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时间:2022-11-28 17:54:31 作者:祝星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祝星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门下,均为齐鲁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正、博士、广信军通判、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在太学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济北集》、《李格非集》、《礼记精义》、《史传辨志》、《历下水记》等,可惜皆已失传,存世者仅《洛阳名园记》一书。

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属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大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

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发的真切细腻而成千古绝唱。李清照之为旷古才女,还在于她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多为精品。少妇时期的词作,除上引《醉花阴》《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妇时期创作的震烁古今的绝妙好词。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济南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靖康之变”,李清照能在优雅宁静中安度一生,适意诗酒,鉴宝填词,——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适而创作不出不亚苏辛的《乌江》《渔家傲》等诗词,而独享“婉约之宗”的盖世殊荣就好!

可惜,上苍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却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运。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积金石书画等15车,追随王室南下,于建炎二年(1128)春到达江宁与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会合,而留于青州家中不及运走的书籍文物,却毁于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阳并暂寓于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见,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阳奔建康,明诚已病危,于八月十日死亡。中年丧夫、又无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将行李及二万卷善本书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贵文物,先行运往洪州,然而洪州于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尽皆委弃。其时有谣传谓李清照家藏珍宝,且有通敌之嫌,为避不测,她遂携劫余金石文物远赴浙西欲献于朝廷,一路追随皇帝行踪,从越州到台州,再到温州,又返越州然后至临安,遂在临安定居。

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殊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还在于她开创了一枝词坛奇葩——易安体。李清照青年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该文不仅毫无顾忌地对她的前辈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评点优劣,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她的创作,是践行了她的理论主张的,她十分注重音律,爱用双声叠音,追求声韵的错落与和谐。她的词,多用白话和家常语,喜白描铺叙,别具一格又保持着词之为词的特质。另外,她的词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别人非议,“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现出细微变化、他人难以描述的微妙心绪和复杂感情。正是因为多方面的创新,她的词作才会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文化的星空上,高悬着一颗最为耀眼的女神之星,那么高,那么亮……

词人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篇2: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全集

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全集90首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长寿乐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篇3:千古才女李清照现代诗歌

千古才女李清照现代诗歌

三杯两盏淡酒化不开许多愁

边吃零食边赏碑文的易安居士

将往事堆积成一地瘦黄花

风住尘香,无心梳头,冷冷清清的词曲

浣溪沙醉花阴,谁伴明窗独坐

藕花深处,争渡兰舟

云中,满载过雁的音书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几经颠沛流离,一番雨一番凉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花还在飘零,水还在流淌

天上星桥鹊驾,种种造化

有意弄人断寸寸柔肠

绿肥红瘦,黄昏的院落里

用寻寻觅觅咏唱一种相思

暗香盈袖,两处闲愁被押了险韵

词成之际,荷叶已老

凄凄惶惶便入了莲子心怀

梅腮新红,多少游春意象

自此堆积,婉约而清丽

青州的熊熊兵火,燃成靖康之变

落日熔金,朝野文士散落为连天衰草

四处迁徒的.李三瘦

泪湿罗衣脂粉满

武陵春一剪梅,昨夜雨疏风骤

情辞慷慨,至今还在称赞项羽

有力透史册的肝胆

点滴霖霪,多少人杰倚门回首

鬼雄也有憔悴不堪的容颜

在四叠阳光里捻余香

浓烟暗雨也长出了柳眼

小阁藏春,芳草池塘

乱世清照驾起烦恼

点绛香诉衷情,叶叶心心发南枝

羌管吹出满庭芳

一边饮酒一边沉醉,将大宋词坛染了浓浓花香

篇4: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我与你相隔千年。你的才,你的情,你的愁。全在你的诗词中流露。从未有人见过你的照片,在那个烽火的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我未曾与你谋面,但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你穿越千年的美丽。你,究竟具有怎样的才情,使沈去矜论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少女时代的你是幸运的。 作文网

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文章。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练就了你卓尔不群的思想和一颗敏感的词人心。你”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政治见识让朱熹惊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让千年后的我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活力。“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诉说着怀春少女的羞涩。 作文网

你是幸福的。

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合,此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你与赵明诚的结合堪称历史上的爱情经典。当年你们夫妻二人并不富裕,但这也挡不住你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的爱好,你们典当衣物换取藏品的举动,让我为之钦佩。生活虽拮据,但高雅的情趣让你们成为最快乐的一对:“夫如擅朋友之胜。”你的《减字木兰花》将你心中的满足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是悲惨的。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你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你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猪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后来金兵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你目睹了国破家亡,你是“虽外忧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的爱国情,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藕。你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只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篇5: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篇6:千古才女李清照的资料

