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1-30 02:04:50 作者:lilelif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lelif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

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

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江苏省将富民强省、教育强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实质是要达到人才强省的目标.普通高校既是人才的聚集之地,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将人才资源当作自身发展的第一资源来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尹芳华 吴荷平管春英 候新兵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 刊 名:职业时空(下半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 年,卷(期):2007 3(10) 分类号:G47 关键词: 

篇2:技术生命周期对软件人才流动的影响

技术生命周期对软件人才流动的影响

摘要:软件行业人才的高流动率一直是困扰软件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传统行业的技术相比,软件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这种技术特征必然会影响到软件行业人才的流动.软件人才必须适应这种技术特征,不断的调整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以实现个人收益水平的更优,这成为软件行业人才流动率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 齐家滨 Author: QI Jia-bi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期 刊: 电子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年,卷(期): 2007, 35(11) 分类号: C962 关键词: 技术生命周期    软件人才流动    软件技术    机标分类号: F27 N03 机标关键词: 技术生命周期    软件行业    人才流动率    Software Industry    行业人才    软件技术    技术特征    企业生存发展    收益水平    软件人才    技术能力    困扰    创新 基金项目:

篇3:技术生命周期对软件人才流动的影响

技术生命周期对软件人才流动的影响

软件行业人才的高流动率一直是困扰软件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传统行业的技术相比,软件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这种技术特征必然会影响到软件行业人才的`流动.软件人才必须适应这种技术特征,不断的调整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以实现个人收益水平的更优,这成为软件行业人才流动率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 者:齐家滨 QI Jia-bin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电子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ELECTRON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35(11) 分类号:C962 关键词:技术生命周期   软件人才流动   软件技术  

篇4: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理清思路,研究对策,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摘  要  题】成人高教

【英文摘要】Enlarging  enrollment  in  ordinary  university &nb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持续扩招,必然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对策,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一、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

1.普通高校扩招将有力地推动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持续扩招,几个培养周期之后,这些在校生将陆续毕业。目前我国普教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5%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到40%,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扩招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就业,形成人才储备。这批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势必对现在的从业人员形成压力,尤其是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后,人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谋岗就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高层次人才储备将逐步成为在岗人员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对手。面对严峻形势,作为在岗人员,必然会深刻地意识到如何迅速完善与提高自己的适岗生存能力,会更加主动地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扩招也将会迫使待业、转岗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大量高层次人才储备,对待业、转岗人员的压力加剧,他们的就业、转岗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目前待业人员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各类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和下岗分流人员等。这部分人员企盼就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十分迫切,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高校扩招形成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又客观地、不可避免地对他们形成新的更大的压力,成为新的强劲就业竞争对手。为寻求就业的机会,他们将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如何完善与提高自己,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不满足现有职业岗位的转岗人员要转到新的、自己满意的职业岗位,就必须更加完善、提高自己。而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将是接受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而且转到新的职业岗位,可能是转岗者自己所熟悉的,也可能是不熟悉乃至全新的工作,要胜任新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包括主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学习来实现。这样,成人高等教育将为待业、转岗人员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提供可能,他们无疑将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市场。

普通高校扩招后所出现的人才储备也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生源市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想继续学习、扩大知识,以求提高适应社会的竞争能力,并缓解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暂时不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想顺利就业,必然面临着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任务。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待业期间,就业市场千变万化,他们谋求到所谓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决非易事,完全有可能到自己并不适应甚至完全生疏的岗位工作。这就表明,待岗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并适岗,就必须接受再教育,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事实上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专科毕业生未雨绸缪,一毕业无论是就业还是待业都又走上了新的学习历程。正是这些原因,待业毕业生群体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很大潜在市场。

高校扩招将引发的教育投资热,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由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在普通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人高等教育也必将改变国家投资办大学的单一办学体制,形成包括不同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和投资主体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发展的新格局,为教育消费提供广阔的空间。不论是从业或非从业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参与竞争和提升个人价值,他们都会自觉地接受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消费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消费将成为个人消费的重要部分。所有这些,都将会拉动新的成人教育投资,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

1.对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数量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普通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获得了上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而且未被当年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人会复读重考;部分考生为了保险起见,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时报名,被成招和普招同时录取后,大多放弃成人高校,而选择普通高校,导致成人高校报到率比以往降低。这种生源的转移,使成人高校生源中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不断下降。

