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tydoz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会有哪些后果,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会有哪些后果,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会有哪些后果
原因后果
1、工作繁忙。工作繁忙,经常忘记服降压药。特别是中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很多时候是无暇顾及身体健康,以致经常忘记服药,造成了被动停药。
患者要提高对降压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天早上洗漱后服药。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
2、自认为好转。有些患者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自认为高血压好转而停药。实际上会给高血压带来的风险,很多是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发生的。因此,患者即使没症状,也不可随意停药。
3、运动锻炼。每天锻炼就能降血压,无需再用药。这是一个误区,虽然说规律运动确实有助降压,特别是那些微微出汗状态下的运动。但其降压作用有限,有时血压暂时恢复正常,也可能继续波动。患者必须经专业评估,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剂量或停药。
4、药物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有些患者就宁愿少服或不服降压药。其实,各种药物都是由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的,都通过了完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只要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之内,这些药物通常非常安全,即使终身服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自以为“痊愈”。不知道高血压需长期服药。有患者以为经过治疗后,认为高血压“痊愈”了。目前,我们确实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压的办法,但迄今为止,高血压仍不能彻底根治。而长期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造成血管硬化,全身各个脏器都会受损。身体健康的前提是血压必须平稳,因此降压药需要长期服。
患者不应该害怕不良反应而停药,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在诊治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换成其他种类的降压药。有些不适感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那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恢复正常。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体育锻炼等,血压恢复正常甚至较低水平。在详细诊断评估基础上,可以停药。
2、误诊后服药。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精神紧张,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结果被医生误诊为高血压。如果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中测量血压,发现一切正常,即可确定为“白大衣高血压”,应停服降压药。
3、发生并发症后血压偏低。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后,血压明显下降到正常甚至较低的水平。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治疗方案。
篇2: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
前几天,70岁的张老伯早上起来上厕所,突然就昏倒在地。尽管后来老人自动苏醒,但是全家人都被吓坏了,因为张老伯一向高血压,所以家人以为是中风前兆,赶紧送去医院全面检查。谁知医生却断定,张老伯是低血压引起的昏厥。高血压的人怎么会由低血压导致昏厥呢?
其实一般来说,不管是低血压还是高血压的人,都代表着他血压调节能力较差,和普通人群相比,低血压的人容易变成高血压,高血压的人容易引发低血压。一些老人,为了避免起夜不便等原因,习惯性憋尿。而从憋尿到排尿的过程中,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腹腔压力突然排空,迷走神经也会兴奋,就容易引起血压骤低、昏厥等症状。这不是通过打针吃药等方式就能预防或者改变的,而是要通过生活习惯的改良。在此建议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一方面晚上少喝水,少憋尿,男性老年人在起夜时也可采取坐式小便的`方法,预防摔倒;另外,早起时学会“三思而起”:醒来先躺三分钟,在床上休息三分钟,然后再坐三分钟,再起来,就可以避免因为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的血压骤变,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有些高血压的人,习惯性晚上服药或者是早上空腹服药,这是不可取的。对于高血压而言,医生最看重的是如何平稳降压。而一些降压药的说明书则是从如何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方面给出空腹服药的建议。在空腹的时候药物的吸收率很高,容易引起血压骤降,引发昏厥等其他症状。血压忽高忽低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因此要取得良好的长期预后效果,还是早上起来吃点东西,垫一下肚子后再服降压药比较合适。编辑/谭明
篇3: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们称之为“无声杀手”,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专家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唤起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要贯彻三级预防思想,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提倡通过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
根据我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1)认真执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努力提高高血压管理覆盖率,要求高血压管理覆盖率≥30%,控制率≥50%。
(2)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医院门诊和辖区内乡村医生为居民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工作,建立《血压测量登记册》以及每月一次进行测血压人数统计,发现新病人及时上报,平时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至少2次/年。同时每季度进行一次质控调查,并将质控结果反馈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辖区内老百姓服务,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增进全民健康水平。
(3)对患者实行分群、分组管理,高血压患者分一般管理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每年为高血压患者年检一次,随访4次。认真做好高血压年度报表,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有主管领导审核签名和单位盖章。
(4)健康教育:开展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今年计划第一季度内容为播放《脑卒中的预警》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两盘光碟;第二季度为发放高血压心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第三季度为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讲座培训;第四季度为安排临床医生进行高血压心脑疾病健康教育培训。要求达到50%的高血压管理人数的覆盖率。
二、35岁首诊测压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的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在20xx年底及20xx年初就对门诊医生进行了资料培训,针对我院门诊量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预检服务台上专门配备了医务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并把测量血压值登记在病历卡首页和登记本上。每季按时完成35岁以上首诊测压报表及质控工作。对于首诊新发现的高血压病人要及时进行复查,一旦确诊,及时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中。
三、高血压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
(1)建立辖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册,做好登记和计算机录入。
(2)督促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监测率≥80%。年内至少给予一次健康教育。
(3)一旦高危人群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及时纳入辖区高血压患者管理。
为了唤起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结合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利用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举办讲座、测量血压点健康咨询、黑板报等方式,每季度进行经常性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做好效果评估。
篇4: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度夏
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的方法
1、多饮水
