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

时间:2022-11-25 13:32:16 作者:月小圆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月小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

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

春花成泥新肥浓,绿荷碧波沐清风,平湖涟漪起波澜,近水楼台观鱼跃,习性养成终难改,看得红尘醉春风。

春末夏初,谢幕的花儿,伴着淋漓的细雨轻舞漫飘,做了最后一场美轮美奂的表演,带着残存的余香滋润了整个绿色生命,调剂出了人间那一季的回望,弥留了清香,讲述了童话里最迷恋的情场。甘愿坠土入泥,守候一辈子的辉煌,呵护新绿成长。

破水而出的绿荷当然是翘首傲然,仿佛娉婷如O的娴熟女子,是在翘望远处的渔家少年,还是惊恐蛰伏后的一片新绿遍野?甚或是在准备迎接这新的一季虫鸣鱼串、风摇雨灌不期而遇的人生考验?岁月中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么会挺拔飞扬?彰显一世的风采?

宁静的湖面不时微风四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反射到蒲扇般荷叶的脸蛋儿上,肥润得像六月天的孩子,时而欢笑,时而静坐默然。闪烁的斑驳却有着闹市区霓虹的跳烁,也似清冷的月光和寂寞的人儿在花前月下青石上对饮互酌的酣畅。那一刻,清风不醉人,人自醉,醉在片片荷叶之下,醉在粼粼波光之上,人世间,如此太平盛世,上有绿荷庇荫,下有清水浴足。怎么会让人想象得到兴风作浪呢?

平静中藏暗涌,波涛上立孤帆。或许是过于闲静,总想找点儿什么刺激,来激发一下生活;或许又是生活过于安逸,不想起身走太远做过多的动作,就顺手拾起;或许更有甚者私欲膨胀,中饱私囊成了生活炫耀的饿狼,扑向每处可以触手的地方。这个世界就这样不经意间给了这些咸鱼翻身的机会,捣脏了浸染他们的圣水,啃食了庇荫的绿荷,闹腾的社会就会如此的浊臭不堪,烈日当空怎不叫你口中生烟,空气字典里从此就没有了词汇叫做新鲜。每天报纸的专栏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趣闻妙谈,你道新鲜不新鲜?

自古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豢养私欲,大开方便之门,怎么能不招蚊子苍蝇之嫌?臭味相投,耳濡目染的浸泡在自己的粪便之中,怎么再次来谈及出淤泥而不染?作风习性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从始至终秉承一贯的优良传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旦有一丝的懈怠,必将导致功亏一篑,造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惨痛局面,旁人只能扼腕长叹,局中人当然是自食其果,悔恨何必当初。

望尽红尘人生路,匆匆一瞥,苦心经营的良辰美景、红粉佳人,却侍者如斯人也。苦苦的嘲笑如鸩酒止渴而不知其味;不住的摇头似波浪鼓却听不见其声;痛苦的饮恨抓狂、手舞足蹈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表演什么;木讷的观众望而却步被疯人的举动吓得如街头窜出的流浪者灵魂的一撅。

可悲的人生总是诞生在可悲的人身上,人性的弱点直接戳穿了薄纸一样的粉面,光华的颜面被捅穿就不值半文钱。

而我,总是喜欢坐在一叶扁舟上,轻划小橹,缓缓漂进莲香荷叶丛中,透过清澈的湖水,看着浅滩深处的泥巴里鼓起一楞楞的藕带,也像个顽皮的小孩子跳下水去,用力掏出那可爱的洁白的藕尖儿,总是惊喜如此浊臭的淤泥之中能够获得洁白似玉的瑰宝。有时,轻抚它的肌肤,柔嫩如新生婴儿的脸蛋儿,着实令人怜爱,娇滴滴的乳白,像要流出来的鲜奶,让人嘴馋而不愿去品尝,害怕一碰就会碎的乳尖,有时觉得出口大气就会将其吹断,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举过额头,对着阳光,想透过光芒看一看它的内脏,不似人心肠,里表如一的洁白无瑕,与环境毫不匹配的白光,让人刺眼也感到心慌。如此心性,做人像他该是多么的.完美无瑕。

一阵的玩耍,穿过香菱,进入另一丛绿荷,别样的开阔,远处的芦苇招摇,有风的掠过,害羞的像姑娘弯下了腰,潜伏在湖面似镜照,倒影青春美丽的玩闹。绿荷丛中的那一落阴凉,让我缱眷倾听荷叶雨露的呢喃,窥探闺蜜鲢鱼的容颜,轻轻的,静静的,我坐在了久隔人世的瑶池天边,幻想有天我经过南天门的腰牌是莲花还是荷叶瓣蒂,不失体面?正在微笑敲打着荷茎杆儿,一声鸥鹭吐惊鸿一撅,扰动了整个河浦丛,我慌忙的站了起来,张望了四周,只见清风扰荷叶动,一望无际的别样翠绿,岸边杨柳垂摆,天边的白云轻飘,红日和煦普照,我似乎在寻找什么?不愿坐下来冥想,想要去那不远的地方,或许有我心仪的模样。

