更应该引导学生明确皇帝出丑的真正关键所在,让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界限分明呢?
由此,我又想到了在我们现在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发人深思、也有多种解读角度的文章,如《生命 生命》、《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风筝》等等,都有值得学生去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在很多时候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如果能真正倡导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忘了自己也是位“参与者”,自己还是“平等中的首席”,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帮助学生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在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才是达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的“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加强形成性评价”和“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被置于非常突出的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毫无疑问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种引导性和暗示性,是一种重要的形成性评价。敢于对学生说“不”,不代表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更不代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当我们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何不对学生大声地说声“不!”?
作者邮箱: dhsisi@163.com
篇5:对弱点说不诗歌
对弱点说不诗歌
也许不是儒家的错,
天性善良的中国人,
和平的处事方式,
显现弱点。
日新月异的`时代,
不大太平的世道,
八国联军仍阴魂不散。
达 赖的歪理还振振有词,
奥运的圣洁照样被沾污,
所谓列强动不动就出尔反尔。
其实历史早已明示,
立足之争没有公平。
不要靠刺激才唤发团结斗志,
不要遭羞辱才长民族气节,
洋人的自以为是依弱者生存。
西方的现代文明,
弃平庸而发达。
站直了,
不必改变什么,
只要形成一种习惯,
只要凝聚一种力量。
怀念盛唐,
想念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个朴实的思想,
让审视世界的眼神豁然明亮。
还是不打麻将勤读书好,
还是少说别人多思考好,
就用一种声音歌唱民族,
就用一样举动光耀尊严。
当有人不讲理的时候,
毫不犹豫高八度说不,
当有黑客搔扰的时候,
坚定中国说不。
篇6:对自己说不作文
看到生活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不少四肢健全的人竟失去了信心,认为前方的困难多得令人寸步难行。可那些残疾人又该怎么生活呢?郭晖好好地给我们上了一课。
郭晖是一名喜欢长跑、跳舞的女孩。她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可是,上小学五年级时,误诊把她引上了一条噩梦般的生活道路。因为部分脊椎损坏,她瘫痪了。美好的梦想离她越来越远,甚至连熟悉的校园都把她拒之门外。
面对沉重的打击,郭晖并没有放弃,她花了三年时间自学了中学的全部课程,报考了英语大专班。在大专的学习中,所有科目考试一次性通过的,只有她一人。可以想象,郭晖付出了多少心血啊!20xx年底,她报考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登山之旅”。说这次考试是一次“登山”毫不为过:一所名校,有多少报考者?一个依靠自学的残疾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命运总是眷顾勤奋的人,成绩出来了,郭晖竟然考了第一名,而且分数比第二名高出许多。可郭晖毕竟是位残疾人啊!北京大学经过多方权衡,录取了郭晖。她也由此成为北大建校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她笑了,她如愿以偿了!
人总是希望人生之路平平坦坦,可命运却经常并不如人所愿。那么,就请拿出你的智慧和勇气吧,让荆棘丛生的人生一路鲜花盛开!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篇7:对自己说不作文
信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要是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你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许多困难!
就拿我来说吧,有一次上班会,老师让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暗暗祈祷:“ 老师,不要选我,不要选我。”坦白跟大家说吧,我其实很想选的,但是怕自己能力不够,没有信心。怕老师批评。我的祈祷灵验了 ,老师还真的没叫我,但是,有一个课代表做的不够好,老是想换一个人来当 ,老师叫了我说:“ 我看你学习也不错的,就让你来当吧!”当时我一口回绝了老师说:“我没有当过,没有经验,不敢当。”老师让其他的同学当了。其实这是我做的最后悔的一次,也就是因为我没有信心,成功与我擦肩而过。如果时间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 让我的后会消失!但是世上难买后悔药,所以,我尽量让这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令我后悔的事!尽力而为!
这件事,让老师对我失望了,本来想给我个机会,但是被我拒绝了。最后,我带着后悔与愧疚给老师写了一封道歉信,不知道老师能否原谅我?现在,我想对老师说一句话:老师,请原谅!
下一学期即将来临,我一定会谨记这句话:“相信自己,别说你不行!”希望这句话早日让我登上成功的彼岸!
