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

时间:2022-11-30 03:59:01 作者:cowboy2007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owboy2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 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

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

地铁站里的人更像洞穴里的蚂蚁,只是他们不是一个庞大严密的群体,不拥有属于一个类的共同幸福,他们是破碎的,小到三五一党或两两成对,构成人类幸福的基本单元,而幸福之于他们似乎是不确定的和易失的,未来的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会让这种幸福土崩瓦解,当然这是作为过来人的我的杞人之忧。实际上,幸福安谧呈现在他们脸上,他们购物、娱乐、看电影,喝咖啡,吃美味套餐,青春里如果不能留住浓咖啡的滋味,那种缺失就不仅仅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就像托尔斯泰说的,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光与影构成的。这深夜的地下,那一个个生动的面孔,那光与影,几乎要将那浓咖啡的味道带到这里。

因此,不仅是青春的活力,而是真正的自我让他们身怀灵光,几乎能够传染给你。

据说如果幼年有与父母,尤其有与母亲突然分离的经历,例如离开父母,被送与祖父母生活等,会引起分离个体化发展的固着,日后生活中总是不愿意“离开”“结束”或对“结束“有困难。甚至无法结束一天的生活,安心的离开白天的活动,进入睡眠状态。这样的固着成为普遍的心理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早早地结束白天,毕竟白天太美好了,生命的美好呈现于白天。青春被切割成一段段碎片,而每个片段的重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谁愿意这样结束一天,一天的沸腾喧嚣就这样让它沉寂下来。人们将自己寄托在人类的最喧嚣处,哪里热闹就像哪里拥挤,现代人共同制造出关于幸福的公共感觉。这种感觉在夜晚由于霓虹灯的参与更加增添了玫瑰色,谁也抵挡不了鲜花的诱惑,谁又能抵挡这疯狂的城市之夜。

南京最后一班地铁是在夜里十一点钟,一个偶然原因我才光顾这班地铁,新街口地铁站拥挤,人们因为青春、因为幸福,因为相爱,因为不能结束不愿意结束的一天而聚集在一起,他们成为一类,就像蚂蚁一族。

车厢里很拥挤,少数人打起盹儿,有人彼此聊天,更多地人看手机,像我们样的人发着呆,我们回到本真状态,回到母亲的子宫里,生命在这里最安全,也最真切,最幸福,你可以忘记陌生,将所有的人视为你的同类,观察他们,欣赏他们的面孔,欣赏洋溢在面孔上的那份由内而外的真切。

其实今年我50岁,看到网上一个网友纪念自己五十岁的文字,深有感触,自己也想为五十岁的我写点什么,但我不知如何落笔。到了五十岁的年龄,即使报流水账,也会莺飞雾绕。我最早是财务出生,我的叙述一定要顾及人生账册的总体平衡。

收支平衡,这是人生的大问题,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都可不用顾及这个问题,因为还有时间,而到了五十岁,日程紧逼,你要写点什么,首先就要问自己,你人生的账册抹平了吗?

五十岁,乘坐最后一班地铁,顿觉凄然,一如这群年轻人,处于一个不肯结束的端口,那车即将驶向终点。

人说相由心生,五十岁的我面孔安详,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我,就像一个湖,巨大的力量深入湖底,那湖面却平静的像面镜子。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的感受是,四十是轮满月,彻底呈现它光辉的正面;五十是轮满月,彻底呈现它的负面。对我来说,完整的人生出现在五十岁。

如果人生是件器物,二十、三十、四十都要物尽其用,而五十,自己却想着要把他变成收藏品。

因为他已完整,它从火热中沉静下来,拥有了形而上的东西,时间和情感凝固下来,成为一种雕塑般的风情,将他置放于高处或底处,他都拥有迎风而立的`能量,且能岿然不动,他至少拥有一名观众,那就是他自己。

用眼去看,顿觉风声满面,用心去体验,满眼落花随雪,世界向我敞开,世界一股脑地要涌入我心中,而五十岁的我转识成智,即行即止,这美好的有着霓虹灯玫瑰色或雪或竹的君子清高的世界,你也落花随雪,与我同行同止,与我的世界作一处,我们组成一个共同而完整的东西。

我打量着我,仿佛打量一件精美的瓷器。收藏家们更喜欢打量藏品的的背面,那里通常更接近它的真实,那么,我欣然看着我五十的背面,

我一次次问自己,你的背面刻着什么?

