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06 05:48:41 作者:Not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ot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少部分和绝大部分二词准确说明PM2.5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工业活动等产生的,而非主要由自然界产生。因此人类自身活动才是污染的根源。

篇2:《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 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⑥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13.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4.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15.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6.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3、点明了说明对象;点出PM2.5的特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3分)

14、C(3分)

15、列数字、分类别,任选一种结合文意分析即可。(3分)

示例: ①列数字(1分)。准确地(1分)写出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不同危害。(1分)

②分类别(1分)。条理清楚地(1分)将颗粒物按照直径大小分类阐明它们与人体的关系。(1分)

16、本文的语言既准确、周密又生动形象。“更容易”从程度上说明PM2.5对老人和孩子的危害,语言准确、周密;“发威”“凶手”使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的危害。(3分)

篇3:《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

《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有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案卷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

篇4: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完成7-8题,共5分。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有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案卷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一)(共5分)

7.B(2分。“各种化学物质”错,应为“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

8.应该重点扣住“少部分”“绝大部分”“不完全”“自然形成”“化石燃料”“有机碳”等短语(或其中的两三个)展开分析:“少部分”“绝大部分”“不完全”三个短语看似模糊,但符合实际。如果硬要用具体的数据(确数)加以说明,反而违背科学精神,成为不准确的说明了。“自然”“化石”“有机”限定清晰,不会留下理解的疑惑。(共3分。按照关键词的选择、分析的准确度、语言的清晰度判分。如果只结合“自然形成”“化石燃料”“有机碳”分析,最多2分)

篇5:《PM2.5,阴霾杀手》阅读答案

①20xx年岁末,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翻译软件——有道词典推出20xx十大年度英文词汇。位居第二名的是PM2.5,PM2.5是什么?它究竟何德何能一跃成为十大英文词汇中的榜眼?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份,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③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④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⑦如何应对PM2.5?专家指出,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温室气体增暖作用是相反的。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一旦除去气溶胶,将会使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表现得更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

13.本文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关于PM2.5的哪些知识?(4分)

14.阅读第③段思考:画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表达作用?(5分)

15.第④段中,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一句中的甚至使用妥帖。请结合文章内容解说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5分)

16.文章第⑦段说,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有人说,既然气溶胶可以阻止阴霾造成的温室效应,人类可以人为制造出更多的气溶胶。阅读本文,请结合百度百科关于气溶胶的解释,说说你的看法,简要写出理由。(6分)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见大气凝结核、大气冰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气气溶胶。

(百度百科)

参考答案:

13.PM2.5的性质(定义)、来源、危害、应对策略。

14.用列数字说明方法,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PM2.5的来源;用作比较,突出了PM2.5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多方面的疾病,同时一旦进入血液,危害更大。

15.甚至表示程度更深,表明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大颗粒物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多方面的疾病,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进入血液,则危害更大。

16.不可以制造更多的气溶胶。因为气溶胶本身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虽然它具体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抵消掉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仅仅是一种可能,它本身也是由粉尘等组成,即使能降温,其危害远远大于功劳,所以有人的看法不正确。

篇6:《PM2.5——阴霾杀手》阅读答案

《PM2.5——阴霾杀手》阅读答案

①20xx年岁末,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翻译软件——有道词典推出2011十大年度英文词汇。位居第二名的是“PM 2.5”,“PM2.5”是什么?它究竟“何德何能”一跃成为十大英文词汇中的“榜眼”?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份,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③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④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PM10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⑦如何应对PM2.5?,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温室气体增暖作用是相反的。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一旦除去气溶胶,将会使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表现得更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

18.文章第①段从“2011十大年度英文词汇”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北京市制定“京五”排放标准理由。(4分)

【材料】

据媒体报道,自2月1日起,北京市将正式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地方标准。与 “国四”排放标准相比,“京五”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减少了25%。与此同时,“京五”还首次单独规定了颗粒物(PM)的排放限值。