原来我探望的是这大好自然风光,来之不易的清明时空,他蛰伏了一个秋冬,孕育了一个春光四溢的芳华,拼搏奋进的只是为了一朵向暖盛开的莲花。那莲花上刻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宝光朴华。绿荷碧水是他给的社会风化,让我们人民享乐人间太平盛世的朴实年华,而不是培养出捣污清水、蚕食荷叶的贪官腐吏,丑化了社会的浮世繁华。

莲花的芳香是淡雅、沁人心脾的大气和豁然开朗。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如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和典雅,悠然而来,从容而去。有白藕的秉性,纵是浊臭的恶劣环境也不会改变心性,高风亮节的莲花,飘着阵阵荷香的年华。

篇2:荷香随想优美散文

荷香随想优美散文

下班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类似玫瑰的清香,我暗自纳闷,这香是哪里来的呢?

坐在电脑前,那股清香又幽幽传来,起身细细搜寻,目光最后竟落在电视机上面横着的几柄荷叶上,这是前几天老公从沧州带回来的,已经半干,荷叶荷杆都已经变色蔫萎,丝毫没有了开始折来时的翠绿鲜嫩。低头细嗅,那荷杆除了青涩味并无其他,但是嗅到还没有完全干枯的叶柄处时,香味开始浓了,再嗅,没错,就是这股清香,类似玫瑰,却比玫瑰的香更清雅。

我生长在北方,这里的水不多,所以没见过成片的荷塘。小时候,在村南的鱼坑里也曾见过几柄野生的荷叶,瘦瘦弱弱地浮在水面上,但是还没等开出荷花,早就被顽皮的孩子给摘走了。至于清香,那时候没闻到过,鱼坑边只有浓烈的鱼腥味。来县城住了以后,去过残联院里看人家钓鱼,那片很大的苇塘后面曾经有一片荷花,远远看到荷叶如盖,青翠欲滴,偶尔还有一两朵或白或粉的荷花亭亭而立,当时是中午,离荷塘很近,除了鱼腥味好像也没闻到荷香。

忽然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很美的文字描述了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可却唯独没有写荷叶的香。也许作者的心颇不宁静,也许他当时只顾着看美景,没有注意这些细节,也许新鲜的荷叶是不香的,只有在水分蒸发掉以后,才渐渐显露出骨子里天生的馨香……然而今天,我实实在在地闻到了荷叶的香,优雅而清新,馨馥却不弥散,如茶一般,只有离得近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的到。荷香如是,茶香如是,挚友如是。

篇3:相聚相散优美散文

相聚相散优美散文

我不知道我能遇见多少人,又能和多少人成为朋友,又在岁月中渐渐忘记多少人。

慢慢的走来,杰杰依旧在迷茫中度过,阿戴已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可是我却陷入了这种痛苦,小培早走在了我们要去的地方(社会)。我们害怕一个人走在那些街道,总想身边有个人陪着,那怕只是默默的走着不说话。可是身边总有那么多在失去,留下的满是回忆。仰望着星空不让泪水流下,装作坚强的样子,心中的柔弱不愿让人看到,等待着那些伤口慢慢愈合,再次被现实划破。

地平线相交的地方我们彼此相遇,嘲笑着对方的伤心事,一起抢着一份早饭,一起仰着头对老师,那些放荡不羁的日子叫做兄弟。如今,生活磨平了当年的棱角。多年不见,缘聚相散,只是知道某个地方有着你们的牵挂。匆匆一别,不在意当时谁是谁得谁,年少轻狂不懂别离的伤悲。

又一季花开,柳絮飞扬。满地的蒲公英也在阳光下摇摆,墨绿的草地散发着熟悉的青草味。大学的日子总是那么无趣,还是自己本身就是个无趣的人。从那个圈子跳出,又到了这个圈子。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最终又该走到哪儿。

医学院的毕业季,一群即将离别学长学姐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留下瞬间的回忆,不知道他们带的是对未来的开心,还是离别的忧伤。许久的以后还否记得在这里飞翔过,在这里有过你的身影。而我们还要在这里度过剩下的三年,没有羡慕没有惋惜,就像走在一天轨道上虽然看不到尽头,但我们知道终点,我们知道三年后的终点,所以安然的走过这段旅途。

结束了一段感情,忘了那些不想记起的画面,只是想重新找回遗失的时光。不会为那些悲伤哭泣,也不会玩弄一段感情。对着天空说再见,便是再也不见。缘没了,那就散了。何必彼此纠缠不清,又何必尴尬的再次相见,选择了放弃也是一种解脱。

一生会和多少人相聚,又和多少人相散。走在那条轨道上,明悟己心任光阴荏苒,一曲清歌洒脱一生。

篇4:寻春散章优美散文

寻春散章优美散文

走过东方的山恋,让我们的风,吻着你的香衣;让我们尝到,你晨昏的呼吸;把你的珠玉,铺撒在,这苦恋着你的土地。

为了缓解近来几个月的学习压力,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去郊外寻找春的足迹,坐在车上,呼吸着沉闷的空气,车内温度不断上涨,潮湿的气息朦胧了我的眼。

