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作者/吕梦菲 贾蕃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流行,隐喻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学习词汇方式,并给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隐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词汇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一种运用隐喻来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认知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也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的.重要认知工具,隐喻也是语言和思想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
作用。
一、隐喻与词汇之间的关系
隐喻理论对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隐喻是词汇产生、语义扩张和语言应用的重要源泉。因此,提高隐喻意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应用隐喻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解释新单词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该词的隐喻意。解释多义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多个含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隐喻是词汇产生和词义扩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意义记忆策略、比较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和语境记忆策略。
1.意义记忆策略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起源于基本范畴。人们首先掌握一些基本范畴词汇,然后通过“范畴化”来扩大词汇量。而隐喻是人类使用熟悉的事物和概念表达那些陌生的事物和概念的过程。人们用来表达熟悉事物的词汇属于基本范畴词汇。词汇习得恰恰基于基本范畴词汇。因此,人们通过范畴化,用隐喻性思维扩大词汇。
隐喻是形成多义词的主要路径。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总是迷惑语言学习者。通过这种具体分析,将会使学生清晰了解单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从而形成更加灵活深刻的记忆。
2.比较记忆策略
当然,由于东西方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巨大差异,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并不总是一一对应。因此,中英词汇存在差异。如,中国的词汇,如“馒头、包子、汤圆、粽子”,在英文里没有相应的单词。同样,“cafe,hamburg,salad”的音译“咖啡、汉堡包、沙拉”变成中文词汇的一部分。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文化的对比,语言学习者能掌握更多的词,增强使用的精确度,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联想记忆策略
联想记忆策略是通过分析词汇间发音或拼写的一致或相似,形成长期记忆。联想的方法是基于个体不同的认知经验,因此,联想策略因人而异。联想记忆策略也可以应用在同义词、同音异义词等方面的学习。所以,联想记忆法可以大大简化记忆过程和避免词汇混淆和误用。
4.语境记忆策略
在学习词汇时,许多英语学习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尽管已经记住大量单词,但在翻译、写作或沟通时却不能自如使用。所以,英语教师应教导学生发挥其对词汇的认知能力,结合特定语境掌握词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灵活使用词汇,教师应采用结合语境教学的方法。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毋庸置疑,传统词汇教学在记忆词汇方面有其积极影响,但在长期记忆和词汇的灵活应用方面效果甚微。因此,如果教师能遵循人类认知模式并且注重培养学生隐喻意识,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迅速地掌握词汇,最终达到词汇教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oers F.Metaphor Awareness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1(4):553-571.
[2]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4):51-59.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篇2: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多义词汇教学,利用隐喻概念进行词汇总结,并在词汇教学中介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等,以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学习英语词汇.
作 者:徐芳 XU Fang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隐喻 英语词汇 基本范畴词汇 语境篇3: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都依赖于词汇的学习.
作 者:孙巍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8 25(5)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4: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丰富的隐喻知识,可以促进对英语词语的`学习,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者即受喻者的主体性.为此,在英语词语的学习中要注重三种意识的培养,即隐喻意识、文化意识和语境意识.以此来提高学习者对隐喻性词语的认识,促进英语的学习.
作 者:宋培茹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河南,洛阳,471022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1 关键词:隐喻 主体性 隐喻意识 文化意识 语境意识篇5:从认知隐喻谈英语词汇教学
从认知隐喻谈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究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做了简单的探讨,认为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加强词语隐喻义的学习,以及借助语境进行教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作 者:邓素芬 Deng Sufen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隐喻 基本范畴词汇 语境 词汇教学篇6:隐喻的认知过程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的认知过程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具体实例重点分析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教学的重要意义,旨在加强英语教学者和英语学习者隐喻观的建立和隐喻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英语词汇教学学习体系.
作 者:王艳艳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13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7 9(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隐喻 意象图式 认知 词汇教学篇7: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认知转喻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转喻模式发生在同一事件认知模型中,表示的是一种邻近关系,即用一个认知上凸显的事物代表或联想到另一个相关联的事物。转喻是词义拓展和词类转换的重要途径。词汇教学运用转喻认知机制有助于学生了解词性转换的理据,激发联想并扩大学生词汇量。
【关键词】转喻认知词类词汇教学
一、认知转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同隐喻一样,在本质上都是概念现象,都可理解为映射过程。由此可见,转喻不只是一种代表或替代关系,也是对世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Taylorc.F.砸人为转喻是一种比隐喻的更为基本的意义拓展方式,因为我们首先通过邻近来认识事体之间的关系。Panther和Raddenc2]指出,隐喻是基于从一个ICM向另一个ICM的映射,而转喻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的映射。其实,人们在认识和理解范畴的过程中,也是以范畴中的典型或原型来认识和表达整个范畴,因为范畴中的原型成员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和代表性。这时转喻起着以“部分代整体”的认知作用。我国学者王寅[3](P238)提出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Cognitive Model),简称EDM。人们常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的,在对许多具体事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结构,并将其作为组织块储存于大脑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语言的各种表达。一个基本事件域主要包括两大核心要素:行为( Action)和事体(Being)。
一个事体是由很多个体构成,包括人,事物,工具等实体。各事体又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和多个方面的属性,如特征、外形、材质、功能等。同一个行为,包括动态性行为和静态性行为,是由很多具体的子行为或子动作构成的。这样,整个事件域不仅包括若干要素,而且各要素之间构成层级关系。人们可用同一事件域中的组成要素互代,或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互代,因而产生转喻模式。
转喻模式发生在同一认知域或事件域中,概念之间通过邻近关系连接起来,而且通常都为具体概念。转喻是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会用感知上凸显的事物来充当源概念。Langackerc4WW9把转喻的这一特点称作参照点现象(reference point)。“转喻基本上是一种参照点现象。更准确地说,通常由一个转喻词语指代的个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接近欲表达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性。”参照点具有有效的认知和交际功能,能有效唤起目标概念。转喻普遍存在是因为人们具有选择参照点的能力。人们提及一个认知上凸显的,更容易表达的个体来自动唤起一个非凸显的.或难以命名的目标概念。Langacker提出一些能充当参照点的认知原则,如人类>非人类,整体>部分,具体>抽象,有形>无形等。转喻能够建立也与映射范围有关。转喻的映射范围不仅包括意象图式和基本关系,还包括社会认可的百科知识。映射范围提供一个合适的解释语境来决定转喻映射的合适性。例如:
l.a.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clever heads.b.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hands.
