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散谈散文

时间:2022-12-17 00:06:46 作者:猫魔法月亮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猫魔法月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成长散谈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成长散谈散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成长散谈散文

成长散谈散文

就做一棵芦荟吧,静静地在清凉的水里,轻轻地舞动碧绿的身躯,每天守候着远方,看世界沧桑变更,风轻云淡…

蔚蓝的风,白色的梦

樱花绽放,飞舞而下

我们总在希望中诞生,带着祝福与愿景来到这世上,然后从无知到天真,从幼稚到成熟,从单纯到复杂,从热情到冷漠…岁月把我们一些东西带走,再静静悄悄地赋予我们另一种东西,身边不再充满欢乐与笑声,相反而至,我们身边充满了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焦虑、烦躁、不安、敏感一些微小的事情也足以触动心底的神经,拉响大脑的警铃,把人与人的距离拉得更远。

可是我们还是相信希望的,总是期望绝望的最后奇迹的出现,相信着童话的美好,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但事情总不事如人愿,在希望中出现,在等待希望中消失。

倘若快乐是风,那么痛苦就是沙,这一辈子注定是要纠缠在一起的。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痛苦。生无所息,纷纷扰扰,繁华红尘,凡夫俗子,看得远一点,淡一点,一切也不过是如此罢了。

也习惯一些事不闻不问,伤心的时候也只想一个人走走停停,人们知道我们假装痛苦,假装斯文,假装可爱,假装自己是悲剧中的主角,却不知道我们假装的快乐。习惯了我们笑得无心无肺,百折不屈,却永不会知道我们一个人在黑暗的.被窝里哽咽流泪,身心俱疲,默默守候黎明的到来。

岁月就像站台上得列车一样,一转眼就呼啸而过,留下被拖长的背影,回思、感慨,过去泛黄而甜蜜,未来寂寥而空旷,现在抬头望着灰白的天空,看着青鸟努力地想冲破这一片无边的束缚,拼命地想要向那一米阳光飞去,争取流淌于羽毛中的温暖,锲而不舍、勇气…

上帝是公平的,他可能为一个人开了很多扇门,但结果可能那个人太过于迷恋纵多 门的美色,却忘了选择自己真正想向往的方向,最终迷失自我而遗憾终生。相反,当上帝只为你开一扇门,你没有别的选择,也没有诱惑,只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做好自己时,说不定这扇门就是通往幸福的路口。

后记: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的疼痛的来袭,每一段情感都隐藏着一段悲伤,谁也没有离开,花儿如昔日一样娇艳,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仲骄傲地盛开。

篇2:散文论述:散文散谈

散文论述:散文散谈

散文之美在于坦诚,散文之美在于真实。散文写到如同和老朋友娓娓谈心,那种掏心窝子的感觉,使散文从始到终都会涌动着,从心底里流出来的东西,这样才会进入到别人的内心。才能直抵人内心的最柔软处。

写散文如果言不由衷,油嘴滑舌,最好和散文拜拜。周涛提出“文章忌做”,是心灵的汩汩流淌,一旦“做”就会索然无味。

还是那句话: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然而,散文太实则无意味,太虚则飘飘渺渺,毫无根底。个中度数,全凭自己的把握。

散文之美在于质朴。散文家要有平常心——是指心态。贾平凹先生提出过“瓦金效应”,说是打瓦人人能打中,换成打金,人们的手先怯了。心态要平和,文在无所用心中,越是清静无为,才能写出好东西。

诗文之美在于豪放。豪放来源于——散文家要有包天胆——写文章要有英雄气概。《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斗胆还嫌小,要包天大胆。胆大才能妄为。没有胆量就没有超越。在《悲鸿之马》中周涛说:徐悲鸿的座右铭更是语出惊人,既不是什么“吃亏是福”,也不是什么“外圆内方”,而是一意孤行。包天胆就有一意孤行的“那份决绝,惊世骇俗。”一意孤行需要有一种孤傲的英雄气概,否则早已止步不前。

写散文胆大还要心细。散文的美在细致的描绘中。有时候要细致到,毫发毕现。我喜欢散文那种精细的针线,绣出精美的图案。孙绍振先生说:“如果说诗像写意画那样要求省略细部的.话,那么散文就像工笔画那样刻意追求细部的精确,有了细部的精确,散文才有丰满的血肉。一个散文作家不但要有形象的概括力,而且要有广博的人生阅历,有准确的知识,还得有状物记事写人的雄厚语言基础,没有这一切散文家的心灵不能达到创造形象所必需的活跃和自由境界。”