2.对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由于普通高校扩招,普通高中生报考成教的比例将越来越少。而报考成教专科生的主要生源将是技校、中专、高职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岗位操作技能,但中学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甚至有些基础课程根本就没有学过,即使有少数普通高中生报考成教,其学业水平也是可想而知。因此,这些因素都使得成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素质比以往下降许多。

3.对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挤压。由于普通高校扩招,以前因考不上普通高校而不得不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部分毕业生,现在却可以就读普通高校,这样势必挤压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空间。一些原来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被兼并和升格,重组了教学资源,减弱了承担成人教育的任务。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的学校,其成人教育主要依靠本校教学资源,由于普通高校扩招过快,学校教学资源的增长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及实验条件、图书资料、教学场地和食宿条件都很紧张,只能挤占原先用于成教的教学资源。加之普教招生国家教育事业拨款加上学生收费大大高于成人教育学费收入,学校更倾向于多招普教学生。这就使得成人教育不得不给普教扩招让路,有的高校成人教育食宿已迁出校园,到处租赁教学场地,教育教学资源严重被挤占,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

成人教育是由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途径,其形式、层次可以多种多样,其内容可以无所不包。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是有区别的。首先,教育对象不同。普通高校学生都是从中学直接到大学,是未来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成人高校的学生是18岁以上的在岗、转岗、待业人员,是社会的“当班人”。其次,求学目的的差异。普通高校学生是为了就业,求得生存;而成人高校的学生是为了适应生存,提高生存质量。再次,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普通高校学生基础扎实,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成教学生则更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更注重在岗和转岗技能需求,强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另外,学习形式不同。普教学生是全日制学习;而成教有函授、夜大、脱产、短训、网络、自考和自学等多种学习形式。在我国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为成人的学习服务,为成人学习者的需要服务,其内涵和任务将由原来的“职前求教”转到“岗位培训”“提高学历”、本科以上“继续教育”上来。

(二)在培养目标上,以“技术教育”为主,注重特色和质量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为培养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并重。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以及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善,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地区第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结构将不断进行调整。而这些新分化或产生出来的职业岗位,又大都与高新科技应用有关,必须要由相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胜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树立市场意识、社会需求意识,以“技术教育”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和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在学习形式上,以函授、夜大、半脱产及短期培训为主

普通高校扩招以后,高中毕业生作为成教生源的比例减少,成人教育中“成人不成”“夜大不夜”“函授不函”的现象将逐渐消失,社会从业人员,换岗、待业人员学习提高和知识更新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教育主体,这些人员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学习。面对这些真正的成人学生,由于工作、家庭、年龄的原因,他们很难有大量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在学习形式上,主要以函授、夜大、半脱产及短期培训为主,兼顾脱产及其他学习形式。

(四)在培养层次上,稳步发展专科教育,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从业人员出现的转岗、待岗,使得他们为适应生存求学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近几年的高校扩招,高职每年毕业生近百万,加上成教的脱产、函授、夜大及电大、自考、学历文凭考试等各种途径获得专科毕业证书每年数百万人。这些数以千万计的专科毕业生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加深和拓宽知识面、获得新的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层次上,应稳步发展专科教育,大力发展专升本、高起本教育,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和更新知识和技能的短期培训,把成人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推进现代化远程教育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快捷化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将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扩大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成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

(六)在招生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和管理制度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具体来讲,要放松招生规模、为学层次和办学形式的限制,根据社会、市场和教育对象的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在学历教育中要适应降低门槛,普通高考的分数可以作为成人教育录取的依据,构架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连接的“立交桥”;取消应届专科毕业生当年不能参加成教专升本的报名考试的阴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体现以人为本,为各类成人学员提供更为灵活和现实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墨英,华玉英,等.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0,(1):85-86.

[2] 毛纪登.关于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教的影响与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9):58-59.

[3] 何解山,廖淑梅.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0,(8):7-8.