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出入水量维持平衡。然而,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应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2、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在制冷办法很多,高血压患者应会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3、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4、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1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5、老年人不可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6、生活疗法不可放松
如果你已经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你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保健习惯。诸如:早晨缓慢起床,洗漱后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一杯,适当晨练,耐心排便,饮食清淡低盐,三餐八分饱,控制体重,睡前烫脚或泡温水澡,保持乐观情绪等,一年四季都要坚持,不可在夏季中断停止。
7、科学锻炼
锻炼是一年四季都不能少的,要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了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夏季血压有所下降而废弃。应坚持科学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生活,消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保健习惯。
高血压夏季注意事项
1、坚持监测血压
牢记夏季高血压降中多变的规律,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观察。如能经常自测血压最好,不能自测者也应每3~5天去诊所测一次血压,最长间隔不要超过l周。如果发现随气温骤变,血压波动明显时,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些。如果发现昼夜峰谷差值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按医生意见采取措施。
2、补充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多项机能产生良好的生物效应,它能穿透人体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使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正常,从而改善人的睡眠,起到镇静、镇痛、振奋精神等作用。如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胃肠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使用空气负离子治疗后,效果较为明显。
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氧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氧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大自然中的空气负离子之所以造就众多长寿村,是因为小粒径的负离子比例高,小粒径的负氧离子由于活性高、迁移距离远从而在长寿地区上空形成负离子浴环境。
3、注意降温避暑
夏季血压波动主要是因为炎热造成的,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对策就是避暑降温。可以采取制冷造凉、避暑纳凉、散热降温等措施。现在制冷办法很多,高血压患者应会科学使用空调,室温不要调得过低,保持在27~28℃就好,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其中,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之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有降温除暑之效,还可消耗过剩的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有强身健体之功。
4、根据血压调整药量
一般来说,血压没有过分降低,仍要继续维持剂量服药。一些人夏天血压明显偏低,这时仍服用冬天的剂量容易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导致脑梗死或心绞痛发作。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然后把这些记录及时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剂量。但是患者绝不可以自己随意改变用药。
5、多饮水,防脱水
正常环境温度下,人一天约需水2300毫升,排泄水量总计也为2300毫升左右,出入水量维持平衡。然而在夏天高温环境里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大运动量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饮用白开水或含盐不超过l%的低盐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当然也可通过吃水果、蔬菜来补充。
应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运动前后称体重,每丢失体重0.5千克,就要补充2~3杯水;尿色深时多饮水;睡眠时也会丢失水分,睡前醒后饮用一杯水。
高血压患者不能做的日常动作
1、不宜趴着读书
有的人喜欢趴在床上看书看电视,这对于没有高血压的人问题不大,但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很危险的事。由于长时间趴伏状态压迫腹部肌肉,影响人的呼吸,再加上腹部受压和腹肌收缩,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而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应禁止趴着看书看电视,且时间也不宜过长,不宜看惊悚的电影电视。
2、不宜下蹲即起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适宜的运动有益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促进身体的康复,但有些运动是不宜的。除了高度的剧烈运动外,高血压病人还不宜做下蹲起来运动,以及快速摇头或跳跃运动等动作。这类动作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高血压病人以散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为宜,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宜。
3、不宜紧扣衣领
穿着高领衣衫,扣子扣得紧,显得严肃和端庄,这对于正常人并非不可,但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却是要尽量避免的事情。高领紧扣,因长时间压迫颈静脉,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容易引起脑动脉硬化病人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少穿高领衣衫和紧扣衣领,保持颈部宽松,以利于大脑血液的循环。
4、不宜听快节奏音乐
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使人心情舒畅。如果音乐节奏过快,声音过大,就会形成一种噪音,强烈的刺激人体的感官,引起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血压骤升,有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的危险。
篇5: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
论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高血压就是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即为老年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波动大且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因此在护理方面必有其特异之处,重视老年高血压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老年高血压在护理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年轻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加强老年高血压护理至关重要,重视对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笔者在常年的护理工作中总结的个人经验,望批评指正。
一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的心理,如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许多科学研究将高血压的心理反应特点归纳为6种类型:
恐惧型、忧郁型、焦虑型、乐观型、急躁型以及麻痹型,针对这六种类型应该注意采取得当适宜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庭成员应该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
首先,护理人员要意识到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较好的治疗作用,注意调节患者心理平衡,时刻安抚患者,态度要热情亲和,耐心向患者以及其家人解释病情变化,
使病人得到安慰和寄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进行心理咨询,时刻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信任,解脱心理压力,以取得满意疗效;做好信息反馈,掌握心理状态,情绪变化,
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病人的病情突然恶化;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给药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在给患者送药时,要轻巧柔和,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