散文之美在于变化,美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变化。是一种见真功夫的体裁。如果一个人的散文只是一种面孔,就会黯然失色。周涛提出: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什么意思?它是表法的,代表眼到、手到,看到众生有苦难、有穷苦,立刻就去援助,是这个意思。写作要有菩萨心肠。这是作家写作的真正价值所在。文学作品要正视人类生活的艰难和苦难,正视社会历史的错误,作家却不该怨天尤人,无所适从。一方面,文学要能洞悉社会历史的错误,温暖人世并照亮大地……

当然千手千眼——也包含写作的手法。要变要新,要洞察一切。散文之美在于想象,才能创造出诗的意境。只有想象,散文才能虚实得当。

我想我写的散文应如同一枚橄榄,富于咀嚼性。也许写了许多年的诗,对于一眼见底的散文早已厌倦。歌德说得好: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篇3:散谈毛姆

散谈毛姆

玉骨

记忆中自己是比较不耐烦看传记的--别人写的传记难免一厢情愿,漏洞百出,总是揣测成分居多,何必花自己的时间去看他人胡扯;自己写的传就更糟糕,作者总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对最感兴趣的私生活之类又欲盖弥彰,实在令人不爽。读了这些年书,印象中惟独对欧文斯通,斯蒂芬茨威格,毛姆三位传记作家情有独钟,甚至可以说非常好感。欧文斯通就不用说了,《渴望生活》、《弗洛伊德传》是我见过的手法最漂亮的传记,斯通一生都在追求弥合历史与文学、弥合传记与小说之间的裂缝;茨威格,从《卡斯特里奥对抗加尔文》到《三大师》,以他一贯的重彩的笔调为大师的生命底蕴显影,那种冷峻和深情仿佛能够在彼此相会的瞬间,互放照亮人类心灵中最隐晦的光芒。

至于毛姆--毛姆--,呃,我咂咂嘴,觉得一两句说不完。

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被打了个岔,本来打算很轻松地谈谈对毛姆作品的看法,或者是毛姆在价值观、艺术观上对自己的影响--私人感受而已,无谓深浅、不论对错--没想到被人提出写作提纲:孤独,家园,钱,女人,以及文学和文学批评--这就有些头疼了,我不是学院派,这样条理清晰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分析文章做不出,恐怕也全无乐趣,挣扎了一回,决定还是放弃看起来让自己显得很有学问的评论方式,瞎聊。

毛姆的读者是比较特别的一群,人数不多却死心塌地,喜欢称其作品对自己影响巨大。我有些八卦地认同一种说法:毛姆的成功得益于口吃这个生理缺陷--因为无法顺利地与旁人交流,他才不得不选择文学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不过,对于称呼毛姆为“传记作家”我有些心虚的,众所周知他是个深受法国文学熏陶的英国人,公认的称谓应该是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可在我印象中毛姆做为“传记作家”的感受却挥之不去,实在因为他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几部作品都是以一些著名人物为原型的,如《寻欢作乐》中的托马斯哈代;《刀锋》中的维特根斯坦;《人生的枷锁》中的劳特累克;《月亮与六便士》中的高更--

假如非要贴个标签,毛姆大致可以归入批判现实主义的类别,他的作品读起来幽默风趣、兴味盎然。这首先归结于他善于构思,会讲故事,另外也与他在小说中常常表现出的姿态有关。毛姆的文字并不剑拔弩张,语气中总有一种超然于小说和读者之外的英国式的冷淡风度,不免有些尖酸的笔触,准确刻画出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这种表现出的类似“第三者”的角度和手法为自己一向欣赏推崇。毛姆描写的虽然是一些个人,但却代表了他眼里整个人类--轻松和消遣都只是表面,幽默则不无深意,底下还隐藏更多黑暗。在阅读毛姆的过程中我多次想到钱钟书,二人在人情世故上的练达和在语言文字上尖锐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随手几个例子:

“我对她们那种总是戴着手套吃黄油吐司的怪毛病常常感到十分好笑;她们在认为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就偷偷在椅子上揩手指头,这让我看着也十分佩服--这对主人的家具肯定不是件好事,但随即我想在轮到主人到这些人家里作客的时候,肯定也会在她朋友的家具上进行报复。”