千古才女李清照的资料

最初认识你,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只依稀的记得你削瘦的面庞和那句众人称绝的“绿肥红瘦”.等到上了高中.你给我的印象是成天伫立在西风黄花之中.而那时候的我正喜欢“大江东去怒发冲冠”的豪情壮志,不解你为何老是写些惨惨戚戚的酸腐之词.于是,我嗤笑你的无病呻吟,认为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殊不知,我才是真正的“少年不是愁滋味”呵!

但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操纵着我,牵引我走近你.于是,我从江南千里迢迢来到你的故乡泉城,做了一名大学生.命运注定要让喜欢豪放派的我去了解婉约的你.

不知为何,渐渐地,我竟然把你那些脍炙人口之词都背了下来.只因你的每一首词中都有一些奇俊之句让我在不经意的一瞥中印象深刻,继而品读全词,赫然发现乃是字字珠玑!一首《渔家傲〉更让你成为“闺阁中之苏辛“。亦豪放亦婉约,平淡之中喻脱俗,我惊艳于你的绝世才华.是怎样的材料铸就了你这朵词坛奇葩?我已不满足于只在你的作品中看到的片断画面,我开始去探究你的人生.

公元1084年,你出生在一个仕宦书香之家.那时正值夏季,父亲李格非看到清澈灵动的泉水,好像看到一个如你一般活泼泼的女孩儿,于是灵感一闪,为你取名“清照”,寓意“清丽照人”.

你果然不负父望,内外兼是“清丽照人”.你自幼饱读读书,冰雪聪颖,再加上身处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二七年华就初露锋芒,少女时代已名动整个京城.

十八岁,你和赵明诚结为伉俪,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好和,自此也过了一段惬意的婚姻生活.你的那句“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减字花木兰)正是那段幸福美好岁月的写照.此时的你,向世人展示的正是那个“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可爱又妩媚的少妇.

但好景不长,一场政治风暴袭来,把你和丈夫都推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你敬爱的父亲与朝廷权力排斥的所谓“元佑党人”有牵连,被罢职远徙.而处理这个案件的恰恰是你的公公赵挺之!此事轰传一时,铺天盖地,沉重的压力让你忧心如焚.左思右想,你决心不顾封建礼法,为父鸣冤,上诗公爹.请他以“人间父子情” 为虑,不要做炙手可热,让人寒心的事.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闺妇,以如此强硬的口气上书公公,如此不畏权势,不顾礼教,足可见你的确不同于一般!

然而,你“上诗救父”的目的并未达到.朝廷斗争错综复杂,赵挺之最终也因和蔡京政见不一而遭到打击,死后仅三天,家产被查封,亲属被拷问,赵明诚也被罢官免职.于是,你和丈夫回到了故里青州.终于,暂离那些斗争漩涡,获得了一湾宁静,过了十馀年被后世文人一再称道的购书,猜句,罚茶的风雅生活.

然而两人恩爱的生活似乎总是短暂的,之后赵明诚任莱州太守.于是,你们开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生活.“(一剪梅) 临别之时,你写下那首众人吟唱的<凤凰台上忆吹萧>.你知道此后人去楼空,只留萧条庭院和孤独的你.唯有楼前流水应念你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人说:”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可你是如此玲珑善感,心中何止有千个结?莫怪乎征鸿过尽,也难寄你万千心事.(念奴娇)相思离别之苦让你日渐憔悴,重阳佳节你的一首<醉花阴>寄到莱州,竟使得赵明诚闭门谢客三日,痴迷在这首词的意境之中。他觉得自己所有的愁闷和压抑都在你的这首词中溶解了,天下也只有他的妻子李清照能够写出这样体贴他心意的词来,细细密密地把他们之间那种无法形容的依恋和互相的怜恤,不露痕迹地表达到如此精妙的地步.后来传说赵明诚这三日内作词五十馀首,将你这首《醉花阴》杂于其中,给朋友陆德夫欣赏,陆德夫说只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是呀!”黄花比瘦“,如此的新奇传神,那是怎样的惠质兰心才能得出这奇情巧思呵!