车开了,带我进入一片油菜花之地,满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像是黄色染料洒遍了一地,灼伤了我的混浊之眼,忘了前夕的愤懑,忘了昨日的无奈,残留的只有今日的兴奋。

经历一路巅跛,终于踏上了一方净土――三叠泉旅游境地。

望着远处巍峨的高山,带着一丝激动,脚不听使唤往前走,牵着飞儿的手,心里觉得很踏实。迈上了人行小道,身边的空气骤然变得清新无比。夹杂着泥土的清香,甜润的风儿有着梳理记忆的神奇功效。身边自然的绿已把我完全占据,使我无心再恼什么。满坡摇曳的金黄,粉嫩娇艳的杜鹃不变的笑靥,一层层石阶,一步步攀登,早已使我疲乏无力。随眼一瞥,路边干枯的树枝上爆出了星星点点的绿。心的暗雨在那一瞬间闪亮起来,温柔的风儿轻轻抚过,留下淡淡余香。青葱的画面如初春的花儿渐次绽放,在暮春的明媚里明晃晃起来。香甜的阳光,折射着那双被黛绿的山恋浸润着的明净的双眸,满山的绿海中荡着微漾的单纯闲适的心潮……

听,远方依稀传来阵阵叮咚声,哗哗的流水永无止境的奔涌,寻着那声,眼前被豁然开朗的景色震撼,黛绿的山,黛绿的树,黛绿的水,就差黛绿的人了,如此良辰美景,却让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恨自己太过庸俗,想不出什么词藻了,或许也不想用那些庸俗的文字去描述眼前这幅清爽的美景。

只愿化作一只鹰,翱翔于天地山水之间,不为别的,只为寻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只愿化作一条画,徜徉于碧波之中,引起一片涟奇,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忧愁之时能够自娱;只愿化作一棵树,站立于翠绿的山群之中,挺拔茂盛藏延,不为别的,只为能够为世界而奉献,只愿……也许我真的回归了大自然的怀抱。

伸出手轻轻地摇了摇几次水,那透心凉的泉水缓缓地渗透了那颗狂躁的心,将那些熊熊之火熄灭。那股泉水带给我的,有清凉,有感动,有喜悦,更多的却是一丝数不尽的惆怅。不知为何,似乎已经渐渐能与那泓清泉融为一体,甚至感觉那就是自己。经历了太多次乱石的阻碍,已经累了倦了,渴望能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留情路边的花草。可是却不行,惆怅满怀,掬一捧清泉,携一缕清辉,等待彼岸花枝摇曳。

拉着飞儿的手,再次赶上大部队的脚步。心中充满着激情,仿佛正有无限的力量在不断上涌。忘记了酸痛的感觉,只知道自己现在背负着的太多,只有一路的丢弃,才能让背负的变少,只有牵着的手不会松开,因为那代表着幸福和希望。

流水无情,人却有意,落花有意,人却无情,望着零花满地,遗香一片,与风随,心中那股淡不去的寂寞和孤独正在恣意翻涌,不敢再去多想,于是又加快了脚步。

一滴滴汗水,一次次呻吟,吞噬着灵魂和精力,那石阶似永远止境般无限伸长。爬过一座座桥,掬过一捧又一捧的清泉。脸越来越红,飞儿看着我,开心地说:“哇!好红的苹果,真想咬一口,嘻嘻!”“灰灰,你,哼!”热得我连话都不想说了,来来回回地走过几个“轿夫”,抬着几把竹椅,唱着小调,椅上坐着几个老太太,很有精神的样子。那些人斗志昂扬,让我也震惊了,这年头,赚钱真不容易。“哎――”长叹中……

掠过几场风景,终于看见了那风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离终点还有段距离,我和飞儿奋起直冲,直奔终点,心中那股难以言语的激动就快要奔涌而出。我背着鼓鼓的书包,跳向那令人神往的瀑布。不由自主张开双臂,接受着洗礼。感觉那不是水,而是一层飘渺无垠的雾,萦绕在山间,洗去了我一身的疲惫。梦着,醒着,沉迷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我第一次,一个能轻巧干下20罐啤酒的人第一次醉了。

幻想自己长出一双纯白的翼,褪去了满身的.包袱,弦鸣三声,盘旋直上,飞到那令我神往的水雾之中。鞯奈砥轻轻地抚摸着我,似乎全身上下所有细胞在那一瞬间全部都被激活。处在一种淡然的环境之中,四周一切喧嚣,一切运动似乎在那一刻全部静止,整个世界就只剩下那抹飘渺的雾气,和一个“醉鬼”。

“好美!照张相”,飞儿将我拉出那个二维空间,看着她那满脸欣喜的表情,我就知道,这瀑布已将她牢牢锁住了。而老哥则在一边摆些帅气的pose,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有点累了,顺着石头坐下。石头很凉,有点扎人,但我才不在意这些。寻着一处圣地躺下,身边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眼睛也要罢工了。

休息片刻之后,精神抖擞,但肚子却有点饿了。寻到一处大吃大喝一顿,嗯!酒足饭饱,只剩下精神上的满足了。

天似画廊,但见云蒸霞蔚;虹彩霓光如花似锦,婀娜馨得……

呵呵,如此美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回赏!