2.a.The White House has launched a tax-cutti-ng campaign.b.The greenhouse has launched a tax-cuttingcampaign.
在句1中,在university的映射范围中,人们联想到head和person之间的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关注的是人的智力,而hand关注的是人的体力,这不适合“university”语境。在句2中,在含有减税的映射范围中,处所概念White House暗示着和president之间的空间关系,在这个映射范围中很难将greenhouse与president联系起来,因而2b的转喻关系无法建立。
二、转喻与词汇教学
(一)转喻与词义教学
转喻是丰富语言意义的重要手段。日常语言中充满了各种转喻表达。许多词汇的转喻意义已经固化,成为规约化转喻。例如:
1.部分代整体:lazy bone(懒骨头),scatter-br-aLin(精神不集中的人),new face(新面孑L),newblood(新生力量),the strings(弦乐器)。
2.服饰代人:bluestocking(才女),white-collar(白领),blue-collar(蓝领)。
3.处所代人或物:the chair(主席),the bench(法官),the White House(美国总统),main street(中产阶级),palmtop(掌上电脑),laptop(手提电脑)。
4.具体代抽象:heart(热情),brain(智慧),head(智慧),tongue(语言),the crown(王权)。
5.特征代事物或人:red tape(官样文章),skinhead(光头党),greybeard(老头),redskin(印第安人),redbreast(红胸鸟),black(黑人),BlackPanther(黑豹党),Green Berets(绿色贝雷帽),high-rise(高层建筑),yellow pages(黄页电话簿),longhorn(长角牛),hunchback(驼背的人),highbrow(风雅之士),low-brow(缺少文化素养的人)。
6.材料代物体:metals(铁轨),gold(金牌),silver(银币),iron(熨斗),silks(丝绸衣),paperback(平装本),bronze(青铜制品),cotton(棉布),brass(铜管乐器),plastic(信用卡),glass(镜子)。
7.容器代内容:dish( -碟菜),plate(-盘肉),cup(-杯茶),bottle(酒)。
8.个体代普遍:bread and butter(生计),bread-winner(养家糊口者)。
9.特指代普通:Champagne(法国地名)一champagne(香槟酒),Rugby(英国地名)-+rugby(橄榄球),Sandwich(人名)-+sandwich(三明治),Walkman(人名)-+walkman(随声听),Xerox(商标名)-*xerox(静电复印)。
三、转喻与词类教学
转喻不仅使词义发生变化,而且是使词类发生转化。转类法是英语构词法中主要的方法之一,又叫零位派生,即无须添加任何词缀实现词类转化。转喻是这种构词法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类构词是利用了转喻的代表关系,或是部分一整体关系。
(一)名词-÷动词
在事件域认知模型中,参与者可代表动作,如施动者、工具、对象,身体的部位等代表动作,从而发生词类转换。例如:施动者代表动作:father(抚养),tutor(教导),author(写),nurse(护理)。
工具代表动作:hammer(用锤子敲打),saw(锯掉),hand(递交),finger(用手指碰),brake(刹车),pump(抽水),sandpaper(用砂纸擦),lock(锁上)。
对象代表动作:blanket(把毯子盖),cap(覆盖),dust(打扫灰尘),scale(刮鳞),pepper(撒胡椒),fool(愚弄),cash(兑换现金),group(编组),core(去核),skin(剥皮),peel(去皮),juice(榨汁),fuel(加燃料),shelter(掩护)。
身体部位代表动作:tiptoe(踮着脚尖走),elbow(用肘推开),eye(注视),head(用头顶球),shoulder(肩负),knee(用膝盖顶)。
处所代表动作:garage(把开进车库),comer(逼到角落),can(装罐),bottle(装瓶),pocket(装进口袋),cage(装进笼子)。
(二)动词_名词
与名词转为动词的过程相反,在动词转为名词中,动作代表参与者或事件本身。
行为代表施动者:cheat(骗子),stand-in(替身),cook(厨师),lookout(嘹望员),sneak(鬼鬼祟祟的人),scold(老爱责骂的人),coach(教练),pickpocket(扒手)。
行为代表工具:cover(封面),divide(分界线),wrap(包裹),catch(门扣),cure(药)。
行为代表处所:drive-in(免下车餐馆),lay-by(路测停车带),dump(垃圾处),pass(关口),tum(转弯处),retreat(撤退处),hide-out(躲藏处)。
行为代表事件:nse(上升),hit(打击),laugh(笑声),doubt(怀疑),desire(愿望),attempt(尝试),swim(游泳),walk(散步),rest(休息),breakdown(崩溃),standstill(停顿),showoff(炫耀),shut-down(停业),walk-out(退席)。
行为代表结果:catch(捕获物),reply(回信),reject(废品),reserve(存储物),import(进口商品),find(发现物),leftover(残存物),produce(农产品)。
参考文献:
[1 ]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t'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 ].Oxford: O)dord University Ptess,1995.
