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部第一美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感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作 者:许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2) 分类号:B83 关键词:康德 崇高 成就 局限篇2: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从崇高的内涵来看,康德把崇高分为客体的崇高、客体表象的崇高和心意情调的崇高,揭示了崇高作为审美范畴和审美客体的客观性,弘扬了崇高的主体性. 从崇高的根源来看,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归因于主体的内部机能,试图克服崇高事物的巨大威力与主体恐惧心理的矛盾,分析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不是统一于崇高事物,而是统一于主体的内部机能,从而凸出了主体的勇气、力量和自我尊严感,也倡导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康德还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的心理机制:由崇高的事物?审美感官难以把握?产生痛感?理性观念引导想像力自由驰骋?掌握崇高的事物?产生崇高感.康德的崇高理论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崇高理论的最高成就,为现代崇高理论的发展作了坚实铺垫.
作 者:薛永武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刊 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4)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崇高 心意情调 主体性 潜能开发 过渡篇3:康德的“物自体”理论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作 者:陈建设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4(2) 分类号:B516.31 关键词:物自体 物本身 本体 先验对象 自我意识 绝对篇4:论崇高理论的演进
论崇高理论的演进
文章以崇高理论演进过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朗吉努斯、康德、席勒、利奥塔德的崇高理论为代表,论述了崇高理论由提出到基本完备的演进过程.
作 者:杨阳 Yang Yang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18) 分类号:B83-0 关键词:美学 崇高 演进篇5:康德知识论的理论背景
摘 要:众所周知,康德的哲学是对近代以来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调和,其知识论也是对两者的综合。
经验论的认为知识靠经验所得,坚持归纳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唯理论认为知识靠天赋观念所得,坚持演绎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康德认为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以主体性原则,吸收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知识的论述,形成了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综合判断的知识论体系。
关键词:康德;知识论;理论背景;近代哲学;自然科学
近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儿,笛卡儿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以彻底怀疑精神在否定了一切内容之后终于找到了肯定的纯粹形式的“自我”,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为人类知识找到了一个新的立足点、为整个知识大厦奠定了新的基础。
笛卡儿之所以成为近代哲学开山之人,在于他为了知识的开始和过程找到了“我思”这个作为出发点的主体。
从此,近代哲学摆脱了漫长中世纪作为神学奴仆的屈辱地位,人的认识可以不需要神的启示,人依靠自己的主体性就可以独立地进行认识以获取、扩充知识。
因此,笛卡儿作为近代哲学鼻祖可谓当之无愧。
黑格尔曾盛赞笛卡儿:“他是一个彻底从头做起带头重建哲学的基础的英雄人物,哲学在奔波了一千多年之后,现在才回到这个基础上面。”①
笛卡儿虽是近代哲学开山之人,同时他本人也是近代欧陆唯理论者第一人,可在他之前英国的经验论者弗兰西斯·培根也在归纳法的指引下开创了经验主义的传统,此派在笛卡儿之后特别是经过洛克的补充、扩展,形成了与唯理论对峙的经验论派,反思性、主体性是两派共同的基础,可两派不同在于对作为知识的最初的基础知识元素来源问题的认识,还有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在最初的基本知识元素基础上对知识的扩展,也就是对于怎样扩展知识两派看法也不同。
笛卡儿把数学方法引入哲学,开始了以形式逻辑的分析演绎推理的方法扩展知识,而且这种方法在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那里得到了忠实的继承,唯理论者都热忱于把最终的基本知识元素看做是天赋的观念。
唯理论关于认识的优点是能很好解释一切科学如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问题,缺点是没有经验事实的.支持、仅仅依靠所谓天赋观念和演绎的方法。
而经验论者对最初的基本知识元素来源则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洛克、贝克莱、休谟都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但他们所说的经验与经验论的前驱——弗兰西斯培根和霍布斯不同,更多地指向观念,而非外部事物在感官上留下印象。
其实,整个经验论对于知识到底起源于何处都各执一词,早期经验论者一般都认定知识来源于外物对感官刺激而形成的感觉经验,直到洛克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外物刺激作用的观点,但这一立场被贝克莱颠覆了,将经验完全做了主观方面的解释,造成了观念与(所反映)事物的分离。
最后,经验论在休谟那里走向了完全的不可知。
不过,不同的经验论在有一点上差不多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认知方法上,经验论阵营坚持归纳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归纳法的优点在洛克及其之前学者那里表现为与经验事实的紧密接触,缺点是难以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两派虽存在很大差别,可也有共同之处。
首先从最基础层次说,两者都坚持主体性和理性主义的原则,都相信主体自身独立的认识能力,这就是近代哲学不同于中世纪神学的进步之处。
另一方面,在笛卡儿通过“我思故我在”实现主体同认知对象(此处不叫客体是因为象贝克莱等唯心主义不承认主体之外事物的存在)的分离之后,两派认知从宏观上看都是纯粹主体形式(此处或应叫心灵)对异于它自身的对象的认识。