按照西方现代哲学观点,人的出生是个未定状态,必须通过一次次选择,让世界向你敞开,并进入你的生命,进而丰富和完成整个人生。而我的生命更愿意闭合,不仅仅是对纷扰杂乱的社会,对自然亦如此,仿佛童年就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任何风雨的进入都是对他的一次侵扰和损坏,应该给这些人一些权力,让他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静坐、冥思,不要为他们惋惜,他们于童年就已经将自己完成。我说的这个人是我。

佛教在一个一个完整的体系里思考生命,幸运的是很早我就主动倾听佛陀的声音,听心倾听,几乎作为一种信仰,五十岁,人会更能接近于佛陀。我即是佛,至少要到五十岁才能作如此的状言。

在城市,敞开自己意味着受伤,意味着生命的支离破碎,人到五十,如果还没有破碎到失去原形,那应该庆幸,佛陀教会我如何关闭自己,如何完整,坚持自己的造型,坚持属蛇人的秉性,生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智慧来坚持和坚守,来迎接未来,这样说,就得提及孔子,他老人家说,五十而知天命,他的话我表示认同。

一种时间一样的东西在最后一班地铁里散开,此时年轻人拥有人生的正面,而我拥有完整的人生。

我们都不愿意一天的“结束”,最美好的东西恰恰位于时间的前端,五十岁,它的前端是什么,这答案或许最后一班地铁能告诉我。

篇2:超短恐布鬼故事:最后的一班地铁

超短恐布鬼故事 最后的一班地铁

冉彬走出位于市中心的那座富丽堂皇的写字楼的时候,月亮都已经有点西斜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他站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惬意地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在办公桌前蜷缩了一整天的身子顿时轻盈了许多,他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朝不远处的地铁站走去。

其实他一点也不喜欢搭地铁,他总觉着那黑黝黝的地铁口象一个怪兽,张着巨大的嘴吞噬着匆忙来去的人们,平时只要能避免他绝对不会选择地铁,但是这个钟点地铁是最好的选择。

一连几天,他都加班到深夜。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其实只是都市里的一个农民,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与众多和他一样的都市农民们一起奋力挤上严重超载的公车,分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各式写字楼里,在永不见天日的办公室里勤奋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直干到天黑透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更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农民,农民有黢黑却健康的体魄,有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他,脸色苍白得象一张白纸,亚健康的身体终日缺氧、酸痛,象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每天出卖着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换回来的却只有每个月底那薄薄的一沓纸币,还要忍受着上司的蛮横和刁难,而自己还要强颜欢笑曲意奉承!

十几分钟后,冉彬走到了地铁口,从地底下喷出的阵阵凉风让他打了一个冷战。毕竟是晚秋时分了啊!

刷了卡进了闸,站在闸机旁的引导员笑眯眯地对他说:“快点哦,最后一班地铁快到站了。”冉彬感激地冲他点了点头,苍白的灯光照在引导员的脸上,隐隐地泛着青光,让他的笑容看起来显得无比的怪异。

冉彬抬头看看了指示牌,列车还要两分钟才会到站。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站台上空无一人,不知为什么,他的心里竟有些发毛。他来回地踱着步,象是为自己壮胆,又象是要打发无聊的时间,空旷的站台上回荡着他空洞的足音。

列车快速地冲进了站台。

由于是最后一班车了,车上人并不多。

他上了车,穿过一节节车厢,来到了最后的一节车厢。

多年规律的城市生活让他养成了许多习惯,比如他习惯于吃一种口味的快餐,又比如习惯于坐最后一节车厢的最后一个座位,再比如习惯于爱不同的女人……这些都是无法解释却又无比奇怪的习惯。

还好,这最后一节车厢里人也不多,他常坐的位置空着,象一个痴情的女人静静地在那里等着他。

坐下后,他不由得为自己不恰当的感觉微微地笑了一下,他用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瘫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这也是一个不可解释的习惯,许多和他一样早出晚归的都市农民都有这种一上车就犯困的习惯。摇摇晃晃的车子象一个摇篮,人们就象一个永远睡不够的婴儿,在“吱吱吱”催眠曲般的噪音中昏昏欲睡。