篇5: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跨越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理清思路,研究对策,促进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

【摘  要  题】成人高教

【英文摘要】Enlarging  enrollment  in  ordinary  university &nb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持续扩招,必然对作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对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办学理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对策,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发展,迎接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一、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影响

(一)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

1.普通高校扩招将有力地推动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我国19普通高校开始持续扩招,几个培养周期之后,这些在校生将陆续毕业。目前我国普教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5%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到40%,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扩招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就业,形成人才储备。这批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势必对现在的从业人员形成压力,尤其是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后,人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谋岗就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高层次人才储备将逐步成为在岗人员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对手。面对严峻形势,作为在岗人员,必然会深刻地意识到如何迅速完善与提高自己的适岗生存能力,会更加主动地接受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扩招也将会迫使待业、转岗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普通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大量高层次人才储备,对待业、转岗人员的压力加剧,他们的就业、转岗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目前待业人员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各类中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毕业生和下岗分流人员等。这部分人员企盼就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十分迫切,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高校扩招形成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又客观地、不可避免地对他们形成新的更大的压力,成为新的强劲就业竞争对手。为寻求就业的机会,他们将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如何完善与提高自己,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不满足现有职业岗位的转岗人员要转到新的、自己满意的职业岗位,就必须更加完善、提高自己。而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将是接受包括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而且转到新的职业岗位,可能是转岗者自己所熟悉的,也可能是不熟悉乃至全新的工作,要胜任新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包括主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内的学习来实现。这样,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将为待业、转岗人员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提供可能,他们无疑将为成人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提供市场。

普通高校扩招后所出现的人才储备也将

[1] [2] [3]

篇6:论公债对总需求的影响

一、中国:公债融资与总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公债融资与总需求的关系,经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在增支公债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承担公债发行,将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商业银行承担公债发行,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既有扩张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2)在减税公债的情况下,因减税能使民间消费支出和民间投资支出都增加,故公债融资会刺激总需求。(3)在以新债还旧债的情况下,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既有扩张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所以,总的来看,公债融资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到底是扩张性的还是抑制性的,不能从根本上确定。

但是,具体到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尽管公债融资与总需求的关系不是很规则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刺激了总需求增加。我们首先看一下表1列示的数字。从1981—1993年,社会总需求增年率的非加权平均值是19.07%,公债余额增长率的非加权平均值是32.90%。十余年来除个别年份外,公债余额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例如,1991—1993年公债余额增长率分别是15.19%、29.50%和28.02%,总需求增长率分别是16.0%、22.5%和31.9%。

表1 公债融资规模与总需求(亿元,%)

年度 社会总需求(亿元) 总需求增长率(%) 公债发行额(亿元) 公债余额(亿元) 公债余客增长率(%)

1981 4543.21 — 48.66 48.66 —

1982 5061.70 11.4 43.83 92.49 90.07

1983 5633.26 11.3 41.58 134.07 44.96

1984 6797.17 20.7 42.53 176.60 31.72

1985 9150.09 34.6 60.61 219.13 24.08

1986 10616.62 16.0 62.51 271.91 24.09

1987 12315.56 16.0 117.16 370.57 36.28

1988 15435.04 25.3 188.77 532.53 43.71

1989 17181.63 11.3 223.91 717.12 34.66

1990 19210.39 11.8 196.99 663.35 -7.50

1991 22280.40 16.0 281.00 764.09 15.19

1992 27284.08 22.5 486.11 989.44 29.50

1993 35997.88 31.9 380.78 1266.72 28.02

增长率非加权平均值 19.07 32.90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债工作文件汇编》中所列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在公债余额数字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应还未还和推迟偿还的情况。

我们提出的我国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有刺激作用论点的依据何在?

第一,就目前来说,公债的资产效应在我国是存在的。(1)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过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寥寥无几,纳税意识有待培植,人们基本上没有意识到政府现在举债将来会通过增加税收的方法偿还。再加之公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人们一直把公债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收益率高的资产。这样,公债持有者在心理上把公债作为资产来持有,公债幻觉存在。当公债这种资产增加时,人们就会增加其消费支出,勒纳效应成立。(2)我国的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相当低,公债融资对社会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低的国家,人们没有预想到偿还公债要在将来提高纳税义务,因而为弥补赤字而发行的公债使得家庭感觉变得富有了,刺激消费需求。在一定限度内,公债存量越大,家庭越觉得富有,就越想消费。倘若接受这一观点,我们就需要考察我国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的现状。如表2所示,自1981年以来,我国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稳步上升,甚至可以说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从1981年的1.12%,提高到1993年的9.31%,12年间提高了8倍。尽管如此,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仍是最低的,而且比工业化国家要低得多。(3)一般来说,短期公债的总需求效应比较大,但由于长期公债具有资产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总需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行的公债大部分属于中长期公债,这种公债发行对总需求增加有一定推动作用。