但似乎天妒英才,你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命运带给你的将是一连串的打击和磨难!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那段不忍卒睹的历史令我不愿重叙.那是只能用最悲惨的词来形容的日子:混乱,奔逃,惊慌,绝望;哀鸿遍野,流离失所,战火弥漫.你看到了亡国惨烈的序幕.然后,一个让你心痛欲绝的消息传来:赵家所有没被带走的书籍文物皆被金兵一把大火成灰烬.那是你和丈夫大半生的心血呀!

昏君无能,奸臣当道,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你先后写下了<咏史>和<乌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此的大气磅礴,掷地有声!据说此词传到岳飞手中时,他拍案而起,连声叫好,竟然要与你结为兄弟.然而,”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当得知你竟是一个女子时,他受感极深,连夜提笔,写下那首同样流传千古的《满江红》。你的诗和岳飞的词,犹如振聋发聩之声,一时之间给萎顿不振的大宋国注入了一股激励人心的力量,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

”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当滚滚烟尘稍稍落定之后,一声晴天霹雳又传来:至爱的丈夫离你而去.”头白鸳鸯失伴飞“足已让人凄怆,但是更多的痛苦还在后面.一场险恶的暴骤雨又降临到你的头上!

事情的起因发生于赵明诚重病期间,曾有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鉴赏家看过,没想到明诚死后即有谣传兴起:说他直到临死还将一把珍贵的玉壶托人献给金国.这就是所谓的”颁金“之诬.

当时宋金正在激烈交战,这种谣传关涉到你最重视的气节问题.为了洗刷冤屈,你决定带上手中所剩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目的是希望有机会把这些古董全部献给朝廷,以澄清谣言.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窜时曾慌张的在海上舟居,你也从海路追踪.这一荒诞的旅程最后在一位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有”盗贼穴壁“之事发生,颠沛流离中,所携文物已损失绝大部分.这简直让你心如刀绞,悲痛不得活.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破、家亡、夫死令你摧肝裂胆,紧张艰难的逃亡生活让你重病昏迷.你就像一只疲惫的孤船,你想寻找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能让你稍稍喘口气.于是,你在思虑再三后接受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军队财务人员的热烈求婚,又有了一个家.然而你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张汝舟竟是个阴险恶毒之徒,他以一个奸商的目光,看上了你在离乱中已经所剩无几的文物.所谓结婚只是诈骗的一个手段,等到文物到手,他立即对你拳脚相加,百般虐待.可怜的你,只要还有一点可容忍的馀地,是绝不会在破门而出公开家丑的.但你毕竟跟更知道生命的珍贵,知道善良高雅不应该在凶恶横蛮前自甘灭亡.因此你决心不顾一切地抗争,在 结婚三个月后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其实,几百年来,围绕着你是否改嫁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然而,何须争论,嫁与不嫁又何损你的形象?可笑的人啊,难道男人和女人就像茶壶之于茶杯?

不管当时的真相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确实遭到无知小人的嘲笑和恶评:”传者无不笑之“`”晚节流荡无依“......笑人者也终将被人笑,在今时今日的我们看来:那时所谓的正人君子才是迂腐得可笑,而你破釜沉舟般的勇敢反倒令人钦佩!

然而在封建伦理的重压下,你以为自己”败德败名“”已难逃万世之讥“.是呀,想当年,苏轼遭流放时尚有人为其鸣不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可在你被世人讥讽时,却无人站出来喊一声”易安何辜?独弱女子耳“.于是,背着沉重的名誉负担,载着无尽的痛楚和哀愁.你这只孤零零的小船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中挣扎着驶向了晚年.这时的你历尽劫波,想必已是形销骨立,一阵风也会把你吹倒.

谁伴明窗独坐?只有你和影儿两个,灯尽欲眠时,连影儿也弃你而去.于是无穷的往事,无边的痛苦会一起涌上心头.回想你和丈夫赵明诚一同走过的人生道路.如今却”物是人非“不由让你语未成而泪先流.(武陵春)然而,”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可以理解你,倾听你心声的人已不在世间,那双溪上的蚱蜢舟已载不动你的万千心事,茕独栖惶的你只能把那说不出咽不下的忧愁寄托在诗词之中.由此,我更深入地懂得你写于晚年的代表作<声声慢>,那就不妨再读一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好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岂止是在倾吐一己的哀怨,你的人生都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你写出他人所不能写,喊出的乃是整个民族的心声呀.至此,你的词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而你无意之中竟成了从北宋到南宋两个时代之间承先启后的词人:当时北宋几乎所有顶尖词人都已去世,后来的南宋大词人,例如陆游还是儿童,辛弃疾还未出生.你瘦弱的肩上独自担着两个时代的词之命脉.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这是怎样辉煌的一个奇迹!

