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6 21:44:48 作者:mis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i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浪淘沙》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浪淘沙》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浪淘沙阅读及答案参考

浪淘沙阅读及答案参考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C )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

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4.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篇2:浪淘沙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浪淘沙”是这首词的。(1分)

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井桐落叶勾起诗人身世之感,引出下文内容。

C.“不见王谢宅”隐含对南宋即将灭亡的担忧。

D.“访新亭”意味深长,为纾解自己无尽的情思。

3.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分)词牌名

2.(3分)C

3.(4分)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篇3:《浪淘沙》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8.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8、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分)

9、“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2分)

篇4:《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 ①本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②从容:悠闲舒缓。③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阕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2)结合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浪淘沙阅读答案解析欧阳修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开头二句出自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第三句中的“洛城东”点出地点,说明此行是故地重游。“垂杨”和“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垂杨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节。这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上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二是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分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末两句更进一层,写想象之景: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此词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参考答案:

(1)词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2)“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阕“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

篇5:《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

皇甫松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①半欲沉。

宿鹭眠鸡飞旧浦,去年沙嘴②是江心。

注:①罾(zēnɡ)船:渔船。②沙嘴:江河入海口两侧凸出的狭长泥沙沉积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首句写景视野开阔,江边滩头上连接成片的小草茸细,林木疏朗。

B. 词人借“半”字写出了恶浪滔天之态,也写出了江中渔船几乎要倾覆的险境。

C. 本词一二句一静一动,一远一近,一虚一实,描绘出了一幅荒沙野水图景。

D. 第三句紧承对浪、船的描写,引出飞鸟寻旧浦的话题,暗示已是日暮时分。

15. “去年沙嘴是江心”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流露了什么感倩?请简要分析。

14. C C项,错在“一虚一实”。首句写沙滩远景:滩头细草茸茸,遥接岸上一派疏林。次句写滩边近景:春潮带雨,挟泥沙而俱下,水昏流急,是扳臀罾捕鱼的好时节。但由于波浪险恶,罾船时时有被弄翻的危险。两句一远一近,一静一动,通过细草、疏林、荒滩、罾船、浪涛等景物,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荒沙野水的图画。这两句没有“虚实”。

15.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沙嘴去年还是江心。②表现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③表达了词人对世事(人事)沧桑(变迁)的感慨。

篇6:《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激赏,认为“漱玉犹当邂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抓住“寒意”“春雨”等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从视觉、触觉、听觉的角度,将周边冷漠凄清的环境与人物睡卧不安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起,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惜花的情怀。

解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感官或观察两个方面,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情感分析需要从景物特点出发,但也要联系整首词作,准确分析。

(2)参考答案:此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表现闺中人惜花伤别之情,而吕词不为惜花所囿,将惜花扩大到人花互怜,同时上下片结句,只将词序稍作变动,就构成了回环往复、旋律优美的韵味,感情表达上也富有波澜,自是不寻常手笔。

解析:首先要回忆《如梦令》的内容,接着细读该词最后一句,李词是人惜花,表达的是青春已逝的伤感;而该词“人替花愁”,情感更深刻。

篇7:《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8. “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分)

9.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8.【情感理解】(6分)

参考答案(1)“情”具体指的是“愁”。(1分)(2)产生“愁”的原因是:①中秋夜雨,无月可赏;②贫穷无助,漂泊在外;③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人诉说;④国家灭亡,内心伤感。(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 4分。)

9.【鉴赏分析】

参考答案一:同意这种说法。(1分)

(1)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这句诗违背了常理。(从为什么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

(2)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情。(从更强烈地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

(1)“今年无月看”,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从为什么符合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

(2)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之心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诗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从对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篇8:《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2)以花好无人同赏,写出对朋友离去的伤感、怅恨,写作角度巧妙。答题时要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案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篇9:《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词人在词中写曹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怀。曹操在《观沧海》诗中抒发了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咤风云的豪情,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毛主席借写曹操来展示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9.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今,萧瑟的秋风又吹起来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已转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表现了这首词的主旨。

篇10:《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8.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那么上片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试题答案:

{C}8、{C}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分)

{C}9、{C}“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2分)(补充:答出情感4分,答出手法虚实结合、虚写想象等2分)

篇11:《浪淘沙》阅读答案

【原文】:

浪淘沙

左辅

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1751―1833),字仲甫、蘅友,号杏庄,江苏常州人。以进士分发安徽任知县。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有《念宛斋词》。

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

③忠州:今四川忠县。涪州:今四川涪陵。

④巴江:指长江川东一段。

【翻译】:在曹溪的驿站折了一枝桃花,过了几日就零落了,裹起花瓣把它投到了涪江,高歌一曲送别他。水流缓缓,摇橹声很轻,小洲上绿草遍地。几束碧桃掩映在红楼中。将春山的一片魂魄招入孤舟。对家乡的思念从未停止过,惹来什么闲愁?过了忠州又过涪州。将它掷入巴江随流到海,切记不要回头。

【赏析】:潇洒有余致。词人似乎想说明,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留有回忆,就已足够。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不是说理文,此词动人之处并不在这种旷达的心情,而是词人所用的艺术手段。经过作者的渲染,这枝随手折得的桃花,仿佛是有了灵魂,也就拥有了新的所指。

【阅读训练】:

(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4分)

(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1分)

篇12:《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翻译

(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1分)

浪淘沙感事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理解

浪淘沙其一翻译

浪淘沙 古诗

经典阅读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教案设计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宋词浪淘沙欧阳修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

《浪淘沙》阅读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浪淘沙》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