表2 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国际比较

年度/国家 意大利 日本 加拿大 美国 法国 英国 15个重债发展中国家 中国

1981 61.0 57.0 45.1 37.2 36.4 54.5 8.7 1.12

1982 66.3 61.1 50.1 41.1 40.1 53.2 11.7 1.97

1983 71.9 66.9 56.1 44.2 41.4 53.4 12.6 2.58

1984 77.1 68.4 58.8 45.2 43.8 54.8 14.2 2.97

1985 84.0 69.0 64.6 48.3 45.4 53.3 14.9 3.26

1986 88.5 72.8 68.6 51.1 45.4 52.0 15.8 3.68

1987 92.7 75.5 68.8 51.6 47.5 49.6 15.9 4.57

1988 95.0 73.0 68.2 51.5 47.2 44.9 16.4 5.91

1989 7.62

1990 6.79

1991 7.24

1992 8.28

1993 9.31

说明:表中15个重债发展中国家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墨西哥、摩洛哥、尼日利亚、秘鲁、菲律宾、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前南斯拉夫。

资料来源:帕伯罗·E·圭多提和义摩汉·s·库莫,1993,(负债国家的国内公共债务),中国金融出版社,第24—25页;有关中国的数据,是笔者根据有关资料计算而得。

第二,80年代,我国公债的构成主体主要是居民个人,在公债利率高于同期储蓄利率特别是发行保值公债以来,数额在迅速提高的不征税的公债利息所得直接增加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我国对个人购买公债开始还本付息的1987一1991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率在15%左右,边际消费倾向在0.8左右。也就是说,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额中,大致有8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可见,公债利息的偿付刺激了总需求增加。

第三,政府购买支出(或称消耗性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而购买性支出的资金来源之一是公债收入;政府购买性支出与新增公债收入呈同步增长,且新增公债收入占购买性支出的比率不断提高:1981年是4.72%,豆1992年提高到13.64%,近两年的提高幅度更大。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我国进入偿债高峰,公债收入急剧增加。当然,新增公债收入中有一部分不直接增加购买性支出和总需求,因为1990年以来,我国公债的还本付息支出的资金来源几乎全部来源于举借新债。如果把偿还旧债的那部分新增公债收入扣除,纯粹用于购买性支出的公债收入的比率依然年年提高(如表3所示)。

表3 政府购买性支出与新增公债收入(亿元,%)

年度 购买支出 公债收入 偿还内债本息 新增公债收入占支出比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1990 2925.96 14.98 196.99 -12.02 113.75 2.84

1991 3125.66 6.83 281.00 42.65 156.69 3.98

1992 3563.04 13.99 486.11 73.99 342.42 4.0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公债基本上属于减税公债。自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尽管改革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但以减税让利开道,不断扩大企业利润是共性。就是1994年实行新税制之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状况依然如初,同样是以企业留用资金量的增加和上缴国家财政量的减少为代价。从国有企业的留利额来看(见表4),1978年只有27.5亿元,1991年增加到555.4亿元(198年高达700.6亿元),13年间年均递增33.5%。从国有企业的留利率来看,1978年只有3.7%,1991年提高到65.3%(1990年曾达到86.7%),13年中年均递增34.5%。

在减税让利的改革中,除了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支出规模相对缩小之外,政府收入结构发行了变化:(1)各项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以前的95%以上下降到90年代初的85%左右,充分体现了减税让利政策的实施结果。(2)中央政府开始发行公债,公债余额以年均33%的速度递增,以公债收入弥补部分收入不足。(3)中央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即以硬赤字融资。

表4 国有企业留利水平与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

项目/年度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1

留利率 27.5 144.0 216.1 355.7 489.3 700.6 539.8 555.4

投资额 3.7 21.5 34.2 45.1 49.6 55.6 86.7 65.3

投资增长率 668.7 745.9 845.3 1185.1 1978.5 2762.7 2918.6 —

— 6.7 26.6 24.6 17.7 20.2 15.1 —

各项税收和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率

97.34 92.79 88.66 81.51 94.36 92.91 87.55 84.8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以公债的连年发行来支撑财政上的减税让利的改革道路。

国有企业留利额和留利率的增长,为其投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来源。从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1978年为668.72亿元,1990年增加到2918.64亿元,12年间增加了4.37倍。从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79年仅为4.58%,1990年提高到15.11%,12年间年均递增13.95%。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债发行支持了减税让利政策,提高了企业的留利水平,增加了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促进了企业投资活动,刺激了社会总需求的增