据清华大学的测算数据显示,汽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以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均是环境空气中PM2.5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18.(3分)①说明了PM2.5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广,引发读者的思考;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对PM2.5具体说明。

19.(4分)①PM2.5这个阴霾杀手可直接吸入体内,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血液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②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PM2.5主要来源之一;③“京五”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和单独规定了颗粒物(PM)的排放限值有效限制PM2.5这个阴霾杀手的出现。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对减少空气中的PM2.5含量意义重大。

篇7:《PM2.5——阴霾杀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PM2.5——阴霾杀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PM2.5——阴霾杀手》,完成第1-2题。(共7分)

①岁末,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翻译软件——有道词典推出2011十大年度英文词汇。位居第二名的是“PM 2.5”,“PM2.5”是什么?它究竟“何德何能”一跃成为十大英文词汇中的“榜眼”?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成份,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③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④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PM10相比,PM2.5粒径小,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⑦如何应对PM2.5?,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采取统一而不是分离的应对战略。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与温室气体增暖作用是相反的。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地表增暖的50%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作用所抵消,一旦除去气溶胶,将会使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表现得更显著,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

1.文章第①段从“2011十大年度英文词汇”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北京市制定“京五”排放标准理由。(4分)

【材料】

据媒体报道,自202月1日起,北京市将正式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地方标准。与 “国四”排放标准相比,“京五”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减少了25%。与此同时,“京五”还首次单独规定了颗粒物(PM)的'排放限值。

据清华大学的测算数据显示,汽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以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均是环境空气中PM2.5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1.(3分)①说明了PM2.5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广,引发读者的思考;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对PM2.5具体说明。

2.(4分)①PM2.5这个阴霾杀手可直接吸入体内,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血液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②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PM2.5主要来源之一;③“京五”排放标准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和单独规定了颗粒物(PM)的排放限值有效限制PM2.5这个阴霾杀手的出现。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对减少空气中的PM2.5含量意义重大。

篇8:《PM2.5》阅读答案

1.B(“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并非是原因之一)

2.A(B潘教授的计算是针对北京市人群计算的,属于范围扩大;C“客观因素”错;D“只有……才”错,造成雾霾天气不止这些扬尘)

3.B(原文是“抑制”私车,不是“禁止”)

篇9:《PM2.5是什么》阅读答案

①自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自9月1日至今,我国中东部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随着大雾频频造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PM2.5”。

②那么,PM2.5是什么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在征询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PM2.5的中文名字在4月19日尘埃落定了——“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研究发现,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③ 中国环境保护局检测表明,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④此外,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称,PM2.5对室内造成污染主要来源于五个渠道,吸烟、烹饪、空调、人体自身活动和室外污染入室。因此,PM2.5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大敌。

⑤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机动车排放标准;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系统等方式控制PM2.5。国家对于PM2.5的重视使得减轻PM2.5的外患成为可能。

⑥就解除PM2.5的内忧问题,宋广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是针对去除PM10(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设计的,对PM2.5没有针对性,去除室内PM2.5必须选择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生成的空气负离子带有负电荷,显示负电性,而PM2.5带有正电性,负离子与PM2.5相遇后,二者正负结合凝聚在一起增加了PM2.5的重量,从而使其降落在地面上,实现清除PM2.5。

⑦专家建议,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在大气污染严重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要关好门窗,防控PM2.5。特别要注意大雾天不能晨练。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如果一定要晨练,建议带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进行慢跑、小跑等运动量不大的晨练。人在不停的呼吸中,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会被人吸入并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而pm2.5口罩的面料采用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用口罩,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另外,要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摘自百度经验,有改动)

13.在第③、第⑤段段首各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4分)

第③段:

第⑤段:

14.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④段中加点的“内忧”“外患”各指什么?(4分)

16.王奶奶家住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石家庄,她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生活习惯:早晨起来打开窗通风透气,然后到公园锻炼一个小时。听说这段时间空气不好,所以外出有时也注意到要带个口罩,好在多年来家中一直备着。可这几天总觉得喉咙不舒服,于是听朋友介绍,买回了一台普通的空气净化器,希望能缓解自己的不适症状。请你根据上文内容,分条指出王奶奶的哪些做法是不恰当的。(6分)

