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树诗歌

时间:2022-11-26 22:24:32 作者:一小kuo板蓝根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小kuo板蓝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公孙树诗歌,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公孙树诗歌,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公孙树诗歌

公孙树诗歌

钟摆是公孙树发明的

我第一次听说

你看我的`叶子就是时针

我的树枝就是分针和秒针

我的树根咔咔的摆动

小伙子

我已经走了五千年了呵

是呀?我有点不信。

风吹过的时候

树叶哗哗的响

我是地理,他说

珠峰上一百年飞下一只大雁

他告诉我珠峰长了2.6米

黄山是从土堆中生长

是吗?我有点不信。

下雨的时候

雨打这树叶哗哗的响

我是历史,他说

这个国家总是从穷变富

人们总是从没饭吃到有饭吃

从有饭吃到没饭吃

反反复复

好多统治者也是

咦?你见证的还挺多

现在人们都有饭吃

但是,好多地方都在打仗

那我不管,他说

时间会一直在走

空间也一直在变

人间反反复复的扯淡

咔咔,咔咔

我每天和公孙树对话

心里有点烦

篇2:公孙树经典散文

公孙树经典散文

四十几年前的那个阳春三月,在那片平房小院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自此,四十七岁的大老刘家终于在上天的庇护下添了一丁,而且还是男丁。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大老刘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棵小公孙树的树苗,栽种在自家的院落里。

那棵纤细的小树苗就这样和大老刘的儿子一起成长了起来。在大老刘的心里,快半百的人了还能得一子,就是祖上积德了。他真心的盼望自己的儿子能和这棵小树苗比着长,也能有一天长成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

大老刘的儿子一天天长起来,越来越可爱,不过相当的调皮。上房、爬树像一只灵敏的小猴子。前前后后高高矮矮邻居家的院墙他都无一漏过。今日去这家“偷”几个无花果,明日去那家房顶废旧的烟筒上掏几颗鸟蛋,后日又爬上东边邻居家的院墙掐断了还未成熟的向日葵......爬上他们家的那棵小公孙树荡秋千更是常事。

小树苗也一天天长起来,从枝叶单薄的寥寥无几到枝叶逐渐浓密,再到树下开始逐渐浓荫成片,又到后来为大院里的老人、孩子遮阳避雨,年复一年。小树苗从不因为小主人对自己的踩踏停步不长了,相反,他就象一个帮父母看孩子的哥哥,任由调皮的弟弟在自己身上攀爬。尽管自己的胳膊腿也并不粗壮,但是他仍旧尽职尽责的从未让调皮的弟弟摔下来过。

每次听大老刘咧着嘴开心的对人说起他儿子,总是滔滔不绝。平时大老刘可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呢。其实,这周围的老邻居们也都替大老刘家高兴。虽说大老刘说话不多,可是心地很好。他总是对邻居们有求必应,能帮的从没有二话。所以,大老刘的人缘很好。不过,就因为他的憨厚,许多大老爷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也喜欢逗他。

“我下班回来,老远就看到他又爬上了那棵小树,在那些摇来摇去的树枝上晃来晃去,我就吓的不敢大声喊他......”

“他下来了,你狠狠的揍他一顿啊,看他还敢不敢。”闲暇时听大老刘在街头巷尾的闲聊,总是离不开他的儿子。那些大老爷们就这样逗他。

可是大老刘说归说,担心过后可舍不得打他那个宝贝儿子,这一点大家可是清楚的很。

“你说,我这么高大魁梧、巴掌又这么大,要是打坏了怎么办!”他总是憨憨的笑着说。

“哈哈......”看着大老刘那一米八二的大块头憨厚认真的模样,每每此时,大老爷们总报以哄笑。

老来得子,能不宠惯吗?所以,老邻居们都体谅老实巴交的大老刘。

公孙树又称白果树,有内含“百子”的另一重意思。其实,别看大老刘憨憨的,但是他种公孙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就是为了借公孙树“百子”的含意让他刘家也能多子多孙起来。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淋,四十几年后的今天,公孙树上年年到了秋天金黄色耀眼的果实都会缀满千枝万丫,过去周围的平房,在政府的改革下早已变成了林立的楼房。当时巷巷尾尾的那些老邻居现如今都早已住进了楼房里,原来这一片的模样都早已随着时间淡去,除了公孙树留了下来以外,其余的记忆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孩子只能从长辈们的闲聊、讲故事或仅存的几张照片里还能找到一点影子了。