“瓦特尔芙德小姐拿不定主意,是照她更年轻时的淡雅装扮,身着灰绿,手拿一支水仙花去赴宴呢,还是表现出一点年事稍高时的丰姿--如果是后者,那就要穿上高跟鞋、披着巴黎式的上衣了。犹豫了半天,结果她只戴了一顶帽子。”

“书籍都有镀金的格子护着,并且加了锁,以防止人们翻阅;也许这样做倒好,因为这些书大部分是十八世纪的有插图的淫书。”

“一年后,伊莎贝尔生了一个女儿,根据当时的风气,她给她取名叫琼;隔了两年,又生了一个女儿,又根据当时的风气,取名普丽西拉。”

每读到这样的句子总忍不住微笑,仿佛看到毛姆如何靠在书房高背椅中带着居高临下的嘲讽神情挥笔写下它们。有人说毛姆的小说过于通俗,不足以担当文学自身应负担的使命,而我的理解则恰恰相反:毛姆不同于许多作家之处就是他从不愿把自己的作品打造得道貌岸然,也无意用先知的口气指导蒙昧的读者们该如何生活,他只在无数细节里不动声色的表达立场,而许多发人深醒的哲学命题在他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因为一切文学最终都是哲学--文学或许不仅表现为哲学,但是文学却不可能不表现哲学。毛姆塑造过许多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如菲利普(人生的枷锁)、拉里(刀锋)、思特里克兰德(月亮与六便士)等等。其中《人生的枷锁》中个人色彩表现得最为明显。这部小说一部分以画家劳特累克为原型,另有相当一部分则带有浓厚的自传性质,可以说是毛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酝酿构思长达十几年才写成。另外一个著名人物是《刀锋》中的`拉里:这个参加过一战的美国飞行员被战争中屠戮的场面震惊,从此陷入痛苦的反思之中,他尽散家产,四处云游,寻求人生的意义,最终在印度悟道。拉里的原型是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我对维特根斯坦教授的哲学理论并不熟知,但却对拉里这样总是执著探索人生形而上意义的家伙怀有深深敬意,他一生的境遇无疑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无奈和悲壮感。另一篇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则是以著名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传记式小说,描述高更为追求理想抛家弃子,放弃金钱地位跑到巴黎去画画,生活穷苦潦倒,最终客死他乡。当大家对他的行为纷纷表示不解和指责时,文中毛姆的代言人--“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很怀疑他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在我看来,毛姆的人生态度没有比这句话表达得更明显了,一个看似深谙世故的刻薄狡猾的旁观者,事实上居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精神至上的理想主义份子。

说到这里,我很欣慰终于与提纲中“家园”和“流浪”之类的概念沾上点边了,毛姆终生追求精神上的归属感并一直在寻找的途中,《刀锋》之所以打动无数读者,正是因为无意间切中了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但却是互为矛盾的两个诉求:流浪和家园,人们毛姆许多作品的阅读过程中都获得了这双重诉求的满足和愉悦。至于孤独,那几乎是必然的。毛姆并不真正信任人与人之间以世俗名义命名的各种关系,他的目光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爱情,认为真正大智慧者必然超脱在这些纠葛之上,不难看出他笔下许多人物都有这种共性。毛姆说:“今年的你我已不再是去年的你我,不再是去年彼此爱慕的那个人。假如变化中的我们仍然爱着已经变了的对方,那倒是难得的福气,可惜--”这句话充分揭示了他对“永远幸福”这种东西的可操作性的怀疑。

毛姆一生共著有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100多篇,剧本30个,另外还有游记、文学评论和回忆录等多种,可谓高产。做为一个小说家,毛姆公然宣称“小说就是讲故事”,因为“因为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毛姆批评现代小说有一种倾向:过于注重刻画人物而不注重情节。当然,刻画人物很重要,因为只有当读者熟悉了小说中的人物并对他们产生了同情之后,才会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全力于人物刻画而不注重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这只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却绝不是关键所在。毛姆嘲笑许多现代作家的作品“行为是千篇 一律的;描写是重复冗长的;感觉是索然无味的”,并尖刻指出“假如山鲁佐德(一千零一夜)只知道刻画人物而不讲那些奇妙的故事的话,她的脑袋早就被国王砍掉了。”说实话,毛姆这些观点我私下里极为赞同,我不认为这是在为自己爱读并且爱写通俗小说找借口,而是确乎从个人体验来说,读完《福尔摩斯探案》要比《追忆似水年华》快得多也兴高采烈得多。