归程,没有了原先激动,只有一丝愁绪在蔓延,而这滥觞,我亦不知……

回来途中,天灰蒙蒙地下起了小雨,雨水顺着车窗的玻璃慢慢洗出了一道道的痕迹,像那些已经过去了的记忆,一波随着一波滑出窗去。

后记:燕子飞出南方葱绿的油画,风儿最先聆听小草轻轻的100跳。一场雨溶解蛰伏一冬的哀愁,争芳斗艳的梦想,勃动在,绿色的心境。朝着太阳欢笑的方向歌唱,花儿开在春天最向阳的一梢。冰清玉洁的语言,亲吻每一寸光阴的躯体。每一片花瓣都是一张壮丽的信笺,甜蜜的花蕊中,蜜蜂和彩蝶犹如一枚枚季节的祝福。花儿,你不就是春张开的嘴吗?那么清纯那么温柔,向世界吐露芬芳的预言。

篇5:清风竹下闻的优美散文

清风竹下闻的优美散文

我一直想知道纯粹的文人是什么样子,可能我更多时候游走在文学的边缘地带,文学于我更像是梦,每晚都来到枕畔,细语轻声地聊上一会儿,就倏地从我的脑际飞离开去。自从见到冷庆双,我对文学这玩意开始了重新定义。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男人,一直没有停止书写的笔。他的写完全是遵照内心的需要自觉的抒发,尤其那些略带忧戚的诗行,更是清风明月般的淘洗心灵。曾几何时我也盼望成为冷兄那样的人,有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尽可能的把挤出的时间都交给文学,哪怕工作的时候也会开小差。让自己活在文学的天地里从不偏离,在相当长的岁月里这几乎成了我的奢望,可这样的事在冷兄那做成了。

秭归之行拿回的三本书两本是冷兄的。一本散文集《倾听往事》,一本诗集《用这些柴火温暖自己》。手头还有一本冷兄的另一本诗集《爱或者恨都已沧桑》,是秭归归来后我的手抄本。《倾听往事》其实早就看完了,因为见过冷兄的人,很想把那些文字和这个高高瘦瘦风度儒雅的男人对上号,但一时又不知该从哪里对接。生活中,冷兄真是太好的人,我不止一次听他的妻也这样说起他。《倾听往事》中就有两篇专门写猫的文章,要不是亲眼所见,读的人还会以为是虚笔。冷兄说他是真的喜欢猫,这话我信。无论生活中还是文字里,猫已经是冷兄世界里不可分割的一份子,身份地位和自己的孩子无异。即便是诗里,冷兄也不忘在自己老了的时候,时刻伴在身边的依旧是被他日日宠爱的但也已步入老态的黄妹妹(冷兄总是把自己的猫唤作黄妹妹)。他的手上就没有断过猫的抓伤,休息时猫竟能睡在他的胸口。冷兄不单爱猫,在《倾听往事》里,他还对开在春天里的花独有情钟。他几乎为他看到的每一样花都做了素描,文字作为线条,或娴静或妖娆,这些花一朵朵一串串一树树一片片的开在冷兄的书本里。如果没先看冷兄就看了这些花团锦簇的文字,我定会认为这些字是出自纤纤江南才女之手,这些字温婉细腻让人流连忘返,像醉在永远的春天里,我竟一时难辨散在鼻翼边的香是书香还是花香。

冷兄的世界真是很独到啊,《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散文集里这组文字都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那时的生活乱啊,对文人来说却是最好的时代,喜欢那个时代的文人生活”,这是冷兄后来和我说起的。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名士了解多少呢?无非是竹林七贤建安七子那些最爱被文人津津乐道金兰之契狂放不羁之类。我和冷兄妄谈那时的文人可以按着自己的理想轨迹真性情的过着完全隐于世的桃源生活,细细读过冷兄那些有着独思独解的精道文字后我知道冷兄是不屑我那些肤浅至极的看法的。一本《世说新语》冷兄一看就是几年,对于魏晋时期那些名士风流及那些让人倾羡的玄妙的清谈包括我们常人都无法理解的狂放举止,冷兄都熟稔于心。在尊重客观史实同时,冷兄对一些文人名士用文学的视角进行独到的解析。这绝不是简单为了喜欢而喜欢,那些可爱的人物也如同开在冷兄春天里的那些花花一样被冷兄冷静娴熟的工艺之笔一幅幅一帧帧做了装裱,形成了有着魏晋风情的独树一帜的文化画廊。这组文字更像一面面以史鉴今镜子,每个镜子里都折射出冷兄为人为文的理想之光。如果可以选择,冷兄定会赶去和竹林七贤会合——卸下心头郁,散发向山林。把酒论诗文,清风竹下闻。