围着公孙树,邻居里的那些老爷爷却所剩无几了。十几年前,大老刘也在那年的重阳节仙逝了。参天的公孙树却越长越欢,果实也愈结愈多,树干也是粗了又粗,现在连那个已步入中年的.曾经的小主人也早已抱不过来了。

虽然公孙树枝繁叶茂了,但大老刘家并没有再添口添丁。虽说大老刘家人丁单薄了些,毕竟也有了孙子,也算后继有人了。所以,大老刘走的时候样子非常的安详。

这片浓荫下也早已成了邻里之间纳凉、休闲、聚集聊天的好去处了。每日早中晚都能看到成群的老少坐着小马扎甩着扑克、喝着茶、吃着瓜子、打着哈哈......公孙树也好象感染了大家的快乐,在这个四周都是楼房围起来的大院里,享受着那份天伦的快乐。不信,谁能说清楚,他每年能抽出多少新枝。只看那满地的浓荫扩了又扩、远了又远,就不用在仰望天空中的那些数也数不过来的枝枝丫丫有多少根多少条了。

大老刘的儿子可是在他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为大老刘添了个孙子的。只不过,他的孙子却没有他爸爸那么皮,不会再上房爬树。这个小男孩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爷爷和公孙树下的那些老爷爷,在嘻嘻哈哈逗弄他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关于他爸爸小时候的那些“能耐”。现在这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每次听到有老爷爷唠叨那些陈年往事时,总会帮他很快的续下去,然后笑着跑开。

是啊,现在他早已对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屑了,而且也早已倒背如流了。

不过,他是如何也无法体会到那些老人心中的那份感慨的。因为那时候,公孙树还小。因为那时候,他们还年轻。

篇3:有趣的公孙树

他就像一位“魔术师”在春天的时候它的叶子是碧绿的,等到深秋时、被风娃娃一吹,它的叶子就变成了金黄色。

银杏树的果子是白色的,吃起来很苦。它的果子还是一种中药呢!

西城区奋斗小学二年级:贾天昊

篇4:《树》诗歌

一棵冬天的树

大漠的狂风是如此地肆虐,

遍地的冰雪是如此地侵袭,

虽然春天是那么的充满诗意,

但你是否能够熬过这漫长的冬季?

是梦想的种子让你在贫瘠中向上,

是爱情的激励让你在坎坷中努力,

还是思念的深情使你在黑暗里磨砺,

还是奋斗的力量使你在泥泞中进取?

柔嫩的枝条在寒风中挥舞,

挺拔的身躯在冰雪中屹立;

不屈的头颅在高压下昂扬,

热望的眼睛在冷峻中坚毅。

固然你还矮小,

但你向往着浩瀚的天空;

诚然你很卑微,

但你执着于脚下的土地。

也许你会倒下,

但你的灵魂却坚定不移;

