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8 15:42:37 作者:赵三藏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赵三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描花的日子》 阅读答案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来源:学&科&网Z&X&X&K]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 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 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 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篇2:《描花的日子》 阅读答案

13.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答:示例一能。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能。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 掉。

1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答:①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②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①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

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6.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4分)

答: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3分)

答: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篇3: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

描花的日子

张炜 !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 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 !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 ! 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 ! 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 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 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摘自《青年文摘》第5期,有改动。)

1.用简洁语言填入下面①----③方框,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描花前准备 ① ② “我”画猫 ③

2.揣摩第①段加点字“结了仇”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类似“描花”这种民间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贴春联、制绣球、唱山歌等。请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某种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4分)

答案:

1.①母亲和祖母描花 ②父亲画草 ③大家共同画梅花

2.生动地写出了秋天里躲过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的监督,去场子里偷果子吃的无限乐趣。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猫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被我们的描画所吸引的情态,为温馨 的家庭生活 增添了无限情趣。同时也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伏笔。

4.妈妈是一个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5.略。

篇4:《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 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3.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示例一能。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能。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掉。

1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②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

16.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4分)

17.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3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参考答案

14、①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15、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6、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篇5:《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优秀」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描花的日子

①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②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③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③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⑤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⑥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⑦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⑧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⑨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⑩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3.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示例一能。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不能。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掉。

1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②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

16.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4分)

17.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3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篇6:《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优秀」

14、①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15、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6、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雨的四季》阅读答案刘湛秋

2.陋室铭 阅读答案 刘禹锡

3.画眉鸟阅读答案以及全文赏析 欧阳修

4.杜牧《阿房宫赋》阅读答案及翻译

5.《两角钱》阅读答案【精选】

6.散步课文阅读答案

7.《独腿人生》阅读答案【精选】

8.迟子建:《泥泞》阅读答案

9.尤今的《向日葵》阅读答案

10.《麦浪滚滚》阅读答案丁立梅

篇7:《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张炜

14、①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所以,她们很高兴。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15、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16、是行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篇8:日子阅读答案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摘自《光明日报》)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答: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2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分)

篇9:日子阅读答案

1、(2分)为后文作铺垫:①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个要点即可)

2、(2分)①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2分)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点加1分)

4、(2分)①细节(动作)②艰辛

5、(2分)保住他们

6、(2分)①痛心②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分,答震撼不得分)

篇10:日子陈忠实阅读答案

日子陈忠实阅读答案

日子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等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

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毁了,圈舍没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了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t白了我们的心思,便说:“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代?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_____”二字的.具体体现,又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________。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为后文作铺垫。

2.年高瘦小顽强刚毅

3.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

4.细节(动作)艰辛

5.“保住他们”

6.①痛心②敬佩(感动)

(意对即可)

篇11:日子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日子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答: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2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分)

答案:

1、(2分)为后文作铺垫:①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个要点即可)

2、(2分)①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2分)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点加1分)

4、(2分)①细节(动作)②“艰辛”

5、(2分)“保住他们”

6、(2分)①痛心②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分,答“震撼”不得分)

篇12:《水乡的日子》阅读答案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撑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处,头顶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随意地采菱摘莲时,你才有资格说你到了真正的水乡。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许多日子,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河边看太阳从水中升起,躺在水边的竹榻上数天上的点点繁星。我和伙伴们从水边摸来螺蛳,砸碎坚壳,放在竹篮里钓虾,那些贪吃的大虾便一个个成了我们盘中的美味。有了兴致的时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过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远处的一个河湾。那时,我便和大人一起兴高采烈地采摘青乎乎的莲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时也打荷叶,然后和大人一起运到岸上晒干打捆。偶尔一阵狂风吹来,荷叶们便快活地飞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们这些伢们便纷纷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声抛撒得满满一河。荷叶们后来都到了镇上的供销社,成为包装红糖与咸盐的“包装纸”。河里有一种叫“高苗”的东西,其实就是茭白开花后结成的米,细细长长,形状如梭,颜色像红红的玫瑰。将“高苗”捋回晒干,磨成粉,粉是红的,做成粑,锅里便是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揭开锅盖,那水乡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后来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没有寻到过这种东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开始钓鱼。祖父钓鱼很特别,他将竹篙在水中击打几下,就有鳊鱼、鲫鱼、草鱼黑压压地来了,祖父从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鱼群,接着将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钩上,刚一下钩,就被一尾大鳊鱼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烟工夫,准能钓上三条五条。

水乡的孩子没有不玩水的,也没有不会水的。白天摸鱼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个个没命地疯,回到家里就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于是在夜幕四合的时候,就有踮着小脚的奶奶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么的来到河边喊骇。喊骇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骇噢,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长长的尾音时常从沉寂的河面一直弥漫到村庄的角落。

也许因了水的滋润,岸边那一丛丛芦苇总是显得特别的茂密鲜活。我常常与小伙伴们钻进苇丛挖甜甜的芦根,打鲜嫩的芦叶,用自制的芦枪打“游击战”,有时也用芦笛吹起一支支跑调的歌曲。秋风中的苇花如絮似雪很有诗意,软软的,柔柔的,四处飘荡。水乡人说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时节,村庄的屋顶、树梢、田野和河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痴情女子洁白洁白的魂,不过,没有人感到害怕与讨厌。不经意间,一年的秋天就这样地过去了。

水乡还是水鸟的天堂,水乡人也离不开水鸟。河边的水草里、稻田里时常见到水鸟的窝,水鸟的蛋,有时还有刚出壳的雏鸟。没有人捡它、碰它,谁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准会遭到大人一顿训斥。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窝窝小鸟长大后远远地飞走了,飞到河里,然后亮起悦耳的歌声。水乡人最能理解百鸟争鸣的含义,那是水鸟们回报大自然的一场场露天音乐会!干活累了,坐在田垄地边抽根烟,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时,听着那水鸟的欢唱是一种慰藉。从水鸟的鸣叫中,水乡人知道什么时候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插田收割,甚至,还能从鸟语中揣测到年成的丰歉。

水乡的日子已经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水乡的水早已远离了水乡的乡民。水乡人早已习惯了在稻田里种藕,在池塘里养鱼,飞絮的芦花成了诗人笔下的浪漫,欢快的鸟语悄悄走进往日的梦乡。提到过去的`日子,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广州日报》 2011-09-29

阅读题及答案

1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特色2分,分析2分)

1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对“我们”与祖父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内容、结构各2分)

13.“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盼)

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对水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惜;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追思;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每点2分)

14.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人与水的关系:亲近自然,生命有所滋养,心情得以纯洁,生活富有希望;人水鸟的关系,要敬畏生命,学会感恩,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水乡的风情,传统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应加以保护与传承(每点2分)

《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张炜

《有酒的日子》阅读答案

蝶恋花《日子》赏析

我的日子

云淡风轻的日子散文

每天的日子日记

飘雪的日子抒情散文

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台词

范文平常的日子不平常

难忘的干洗店的日子

《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描花的日子》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