要耐心倾听说话困难的患者,尽量按病人要求操作,使患者治疗能有效配合。
其次,患者家属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就医,体贴照顾好患者,减少其精神上的压力;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患者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家属应该经常解释、说服、患者,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
二 生活干预,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首先,饮食指导。
高脂饮食对血压有重大的影响,有些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
总外周阻力的增加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血液粘度则是外周阻力的决定因素之一,高血脂症的发生增加血液粘度,导致外周阻力的增加。
从这一角度来看,高血脂症则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因此,患者应该控制胆固醇以及高脂肪食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都已证实:钠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摄盐量多的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高。
反之,则少。
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因此,应该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应该低于6 g,证足够的钾、钙摄入,多补充维生素食品。
多吃一些保护血管和降压作用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主食不单一,如:豆类、玉米、胡萝卜、大蒜、海蛰、橘子、苹果等。
其次,戒烟限酒。
饮酒多少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4 a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不饮者的1.24倍。
这是因为乙醇可以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增加交感张力,促使加压素及其他缩血管物质的.释放,从而引起高血压。
乙醇还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与血栓形成,长期饮酒还使热量摄入增加,引起超重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吸烟对血压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烟雾中尼古丁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负担,因为尼古丁会刺激机体释放儿茶酚胺等血管收缩物质,使血压升高,加重血管壁的缺氧,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形成。
因此,对烟酒嗜好者,要劝解他们戒烟戒酒,告诫他们烟酒对心血管疾病危害,比如烟酒可以使血管痉挛,冠状动脉血流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可以引起心绞痛等。
不要让患者喝浓茶,咖啡更是禁止。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要帮助其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第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老年患者与青年人不同,他们的生理功能有了不同程度改变,对疾病的抵抗力、防疫机能都相应下降,因此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每日应该保持6小时睡眠和1―2小时午睡,并且要提高睡眠的质量,消除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如:声音、强光、温度等。
第四,运动对高血压有很大的影响。
适当运动,如慢跑、气功、打太极拳等可以消除交感神经内紧张,对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减少药物用量有一定的效果,持之以恒,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加之合理的膳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体重,减肥与增加体力活动己被证实能够有效降低血压。
因此,老年人应根据个人情况规划自己每天的活动量,建议进行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球类、健身操等。
三 用药指导
老年人对降压药物较敏感而耐受性较差,用降压药要缓慢,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依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如长效剂、控释剂或缓释剂;护理人员务必严格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毒副作用的应急方法,使血压缓慢而逐步降到适当水平。
在用药期间应该保持动作的缓慢,特别要注意晚间排尿时不要动作幅度过大过猛,以免血压突降而导致眩晕或晕厥。
四 指导测量血压
要做好高血压患者各时间段的血压监测,以便更科学地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国内有研究证明: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4∶00开始上升,在7∶00左右达高峰:第2个高峰时间是在16∶00~18∶00,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这2个时间段的血压测量。
血压的位置很重要,高度应该是在肘关节上一寸的地方,松紧适中。
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以利于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自测,时刻掌握血压变化情况,并进行适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琳,朱建萍,徐军.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第18期
[2] 金献萍.老年人高血压病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第3期
[3] 郭俊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第5期
[4] 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国疗养医学,204月第2期
[5] 万双青,杨小新.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护理[J]淮海医药, 2010月第5期
篇6:高血压患者护理论文
浅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
【摘要】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
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需要在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
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
下面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
篇7:什么原因会高血压
什么原因会高血压
一、肥胖(体重):人的体重是否合格是有相对客观的标准的。过于肥胖,高血压病发病率会相应升高。肥胖人由于脂肪多,不仅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决量增加,从而易产生血压。
二、饮食:饮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针对高血压来说,但是对高血压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食盐食用过多,钾、钙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都普遍被认为是血压升高的因素。
三、年龄:就总人群来说,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基本呈正相关,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29.3%---42.5%。
四、精神紧张:精神状态对于血压控制来说同样影响巨大。长期精神紧张、心绪不稳、周围环境的恶性刺激,都可以致使高血压发生。其中,工作紧张,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少体力活动的职业,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五、饮酒:酒是一种刺激性的饮料,能引起高血压,并且使高血压更加严重。酒精有利尿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饮酒3-5小时,血压降低,4-5个小时以后血管开始收缩,在这一张一弛之间,由于血管收缩造成的阻力增加,血压出现反弹性增高,容易诱发高血压急症。
六、吸烟:烟和酒从根本上都是损害身体健康,诱发高血压隐藏的危险分子之一,长期大量吸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积天累月,小动脉壁的平滑肌性质改变,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
高血压怎么办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一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高血压应服用补肾滋阴平肝的中药,缓解腰膝酸软、咽干舌燥、头晕头痛、老眼昏花、心烦气躁的临床症状。六味地黄丸、首乌片都是补肾滋阴平肝的中成药,适合高血压的人服用。若想自己煎煮药物服用,可到药店购买枸杞子、阿胶、首乌、桑寄生等适量中药熬煮汤药。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二
心火盛、疲劳过度者高血压应服用补心丸、补心丸等可缓解心烦气躁、失眠多梦、心慌意乱症状的中成药。用药前,要先咨询医生,根据医生指导使用。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更换药物治疗。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三