也许你会死去,

但你的精神却震撼我心。

狂风依然是那么地呼啸,

冰雪依然是那么地翻飞,

我从你身旁轻轻地走过,

虽然是擦肩而过,我分明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暖意。

篇5:《树》诗歌

不变的姿势

面向阳光,也面向你

风吹来的方向

叶脉是伸展的,呼吸是畅通的,连骨骼也是直立的

当晨曦每一次掠过,云的迹象

赋予正午的灼热

夕阳晚照,次第将霞光按入黑夜

你是你,我还是我

/

光影狭住流水,敲不开岁月之门

高大打磨过的光鲜,需要油彩上妆

挥笔泼墨,抚摸每一处律动

鸟雀、叶脉、墙蔓,雕刻清新与雅致

立体排列,牵住韵脚

曲线玲珑的让思想放纵,勾勒

绘出存在的,脱轨的

让我们均称作白天的追寻

/

城市拥挤,惧怕调不出你色彩

想象中的蓝调若尘世飞沙,时而蒙住眼睛

诗意月光,暂且用画作定稿

疼痛的部分,怎么谎说虚拟或浪漫

臆想中的多瑙河、醉美伊甸园,连斑驳也不能拒绝

再疼一遍,终于说出叶子的俊美

树的高度,原是橱窗的禁锢

篇6:《树》诗歌

且听一曲鹧鸪飞

我原本不喜欢江南烟雨

源于他泛滥成灾的演绎

缘于油纸伞像牛毛像星星

弥漫充斥在古老的巷子里

这浩如烟海的诉说

使我难以找到迷离的意境

烟雨的空寂

休矣 休矣

//

且听一曲鹧鸪飞

这细腻绵长的曲子

那空灵悠远的意味

送着孤独的鹧鸪

飞过这不太高的丘陵

飞过那层层梯田

层层梯田就像无数面镜子

将晨曦和晚霞照在其里

将夜空里的星星统统收集

将山坡旁竹林边

黄昏人家的灯光统统收集

将蜿蜒晃动星辉的河

河中点点的渔火统统收集

//

拥着儿女在温暖的小巢里

鹧鸪们 这眼前的美景

梦中江南的山水

可曾都映照在你的心底?

//

我没有去过江南

不知道江南该如何描绘

可我喜欢董源的手笔

那苍翠欲滴的丘陵

你以独特的笔触布满

或疏或密随意的点子

泼辣潇洒的点子像阵风吹过

又像春雨一样或缓或急

绿过江南这岗岚起伏的丘顶

//

松涛阵阵

海洋般的翠绿中

飞过一只孤独的鹧鸪

振翅的声音

就好象那鸽子的哨音

越来越近

飞进春天暖暖的太阳里

又渐飞渐远

故作嬉戏上下翻飞

消失在水乡清晨

那雾气弥漫的竹林里

//

鹧鸪飞

你写尽江南山岗的婉转

你诉尽烟雨流水的迷离

你唱尽空远清脆的含蓄

也道尽风雨兼程的愁绪

我没有去过江南

听完一曲鹧鸪飞

我又兴冲冲的踏进树林

任思绪如箫曲一般流逝

_________________

董源,五代末期宋初山水画大师。

篇7:公孙无知简介

《公孙无知之乱》译文

《公孙无知之乱》——《左传》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九年春,雍廪杀无知。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秋,师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乃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译文】

齐襄公派遣连称、管至父(都是齐国大夫),瓜熟季节(大约当夏历七月)前往,说:“至明年瓜熟季节派人替换戍防。”一周年戍守,齐侯通知替换戍防的信息不到达;请齐后派人替换,不允许;所有谋划作乱。僖公(襄公之父)的同父又母的胞弟叫夷仲年(夷是其字,仲是排行,年是名)生下公孙无知(襄公堂弟)(春秋时诸侯的庶子叫公子,公子之子叫公孙),得到僖公宠信,贵族享受的待遇级别如正妻所生长子,襄公贬低他(不让他再享受原先的礼遇)。连称和管至父投靠他作乱(以:连词)。连称有同祖父的妹妹(即堂妹)在诸侯国君的宫里(表示做国君的妾),不得宠。使她伺其间隙探听消息,公孙无知说:“事成,我以你为诸侯正妻。”