其实在我的印象里,冷兄更多层面里应该是个诗人。冷兄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另一本诗集也会很快出版的。岁月腐蚀的好厉害啊,在最初我们每个人都有写诗的欲望和冲动,不论你是谁,只要一些愁绪或者爱意上到心头都会有诗意的抒发。但走着走着,诗离我们就越来越远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羞于谈到诗歌。但在冷兄眼里,岁月就是件可以把玩的精美的瓷器,用袖口常去擦拭,生怕这件宝贝因时间而落尘。冷兄甚至希望自己成为旧式的文人,一袭长袍,走在青石铺地的长长巷子里,发现巷口的一株刺槐才做了花苞。他在静寂的午后停住脚步,凝望着它,直到叭的一声刺槐花苞破开了一个缝,这声音只有诗人那敏锐的耳朵才能听得到,这声音轻微的如同一声叹息。花开放的时候是欢快的`还是疼痛的?这些都是诗人不断探寻的问题,因为疼惜才倍加珍爱,因为倍加珍爱才比谁都更早的看到花容失色与凋敝。如同牵着恋人的手,诗人总能觉出一分冰凉来。那分冰凉如同温润千年的璞玉,但诗人知道姑娘的心是欢喜的。纯粹的诗人一般都活在相对封闭的思想“牢笼”里,他把天地想象成另外一番摸样,他身上永远有一两个难于愈合的伤口,这些伤口最终都将化成诗行里支离破碎的残片。诗人总是把爱系向云端,他宁愿活在一个花苞里,叭的在它绽放的那刻里让自己谢幕。诗人更多的时候是冥想家,只肯让一些记忆化作一片摇曳的天光云彩,总是回想爱人那瓦蓝的笑声,诗人的记忆也总是停留在过去最美的那段时光里,“在接近天堂的高度,带着痛苦摇摇欲坠”。

以上,都是我看了冷兄的诗后想到的。一些可能是妄自猜测,但冷兄的诗我是太喜欢了。因为平常我也小写诗词,所以对诗人的了解并不完全是意象的。诗人的痛苦无处不在,遍布他生活的角角落落,即便上帝对着他也只能是一声轻叹。时间的巨轮总是如同洪水猛兽般把曾经的美好席卷一空,然后毫无怜惜的在诗人干瘦的身躯上碾压而过,即便如此,冷兄还是“不得不告诉你,在流年的淘洗下,天空露出旧的痕迹,那些明亮里的瓦蓝,只能在回忆里一遍遍出现”。

我对冷兄说他的诗比顾城的要好其实没有一点溢美之词。在还没有结集出版的《爱或者恨都已沧桑》里,冷兄几乎是把唐诗宋词的意境白话到诗集的每一篇每一字里。200多首诗我一字一句的抄下来,整个人也跟着一路浅吟低唱下去。冷兄的诗音韵气场温润清新,像心灵的独语,又像在进行哲性的思考又掺杂进禅意,使我的感思也一时融会贯通在那些凄美的诗行里。

我和冷兄一家约下明年赶在花开的季节到呼伦贝尔草原上去,冷兄欣然的答应着,说那时也许就能出远门了。我是存了一份私心的,诗人到了草原后肯定会激发出不一样的灵感,诗人的心驰骋在草原上也定会擦出夺目绚烂的火花来,我想让诗人的笔在广袤的草原上停留,让草原上大朵大朵的云彩也飘进冷兄的诗行里,让那些无名寂寂的花朵也开进诗人的春天里!

篇6:关于树的优美散文:树的散章

朋友送我一幅画,画的色调昏黄,一片夕阳里的昏黄;一个迎着落日,行走于荒原的老者,一只在天地间孑然的大鸟,远处是几株老态龙钟的树。画里没有落日,只有老者在荒原上的,长长的,弯曲的影子。那个佝偻在地面的影子,是黄沙掩埋不了的胡杨,斜倚着不肯倒下,它蜿蜒成一条河,从脚下延伸开去。

闲暇的时候,捧一杯茶,驻足画前,心灵就在荒原上静静沉思、随意驰骋。

父亲老了,牙齿都要掉光了。有一个晚上,他戴着老花镜,极认真地看我儿子的课外书,一头白发在灯下面尤其的夕阳西下。我放下手边的活跟他拉家常,他告诉我,他又梦见老家门口的那几棵老槐树了。没牙撑着,他的两颊塌陷,不忍直视,整个形骸都是枯的。

他秃噜着嘴,含含糊糊的讲那些我早已听腻了的故事。他讲他小时候爬中间的那一棵树,不小心划破了脚趾,怕我奶奶责备,便用墙角的细土止血。还有他身穿军装,腰系红花,骑着大红马去遥远的格尔木当兵的情景;他说他还清楚的记得,在大槐树底下,祖母一边挥手一边抹泪的身影。也会想到“”时,为了避祸,落魄的一大家子,在一个月夜里怆然的逃离;那晚的树影应像油画里的影子一样扭曲着的。