噫,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自己居然按照既定提纲写全了!--家园、孤独、女人、钱、文学及文学批评--哦且慢,似乎还没有说到“钱”。当然,我乐意用毛姆的一句话来完成作业也结束这篇散谈,毛姆先生说:钱是人们的第六感,没有它,其它的五感统统发挥不出来。

篇4: 散章散文

散章三篇散文

【一】夜书赋

壬午桂秋下弦三日之夜,余同常氏建立会于彼之画室,曰“古风堂”者是也。

适其时,万籁俱寂,静清销魂,偶或清风徐来,杨柳婆娑,微映星光。银辉穿窗而泻,心神俱醉。对坐其室,又有四壁之绝色美女艳图,或含羞带媚,或凝神沉思;或仰视明月,细听神语;或俯观红叶,微叹秋声。皓首低垂恨怨情人不来,玉臂轻挥怪嗔君子休去。虽有忧哀缕缕,却兴怡性之怀;忽见柔情丝丝,顿生荡气之感。流云飞泉,烟雨迷雾,与香气之混染,有缦曲之缭绕,但似朦胧仙境,竟不知何天何地,心驰神往而俱忘谈笑品评矣。

如此静痴久呆,乃猛惊而醒,恍然大悟。乃知境能生情,情可冶性,性至而化气,气发而出神,出神以化境,境而生境矣。吾尝喜王右军之兰亭快雪,清俊隽雅,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有仙道之气,谓之神品,品之又品而忘乎所以,于此同理也。遂研墨挥毫,与之疾书。洋洋洒洒,龙飞蛇舞;混混沌沌,笔走云烟;悠悠晃晃,似梦似幻;吟吟哦哦,如痴如醉。无知其文出处,无领其韵参差,无论其形疏密,无管其法浮沉,无会其神聚散,随心所欲,信手而来。将昔日悲绪愁情轻化南柯一梦于字里行间,把当今郁闷失意笑为黄鹤杳去在文山诗海,寄明朝壮志凌云倾作大鹏冲霄于词章赋句;墨化倾盆雨,笔挂万条虹,喜怒哀乐,恣肆汪洋;精气灵神,任意吐纳;春夏秋冬,轮番更替。直欲于笺面毫端一抒胸中天地,大有快意恩仇,笑傲江湖之气概。时有将帅驰骋之威,时有仙道神儒之态,时有侠客豪士之情。猎猎哉,飘飘然,逍遥矣!此绝非常人所能感,俗语所能道也。盖穷极而颠,不以为狂,反以为悟也,此或谓“忘乎所以”者是也。平生有此一遇,岂不得意至极乎?

快哉,为记。余华阳武谷居士是也。

【二】野泉记

柏峪寺,洛州一僻乡也。余曾任其小吏,尝往来于一山道之间。距衙所约十里处,一村名曰杨坪。此地为群山围绕,翠峦叠嶂;峰岭之上,林密草盛,花繁禽众;另有溪水淙淙,牛羊悠悠,桥栏横倚斜曲,家舍点散聚乱。放目观赏,意趣盎然,似游心神于天地之间阔朗洒脱,清雅自在,飘然于画图之中如神似仙,欲忘乎俗尘凡事而不知归返。

然此景幽奇,却不比另一景而惊之赞之叹之。余谓此之一野泉也。由村向南沿溪上溯有半里许,路畔突兀一山崖,花草林木郁郁葱葱,却有几股清泉渗涌而出,涓涓绵绵,甘洌白澈。有似串珠抛落洋洋洒洒,有似银线扬荡,有似奔放如群蛇出洞,有似玉柱顶岩倾垂,有似白珠滚盘点点滴滴而落。形态各异,状彩纷呈。立于泉侧,思禁不止欲掬其畅饮。捧而尝,甜味入脾,凉意及心,犹存淡香于手口,余意绵长而凝思回味不已。过往客旅每及此,驻足歇饮,立拂困顿疲累之苦,滋生静爽惬意之感。且经年长流不息,无论干旱。

然盛赞之辞不绝于路而传之于世甚稀,时人知之者甚少。幸村人独据为宝,尝以为神赐之水,誉曰“宝泉”。乃修“泉神庙”于崖顶,意在护佑此泉为民造福。余尝在此停驻歇脚,酣饮解渴,极致雅兴。伫崖顶庙前,四周景色一览无余,视泉水沥沥而去,蜿蜒游驰于山间村落,庄户尽倚此而生息,虽无外人道,实为之奇宝矣。

