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作为婉约词派代表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越。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是学者兼文学家。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李清照视野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又一下子跌在蜜罐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天赐良缘使我们的女词人享尽了爱情的甜蜜,请看她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通过这首词便可知,女子再有才,也有她小女人的一面,她对丈夫的撒娇在词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也许是李清照太有才华遭到了天妒,也许是上苍觉得她的才华只写闺怨闲愁是一种浪费。于是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猢狲散,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又在这时弃城逃走,被朝廷撤职,李清照为丈夫羞愧,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
事发第二年赵明诚即病逝,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州的人。只可惜这个张汝州与李清照志向情趣完全不同,两人是同床异梦。李清照岂是凑合之人,宁可鱼死网破也要与张汝州离婚。虽是在千年前的宋代,但我们的女词人却勇敢的像一个“五四”时期反封建的新女性。李清照最终摆脱了张汝州,只可惜心中的爱火也就此熄灭。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篇2:一代才女李清照简介
一代才女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
作者:佚名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66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
篇3:一代才女李清照
一代才女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
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
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
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篇4: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我与你相隔千年。你的才,你的情,你的愁。全在你的诗词中流露。从未有人见过你的照片,在那个烽火的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我未曾与你谋面,但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你穿越千年的美丽。你,究竟具有怎样的才情,使沈去矜论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少女时代的你是幸运的。 作文网
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文章。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练就了你卓尔不群的思想和一颗敏感的词人心。你”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政治见识让朱熹惊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让千年后的我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活力。“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诉说着怀春少女的羞涩。 作文网
你是幸福的。
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合,此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你与赵明诚的结合堪称历史上的爱情经典。当年你们夫妻二人并不富裕,但这也挡不住你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的爱好,你们典当衣物换取藏品的举动,让我为之钦佩。生活虽拮据,但高雅的情趣让你们成为最快乐的一对:“夫如擅朋友之胜。”你的《减字木兰花》将你心中的满足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是悲惨的。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你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你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猪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后来金兵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你目睹了国破家亡,你是“虽外忧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的爱国情,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藕。你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只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篇5:一代才女李清照作文
一代才女李清照作文
公元1129年,中原大地,血雨腥风,硝烟弥漫,民不聊生,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逃难人群。没有人知道,在他们逃难的队伍里,在他们的身边,有一个书香满腹才气横溢注定要名垂史册流芳百世的奇女子陪伴着他们一路逃亡,艰难跋涉。
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才女李清照。
因为李清照,这一群逃难的人成了有史以来最奢侈的逃亡者。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一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满腹才情的一代才女,竟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历代学者都称李清照为“词采第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溢美之辞,不足为凭。但她用女性特有的柔一弱细腻的情感遣词造句,其词作自是别有风味。
李清照前期和丈夫赵明诚双宿双飞,夫唱妇和,生活比较安逸幸福。所以她的词也写得清丽明快。有《如梦令》二首为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为一个女子,一个才女,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才女,居然经常男男一女女,三五结伴,外出喝酒,且不醉不归。归来之后又“浓睡不消残酒。”是何等的自一由开放洒脱浪漫啊。
就算放在现代,也是一个前卫开放的女子。
真要感谢那个时代的大气、厚重和包容,如果真要按照朱熹理学讲的那样,像现代学者们说的那样,怕就没有这一醉、一词,一佳人了!
幸甚!甚幸!可喜!可贺!
后来,战火突起,金兵大举南犯。那些亡国舍家之恨,丧夫失爱之痛,颠簸流离之苦一股脑儿压在了这个弱女子身上,真的不敢想象,她那吟风咏月的才情是如何用来应对这些生命之重的.。
她的心中充满了彷徨失落、凄苦无助、惊恐悲凉。排之不去,挥之又来,真可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以,李清照的词作也写得凄切缠一绵悱恻。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篇叠字频出,才女手法,自是与众不同,难怪被誉之为千古绝唱。读着这样的句子,寒气袭人,那无边愁绪便滚滚而来,浸满全身。
天寒风急,雁阵南飞,触物生情。雁是去年的雁,依然结伴而行。可物是人非,爱已不在,独自一人,飘零在外,已经无人可伴无家可归了。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情那景那人,让人不忍读不忍想,一读心就痛,一想心就碎。白描的手法,写得自然直白,痛的彻底绝望。
北宋词人柳永有词云“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时此景此情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不曾亲眼所见,说明不常出去;也拟,计划之中,没有最后决定;只恐,给自己找了一个不想出去的理由。其实,千般理由,万种借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想一想,一个“日晚倦梳头”的才女,一个“欲语泪先流”的才女,哪有心情出游?哪有心情去看武陵的春一色?
后主之后,愁便有了数量,“问君心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易安之后,愁便有了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易安之言虽不及后主之语含蓄清丽,但也算得上是千古难有了。
历史推崇李清照为“婉约词宗”,但她也有写的豪放雄迈的作品。如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夏日绝句》就写得豪放霸气,不落俗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放眼历史,没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英雄霸气,也让多少男儿自叹不如。项羽地下有知,也会为自己乌江自刎的轻率之举懊悔不已。
又如她的那首《渔家傲》也写得气压群雄,不同凡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骨子里依然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惋惜,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世外仙境的向往。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厌世的情绪和念头。但落笔不俗,想象丰富,用词惊人,很有张力。
我觉得一点也不逊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惋叹不已。
上天给了她绝世的才情,却又不让她骄傲的行走。先是国破,接着流亡,旋即失爱,最后孤苦伶仃无所依靠,命途多舛,苦不堪言,甚是狼狈。她那满腹的才情恰恰又让她多了一些别人无法参透的感悟和体会。
可惜!可怜!可叹!
一代才女杳然去,徒留我辈空惆怅。
篇6: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作文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作文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我与你相隔千年。你的才,你的情,你的愁。全在你的诗词中流露。从未有人见过你的照片,在那个烽火的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我未曾与你谋面,但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你穿越千年的美丽。你,究竟具有怎样的才情,使沈去矜论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少女时代的你是幸运的。 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文章。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练就了你卓尔不群的思想和一颗敏感的词人心。你”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政治见识让朱熹惊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让千年后的我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活力。“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诉说着怀春少女的羞涩。 你是幸福的。
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合,此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你与赵明诚的.结合堪称历史上的爱情经典。当年你们夫妻二人并不富裕,但这也挡不住你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的爱好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你们典当衣物换取藏品的举动,让我为之钦佩。生活虽拮据,但高雅的情趣让你们成为最快乐的一对:“夫如擅朋友之胜。”你的《减字木兰花》将你心中的满足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是悲惨的。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你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你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猪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后来金兵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你目睹了国破家亡,你是“虽外忧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的爱国情,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藕。你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只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 诗人李清照简介
★ 陶渊明身世背景
★ 才女林徽因语录
★ 李清照《声声慢》
★ 蝶恋花李清照
★ 永遇乐李清照
★ 李清照 一剪梅
★ 李清照名句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