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便利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八大山人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八大山人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八大山人》阅读答案
八大山人(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节选自《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nuò)管: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9.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八 岁 即 能 诗 善 书 法 工 篆 刻 尤 精 绘 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如清风徐来( ) (2)亦必大叫惊走也( )
(3)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 (4)数十幅立就(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或洒以敝帚
A.以其境过清 B。卷石底以出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以刀劈狼首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13.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八大山人是个怎样的人?(4分)
阅读答案:
9.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10.(1)慢慢地(2)跑,逃跑(3)满(4)完成 11.D 12.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看一下。13.从“性孤介”看出他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从画荷花和龙的逼真效果看出聪明绝伦(才高艺绝);从作画时的`情状和习惯看出狂放不羁(恃才放旷)。
篇2:《八大山人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八大山人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②。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③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④,横斜水面,生意勃然⑤;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
(选自陈鼎《八大山人传》)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所以说是宁藩宗室。②介:耿直。颖:聪明。③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名。④离披:⑤散乱。生意勃然:生气勃勃。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丈 幅 间 蜿 蜒 升 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诗( ) (2)工( ) (3)走( )
11.说说“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的意思。
12.朱耷的画有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的?
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朱耷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9.丈幅间/蜿蜒升降。10.(1)写诗。(2)擅长。(3)逃跑。11.张挂在中堂之上,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常充满整个屋子。12.逼真,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夸张、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来详细描写朱耷高超的画技。13.朱耷性格孤傲耿直,聪明绝伦,无人能比,语言幽默恢谐,喜欢高谈阔论,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
篇3:八大山人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八大山人的阅读答案附译文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o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 (2)数十幅立就( ▲ ) (3)盈纸肮脏( ▲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C. 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 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3.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
参考答案:
10. (2分) 张 堂中/如 清 风 徐 来/香 气 常 满 室
11.(3分)(1)曾经(2)完成(3)满
12.(2分)C
13.(1)(2分)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2)(2分)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都不看一下)
14. (2分)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聪明绝伦(才高艺绝),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对颠的内涵分析、评判正确即得2分)
附译文: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了,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
篇4: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园内,数百年的古樟树、苦楮树、罗汉松青叶苍干,繁荫广被,覆护着青砖灰瓦白墙红柱的殿宇,显得格外静谧。密叶筛过的天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野趣横生。一弯荷池清澈明净,倒映着笼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园外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
目录青云谱人文景观建筑收缩展开青云谱青云谱前身是一座道院,相传早在2500余年前,周灵王之子即在此开基炼丹。西汉为“梅仙祠”;东晋始有道教净明派,建“太极观”。唐为“太乙观”,宋为“天宁观”,至清初定为“青云谱”。遗址现存大门、二门石建筑,大门石额刻有“青云谱”三个大字,二门前后额分别刻“净明真境”、“众玄少之门”字样。道院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一气贯通的三个院落为主体,衔连左右“三官殿”、“斗姥阁”、“圆峤”,更有两庑内室“黍居”、“鹤巢”簇拥着。300余年间,道院几经兴废,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了。后经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在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的青云谱内,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观”。宋至和二年复易名“天宁观”、至清顺治十八年始定名“青云圃”,后易“圃”后“谱”。谱内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三殿逐次递 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雅。一九五七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九年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 人们置身于这古色古香、曲径幽幽、别具逸趣的环境中怎不心旷神怡! 八大山人纪念馆具有丰富的藏品。
