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田园诗

时间:2022-11-30 02:46:22 作者:平方白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平方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孟浩然的田园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孟浩然的田园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大全

1、《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4、《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5、《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6、《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7、《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10、《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11、《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12、《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13、《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14、《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15、《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6、《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篇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精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十二首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篇3:孟浩然的田园诗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4、《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5、《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6、《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7、《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10、《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篇4:孟浩然的田园诗

1、《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5、《晓入南山》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6、《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7、《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8、《与白明府游江》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9、《经七里滩》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10、《寻天台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篇5:孟浩然的田园诗

1、《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2、《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3、《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4、《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5、《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6、《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8、《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9、《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10、《田园作》

弊庐隔尘喧,惟先尚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篇6:孟浩然的田园诗

唐代诗歌的历史上,有非常多优秀的诗人,有写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刘禹锡,有写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有写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王之涣,但是谁也比不上我心中的孟浩然。

他,少年时期刻苦读书成就了一番大业,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远游求官,他,老年时期饮酒作乐到毒发身亡。

他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他厌恶官场之情,他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表达他的生活闲适之情,他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达了他钟情山水之情。

孟浩然是唐朝为数不多的一个布衣诗人,他的一生是生活闲适的,他的一生是钟情山水的,他的一生是向往自由的,他的一生是志趣高远的,他的一生是淡冶宁静的。

他就是我心中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的田园诗3篇】

篇7: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清”和“淡”的意象群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古代诗论中一个常用概念,其内涵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或指一种境界,或指某种艺术形象。构成意象的要素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二是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带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载《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因此,诗歌中的意象最具有鲜明的个性,最能表现出诗人诗歌的风格。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高手,统观他的诗,不难发现,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群,这意象群的特征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清”和“淡”。

对“清”的特点,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有他独特的见解: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 清则冗,思不清则俗。

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是格调思才的浑融,是超凡脱俗的清远,是由“清”字而生繁出来的各种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的意象

孟浩然诗中有许多“清”字的句子,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雨。(《西山寻辛谔》)

篇8: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晚春》)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他诗中许多景物,多用“清”来修饰。据有人统计,他的100多首山水诗中,共有50多处用了“清”字。

归纳一下,他所构建的“清”的意象群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水“清”的意象。

请看下列诗句: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宴包二融宅》)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在孟浩然的诗中,江水是“清江”,溪水是“清溪”,除此之外还有“清川”、“清流”、“清泉”、“清露”等等。

二是关于时间“清”的意象。

如《登鹿门山诗》中写道:“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中,诗人称早晨为“清晓”。

又如《送谢录事之越》中写道:“清旦江天远,凉风西北吹。”其中又有了“清旦”的意象。

除此之外,关于白天和黑夜这两个时间,孟浩然诗中还创造了“清昼”和“清夜”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不仅是白天和黑夜都有了“清”的气色,也使全诗的境界都有了“清”的气象。

三是关于音响“清”的意象。如上文引用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的“清响”,还有“清音”、“清听”等,除此之外,还有“清弦”、“清风”等与声音有关的意象。

四是关于光辉“清”的意象。这些意象像过滤镜,能起到过滤色彩、化淡艳光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整个境界呈现出“清”的气象。如《耶溪泛舟》中写道:“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此时应是傍晚时分,应该是霞光满天,诗人却用“清辉”一词,淡化了霞光的色彩,使整首诗就有了“清”的色调。此外还有“清光”等意象。

另外,孟浩然诗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物的容颜、谈吐、思想,以及动物等各个方面“清”的意象,如:“清颜”、“清谈”、“清思”“清兴”“清猿”等。这些清的意象都具有构成孟诗清的风格的作用。

(二)“淡”的意象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大都是淡色的,不事粉饰,主要有青、翠、绿等颜色,很多意象都用“青”、“绿”、“翠”来修饰,极少有华丽耀眼的色彩,此外还有不少意象是以淡色景物的名称出现的,主要是“泉”“溪”“河”“川”“潭”“水”等水的意象和“藤”“萝”“竹”“兰”“松”“柏”“杨”“柳”“苔”“蔓”等植物意象,据统计这类意象有近80个,这些意象构成的淡色景物占据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绝大部分诗作。

这些“淡”的意象群,根据其表现力,也可大致分成下列几类:

一类是表现宏大场景的意象。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境界和气势大都 “秀气”,但他也常以宏观的淡美的意象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此是远景描写;

如“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特写,还有的是从上往下以鸟瞰的方式表现的,但无论哪种方式,视角都很大,高山流水的宏大场面尽入笔下。

二是表现中等场景的意象。此时诗人观察景物距不远也不近,是中距离描写景物。

如《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句是中景写法,因为诗人只有立身村外,站在中等距离的位置,才能看清村子及村外的景色,才能写出了全景式的村景。

三是表现微观场景的意象。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景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诗人常能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正是他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

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缘。”(《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 “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赣石两岸的的层峦迭嶂。

上述“清”和“淡”的意象,在构成孟诗“清”和“淡”的风格方面具有极活的表现力和渲然力。

二、不同凡响的“清”美

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创造了“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表现了山水田园清淡的自然美及诗人醉心于“清”“淡”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独具的“清淡”的诗歌风格。对孟诗“清”的领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自有他的看法,他认为“清”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清”应是超凡绝俗的清远,是由“清”而衍生出来的清澈明净、清幽淡远的艺术境界。