[2]Panther Klaus-Uwe&G.Radden.Metonymy in Languageand Thought[ Ml.Amsterdam: John Benjamin.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Langacker,R.W.1999.Assessing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enterprise[A].In T.Jassen&G.Redeker (eds.).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 Scope, and Methodology[C].Berlin: Moutonde Cruyter,1999.
篇8: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
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臆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作 者:任俊香 REN Jun-xiang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年,卷(期):2008 2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隐喻理论 词汇教学 作用 启示篇9:认知与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认知与词汇隐喻意义理解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没有独立于认知之外的语义,词义的产生与人的身体经验和人的隐喻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义学中的经验观、隐喻观和百科观出发,探讨对多义词的`静态词汇意义和在语境中动态的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方面的一些学术问题.
作 者:李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2004 25(10) 分类号:H136 关键词:认知 经验观 隐喻观 百科观 词汇隐喻意义理解篇10:隐喻的认知及翻译
隐喻的认知及翻译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并根据隐喻的心理运作机制来确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作 者:林爱华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重庆,408100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19(3) 分类号:H04 关键词:隐喻 认知 翻译篇11: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关系探析
隐喻理论是近年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前沿理论模式.在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概念隐喻在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多义词汇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 者:刘冬林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25(5) 分类号:G420 关键词:概念隐喻 英语 词汇学习篇12: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从介绍隐喻的哲学基础和认知基础着手,分析了隐喻对词义变化的.作用,旨在探讨如何把隐喻这一认知工具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
作 者:覃建平陈金凤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刊 名:咸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NING V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8(1) 分类号:H31 关键词:隐喻 认知 词汇教学篇13: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及其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及其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是当今隐喻研究的七大主题之一.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本文在简要阐述隐喻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词的理据、一词多义、词义变化、词义的`理解等方面讨论了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作 者:孙红梅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22) 分类号:H3 关键词:隐喻 认知观 英语词汇教学篇14:从认知角度谈英语词汇教学
从认知角度谈英语词汇教学
文章旨在讨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能力出发,根据整体、概念、意象、组块、意义、兴趣、推理等认知因素思考词汇教学,提出认知式英语词汇教学法.并简要阐述它可行的理论依据.
作 者:刘念 LIU Nian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外语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刊 名: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RUMQ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8 16(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法篇15:浅论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
浅论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
隐喻的认知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内容和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使得隐喻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本体化趋向.隐喻的`始源性、普遍性和创造性本质能清晰地反映出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文化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喻折射出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透过隐喻生成和理解的符号化过程,其文化认知价值得以鲜明体现.
作 者:陈勇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刊 名:中国俄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RUSSIAN TEACHING 年,卷(期):2005 24(2) 分类号:H35 关键词:隐喻 文化认知 隐喻生成与理解篇16: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初探
隐喻的文化认知本质初探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而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隐喻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中,是文化和经验的沉淀.隐喻是一种文化和认知二位一体的现象, 认知的框架是文化, 文化的传承靠认知; 认知和文化又是隐喻性的,因此隐喻具有文化认知的本质.
作 者:耿维峰 侯淑声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132012 刊 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TV & RADIO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13 关键词:隐喻 文化 认知 本质篇17:日语隐喻的认知分析
日语隐喻的认知分析
日语中的隐喻现象极为普遍,在日语隐喻中,真正发挥隐喻作用的不是表层的语言现象,而是思维层次的隐喻概念,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这样,日语隐喻不仅带有明显的认知性,而且还反映了日本人隐喻思维的普遍性.日本人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了日语隐喻的系统性,而各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则决定了不同的目标范畴.
作 者:李远喜 LI Yuan-Xi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2005 28(4) 分类号:H365 关键词:日语隐喻 认知 系统性 目标范畴篇18:认知隐喻理论再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再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抽象概念最重要的.手段.George Lakoff等学者对诗歌、政治、哲学和数学领域的分析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作 者:刘云红 LIU Yunhong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2005 “”(8) 分类号:H0 关键词:认知 隐喻理论 应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共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