我曾专程拜望过那几棵老树。那是有一年的秋天,我独自去的,找起来很容易,父亲的记忆在我的心里,况且,老树是很远就能看到的。

走到近前,将手轻放在嶙峋的树身,感觉就像父亲苍老的脊背;仰望那如伞如盖的树冠,感觉有一双神秘的眼就藏于其中,它阅尽了太多的过往和浮沉;心里默问,你认识我吗?我也是你的子孙呀,树没有回答,只是飘下几片黄叶,轻柔的划过我的脸颊。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从元末明初到如今,这歌谣在民间流传了六百多年。这是一份久远的离别与乡愁,思乡的人们代代传唱,从来不曾淹没掉。几百年前,随着明太祖的一纸诏书,大迁徙的人流便从老槐树下挥泪启程,离乱四方,那是风中卷起的树的种子,四处飘散开去,尔后,在不同的土地上浮沉、吐纳、扎根、生长起来,重新长成一株株大树,荫庇一方,福泽后人。

树在地上开枝散叶,日益蓬勃,也日渐衰老,这些都很容易见到,至于树的另一面,则只有当我们被埋到地下,才能真正懂得。

经历一场秋杀,落下一层黄叶,地底下就长进几分根去,年复一年,根铺展开来,成为一棵倒立的树,在另一个空间里蓬勃。这是隐形的树,这是树在地下的影子,蜿蜒着是一条生命的河,涓涓的源头,磅礴的中游,平缓而安静的向着未知的方向流淌着。

民间的族谱里多是这样的树,代代相传,血脉相连。后人们一页一页的翻看时,心头便在开枝散叶,一株绵延的老树重新挺立。笔墨下的每一个尘封的名字,逆着时光追溯,活脱脱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树;有的在荒原上寂寞守望,有的在田埂地头悠然自得,有的在河岸边孤霜自赏,有的在悬崖上独领风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曾用一整个下午,仔细的端详秋日里的落叶,从叶柄,叶脉,到失了水分与颜色的叶片。将完整的干叶子翻转到背面,迎着太阳去看,脉络清晰分明。主脉从叶柄处分开,一律的向前延伸,一边延伸,一边还会分散成更狭小细微的脉络。再仔细些,之间的微细支脉彼此交融,寻不到始终,分隔整体成一个又一个的网格区间,没有那一片叶子不是如此;每片叶子分明都是一棵树的缩影。

秋天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采一堆树叶;杨树的心形叶,银杏的扇形叶,还要几片红枫或者红山桃叶,写上自己最钟意的文字,最好是《诗经》里透着清凉而悠远的辞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无需别人执笔,就用自己或行或楷、或篆或隶的字体抄录,都是美的;无需烘干,无需过塑,只把它夹在最爱的书里珍藏;过上很多年,那时的你,或者另一个翻书的人,不经意的,从书架上抖落那一片叶子;泛黄的叶子,又一个世界呈现于眼前。

稍一分神,那一片叶变成一幅制作精美的世界网格式地图,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在不同的区域里存在,游走,闯荡,漂泊。虽然活动的区域有大有小,但都无法穷尽一整片的叶子。就像《列子·说符》中‘歧路亡羊’的故事一样。

叶的边缘以外,俱是苍白的空间,或许能够通向另一片叶子吧!至于这些,只有大胆的想象与宁静中的冥思才能行走在上面。

《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缠绵,曼妙,是一首春去秋来的MV,淼淼的琴音,浅浅的天色,轻轻的微风,绵绵的秋雨,婀娜的杨柳的身姿就在其间或荣或枯的舞蹈···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桓温叹柳’的故事: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概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炫然流泪。”

很多时光熬制的汤汁,唯有再次放到岁月里体尝,才能慢慢品出真味;所以,金戈铁马之后的辛弃疾,才会发出与桓温遥相呼应的咏叹:“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所以,在漫漫戈壁,才会有一排排思乡的‘左公柳’遥向辽望。

谈到田园树木,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最当忆起的是五柳先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荣荣床下兰,密密堂前柳。”陶公诗句雅淡深长,善寄兴于青松、芳菊、归鸟、孤云等质朴自然而抒怀言志,苏轼赞陶公诗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读来就像先生的东坡肘子一样回味悠长。

翻阅历史,就在桓温皓发叹柳之时,陶渊明正当意气风发,只不过一个开疆拓土,成一代霸业,另一个则转而内寻,得世外桃源;这两位,就像书页的正反两面,默默的嵌在史册的东晋部分。

咽下一口浓酽的茶水,将思绪收回当下。依依垂柳,袅袅田园,都已到了尽头;土地里没有了庄稼和果树,全都长成了楼群和工厂,星星点点的村落与门前的树木凋敝成一道不堪的景象,机械的轮子碾碎了深秋,碾碎了田园。

农人们成了被囚禁的山雀和柳莺,青山绿水中的清吟脆啼只能化作一重伤感往事,云天林木间的嬉闹追逐也将成为痴痴的幻想。那些曾经于树下纳凉,闲聊,嬉戏的记忆,将被岁月风干,随风飘逝;楼下面,小区里,秩序井然的绿化带中,再也没有哪一棵树是属于你和你的孩子的了?假如有一天,游子从异乡归来,他是否还能找到家的方向!