由此而感慨世间美物何其多矣!或金埋腐土,或珠杂鱼目,又如美人锁闺,英雄无地,不为世人知而寂寂无名者何其多矣!盖使此泉发自济南,亦或名盖趵突;又假使其出于市城,比之市街矿泉水纯净水又如何?殊不知固有生基不同而使万年史议如天渊,实为大害矣。噫,因此无灵之物而引诸多烦思杂议,欺人乎?一笑。

时在丁亥五月十七日记之。

【三】小庙记

己卯暮春,景明日丽,余结伴下村施政。伴者,淑娥也.淑娥者,吾之同事也,尝微碎细琐照顾如姊,余敬爱倍之。本是下乡察情,却为周末,乃公干结完,同行返乡。小道崎岖羊肠,然随路之溪,清声如乐。时而珠玉落盘,间或琴弦凝塞;又如心畅轻快之韵,伴之两旁青山,微风轻拂,松涛阵阵,牧童纵歌,牛羊互应。间或鸟鸣莺啼,掠鸿影过,所望极眺,蓝绿衬接,而漫坡突兀险峻之处甚多,且迎春黄花点缀其中,确似一副绝美画图。

漫行漫语,言低笑漾,不觉回味已止山巅。不意举头,但见一杆,上挂旗幌,书“有求必应”四字。时风劲吹,呼啦作响。寻立处,乃一小庙也。

姊顾余曰:“既遇神仙,何不一拜?”余笑而未诺。姊已登堂入庙,且就残香燃之,低语心愿,欲肃揖敬拜。余视塑像,中为观音菩萨,左乃太白金星,右黑而有角者,龙王也。但见画像粗劣,衣皱紊乱,乃浅艺工匠粗制之作。环视,但见红布满壁,匾牌亦多,皆书灵验赞颂之辞,下缀弟子名某。余不禁哑然。姊笑问何因,乃曰:“盖世人多信神而求之,以为福禄财寿而护佑。然细思之,神为何物?心诚而敬即神。但问存之何方?无神即无形,天地是所。今此区区土坯丸石,又何足以为神而受万众膜拜?其不知拜神即定心,不及高朋佳友鼓励之词而激之,实不知效用几倍于此也。”姊应诺,遂不拜,下山而去。

是为记。

篇5:微微散散文

微微散散文

1、星星

一朵一朵徐徐开放。

天空是座硕大的花园。在曼妙的风中,异草奇花舞动七彩斑斓。

站在红尘的边缘,伸长脖子,呼吸悠远的芳香。

一盏一盏慢慢点亮。点亮空旷寂寥的天堂。

神仙可否来齐?偷偷爬上飘摇的窗台,摘取圣洁的灵光。

2、月亮

月亮是主角。孤独的主角。

夜夜上演亘古的爱情。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这仅是世俗的浅吟低唱。

月宫有别样的楼阁,嫦娥是别样的女子,爱情有别样的`版本。

远隔九霄,谁能读懂不语仙女的心结?

