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灵安装说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楚人隐形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楚人隐形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篇1:楚人隐形阅读答案
楚人隐形阅读答案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参考答案: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楚人隐形的内容:
答案:一叶障目。
2结合本文说一下“楚人”真的能隐形吗?
答案:楚人是不能隐形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的人。
3楚人隐形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我们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如果你心存邪念必将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4文中“楚人嘿然大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案:表现了楚人通过不劳而获获得的成就而欣喜。
5阅读本文说一下楚人为什么“嘿然大喜”
答案: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隐形自己身体的叶子了。
6翻译以下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答案:螳螂等候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用来隐藏身体。
篇2:《楚人隐形》阅读答案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楚人隐形的内容:
答案:一叶障目。
2结合本文说一下“楚人”真的能隐形吗?
答案:楚人是不能隐形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的人。
3楚人隐形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我们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如果你心存邪念必将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4文中“楚人嘿然大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案:表现了楚人通过不劳而获获得的成就而欣喜。
5阅读本文说一下楚人为什么“嘿然大喜”
答案: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隐形自己身体的叶子了。
6翻译以下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答案:螳螂等候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用来隐藏身体。
篇3:《楚人隐形》阅读题及答案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①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②,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嘿④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注释:
①障:遮蔽。
②经日:经过一整天。
③绐:哄骗。
④嘿:通“默”,暗暗地。
⑤赍:携带。
题目: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人居贫。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遂缚诣县。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上下文可知,楚人“嘿然大喜”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个故事告诫我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4分)(1)处于。
(2)往,到…去。
8、(2分)螳螂等候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用来隐藏身体。(伺、形)
9、(3分)他终于找到了那片可以隐形的叶子,可以用它来隐藏自己的身体了。(答对一点给2分)
10、(3分)不能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或:妄想不劳而获,心生邪念,必将做出愚蠢的事)
篇4:楚人隐形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楚人隐形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参考答案: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楚人隐形的内容:
答案:一叶障目。
2结合本文说一下“楚人”真的能隐形吗?
答案:楚人是不能隐形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的.人。
3楚人隐形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我们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如果你心存邪念必将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4文中“楚人嘿然大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案:表现了楚人通过不劳而获获得的成就而欣喜。
5阅读本文说一下楚人为什么“嘿然大喜”
答案: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隐形自己身体的叶子了。
6翻译以下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答案:螳螂等候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可以用来隐藏身体。
篇5:《楚人隐形》译文
《楚人隐形》译文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
(1)选自《笑林》。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
(2)【居贫】生活贫困。居:处于。
(3)【《淮南方》】一种讲医学的'书
(4)【伺】等待,侦候。
(5)【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障”,遮蔽。
(6)【可以】:可以用来。
(7)【遂】于是,就。
(8)【分别】:分辨。
(9)【障】:遮蔽。
(10)【不】同“否”。
(11)【恒】经常,常常。
(12)【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13)【不堪】不能忍受。
(14)【绐(dài)】哄骗。
【翻译】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 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篇6:楚人隐形原文及翻译
楚人隐形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
(1)选自《笑林》。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
(2)【居贫】生活贫困。居:处于。
(3)【《淮南方》】一种讲医学的书
(4)【伺】等待,侦候。
(5)【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障”,遮蔽。
(6)【可以】:可以用来。
(7)【遂】于是,就。
(8)【分别】:分辨。
(9)【障】:遮蔽。
(10)【不】同“否”。
(11)【恒】经常,常常。
(12)【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13)【不堪】不能忍受。
(14)【绐(dài)】哄骗。
【翻译】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做一做,练一练
1、写出下列各句子中“以”字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2、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4、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5、“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1、(1)凭借。(2)来,连词。
2、(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着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3、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4、“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5、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6、一叶障目。
推荐阅读: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虽然他很贫穷,但是他十分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于是他整天读有关致富的书,一心想着过上好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淮南方》这本书得知: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叶子可以用来隐形。当他得知这个发财方法时,立即把书合上,在心里面偷偷地笑。当天下午,他来到了后山坡的树林里,一棵树一棵树的观察,到了晚上,他终于发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那片叶子,此时的他变得激动不已。他等螳螂走开后,眼睛仍然盯着那片叶子。
他小心翼翼的把叶子拽了下来,激动得跳了起来。可是这片叶子被楚人一不小心弄掉了,而叶子正好落在了一堆树叶之中,他想:唉,这可怎么办啊?我只看到过那片叶子几眼,怎么可能辨认出来呢?对了,我把叶子都收起来一一辨认不就行了。于是,他把衣服脱了下来,把袖口系上了,把所有的叶子都放在衣服里,然后扛回了家。回到家,他拿出一片叶子遮在眼前,对正在织布的妻子说:“能看见我吗?”妻子说:“能。”他又小心地拿出一片叶子说:“能看见我吗?”妻子又说:“能。”就这样过了一整天,妻子终于忍不住了,没好气的骗他说:“不能!”这下可把他乐坏了。他就拿着那片叶子遮着自己的眼睛,大摇大摆地走向街市,随意地抢别人的东西。故事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个楚国人最后被抓进大牢,像他这种贪婪、自私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
篇7:楚人贻笑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贻笑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贻笑①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②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选自三国魏邯郸《笑林》。②鄣(zhāng)屏障。这里引申作“遮挡”。③绐(dài)欺骗。④赍(jī)携带。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螳 螂 执 叶 伺 蝉
2、解释下列画线词。
A、楚人贫居
B、得螳螂伺蝉自鄣叶
C、县官受辞
D、放而不治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B、经日,乃厌倦不堪
C、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这则笑话对世人作了哪些告诫?
阅读答案
1、螳螂|执叶伺蝉,
2、A、家 B、侦察、守候 C、口供 D、惩处
3、C(对面,这里意为“当着人家的面”。)
4、于是小吏把楚人捆绑起来,送到县府里去。 (意思对即可)
5、读书要辨真伪,致富要走正路
小说阅读的方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还有序幕,后边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切分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认识人物的方法:(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2)关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因为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获取小说的主题,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做阅读题技巧顺口溜
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篇8:楚人操舟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操舟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10—12题(5分)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璇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
(1)其始折璇疾徐 ___________ (2) 乃四顾胆落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1)慢(2)看 (1分)
1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2分)
12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1分)
篇9:《楚人养狙》阅读答案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 )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 ),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 ),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 2.山之果,公所树与( )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 鞭子 2.种 3.终于饿死了 4.同“悟”,醒悟 5.开导他们
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隐形的哥哥
★ 《童话》阅读答案
★ 往事阅读答案
★ 《冬天》阅读答案
楚人隐形阅读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