二、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两点建议

从调节总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公债管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公债种类结构不合理;二是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未运行。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难以运用公债管理政策调控总需求。

首先,我国目前的公债种类非常单一,不能进行公债种类的最适搭配,更谈不上实现公债管理政策目标。

1985年以前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实际上是长期公债,1985年开始发行的国库券,虽然到1988年期限已缩短为3年,但仍然属于中期公债。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中短期公债是空白;1985年以后,长、短期公债是空白。可是,在理论上,发行短期公债(国库券)有利于刺激总需求;相反,发行中长期公债,则有利于抑制总需求。从我国公债融资实践来看,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债管理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有效手段。80年代初,我国经济不很景气,这时发行的长期公债(国库券)从公债利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合理的,但从刺激总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来看,这种公债发行不尽合理。从1985—1988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而就在1985年,公债期限缩短到3年,从公债利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公债期限缩短,公债的总需求效应增大,这无异于对本来已经过旺的总需求火上浇油。到了1989—1990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萧条时期,从利息最小化目标来说应当增加长期公债的发行,但从经济稳定目标来说应增加短期公债。遗憾的是,这两年的国库券期限依然是3年,并未缩短。

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国债期限的选择应趋于多元化,应兼有长期、中期和短期国债,长期国债期限在5年以上,中期国债期限在1—5年,而短期国债(国库券)期限在1年以下。从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若恢复经济正常运行是主要矛盾,就应适当增加短期公债(国库券)发行,减少长期公债;在经济繁荣时期,若经济政策目标是相同的,则要采取同上述相反的公债管理政策。从公债资金的用途来看,不同期限的国债应适应不同的资金需要。长期国债用于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中期国债用于满足一般性的建设资金需要,而短期国债(国库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应当适当增加发行长期公债。(1)增发长期公债的必要性。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2%,是历史最高水平。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需求膨胀,为此而应当增加长期公债。也许有人要问,增发长期公债不就违背了利息负担最小化了吗?理论上是如此,但我国因利率决定缺乏市场化,或者说,利率水平缺乏弹性,市场利率并未因通货膨胀而大幅度提高,因此,此时增发长期公债,公债利息费用不致过大。(2)增发长期公债的可能性。在高通货膨胀情况下,增发长期公债可能吗?自1979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7.02%,储蓄的增长幅度年年扩大,基本上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5年前7个月,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平均每月以600亿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定期存款在储蓄总额中一直占70—80%的高比例。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发行长期公债是有资金保证的。况且,在公债的流动性增加,公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吃息者阶层可能更愿意购买长期公债。(3)推销长期公债的新方法。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吸引这笔资金。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国外的附息票债券,发行一种长期的附息票的债券,这种长期债券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它可以采用无实物的形式;另一部分是利息,采用有实物的形式,发给债券持有者若干息票,凭息票可以定期领取利息,这样做既安全又方便。这种长期国债就可以把社会上长期闲置的资金吸收过来,用于国家的长期建设项目,缓解长期资金需求的紧张状况。

其次,我国目前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未运行,使得我们难以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总需求。

中央银行管理货币数量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在公开市场买卖承兑票据和政府证券,尤其是以政府证券的买卖为主。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来看,当需要刺激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买入公债,以增加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反之,当需要抑制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给量。这种公开市场活动因买卖对象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1)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债,卖出者是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准备金便等额增加了。商业银行就可利用这部分超额准备金从事信贷扩张。(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购买者是商业银行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贷势必收缩。(3)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债,卖出者是一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是使公众的货币供给量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同时都以中央银行购买的公债数量增加,从而诱发信用膨胀和货币供给量增加。(4)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购买者是一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用势必紧缩。

然而,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虽然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但有效的公开市场操作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二是要有足够的公债数量,而巨以短期公债为主。可是,我国目前亟待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创造条件。一是完善资本市场,即适度增加证券交易所;二是适当增加短期债券的发行数量。

短期债券即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券。国库券期限一般分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国库券的发行期限根据社会总需求状况来确定,发行数量则根据财政赤字规模来确定。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国库券发行规模不宜过大,只是为展开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创造条件,为今后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大规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积累经验。

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论网络经济对企业规模影响的弱化

论语境对语篇连贯的影响

论经济转型对会计理论的影响的论文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论非理性因素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论企业道德建设

江苏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的通知

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

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论人才流动对江苏普通高校人才资源建设的影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