白先勇的《树犹如此》里,讲述了一棵树的凋亡,一个朋友的亡故。生命如树,它是造物主摆放在天地间的各式沙漏,记录时光,还有各自的流转轮回。哪一天,我老得动不了了,就请将我的躯体栽种到泥土里,用不了多久,我就会以一种新的姿态站立起来,撑起一片天空,守望一方土地。

品一口冷茶,浅吟这一句: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篇7:夏夜清风觅蝉踪优美散文

夏夜清风觅蝉踪优美散文

又是一个夏季来临了,城市的蝉好像越来越少了,在炎热的天气里,叫声也似乎变得有气无力,不由想起儿时的老家农村,在夏天的夜晚捉蝉的情景来……

儿时的农村,夏季里的蝉很多,叫声很是嘹亮。夜晚,在树多的地方,点一堆篝火,用力摇动大树,随着阵阵鸣叫,便有很多的蝉噼里啪啦掉了下来。小孩子最渴望的是还没有蜕变的蝉,笨笨地,慢慢地爬着,在院中纳凉,也会有傻傻的蝉爬到脚上腿上衣服上,把它放到一个小盒内,兴奋地观察它的变化,一次次观看,却是没有动静,半夜醒来看,正在蜕变,天亮后再看,已经是长了翅膀的真正的蝉了。

退却一天的炙热,傍晚时分,有了阵阵凉风,早早吃过饭的人们,在落日的余辉中,来到田野,开始去捉蝉了。雨后的日子,最容易捉到蝉。树下散落着一个个小圆洞,我们拿了细树枝去戳,会有蝉随着树枝爬了上来,感觉到树枝的颤动便是有蝉在洞里。这样的洞开始并不大,能够越挖越深的多半里面有蝉,小孩子直接深入手指,感受蝉爬上手指的喜悦。可是,有的洞会越挖越大,最后跳出来的是只癞蛤蟆,吓得我们一蹦老远,哈哈大笑。

最多的蝉还是在树上,凉爽的夜晚,拿着瓶子,握着手电筒,在如许的清风中,一棵树一棵树上上下下地寻找,随着手电筒的晃动,那些笨头笨脑缓慢爬行的蝉都被人们纳入囊中,人们看着自己不断增加的收获,会有兴致地数一数,报报数,看谁捉的蝉最多。夜色渐浓,不时有鸟叫声传来,风更为清凉,捉蝉的人群热情不减,继续寻找,有的树上,竟然可以同时捉住好几只往上爬的蝉,令人兴奋不已。那时候的蝉真多呀,即使再多的人寻找,即使找到半夜,第二天树上鸣叫声还是那么响亮,在一棵棵大树上还是可以看到蜕变的蝉皮。还是有那么多落网的幸运儿爬上了高高的大树,为胜利放声歌唱。夜色已深,不经意间,有露水滴落,时间已经不早了,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踏着月色,沐浴着清风走在回家的路上,瓶内的蝉还在徒劳地挣扎,回家后用盐泡了,油炸,一道美味的炸金蝉便上了桌,这可是道有营养又可以明目的下酒菜,又解馋又好吃。

现在的.城市,虽然照样可以吃到炸金蝉这道菜,但是那种天然的,原始的味道,记忆里夏夜清风中找寻蝉的快乐,却是感觉那么遥远。在郊外,也有寻蝉的人们,但是,蝉已经很难找到,一晚上能寻到三五只也算不错了。

真的很怀念那些年的夏季,在清风扑面的夜晚,在乡下捉蝉的情景,寻到一只又一只蝉的快乐,那原汁原味新鲜的炸金蝉,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那副纯朴真实洋溢开心和快乐的画面,永远是我心底最美的记忆……

篇8:尘缘散,情已了优美散文

尘缘散,情已了优美散文

时至节日,楼下百货商场的开业典礼在营销,活动在宣传,歌舞在狂欢,歌声在飞扬,热热闹闹的。

可是这样节日融融的场面,翔也无心下楼去观赏,因为这个月底,他就要搬家了,一并搬走的有美好,有思念,想要搬走的原因很多,人好奇怪,开始想要搬走就一个念头,这几天他有点恋恋不舍,心情显得有些惆怅,有些落寞。也许是心中某些美好的记忆牵绊着他,因为这间房子里留下他和馨太多的情感,和馨的温馨,欢乐,还有每一个角落里都留下了馨爽朗的笑声。翔知道,在别后的岁月里,那些美好的痕迹将会被新的主人扫尘而去。

时间过的真快,弹指一挥间,馨离开正四个月了,从馨离开的那天起,翔时常傻傻的独自一人站在窗口,注视着窗外疾驰的车辆,翘望车上的人,总是沉浸在馨总有一天会路过这里,他会巧然看见馨的那一刻。脑海的另一个自己不停地反问自己,这样等待值不值得?不停的追问那没有结果的答案?因为翔没有办法忘记馨最后一次来看他,进门时面带微笑的一瞬间,没有办法忘记馨最后一次,泪流满面离开的那一刻。

馨离开的这些日子,翔用思念写下了一封封给馨的信,来慰藉自己的心,写好删除,删除又写。

亲爱的馨:此刻你知道我还在深深想你吗?每天无论我工作多忙,想你的心都没有中断过,想你时呆坐在电脑前,叙写着想你的心情,想你时只能用枯燥的文字来表达,想你时的喜形于色,难掩心中的喜悦,想你时用一首首动听的音乐来抒发,《我的快乐就是想你》歌声的幽怨,深深的想念,那么的孤寂,优美的旋律无限哀韵,思念再多只能寄托在这美妙的音符上。今天外面的雨下的有些让人烦闷,但内心依然能感受到想你时的那缕清香在涌出。此刻我找不着“红豆”,来相思,就用“枣干”代替吧,一样的心情,一样的真诚,别样的美好!