头晕头痛、夜尿增多、记忆力减退、困倦乏力者高血压可服用清热、散风的中成药。药物成分有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做法为将三种材料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再用热水泡服。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四
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闷、血压升高症状者高血压可服用清热活血的药物。花生米、醋一起浸泡十天再服用也能降血压。
篇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在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xxx市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xx版)》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院20xx年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首诊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工作,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2、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确保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早诊断、早管理。
3、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纳入健康管理,并定期随访,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定期随访管理,探索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二、慢病建档及管理
1、高血压患者建档及管理
(1)20xx年高血压筛查:2805人。
(2)20xx年35岁首诊查血压:100%。
(3)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230)/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口数(2438)x100%=50.5%
(4)高血压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1219)/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230)x100%=99.1%
(5)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875)/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230)x100%=71%
2、糖尿病患者建档及管理
(1)20xx年糖尿病患者筛查:2760人。
(2)20xx年40岁以上首诊查血糖:100%。
(3)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398)/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者总人数(1137)x100%=35%
(4)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360)/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398)x100%=90.4%
(5)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121)/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398)x100%=30.1%
三、慢病健康教育
1、全年开展与慢病相关健康教育12期;
2、全年举办与慢病防治相关宣传栏8期;
3、全年发放与慢病防治相关宣传单2680份;
四、培训
1、全年参加上级慢病相关知识培训6人次;
2、全年本院组织本院职工、乡村医生培训慢病相关知识4次。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慢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xx年慢病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电子档案基本信息采集不全;
2、慢病随访不及时;
3、慢病随访表及其它相关资料管理不规范;
4、慢病管理人员不足。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取长补短,不但摸索更好管理方法弥补不足,更加努力地把慢病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篇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xx40号)有关要求、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协作组的要求,我局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治疗的有效途径,充分履行慢病防控职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保障了辖区居民身体健康,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在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在协作组会议结束后,我局组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认真学习会议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吸收项目组内其他省份好的经验和做法,讨论该项目在我区实施的意见建议。结合20xx年我局已有的慢病防治措施和《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要求,大力开展中医药防制工作以高血压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
20xx年在xx基础上,今年社区工作重点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突出中医药特色,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采取的措施有:
1. 加强宣传
在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中向社区居民宣传中医“简、便、廉、效、验”的特有优势,义诊活动受益居民近千人次,在义诊过程中先期开展项目筛查活动。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突出中医特色,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耳穴治疗高血压项目。编制印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中医养生手册和中医保健常识图册等,发放共近5000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宣传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知识。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中贯穿中医药知识,同时部分机构积极组建高血压俱乐部,方便高血压患者间进行相互交流。区健教所为居民举办专题讲座,普及中医慢性病保健常识,着重突出中医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特色内容。
2.制订规范
出台《社区慢病中医药预防及治疗实施方案》,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中医药方法预防治疗慢性病,在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运用中医药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3.加强培训
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力度。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各中心着手对项目医护人员和慢病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有利于提高数据监测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开展该项目需自筹资金。现阶段由各社区中心承担该费用,给社区中心造成较大压力。经费不足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希望项目组能在经费、设备上给予支持。
2.队伍建设问题
社区卫生队伍中,中医人才缺乏,特别是能将中医药服务融合到社区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专门人才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以前从事的是专科诊疗项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相比上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活力。希望项目组在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中,能在人员培训上给予指导,使医护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今后打算
20xx年我局在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工作上进行初步摸索,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开展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将有助于提高我局慢病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我局规范化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项目经费缺乏、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项目医护人员和慢病管理人员伍建设有待整体提高,高血压俱乐部活动有待进一步拓展。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医在高血压科学规范管理方面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控服务的新功能,加强片医团队素质培。
★ 高血压怎么治疗
★ 高血压注意事项
★ 患者请假条
★ 患者授权委托书
★ 患者表扬信
★ 高血压科自我鉴定
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会有哪些后果(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