参考答案:

13.(共4分)第③段:PM2.5来自哪里?第⑤段:如何防控PM2.5?(各2分)

14.(共4分)列数字、作比较(2分),运用准确的`数字,突出强调了PM2.5微小的程度(2分)。

15.(共4分)“内忧”指吸烟、烹饪、空调、人体自身活动和室外污染等入室对室内造成污染;“外患”指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污染外部空间。(各2分)

16.(共6分)

(1)早晨起来打开窗通风透气的做法不恰当。在大气污染严重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要关好门窗,防控PM2.5。

(2)早晨到公园锻炼一小时的做法不恰当。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因此大雾天空气污染尤为严重,不能晨练。如果一定要晨练,建议带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进行慢跑、小跑等运动量不大的晨练。

(3)外出时戴的口罩是多年以前就备下的也不恰当。外出时要戴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人在不停的呼吸中,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会被人吸入并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而pm2.5口罩的面料采用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用口罩,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

(4)买回一台普通的空气净化器的做法不恰当。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数是针对去除PM10(颗粒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设计的,对PM2.5没有针对性,去除室内PM2.5必须选择负离子空气净化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生成的空气负离子带有负电荷,显示负电性,而PM2.5带有正电性,负离子与PM2.5相遇后,二者正负结合凝聚在一起增加了PM2.5的重量,从而使其降落在地面上,实现清除PM2.5。(能说出其中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即可,每点2分)

篇10:《氡隐形的杀手》阅读练习题答案

《氡隐形的杀手》阅读练习题答案

①现在,癌症已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作为主要癌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分析和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现已认识到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因氡导致肺癌的在5万例以上。氡已成为我国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在美国,卫生局长也警告:氡是肺癌的第二诱因,估计每年导致14000人死亡。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氡气不仅可致肺癌,而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和遗传变异等后果。

②科学家告诉我们,氡是由放射性核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惟一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它无色无味。氡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气溶胶(附有这些物质的灰尘)而造成空气污染。人们吸入的氡极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氡气可衰变成多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断释放出甲种、乙种等射线。这些射线不停地轰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肺癌和其他疾病。

③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的土壤、岩石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氡,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二是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花岗石、大理石、瓷砖、红砖、青砖、陶瓷卫生洁具、水泥等都含有氡和放射性物质,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三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的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四是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较高时,从供水供气系统也可以释放出氡。

④对氡的危害有大致了解以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消除氡。事实上,由于氡的危害是无阈值的,它又是天然的,无处不在,所地理论上完全消除它的.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减小它的危害。降低氡的危害实际上是降低氡的浓度。室外的氡浓度已被大气稀释到很低,不会对人造成可察觉的危害。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1996年我国发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如果室内氡农度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医学意义上的损害。

⑤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氡的来源入手。在思想上,强化降低氡污染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行动上,建房前选地基时,有条件的可以先请有关部门作氡的测试,然后采取降氡措施。在选择建筑材料和居室装修时,要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所有裂缝,特别是地下室和一楼以及氡含量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氡度的有效方法。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2、氡的特点是什么?

3、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采取的措施。

4、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文中“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中的“每立方米”为什么不能去掉?

6、防止氡的侵害除了上述所采取的措施外,你还有什么措施?请举一种。

参考答案:

1.氡的来源、氡的危害以及防御的措施。(少一点扣1分)

2.天然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

3.从消除氡的来源入手氡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

4.举例子、列数字为了说明“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

5.因为去掉“每立方米”的意思就变成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低于100贝克即可达到标准,这与事实不符,语言既不准确又不科学。(意思对即可)

6.略

阅读《PM2.5》附答案

《聚焦“PM2.5”》阅读答案

楚人隐形阅读答案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杀手900字作文

杀手-叙事作文

经典阅读及答案

《杀手离沫》经典语录

如何写出杀手级简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