昨夜梦里你又悄悄地来,就是不肯显出你的身影,但确切的感受到你就在我身旁,在梦里你一直为我盖被,为我拭泪,为我守护,原来近在咫尺,你柔情似水,我邀你入被,邀你入梦,你温暖如初。夜梦惊醒,你潸泪而去,留下一片痴痴的念。黑夜时间的钟还在转,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靠岸,一丝柔情伴着寂寞,只因你不在身边……

亲爱的馨!好多次很想去你的城,为进那座城,我常常在城门前苦苦的徘徊,忍受风雨的吹打,我好想有面墙来为我遮挡,或者为我打开城门,让我进去,哪怕片刻停留。很多个夜晚,我都紧贴着城门,看着城门里那点点的星光,好像在照亮我的手去敲门,可是手却无力抬起,我怕敲不醒开门的人,犹豫中我恍然顿悟了“缘分”我悄悄的离开了你的城。

馨,你不知道有些爱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有些爱,注定只能掩于岁月,止于唇间。我知道,或许每个人生命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人,为你留下一段深刻却又遗憾的故事,终究一纸的诺言抵不过一个按键,在花儿开的最艳的时候,你只陪我走过了一季的轮回。余生我们只能行走在守望的路上了,只能与那一地的相思红豆为伴了。

曾经的只能独自回味,美好易逝,遗憾也无奈,尘缘散,情已了,虽然那天你哭着离开,没有对我说过一声再见,我知道再也不会再见了。有时候觉得人世间真的好奇怪,明明是深爱,却注定不能完美,明明是深爱,你却要离开,明明知道你已离开,我却提着心苦苦在等待,明知道没有结果的等待,那个人早已不在,我的心却收不回来。

亲爱的馨,自你离开后,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其实早已隔了山重万水,一份思念分隔在此岸与彼岸,不敢再想象有执手的倾心,只怕想了,爱会缠绵缱绻不能控制,不敢思量拨你电话的情景,只怕思量了,心又开始疼痛难忍,这种自相矛盾的.心境,或许只有自己才能领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我选择搬离这座城,也算是对自己唯一的救赎方式。

慢慢的理解了,你的离开不是你无情,更不是你绝意,慢慢的也体会了,缘分的无奈,曾经的美好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里,用默默祝福的方式怀念我们的那段情,这是我最真挚的话语,尽管我是那么的在乎你,可是我不能自私,不能剥夺你重新去爱的权利,所以我只能在这样无助的夜晚,写下一篇篇带泪的心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将把你默默的收藏在我的记忆中。以后的两两相望也许会是天涯与海角。

从此我将一个人独自去远行,沉默在风里,沉默在一个又一个的季节里,从此不再打扰你的心。

再见了!请多保重!

篇9:散文特点形散神聚优美散文

散文特点形散神聚优美散文

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又有列子对尹生说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

什么叫做“神凝”呢?《黄帝》篇里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于神”的话。指用心专一。当然,这“神”与“凝”,都不是停滞的、枯死的,而是如《周易・系辞・上》所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说,“神”是可以超越空间而自由驰骋的。具体到文章写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说,“神”是有趋向性的,富于动感的。

至于“形”的含义,《乐记》里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话。钱钟书先生释为“‘形’者,完成之定状”。钱先生还引述亚里士多德论“自然”有五层含义。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质而无形”的状态;其五,是“止境宿归之形”。这种由“原质”,“原料”而“成形”的说法用之于文章写作,也如钱先生所阐述的,“春来花鸟,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吟者反目为‘诗料’”。指明做为“诗料”的“形”,即包括着“题材”的内。“吟安佳句,具‘形’之词章也”。指明做为诗文的“形”即指“词章”,包括语言、结构等。我在上文所论“形”的概念,也具有同这里所引说法的一致性。

总起来看,论述散文创作的某种特色所惯常运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其“神”与“形”的含义许是取喻于《列子》“神凝形释”的。而运用“神凝形散”或“神收形放”一类话来赞美散文的构思谋篇,在概念上虽属借喻,但是同《列子》的提法具有相当的对应的类比性质,且用语简括,概念现成,有较强的表现力。那么,散文研究领域里的“形神”说之所以被承认,被沿用,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倾听清风散文

成长散谈散文

清风吹拂好读写散文

惟江上之清风的散文

梦散落在凤凰写景散文

优美情感诗歌:一翦清风,一帘梦

檀香优美散文

优美英语散文

心情优美散文

镜优美散文

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合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