冬十二月(此为周历,当夏历十月),齐侯游乐于姑棼,随即田猎于贝丘。发现大野猪,随从说:“是公子彭生(襄公派其杀鲁桓公,以掩盖他与其妹,亦是鲁桓公之妻私通之事,后彭生也被杀)。”襄公怒,说:“彭生竟然敢出现!”射他。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著大叫。襄公害怕,坠落车下,伤了脚,丢失鞋子。返回,令侍人费其找鞋,没有得到,鞭打他,见血。走出来,遇见造反者(即公孙无知的党徒),胁迫捆绑他。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呢?”脱下衣服让人看自己的背,(众人)相信了他。费请求先入宫作内应。把襄公掩藏起来,费与叛乱者打斗,死在门内。石纷如(襄公的小臣)堂前的台阶下(按,叛乱者从外入内,徒人费战死于大门口,石之纷入继而战死于堂前,表示叛军即将入室)。随即进入,杀孟阳(也是小臣,装襄公)于床,说:“不是君主,不像。”发现襄公的脚在侧室门下,随即杀他,而拥立公孙无知。

当初,襄公在位,言行多变,政令不信。鲍叔牙(齐大夫,是公子小白之傅,负责辅佐小白)说:“国君役使臣民的态度轻慢,叛乱将要发生了。”事奉公子小白出宫投奔莒(赢姓小国)。叛乱发生,管夷吾(齐大夫,公子纠之傅)、召忽事奉公子纠投奔鲁国(《左传》是鲁国史官所作,故称“来”。按,公子纠母亲是鲁君之女,所以投奔外家)

当初,公孙无知暴虐于雍廪。九年春天,雍廪人杀无知。夏天,鲁庄公讨伐齐国,送子纠入齐当国君。齐桓公(即小白)自莒先回到齐国。秋天,鲁军与齐军(齐桓公所帅)交战于干时(齐国地名),鲁军军队崩溃。鲁庄公丢失了兵车,改乘其他的车子回国。秦子、梁子(庄公的御者和戎右)打著庄公的旗帜躲在下道上(按,这是为了诱骗齐军,掩护庄公逃跑),因而都走不脱(指被俘)。

鲍叔率领军队来言说:“子纠,是亲属,请君主诛杀他(子纠是齐桓公的亲兄弟,不便由齐国来处死,所以请鲁君杀死他);管仲、召忽都是齐桓公的仇人,希望得到活人,送回齐国处死,才能甘心。”于是杀子纠在生窦(地名)。召忽为之而死(指自杀)。管仲请求受俘,鲍叔接受他,到了堂阜(地名)便解脱他的桎梏(税:通“脱”)。回去把这件事告诉齐桓公(以:介词,省宾语),说:“管夷吾治国的才干与高傒(齐卿)不相上下,用以辅佐可以。”齐桓公听从他。

篇8:公孙鞅简介

公孙鞅

中文名称: 公孙鞅

又 名: 卫鞅 商鞅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约390—338

生平简介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号商君,才又称商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随后,又升为大良造。至孝公十二年,秦由雍(今陕西凤翔南)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他进一步变法。公元前340年,因战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他前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方升”。

商鞅的祖先姓姬。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卷六十八》),李悝、吴起等人的思想对他有很大影响。周显王四年(前365年)左右,商鞅到了魏国国都安邑(今山西北禹王城),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到商鞅很有才能,便欲魏惠王举荐,这时,公叔痤患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痤便向惠王举荐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史记·商君列传》)但魏惠王未予以理睬,对手下说:“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死后,公孙鞅闻秦孝公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于是商鞅到了秦国。商鞅向秦孝公建议“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富国强兵,成就霸王之业。秦孝公赞成商鞅的意见,并试行了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政策,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商鞅首先施行了“相坐法”。主要内容是:将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十”为编制,登记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此外,还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还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即所谓“困末作而利本事”。他规定:凡努力于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经营商业、图谋末利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

通过初步变法,秦国“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军事力量日趋增强。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又进一步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变法。

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政策是“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所谓“阡陌”是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的井田的界限。新法规定开封疆阡陌,从法律上革除了井田制度。允许人们开荒,可以占为私有,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均平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解除了对生产力的束缚,促进了新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商鞅通过县的设置,将全国政权、兵权集中到了中央,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此外,商鞅在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