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它使我懂得了要相信自己,要不会后悔的!
希望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一定要:“相信自己,别说你不行!”
篇8:对自己说不作文
在物质的诱惑面前,你对自已说“不”了吗?在太多的溺爱面前,你对自已说“不”了吗?在太过平坦的人生面前,你对自已说“不”了吗?
——题记
在今天美好的生活里,早上起床,有已经准备好的早餐;衣服过时了,有崭新的衣服并符合潮流;作业本封面不好看,有一沓设计新颖的封面作业本……我,有时也会对自已说“不”。
第一次说“不”,是在小学里。那时,有许多小朋友自已骑车,独来独往,我羡慕他们。在爸爸来接我的时候,我任性地说“不要”,并希望以后自已一个人上学,爸爸拗不过我,只得应允了。当我自已骑着车子上学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次说“不”,也是在小学里,那时,学校倡导“环境保护”,并设置了垃圾箱。当我吃着妈妈叮嘱我带的香蕉时,我吃完刚要随手扔,但心中有一个声音在说“不可以”,然后就轻轻地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
最近的一次,是我拒绝爸爸早起备餐。因为自已长大了,要自已的事自已做。再说爸爸工作也很辛苦,于是,每天早上由我自已来安排早餐,闲暇之余,还可以多看看书,何乐而不为呢?
大声的对自已说“不”吧,在作业未完之际,面对美食的诱惑说“不”;在对自已放松时,坚定地说“不”;在有意识地思想不正时,对自已说“不” ……
肯定固然完美,但否定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你说“不”了吗?
篇9:对自己说不作文
如同父母所说:“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清醒,不要走入这种诱惑之中。要辨别是非。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是一位平凡中学生,我的生活也充满了诱惑,但我从不走入诱惑中,我依旧和千千万万个初中生一样,上学、放学、睡觉。天天如此,每天都要做自已应做的事情—学习,班上有不少学生迷恋网游,网上的事情都是虚幻的,都只有一个影子,它们没有生命,是人类在操纵他们,但班里头有些同学却把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上网,不吃饭,身体一个劲变得虚弱;有的骗父母老师说“补课,晚点再回去……或头晕,肚子痛要回家。”其实早已跑去网吧玩了。父母头顶烈日地工作,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使你们的生活更好啊!为的是你们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啊!将来为社会出点力,为国家做贡献。可你们却去玩游戏,上网聊QQ,你们不知道羞吗?我认为21世纪的人应对自己说“不”。杜绝坏的东西,社会不充许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也许你曾经把父母的忠告当做一种束缚,把老师的教诲当成一种说教,针对,把同学善意的批评当做一种恶意,妒忌……那你就错了,要学会对自己说“不”,正视自己的弱点和错误的表现,还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善于自我认识的智慧!
对于不适合我们中学生的事情,不要去做,对自己说“不”。当一位德育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篇10:对自己说不作文
这节课,我该交上作文提纲了。恩,是的,回想起上一个作文提纲根本不过关,我那个提纲写得既不工整,也不美观,写得很“龙飞凤舞”,内容也特别少,特点、描写方法、形容词一律不见踪影,我自己也认为我的提纲肯定会被“毙”掉,所以,我去上课的路上一直都是没精打采的。
果然,到了课上,老师拿起我的'提纲“亮”给大家的时候,大家都笑得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甚至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老猛了,写这样的提纲糊弄老师哪!”我恨不得地上有个地缝能让我钻进去。那些同学好像不知到他们的话非常伤人自尊。想着王瀚霆那满满当当的提纲,与我的提纲比起来,我的提纲简直是个“丑小鸭”。所以,这次我要列一个好提纲!
写提纲需要白纸,我用一张4K纸做提纲所需空间,接着分情节!主角、配角、特点、描写、修饰,一个不放过!我按照老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往下写,写啊写,写啊写,不一会儿,一篇我认为不坏的“小”提纲就列好了。检查一遍不错吧?
这节课,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下课了,我高兴地把作业交给老师回来的路上:我对妈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请记住,别对自己说那三个字—“不、可、能”!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