人文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生于明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 ,别号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他以水墨写意画著称,尤擅长花鸟画。其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85年八大山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当今画坛,流派纷呈,相互竞技,各展异彩,本馆展出当代花鸟高手之作,是艺术家离经叛道在感觉和直觉水平的一个发展。一批资质精深的专家、学者在八大画风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从特殊的顿悟中找到了自我,许多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本馆还陈列了牛石慧等画家的作品,牛石慧相传为八大山人之弟,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其画作笔墨简省,风格粗犷,意趣横生。
景观江南名园青云谱 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院内殿宇堂阁,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桑,漫游其间,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青云谱道院现存许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遗迹: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经通幽、岭云来阁、八大墓等为观众提供了寻幽觅古的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古青云谱是镶嵌在市南郊一颗绿色明珠,阳春季节,红茶、桃花争奇斗艳,盛夏荷满十里,三秋桂子飘香,严冬寒梅竞放,四、五百年的参天古木香樟、罗汉松、苦树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镇院之宝。南昌现存最长的双面碑廊。120多幅因心造境的书画作品揭示了八大山人非凡的笔墨生涯。移步换景的回廊与巧夺天工的石刻工艺带给了观众沁人心脾的美感。
建筑青云谱 原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道院。自古以来就是游客瞩目名胜之地,现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周灵王之子晋在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曾弃官隐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晋朝许逊治水至此,设坛讲道,建太极观。唐代大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奏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易名为天宁观。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朱耷(号八大山人)来此隐居,取“吕纯阳驾青云来降”之意,改名青云圃,后又寓义为青云传朱明家谱,改圃为谱。从此,青云谱便与八大山人的坎坷生涯及其书画艺术联系在一起了。 明亡之后,八大山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为僧为道,有时还装疯作哑,不和人来往,也不和人说话。他的名字很多,“八大山人”四字连写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分别表达了他写字时的心境。八大山人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而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临川县令,曾笼络他为清廷效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 清初的画坛,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青云谱建筑群,规模和风格与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殿宇中部为方丈堂,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甚是幽静。 青云谱旧大门在围墙西端,是一座雄伟的石牌坊,上悬“青云谱”石匾,门后是八大山人手书“众玄少之门”。二门门楣上刻有“净明真境”四字。方丈堂左名“黍居”,右名“鹤巢”,壁悬他的手书对联:“啖吐趣中皆合道,文词妙处不离禅”。前后三殿和芫右边的斗姥阁,是八大山人和他弟弟朱石慧的书画陈列室。从南耳门出陈列室,便是七巧借地势、因形造景的亭台、水榭、假山、小桥、花木、溪流、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在纪念馆,游人还可到八大山人衣冠冢和雕像前凭吊。
篇5: 八大山人指的是
答案:“八大山人”指的是一位画家的名号。“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画家朱耷的名号。朱耷(约1626年—约17)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
相关阅读: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M,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篇6:邵长衡《八大山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邵长衡《八大山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延:招请。
B.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寸札:短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疾良已之二虫又何知
B.其侄某识之其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而喜饮益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3分)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4分)
参考答案
16.B决:露出
17.D(A之:前项助词,不译;后项指示代词,这。B其:前项代词,他的;后项副词,大概。C而:前项连词,表递进,后项表目的。D乃:均为副词,就。)
18.B(本文的写作重点是八大山人狂悖言行下的内心苦痛,目的并非“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19.(1)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
(2)嘱托北竺澹公约八大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趋、笋舆、熟、属、大风雨、意等词为采分点,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没过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经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恍惚不得意,于是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看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王献之)、鲁公(颜真卿),能够自成一家;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圣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市井中屠杀牲畜、卖酒水的人,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一天,他忽然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笑声更加“哑哑”地不可停止,喝醉了就常常叹息落泪。
我客居南昌,非常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但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缘故,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没有什么办法,就忽狂忽哑,依稀有玩世的态度,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篇7:八大山人是谁
无奈之下,他遁迹空门“薙发为僧”。每每伏地呜咽,忽仰天大笑,忽叫号痛哭,以至履穿踵决,流落街头。
中年后,忽还俗,娶妻,又遭婚变,于是装聋作喑,佯狂抗世。悲惨的身世,使他数十年间过着一种似颠非颠,似醉非醉的'非正常人生活,养成了他狂悖狷介的冷僻性格,亦造就了他恣肆怪伟乖张冷峻的艺术风格。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叹出了他那隐晦的无解的人生。
他的诗、书、画往往禅意深幽。他行为怪异,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又无比正常;他身世特殊,是明朝皇族后裔,从一出生,就背负了家国衰亡的剧痛。