为了便于秦国向东扩展势力,商鞅又经营了地处渭河平原中心而又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的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按照中原各国国都的规模,建造了冀阙和宫廷。公元前350年,秦将国都从雍迁到咸阳。

商鞅变法,遭到了保守贵族的顽强反抗。新法初行时,连太子驷也不遵守。商鞅“劓”、“黥”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还把“乱化之民”尽迁边城,保证了新法的贯彻执行,终于使得秦国一跃而成为“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

军事上,变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魏国河西之地发起进攻。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商鞅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夺回大片河西之地,给魏国以沉重打击。他因功而受封得于(今河南内乡县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之地15邑,号为商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为秦惠文王。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派遣官吏捕拿商鞅。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商,征兵反抗。不久,兵败被俘,被车裂而死。

点评: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古代一次最彻底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中的强者,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商鞅也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河西之战中所显示出的才能就足以证明一切,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往往被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给掩盖了。

篇9: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

中文名称: 公孙衍

又 名: 一称犀首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相关事件: 五国相王

生平简介

公孙衍,战国时纵横家。阴晋人。一称犀首。提倡合纵抗秦,曾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

篇10:公孙度简介

公孙度--东南亚霸主

公孙氏割据辽东起自公孙渊的祖父公孙度。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人,后跟随父亲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孙琙赏识,助他就师学并娶妻。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公孙度举有道,被任为尚书郎,后曾任冀州刺史,地位显赫,但受人谣言,又被免职。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当道,与公孙度同郡的徐荣推荐其为辽东太守,这时他才得以复出。到任后,公孙度立刻在郡中排除异己,树立威信,随后出兵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正当新大王伯固在位(公元126年至公元191年),其在过往数十年内多次与汉军交战,攻掠汉边高句丽诸郡。至此时,始为公孙度击服,效力之。新大王于下一年(公元190年)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协助公孙度,一同剿灭富山贼寇。当年公孙度野心膨胀,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公然有独立于中土的行为。此后,公孙度遣柳毅越海并青州东莱诸县,命之为营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黄海的通道。公孙度又西败三郡乌桓,荡平辽东西界,东并玄菟、乐浪。为了牵制高句丽等国,他又嫁宗女给夫余王,使之忠属于己。公孙度一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建安九年(公元2),公孙度病故,其子公孙康即位。此时北方曹操正扫荡袁绍诸子,对公孙氏压力很大。建安十年(公元2),曹操破袁谭,张辽率军顺势击溃当年公孙度所置营州刺史柳毅,夺取公孙氏的东莱。建安十二年(公元2),曹操大破三郡乌桓,屠柳城,袁尚等投靠公孙康,后被康所杀献与曹操。在曹操强势之下,公孙康只能暂时表示臣服,后接受曹操授予的襄平侯、左将军。不过,当曹操把视野投向南方后,公孙康也明显活跃了。约公元2,公孙康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迫使伊夷模将都城迁到丸都。后来,公孙康又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派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讨伐韩濊,由此乐浪、带方也兴盛起来。公孙康在用武力压服三韩的同时,也效法父亲的和亲收服政策,将宗女嫁给马韩中最有势力的百济,于是百济成为公孙氏属国。设立带方郡后,公孙氏在东北亚的影响达到了极限,此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各国及在今九州北部的倭各国(分属邪马台女王国)都附属于带方郡,所有向公孙氏的朝贡都由带方太守负责。到此时为止,濊貊成为化内之地,夫余、三韩、倭都归附,高句丽、乌桓皆破败,公孙氏之威东北亚诸国无敢抗者。而且公孙氏数世领有辽东,天子以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于是便隔断东夷,完全切断了中土与各国联系,独断于辽东。这样,公孙氏复有各国为砝码,不惧中土王朝的威胁。