公元1155年,你在春天里一个乍寒又暖的夜晚静静的逝去,永远离开了这个不适合你那华贵开阔生命的世界。

于你,这一切似乎已经结束;于我,心中仍有千言万语:你以女性独到的角度和特有的细腻写下了一首首传世之作.那么今天,请允我提起手中的拙笔也作一首诗,只为你------

穿过历史的硝烟岁月的风雨,

带着清丽、伤感又真情的宋词,

你向我款款走来。

宝髻松挽铅华淡收眉宇含愁,

一袭盛雪白衣

使娇弱的你更显削瘦。

风吹仙袂飘飘举,

此刻正是红叶舞西风的时候,

每一次风吹动你的云袖

我都会闻到幽幽菊香

以及另一股

淡淡的怡人味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是了,这就是你!

我呆呆地望着你——

一个高贵优雅的古典女子。

我完全被你的气质所吸引,

更被你脸上的忧郁所牵绊。

我想抚平你额上的愁纹,

但不知为何,

口中却只会痴楞的问你

为什么人比黄花瘦?

你向我凄美微笑,

开始轻柔低婉地诉说你的故事。

绿肥红瘦 宠柳娇花

让我了解

你这颗玉泉明珠何以能名动京城;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写尽你的闺情幽怨

诉尽你对丈夫的深情;

生做人杰 死为鬼雄

夏日绝句 大气磅礴

让我看到

你那荏弱外表下的男儿气概;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孤独如你

却要如何熬过那凄惨的晚年呵!

落日镕金 暮云合璧

你依然不急不徐的述说,

我却早已泪流满面:

为你国破家亡的颠沛命运

为你不为世人所理解的丰富情怀。

我震撼!我惊佩!我哀叹!

当我回过神来,你早已

轻解罗赏 独上兰舟。

何时出现的江流?我暗咐

这就是岁月的长河吗?

你就是通过它来到我的面前吗?我低问

你但笑不语,氤氲云雾中

你好似一位云中仙子。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是你最后说的两句话。

风拂过,那怡人的清香又传来。

是兰香!我恍然大悟

早感觉你并不属于这浊世,

只因你原就是一朵空谷幽兰,

只适合独居山林。

可你为何又要来世间走一遭?

是为了挑战男尊女卑的社会

说明巾帼不让须眉?

亦或是为了撑起

当时大厦将倾的词坛?

寂静!

你已泛舟归去,水面上只留下

一道道的涟漪

在岁月的河流中渐渐扩散,

越来越大……

我定睛一看,那竟是一阕阕

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和

声声慢——

篇7: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作文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作文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我与你相隔千年。你的才,你的情,你的愁。全在你的诗词中流露。从未有人见过你的照片,在那个烽火的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我未曾与你谋面,但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你穿越千年的美丽。你,究竟具有怎样的才情,使沈去矜论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少女时代的你是幸运的。 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文章。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练就了你卓尔不群的思想和一颗敏感的词人心。你”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政治见识让朱熹惊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让千年后的我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活力。“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诉说着怀春少女的羞涩。 你是幸福的。

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合,此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你与赵明诚的.结合堪称历史上的爱情经典。当年你们夫妻二人并不富裕,但这也挡不住你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的爱好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你们典当衣物换取藏品的举动,让我为之钦佩。生活虽拮据,但高雅的情趣让你们成为最快乐的一对:“夫如擅朋友之胜。”你的《减字木兰花》将你心中的满足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是悲惨的。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你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你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猪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后来金兵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你目睹了国破家亡,你是“虽外忧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的爱国情,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藕。你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只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篇8: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简介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写其悠闲生活的有:《词如梦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点绛唇》等

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的有:《词醉花阴》、《词声声慢》、《词永遇乐》、《武陵春》、《孤雁儿》等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有“婉约词宗”, “千古第一才女” 之美誉。近千年了,诗词评论家必提“易安体”,文学爱好者争诵《漱玉词》。一位出身书香门第、深受礼教约束的大家闺秀,历经山河变色、夫亡财散的落魄贵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开宗立派的名家。

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身世简介

才女林徽因语录

千古名句

宋代思乡诗

宋代诗人杨万里

千古风流人物作文

给大家的感谢信.

宋代陆游的诗

宋代文明读后感1000字

宋代《浣溪沙》词集

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