篇8: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八大山人游记作文
20XX年7月11日晴
游记一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去了哪儿呢?我们去了南昌市“八大山人”和“滕王阁”两个著名的景点。
先说八大山人吧。一大早,我们来到八大山人吃了早餐,妈妈说我是“大胃王”,因为我心急,想早点进入景区,所以我一下子把一大碗粉吃完了。(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快过)
早餐就绪,我们进入了八大山人纪念馆。原来八大山人是我国的杰出的国画大师,我还以为是什么大山呢。他原名叫朱耷,因为这“耷”字是由“大”和“耳”组成,就像驴的耳朵,所以又叫“驴”。
我们欣赏了他的许多真迹作品,有山水、花鸟、鹿、鹤、松、柳、荷等,这些动植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匆忙吃过午饭,又赶往滕王阁。
游记二
一到滕王阁门口,我就大吃一惊,这里的游客非常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售票处的人群排成了长龙,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了。
一进门,滕王阁就印入眼帘,哇!好壮观呀!一共有六层。第一层是汉白玉浮雕——《十来风送滕王雕》;第二、三、四层都是丙烯壁画,分别是《人杰图》、《临川梦》、《地灵图》;第五层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第六层是最高游览层,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整个南昌市高楼林立,人来人往,汽车川流不息,西边临江,江上有几艘游船,江的`对岸也是高楼大厦,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难怪得到许多诗人的称赞。
篇9:八大山人对联讲解分析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日,八大山人对联解惑。61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xx党在上海设立的受降区,追回了被日军侵夺的许多珍贵文物,这件墨宝──八大山人手迹五言对联便是其中之一。
该联为八大山人的五言行草:“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纵175厘米,横33厘米,宣纸质地。下联款署“八大山人”,并钤有“八大山人”白文和“何园”朱文二印,但没有年款。对联卷首背后题签分别为“深房春竹老八大山人墨宝”与“细雨夜钟疏八大山人墨宝乙卯冬米楼珍藏”字样。签为绫质,老旧成深褐色,稍有脱落。
经专家初步鉴定,此联为八大真迹,为其晚年所作,距今约近3历史。八大山人书画大多没有年款,怎么能知道所作年代呢?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其11幅书画作品,均款,老师笔记《八大山人对联解惑》。但从风格、落款及印章的习惯上,专家们还是能清楚地分辨所作年代。如朱耷把“八大山人”写成“哭之笑之”的这个号,是在他59岁以后才用的,直到80岁去世。其中60岁到68岁的'“八”字都写成“><”形;69岁至80岁临终的“八”字都写成两点;晚年又多钤用“何园”印章。因此,从这副对联的风格、落款的写法和印章的使用可以看出,这正是他70岁以后所作。
此联上还盖有一方特殊的印章,引起鉴定家的兴趣,因为以前在八大的书画作品上从未见到过。这就是在上联右下角与下联的左下角,各钤有一个相对应的同样的印章。印章为长方形,纵4.3厘米,横2.8厘米,印文为篆体朱文,四直行排列,每行60字,计24字:“陆军第三方面军上海日侨管理处验收日侨呈献古物之章”。原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xx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其中南京、上海为第七受降区,以陆军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指令日军分别集中于南京、上海办理投降事宜。由此墨宝归国,钤上“古物之章”。
墨宝回归,记录着战败国的一段历史。无论是国家、个人收藏,文物逢盛世,遭受坎坷的朱耷对联,必有后福。
篇10:八大山人花鸟小品读后感
八大山人花鸟小品读后感
八大山人的写意画风源于徐渭及陈,属大写意凤格, 总体来说,八大山人的画风给我一种空灵孤寂的感觉。 八大山人的画用笔强调中锋,以达致线条普遍的厚重感,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是要以侧锋去表现线条的另一种质感,如树叶的表现方式。。。。。。。。等。 在处理物象的结构时,八大山人的表现方式是强调物象结构与画面的空间结构连在一起,换言之,物象结构融入空间结构里。所以可以看到他的画面处理有几种特有的表现方式,例如: 1. 把物象的局部放大,使物象与画面的空间融为一体,把用笔清晰的表现出来,使观赏者把集中力放在笔画的线条用笔的.表现上及感觉上,而不是物象的本身。 2. 立意是一幅画的主题,八大山人经常把一个物象放在画面的一个焦点上(也是这幅画惟一的画眼),其他的空间留白来同时突出主题。 3. 立意是一幅画的主题,八大山人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把物象放在画面的几个点上,其中的一个焦点是画眼,其他的空间大幅留白来突出主题及画眼。 “计白当黑”是八大山人的常用的表现方式,灵活运用“虚疏”与“密实”来处理物象的关系。 临摹资料来源 : 清 。朱耷绘 (一)花鸟 荣宝斋画谱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 花鸟卷。花卉法 山东美术出版社 /4/24 黄润南 记于 北京 东郊书房篇11:八大山人是谁-八大山人有几个
八大山人是谁
八大山人有几个?1个,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的别号。
传说中的八大山人,其实是明末清初的一个艺术家,真实的名字叫朱耷,他还有个大的吓死人的背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第十代孙。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篇12:八大山人传原文及翻译
八大山人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译文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没过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八大山人)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经常有一百多人。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恍惚不得意,于是发作疯病,忽而大笑,忽而整日痛哭。一天晚上,撕裂了自己的僧服,焚毁它,跑回了会城(南昌)。他独自在集市中徘徊,常常戴着旧布帽,披看破长袍,鞋子破烂,露出脚跟,甩着袖子,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市中的人跟着观看嘲笑他,没有人认得出他。他的侄子认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很长时间,病才好了。
山人擅长书法,行楷学习大令(王献之)、鲁公(颜真卿),能够自成一家;写的狂草非常怪异而有气势。也喜欢画水圣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野鸭),自由自在而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市井中屠杀牲畜、卖酒水的人,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
一天,他忽然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笑声更加“哑哑”地不可停止,喝醉了就常常叹息落泪。
我客居南昌,非常仰慕八大山人,就嘱托北竺澹公约山人前往山寺相见,到这一天,大风下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会出门。不一会儿,澹公拿着短信说:“山人天刚亮就已经到了。”我又惊又喜,急忙上了一顶竹轿,冒着雨前去见他,握着手仔细对视大笑。夜里在山中住宿,点烛交谈,八大山人犹如身体发痒忍不住地想要与人交流,就借助手势进行表达。随后竟然索要笔在桌上写字来酬答我,直到蜡烛燃尽露出烛根也不知疲倦。
我认为:世上认识八大山人的人很多,但竟没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愤激郁结,另有无法自我排遣的缘故,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絮阻遏了烈火,没有什么办法,就忽狂忽哑,依稀有玩世的态度,而有的人看待他,说是狂士,说是高人,他们对山人的了解真是太浅了呀!可悲啊!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童话》阅读答案
★ 往事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答案
★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
★ 后娘阅读答案
八大山人阅读及答案(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