可能有人会感到困惑,辽东蛮荒之地,仅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怎么能够成为东北亚的霸主,三韩、倭、夫余各国的宗主。事实上,公孙氏领地此时已经颇具根基。《后汉书》《郡国志》记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辽东、玄菟、乐浪(含后来的带方)诸郡户口数:辽东郡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w案:口数误,以一户五口记,当在三十二万口左右,有《晋书》《宣帝纪》谓司马懿平辽东时“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为证,此口数当脱去“二十”,为二十八万余);玄菟郡户一千五百九十四,口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w案:户数误,“一千”当为“一万”);乐浪郡: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共合计近六十万口。公孙氏雄张海东时户口必更多:一方面、有自然增长,依中国古代数千年的规律年增长率约0。12%,从永和五年至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可增长8。7%,即约五万余口;次一方面、中原纷乱,士大夫及流民自然会流入相对中原安定的辽东,也会增加数万口;再一方面、公孙康等攻击周边小国,迫使旧民复出并抢掠异族为奴,也增加了人口。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载“拔奇怨为兄而不得立,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诣康降,还住沸流水。”综合来看,至襄平城破前,公孙氏所领当超过六十万口,甚或到达七十万口。再依照当时约略一比十的军民比例,公孙氏可以调动的军队也有六七万之众。

观看同期各国的状况,蜀汉被魏国灭亡时也就“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吴国灭亡时“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相比于吴蜀两国,公孙氏领地确实要小些,但是也决不弱太多,至少可以认为是同一量级的。当时高句丽仅三万户;沃沮五千户;濊二万户;马韩五十余国“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倭人少则千余户,至多邪马台国也仅七万户,总计在十五万户,但国家结构松散;仅夫余八万户,较各国为多。在这种东北亚充满了小国的形势下,公孙氏很容易利用它们互相牵制,从而都划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建安后期公孙康去世,其弟公孙恭立,无所作为。至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康子渊夺恭位。此时鲜卑慕容氏流入辽西,或许又与其发生摩擦,但也不是公孙渊的对手。公元229年,吴国的孙权称帝,正式与魏国对抗。此后,吴国也谋求海外属国和领地,多次派遣船队出海寻访夷州、亶州。但是东海外的大小各国基本都是公孙氏的属国,吴国几乎无从插手,于是孙权只好谋求与公孙渊的联合。有著吴国的支持,公孙渊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这就导致他最终也与魏国破裂,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最终,魏明帝下定决定剿灭了这个在辽东、朝鲜存在了五十年的割据政权,慕容鲜卑和高句丽东川王位宫也参与了对襄平的讨伐。

篇11:公孙瓒简介

公孙瓒

中文名称: 公孙瓒

又 名: 字伯圭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汉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199

相关人物: 袁绍

生平简介

公孙瓒(?~199),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东汉末任辽东属国长史,黄巾起事爆发后,参加镇压黄巾。后任幽州刺史,与袁绍多年争战,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绍打败,自杀。

东汉末军阀。字伯。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初为郡吏,曾从涿郡卢植读经。后以孝廉为郎,任辽东属国长史。汉灵帝中平间,中山国相张纯勾结乌桓大人丘力居发动叛乱,抄略边境,所至残破。瓒时为涿县令,奉命率军追讨,有功。后升降虏校尉,兼属国长史。防御边塞,勇敢善战,乌桓惮之。青、徐黄巾军起,瓒残酷镇压,屠杀数万人。拜奋武将军,封蓟侯。与幽州牧刘虞结怨,初平四年(193),擅擒杀之,尽有幽州之地,实行割据。统治残暴,百姓怨苦。又与冀州牧袁绍争夺地盘,连年攻战,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后地域与人口日蹙,死守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建安四年(199),袁绍大军围城,城破,公孙瓒自焚而死。

树的诗歌

时间与树诗歌

咏树的诗歌

最短的写树的诗歌

描写树的诗歌现代诗歌

植树节的诗歌:《一棵渴望绿的树》

树教案

《去年的树》 之一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古诗词

唐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

公孙树诗歌(通用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公孙树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