这种对象在唯理论者那里就是作为对客观物质世界本质把握的天赋观念,在经验论者那里或为外界客观物质,或为来源于心灵的观念,或为不能述其来源的印象。
简而言之,是主体对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认识,是主体发挥独立的认识能力去认识对象;主客的分离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是近代哲学的一个大背景,而康德哲学出现的另一个背景是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的不稳定和形而上学的混乱。
造成这种混乱,应该说休谟“功不可没”,这是一个把康德从独断论中惊醒的关键人物。
休谟把知识划分为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前者只凭思维的作用就能把它归为分析的、必然的知识,后者需要引入另外的知觉才能判断原先观念之间的关系,并需要更进一步的知觉对判断的真假作出检验为偶然知识。
自然科学属于事实的知识,不具必然性,特别是作为其基础的因果关系在休谟那里已经被解构成为纯粹的主观习惯联想,自然科学岌岌可危。
形而上学的推理方式符合观念关系的知识的要求,但其作为最初基本知识元素的天赋观念说却为经验主义传统所排斥,所以是伪知识。
而形而上学到了沃尔夫,他则用定义、公理、定理的形式把哲学范畴组成一个抽象的呆板的思维体系。
康德曾毫不客气地对此进行了批评“(形而上学)反而成了一个战场,这个战场似乎本来就是完全为着其各种力量在战斗游戏中得到操练而设的。
在其中还从来没有过任何参战者能够赢得哪怕一寸土地,并基于他的胜利建立起某种稳固的占领,所以毫无疑问,形而上学的做法迄今还只是在来回摸索,而最糟糕的是仅仅在概念之间来回摸索”,②康德是不愿看到这些混乱的。
作为知识的全才他不会怀疑数学和经过牛顿之后日趋成熟的自然科学的可靠性,作为形而上学家他不会坐视形而上学的混乱而不管,所以他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证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也即普遍性和必然性,停止形而上学的纷争而使之走上科学的道路。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项无比艰繁的工作,对唯理论和经验论都要扬弃,既要坚持唯理论所倡导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特点和经验论者重视经验的传统,又要舍弃唯理论的无“一致性原则”的顽疾和经验论知识偶然性的缺点。
所以他必须寻找另一条求知的道路,中立于经验论、唯理论。
于是,康德就延续了笛卡儿所倡导的主体原则,并将其发挥到了新的高度,人的主体性在整个认识过程中被康德放在了主导位置,这一影响至为深远,这就是被他自己及后人称为思维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前面已经说过经验论和唯理论认为认识都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认识,认为正确的知识就是能动的主体对被动的对象的符合,可以说这种真理观是西方哲学一种传统,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却要对此进行颠覆。
康德并不反对认识是对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当他面对休谟对因果关系确定性的诘难和自然科学基础的客观性得不到合理说明时他只有一反传统,对人的认识能力本身重新考察。
从怀疑人自身开始才能找到认识的客观普遍性根据,也才能走出认识论的困窘之境,才能找到根本的出路。
康德敢于如此大胆颠覆创新也由于他有着对自然科学和数学深入了解的背景,他承认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客观性。
既然先哲在解释这些知识的客观合理性时所坚持的这种传统已不堪一击,他只有进行重新的考察,当他把目光重新转向人的主体性、转向人自身的能力时,他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这时就有了着落,而且能迅速说明知识的客观性。
“哥白尼革命”既是对近代一条线索——主客关系的重新认识,也是笛卡儿所倡导的主体性原则更极致的表现,因为从更深层看来,对象不仅符合主体,对象的形成、出现的先验前提就是主体的认知结构和直观能力的结构,所以说“哥白尼革命”只是对康德的认识论革命最简单的浓缩和概括,康德对这个创造性思维的精彩展开就是他耗时之久的心血之作《纯粹理性批判》所描绘出的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
康德首先认为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并非纯粹分析知识而是先天综合判断,所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就明确把为知识正名、考察主体能力的问题转化概要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一逻辑线索作横向发展,因为它是以理论科学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为研究对象的,这几门科学是并列关系,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关系,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书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以人的认识能力发展即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发展顺序进行,这是一种纵向的发展,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在先验感性论中,通过时空理论来回答先天综合判断在纯粹数学上如何可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感性认识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不是别的,而是时空。
先验分析论通过范畴理论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在纯粹自然科学上可能,另一方面论证了普遍性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不是别的,正是范畴。
而先验辨证论对形而上学是否可能的回答就比较复杂了,由于人类理性具有追求一个最后根据的绝对存在的本性,由于先验幻象的发生,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缺乏可能性的根据,至少现在还没有出现。
康德认为必须首先对理性自身进行批判,才有可能使形而上学走上科学的道路。
注释: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四卷,63页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序,14页
篇6:利奥塔的崇高理论
利奥塔的崇高理论
利奥塔从宇宙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有限性,认识到工具理性不过是物质复杂化的转换器和动力.科技和资本的.合谋使人处于非人化境地.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说,崇高是对不可呈现的东西的呈现.崇高感是震惊,在震惊的瞬间摆脱非人化状态恢复自我感觉.它显示了在机械化的宇宙复杂化过程中人生存在的奥义.