迷迷糊糊中,一阵寒意袭来让他打了一个冷战,他睁开了惺松的眼睛,紧紧了外套,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旁边已坐了些人,忽明忽暗的灯光映从列车的窗外投射进来,人们的脸庞也跟着阴晴不定地闪烁着怪异的光晕。

不知自己睡了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到哪个站了,不过他要到的地方是这班地铁的终点站,他不用担心自己会错过了站。

反正睡不着了,他索性坐直了身子,观察起对面的人来了,这也是他一个莫明其妙的习惯。

正对着他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她穿着一件裁剪得体的白色连衣裙,胸前缀着一朵鲜红的玫瑰,姑娘一直低着头,长长的头发遮掩着半个脸庞,看不清是否漂亮。

姑娘的旁边是一个时髦的小伙子,他戴着一副耳机,象是听着MP3,身子不时地随着音乐轻轻地抖动着,他象所有那个年纪的人一样,毫无顾忌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点狂傲有点目中无人。

在他们旁边的车门处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抓着吊环,面朝着车门,冉彬从他疲惫不堪的背影和有些发皱的衣服判断他又是一个快被生活的重担压垮的都市里的农民。

坐在冉彬身边的是一对母女,母亲是一个恬静的少妇,有些苍白的脸上挂着一丝忧郁的神情,她的女儿最多只有四岁,是个可爱的小家伙,她静静地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吮着手指,黑亮的眼眸闪着灵动的光。现在的孩子真可怜,在这么晚的夜里,小小年纪的她还跟着妈妈颠簸在回家的路上。

小姑娘的身边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白领模样的青年,他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正低头认真地看着,嘴里不时咕哝着什么。

列车仍在黑黑的隧道里穿行着,铁轨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孤寂而悠长。

突然,一阵闷痛从胸口闪电一般地传遍全身,他下意识地掩住了胸口,揉了揉,抽了一口凉气。心脏在胸腔里跳得乱糟糟的没有一点规律,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以为那是亚健康的症状,城市人的毛病,他没有太放在心里。

列车还在咣当咣当地行走着,冉彬感觉有点不对,好象已经走了好久了,怎么还没有停站呢?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他开始有些慌张,心脏的跳动愈加激烈了起来。

他不安地四处张望。

忽然!

他发现,对面那个姑娘缓缓地抬了头,她用修长而苍白的手指撂起了脸前的发丝,她慢慢地瞥了冉彬一眼。冉彬的眼神正巧与这道慢悠悠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他不禁打了一个凉噤,那个姑娘的眼眶里竟然没一丝眼白,黑得不可思议!冉彬有些慌乱地移开视线,眼角的余光却看到她胸前那朵鲜红的玫瑰花开始往下滴着鲜红的水滴,一滴、两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血,那是从姑娘胸口流淌出来的鲜血!姑娘苍白的面庞慢慢地朝冉彬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冉彬惊骇得大叫了一声,面门而站的中年人,对面的小伙子,旁边的母女俩和那个白领模样的年青人一起盯住了冉彬。待冉彬看清了这几个人的面目之后,他的心脏跳得越发凌乱了起来!——那个中年人半边脸孔竟然露着森森的白骨,他咧着黑洞洞的大嘴,一股腥红的粘液从那个黑洞里缓缓地淌了出来,几只蛆虫在他的嘴角和早就没有了肉的鼻洞间来来回回地蠕动着白胖的身体……

“妈妈,叔叔好象很害怕哟。”旁边的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冉彬猛地转过头来,发现那个母亲伸出只有三只手指的手掌,一下一下机械地抚摸着那个唯一还象一个“人”的小姑娘,忽然,母亲拽住女儿的头发,猛地将小姑娘的头盖骨从她的头上拔了起来!白花花的脑浆还腾腾地冒着热气,象一碗刚刚点好的豆腐花!小姑娘还是自顾自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她们旁边那个年青人慢慢地将手中的书一页一页地撕了下来,又往空中扬去,飘忽的书页落在冉彬的脸上、身上,化成一张张散发着霉味的黄裱纸……听音乐的那个小伙子摘下耳机,音乐从他的MP3里飘出来,夹杂着铁轨的咣当声,回荡在车厢里,那分明是一首为冉彬而奏响的丧歌!