(一)“清幽”之美

孟浩然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后一直隐盾乡野、娱情山水。他的不少山水田园诗自然流露出他的悟淡隐遁情怀,呈现出一种清幽的美。

如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读,似觉平平淡淡。仔细品味,便觉其魅力无穷。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奇绝的艺术手法,通俗的如白话,但整首诗的韵味却清幽悠远。诗人写春天,只选一个侧面,既没有写五彩斑斓迷人的色彩,也没有写醉人飘香的春花。他只是从听觉角度,他写春天的声音:处处有鸟儿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潇潇,诗人就是用春声来渲染无边的春色,用春声来表现春天美好景象,诗人创造了清幽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言浅意浓,给人以无穷的兴味。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响。诗的内容写夏夜水亭纳凉的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诗中写道:太阳西沉,月亮从水塘那一边升起。在无边美好的月色里,诗人打开窗户,散开头发乘凉,心里无比的闲适,此时晚风送来了荷的花脉脉的香气,诗人甚至真切地听见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的清响。多么清幽的心情,多么清幽的境界。

因此,诗人想到了音乐,古琴,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此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并没有厚重的思想,但诗人的感觉是细腻入微的,诗的音乐味是清幽的。

(二)“清空”之美

“清幽”是孟诗的突出特色,清空也是孟诗的一个风格。李白诗有惊人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王维诗富有艳丽的色彩。孟浩然描绘景物、抒情言志自有一招:他善于用素淡的语言,平淡写出自己的感受,但给人却是自有妙趣,清空寥廊的感受。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川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诗人写了猿声、涛声、风声,声声敲打着人的心弦。又写了瞑山、冷月、孤舟,色调凄情惨淡。诗人就这样用声和色构建了一种空旷寂廖的氛围,创设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把念友不得,羁旅不归之情写得婉约而动人。

(三)“清远”之美

孟浩然的诗在清淡清幽之中,有时多呈出清远之美,就是说他能在诗中创造出具有广阔空间美和深远韵味美的意境。

又如:《晚泊浔阳望访山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村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诗在广阔宏大的背景上描写韵味的清幽,使诗歌更具有引人的魅力。一二联极有气势,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从诗人悠然遥望庐山的神奇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夕阳斜照里,忽隐约听到阵阵钟声,心中涌起惆怅之情。以“闻钟”结尾,加深了全诗清远的意境。

在孟诗中,还有不少清远与静穆浑然一体的诗作。如《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最后两句写道:“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写凉风、蝉鸣,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清远中包含着静穆,表现了诗人落第后失意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四“清旷”之美

孟浩然还善于用清晰的笔墨写出一种宏大空旷的境界。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人乘着小舟,停泊在江中一个烟雾茫茫的小洲上。第三句景物描写,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抬头望云,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最后一句写夜幕降临,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很近。诗人把自己和小舟放置在广袤宁静的宇宙之中,构成了一幅清旷而有韵致的“清江夜泊图”,此时诗人更感到故乡的遥远、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的幽远。

孟浩然也能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前文在谈淡的意象时已经提到,他善于用宏大的场景意象创设一种空旷宏大的意境。

如《彭蠡湖中望庐山》写道:“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友,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风喷成虹。”

首句写辽阔无边的天空高悬挂着一轮晕月,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诗中还写了烟波浩渺的湖水,还写了庐山的壮丽巍峨,红日东升中庐山的美丽,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诗人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写得气势恢宏。

五“清淡”之美

清淡,是孟浩 然诗所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种风格和魅力,若以中国绘画作比,孟浩然的诗就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墨气氤氲,而墨又分五色,色彩清淡。他善于创造一连串的淡的意象群,在诗中写景状物一般都用淡色,极少重彩,他的诗清淡朴素中蕴含幽远深厚。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写春之色,本应该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却诗中却不见一些色彩,清新淡雅之至,而有韵味无穷。

又如 “莓苔异人间,瀑布作空界。”(《越中逢天太一子》)写瀑布:绿苔满壁,翠色可人。诗人创造的意象是清淡的,笔触清淡之极。 又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荷是色淡而香清,露是明净而清响。

再如他的《过故人庄》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升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清新自然,让人使沐春风。诗人没有一点渲染,以清淡的笔触,描写了绿树掩映、青山环抱着的农庄,洋溢着清澈有味的田家生活和清真、朴素、淡雅、淳厚的故人情谊,整首诗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画,自然朴素,恬淡亲切却不枯燥。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而闻一多则说其“淡的看不见诗。”(《孟浩然》)

总之,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构建了“清”和“淡”的景物、概念意象群,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基本特色,他的诗歌,展现了一幅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和田园画,从而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孟浩

然诗所表现出的“清”之美,奠定了他在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他在王维之前,成为唐田园诗派的先导,他的山水诗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使盛唐山水诗沿他开辟出来的道路走向成熟和繁荣。

浅谈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王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精选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古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王维田园诗风格特色

初秋孟浩然

孟浩然洞庭湖

孟浩然的田园诗(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孟浩然的田园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