作 者:张胜利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33;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3) 分类号:G02 关键词:利奥塔 崇高 后现代 感觉 瞬间 震惊篇7: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作为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代表,席勒是继康德后对崇高美学做出完善探讨的美学家.本文基于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从席勒对人的心灵的完整性的论述入手,对席勒的崇高美学思想做出新的评析.文章认为,和康德的崇高美学对道德理性的.关注不同,席勒更注重现实人性的自由实现和解放在崇高美学中的意义.
作 者:姚君喜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兰州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年,卷(期): 19(6) 分类号:B83-06 关键词:席勒 崇高美学 新探篇8:文化心理学的元理论突破及其局限性
文化心理学的元理论突破及其局限性
文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心理学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主流心理学的元理论局限,提出了新的构建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为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但是,文化心理学有点矫枉过正,其元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之应有正确的认识.
作 者:李炳全 Li Bingquan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教育系,肇庆,526061 刊 名:心理学探新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 25(3) 分类号:B84 关键词:文化心理学 元理论 突破 意义篇9:试论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会计理论论文
试论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会计理论论文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对内对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财务报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的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告日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财务报表编制披露,遵循原则是客观、及时、重要、相关性,实际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尽管有不同的报表使用人,对企业财务信息需求程度不同,但现行财务报表在客观性、及时性、重要性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一、人力资源价值未能考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有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与物质资本投入不同,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不是直截了当,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与信息产业里,拥有的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远比有形资产大。现行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这种贡献,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会计理论仍然不完善,会计实务仍然是空白。由于现行的损益表反映的是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他未实现的价值增值,财务报告都很少涉及这方面的信息,报表使用人无法了解企业重要人才的结构、对现在经营的影响程度、对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等信息。
二、财务报表的时效性局限
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人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间隔过长,缺乏及时性。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报表使用人了解的是4个月以前的财务状况,至少现金流量表已经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鉴于这种情况,中国证监会自起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季度终了后60天内提供季度财务报告,以中期财务报表来弥补年报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但无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报表在会计计量上更依赖于估计。
三、财务报表的客观真实性局限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的生命。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应当遵循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对216家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水分的财务报表占到被调查企业的25.34%。影响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当局更多地注重短期利益,尽量减少成本,追逐近期的最大化利润,人为粉饰报表。
公司制企业蓬勃发展,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投资方式出现多样化,为满足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1995年财政部发布实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个别会计报表为编制基础的合并报表要综合地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中规范了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原则及方法,但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关联方之间进行虚假交易,或为强化对被控制企业管理的需要,利用控制和从属关系,运用内部转移价格,人为操纵利润,粉饰报表成为可能。
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造假”和我国的“银广夏”、渤海集团提供虚假财务数据、虚假上市,都是很好的例证。
(2)由于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据有复杂性和多样化,对帐务的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职业判断,可给企业管理当局留下可操作的空间。
企业是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如: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并政策、坏帐损失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核算、借款费用的核算等等。企业财务部门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资本化、延长折旧年限、推迟费用和损失的确认、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调节利润。
中期财务报表尽管能弥补年报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但中期会计计量在更程度上依赖于估计:例如,企业通常在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详细的实地盘点,而在中期由于时间限制和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常常采用永续盘存或毛利率法等估计存货的价值,对存货的减值准备估计不是很准。
(3)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式日趋复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32号准则中提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性工具”等新的会计要素,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需要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带有更高的投机风险性,报表使用者格外关注其相关信息以估计和判断风险与报酬,而传统的收益模式对此无能为力。
(4)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流动,极大地促进网络财务的发展。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发展,电算化会计由单一、机械地模仿手工会计核算发展到局域网、远程网的工作方式,在网络上实现跨时空资源共享与异地数据交换,以电子货币等支付手段参与国际贸易与融资成为现实。但由于理论认识、政策法规上的相对滞后,网络上销售、贸易现在仍然被认为是传统销售业务的延伸,会计信息加工、整理、分析技术明显跟不上网络财务发展的节拍使得财务报表捉襟见肘。
四、财务报表缺乏前瞻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坚持传统收益确定模式,过分强调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谨慎原则。对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重大投资计划、重大的技术进步、经营环境的预计变化很少能予以量化。而报表使用人更关心企业的未来:股东追求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是偿债务能力,国有企业或国有参股控股的企业,政府做为投资者关心的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不能客观反映会计期末资本的真实价值或现行成本、变现价值,不考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在物价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且涨跌剧烈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原则核算企业的资产就缺乏现实基础,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没有彻底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企业未来财务潜力、企业价值、市场占有率、企业财富变动等信息的需求,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信息有用性。
篇10:论康德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理论
论康德关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理论
自由观念构成了康德法治理论的根本基础和理论核心.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作为本体的自由与作为现象的自然必然性并不矛盾.作为理性事实的.自由理念和普遍道德法则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相证立.自由是法治的终极价值,法治是自由的制度存在形式.
作 者:林道海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刊 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 36(3) 分类号:B516.31 关键词:康德 自由 法治★ 康德名言
★ 崇高的近义词
★ 崇高的反义词
★ 总经理的崇高使命
★ 理论征文
★ 理论学习制度
★ 理论故事范文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推荐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