一本爱情至多两个读者。

3、晚霞

燃烧。最后的燃烧。

太阳从东边一路走来,云朵从四方飘荡而来。天空是命运的轨迹,西天是最美的归宿。

擦亮仅剩的一根火柴,在夜幕降临之前,将云霞一层层地点燃。

燃烧。壮丽的燃烧。

高贵的灵魂,就算即将消失,也要留下永恒的灿烂。

4、银河

一条神奇的河,高悬在夜空的顶端。

银色的河水是相思之泪。千年流淌的是千古神话。

有一座桥,虚拟的鹊桥。三百六十五天才能走一趟。漫长而无奈,脆弱而苍白。

一声叹息来自天外。

其实不是河。而是一把剑。

斩断思念,斩断情缘,斩断纯美。

5、太阳

不知用何种姿势阅读,阅读这本大自然的圣经。

不敢触摸那灼热的文字,无法融入那沸腾的胸膛。

翻开一页烧掉一页。甚至不留下一丝灰烬。

关于太阳,所有的赞美之词都显得华而不实,庸俗不堪。

阳光不需要甜蜜的欺骗与奉承。

收取一切欲念和花招。请不要玩弄光明。

篇6:烟雨散散文

烟雨散散文

爱如烟雨,终究散落在江南的泥土里。只是不知是否能开出花来。

1

在江南这些散淡的日子里,蒙蒙细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着,不紧不慢。或许只有我这样闲散的人才会撑着碎花伞在雨中漫步,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寂寥如斯。此时耳朵里总少不了耳机,沿青石板漫无目的地游荡。一句“想要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拉走了我的思绪。迷了奶茶多年又怎会不知?在她最好的年华遇到了他,而他却早为人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不再是别人的故事,恰恰成了她和他的无奈。为了所谓的两不相负,他忍着对她的爱意,为她作词写歌,东奔西跑为她争取成名的机会。终如他所愿,她红遍大江南北,而她与他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可他终究不懂迷失在烟雨中的心又怎能轻易找回?脚步声越来越急,抬起头才发觉雨下得正欢。

2

在女神兴起的今天,我唯独钟爱唐嫣。或许因我也情系紫罗兰,或许因那个身穿紫衣三生三世执着等待的女子。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她与他因拍摄电视剧而结缘,一直隐藏到分手才为人所知。那时她已名满天下,却为他放下所有光环,卑微地为他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换来的却是他的出轨。也许真应了那句话:越是卑微越易被忽视。她和他便是如此。

烟雨,紫罗兰同样美得惊人。可世人鲜知,紫罗兰怕渍水。如若紫罗兰遇烟雨,终究是伤在身痛在心。一个女子为爱上了心,其中酸苦旁人也终究体会不到。

从看到她身着紫衣撑着油纸伞走在烟雨里坚定而又忧伤的眼神中,我便知她是那个为爱上了心的女子。

3

听说端午节前的雨是一场洗礼。沿着这条街走了一大半,脚上的'鞋子早被雨水浸透。狼狈不堪的我定是做不了你心目中从雨巷里走出来的丁香般的姑娘。索性脱掉鞋子,将碎花伞丢置一旁。既然是场洗礼,何苦辜负这别致的盛意?

一场洗礼后,终于明白烟雨之美在于有人欣赏,情爱之伤不过是主动编梦的人将梦撕碎给做梦的人看,而梦中之人始终不愿清醒。

一米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滴滴答答了一上午的烟雨停了。是啊,江南烟雨散了,不过是绿了山水,明了天空。

尘埃落定之后,一切都是云淡风轻。

篇7:散忆散文

散忆散文

十多年前,我们还住在老家的土墙瓦房里 ,每到冬天村后的高山顶尖上,时不时会盖上白皑皑的雪。有时候天特别冷,屋旁的地里,青菜叶上会结上一层凌子,不会很厚浅浅的一层,像玻璃碎渣,那时极爱用小瓶子装了这些凌子玩,扒拉凌子片的手冻得通红,却不觉得手冷。凌子在瓶里不一会儿的功夫也就化掉了,变成了有些浑浊的水。有种叫凌条子的东西,比菜叶上的凌子经得住玩,只是不怎么好遇见。

一年冬天,家里杀了猪,给了块肉让我送到坡坎下坝子里的大爹家去,也是请他们来家里吃饭。每户人家只要是冬天杀了年猪,都会请上亲戚邻里吃上一顿新鲜肉,一是庆贺年猪膘肥,二也是感谢亲朋照顾帮忙。那天,天特别冷,送了肉回来,踩得白亮的泥路两旁都是枯黄的野草,干断掉的草秸落在荒草里,路旁的小溪哗哗淌着水,水里也夹了枯草挂在石坎上,只是那顺着草杆流的水,竟然没有滴落下去,不禁好奇,原来是水已经结成了凌条,草杆裹在冰里边,黑黑的颜色。心里十分欢喜,把凌条全都掰了下来,带回家。还记得那天是上学的日子,学校里的同学都从各自的家附近,寻着了很多凌条带来,有的竟然包了冰到教室里,自然是让老师叫清理了出去。

大爹的一家在家里吃的是下午饭,桌上少不了一大盆猪血汤,在里面也得煮些白菜,不然会让人觉得汤色寡淡,一般也要配个蘸水的,醋加上葱、辣椒油、花椒面、盐巴,再滴上点酱油,把猪血在里边一蘸,嚼嘴里味道咸辣酸爽。芹菜炒猪肝,小葱炒肉片,蒜苗回锅肉,这些菜也是必备,猪肝、肉片要炒得嫩,回锅肉要咸香,母亲是炒菜做饭的好手,亲朋邻里每次饭桌上免不了一阵夸赞。

杀猪能吃好吃的,也是家里特别忙累的时候,外婆每年都会来帮忙的,切肉装香肠,剁肉蒸炸蛋果圆。这些精细的吃食,母亲也不是很上手,就说这个蛋果圆的做法,选肉要肥瘦适宜,剁肉要细,佐料里的姜也得剁很细,掺和在一起的洋芋粉要比例适当,用手搓捏成鹅蛋形状,在表面抹上蛋清,入锅蒸熟,最后放铁锅油炸入坛存放。外婆做事细致,有耐心,那些年的蛋果圆都是她做的,一到过年吃饭,母亲都会做一碗萝卜蒸蛋果圆,切成椭圆的肉片覆盖在白萝卜上,肉香,菜香,有荤有素,吃着也不觉油腻。

外婆做得一手好菜,也做得一手好布艺,小孩的棉衣、棉裤、布围裙、棉布鞋子……尤其是棉布鞋子,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穿过,从鞋底、鞋帮的剪样、缝合,都是一丝不苟,针脚细密,没有松散。外婆还很会搭配鞋面花色,红黑色搭配,红色前帮,黑色后帮;花色前帮,净色后帮;再用白线缝合鞋底鞋帮,鞋子看起来整洁干净,小孩穿的鞋底子还会用红线拉鞋底,在鞋底上拉出菊花图案或是疏密纹路,看起来是乖巧可爱。80多岁的外婆现在也能做出各种漂亮花色的鞋子,虽然戴上老花镜不是很方便,鞋子的'针脚仍然是平紧匀实,只是她的手艺没有人学下去,也许手工鞋子以后就只能是人们回忆时的一张张旧照片了

物质不富余的孩童时代,如今却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温情回忆,有时候总会想起老家屋旁的李树,在这个季节已经是挂满了透着青黄的李子,桃树上的桃子也慢慢褪青,泛着红色,早早就摘完了果实的樱桃树,树干上滴淌着透亮的树油。水沟里的那株开满花儿的铃铛花,把花枝伸到了水里,溪水从叶子上、花朵上哗哗地流过。再到秋冬季节,柑橘成熟了,地边的甘蔗也可以砍藏起来,坡坎下的姑父家网了河里的小鱼,叫卖到家附近,也要送几斤到家里。这些闲闲散散的记忆,就好像是些松散的小石头,一颗颗都装在一个叫“从前”的瓶子里,时不时从瓶子里翻捡一下石头,将从前回味一番。

老家的竹林青翠

沁染了梦里的落叶

沟渠里的溪水淙淙

摇响一串串的铃铛

春天的花儿铺满了树顶

泥墙灰瓦有了彩色

回忆是一枚书签

永远嵌在故乡的那一页

篇8:樱花散散文

关于樱花散散文

拈花落在指尖,若涔凉之水,冰释了心头放不下的那抹惆怅,谁用年华错染了一席韶光,空灵的音在银河回荡,一碾清墨,谁在远处袂舞传唱,谁的心被揪起,颤碎了一篌空梦。

紧紧捂着胸口,杯中酒勾勒出圆月,好似她的笑靥,抚一指古琴,她回眸间嗔笑的样子,真的好美,好美。

轻叹一口气,樱盛落,月盈缺,眉间紧锁,沁儿,是不是你回来了。

那一年,花灯摇曳,他紧紧牵着她的手,望着那藕圆月,她依偎在他身旁,熟睡的样子,仿若刚出世的`婴儿,轻轻呢喃着他的名字,唤到他心碎,唤到他泪流满面,沁儿,我定伴你三生。

樱花盛开的那年,他陪着她,毫不顾及他的感受,她一路小跑来到桥畔,粉色裙袂伴着清风起舞,那样好看,就好似一朵樱花盛开之时,让我就这样守着你吧,守着你。

痴坐在磐石上,一壶清酒醉了墨衣,樱花飘落那年,她离开了,没有理由,没有声息,第二天早晨,他端着一盘樱花糕,她,一定会很开心的,推开门,清风灌满袖,没有她的身影,只是碎了满地的樱花。

怜了痴情人,落月独殇……

一席清风散荷香优美散文

梦散落在凤凰写景散文

名家散文《谈梵高》

梁实秋散文《谈时间》

咸菜琐谈散文

谈成长的烦恼作文

等待成长散文

成长之感散文

优秀散文:谈淡定

散文家谈散文的教案

成长散谈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成长散谈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