冉彬的头一阵阵地发晕,冷汗象潮水一样向他涌来,淹没了他,他浑身潮湿而冰凉。

不知道极度的恐惧是不是会让人忘记了害怕,反正此时的冉彬只会张大着惊骇的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僵硬的身子紧紧地靠在椅子上,他相信他的灵魂一定在那个时候抛弃了自己恐惧的躯壳!

那几个鬼魅一般的“人”,正一步一步地向他这具没有了灵魂的躯壳靠了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一只蛆甚至掉在冉彬的脸上,凉凉的,痒痒的。

冉彬发现自己的心脏竟然还在顽强地杂乱无章地跳动着!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尚存的一点意识告诉他:那个顽强的心脏很快就不会跳动了!

忽然,列车停了下来,门咣当一下打开了。

冉彬不知从哪来的勇气,他猛地站了起来,逃也似地冲出了车门,列车沉重的门在他身后猛烈地关上了。

冉彬拖着绵软无力的双腿,连滚带爬地在灯光闪忽的站台上奔跑着,那节诡异的列车一直不疾不缓地行驶在他旁边的轨道上,车厢里的“人”们都站在宽大的车窗前,静静地注视着他……

跑!跑!!跑!!!

冉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快逃离这个地狱一般的站台!

可是他找不到出口,站台象一个没有尽头的噩梦,无尽无休!

冉彬无助而徒劳地奔跑着、寻找着……

列车跟着他不疾不缓地行驶着……

忽然,冉彬被一个坚硬的东西拌倒了,一道红光从他的胸口喷涌而出。

在他倒下的一刹那,他看见那个小姑娘将只剩下半个头颅的小脸,紧紧地贴在玻璃上,对他一下一下地挥舞着小手,象是在和他道别,更象是在召唤着他……

冉彬缓缓地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扭曲的脸庞——

奇怪的是,他见到这个脸庞,竟然没有一丝恐惧,因为,这是一个他无比熟悉的脸,尽管它是那么的变形、扭曲,因为这张脸刚刚为他痛苦地哭泣过——一张发自内心的痛苦而真诚地哭泣的脸怎么可能还会是端正而美丽的呢?何况这哭泣的脸在微笑的时候也并不美丽,这是他女朋友雪儿的脸。

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冉彬变知道自己还没有死,因为雪儿曾经说过他欠她的实在太多了,在他没有还清之前,她是不会给他死的。

医生说冉彬是太疲劳了,精神有点恍惚,产生了幻觉,休息几天就好了。

冉彬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医生的诊断,他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几天后,一则从互联网上搜下来的信息让他再次凉汗夹背——

某年某月某日,刚刚启用不久的地铁由于电路的原因,在黑暗的隧道里停驶了三个小时,事后发现最后一节车厢地面上有一些来历不明的血渍和毛发,相信有四至五人失踪……

冉彬相信自己一定是在那最后一节车厢里遇到了那些失踪的人,而自己在车上没来由的心痛,是因为雪儿到云南旅游时为他请的那个据说可以避邪的玉观音在跳动,而自己的手掩住了它,让它无法冲出来护主,只能一下比一下重地跳动。那些鬼魅也许是受玉观音所震慑,无法对他下手,在他逃出车厢摔倒在地上的时候,玉观音得以冲破重重的衣服,正是那道红光驱散了阴霾……

而那个玉观音在那次救主之后,不知是因为挡了灾还是冉彬摔倒的时候碰到了,有一丝细细的裂缝从观音安详的脸上划过,一眼看去,竟象在笑……

篇3:《最后一班列车》读后感

《最后一班列车》读后感

晚上本来是想去学校博南教室去看第七播映室播放的《怦然心动》的,但是最后还是纠结着,没有去了,所以,在寝室里用室友的电脑选择看了《最后一班列车》。 其实,说实话,一方面是由于放的是法文,有的时候没有相对应的中文,所以,意思也没怎么特别好懂的',从头到尾看了两个多小时,还真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是想晚上看完一部电影然后写个很深刻的看后感的,但是,现实让我实在没什么话好说的,希望下次哪位朋友看过这部电影的,能够和我分享一下他或者是她的看后感。

篇4:秋.最后一班列车-散文随笔

秋.最后一班列车-散文随笔

秋.最后一班列车_散文随笔

那一年的那个秋天

我们站在最后一班列车的站台

再次遇见

风中

愉快的寒暄

挥手的'黯然

还有你走时回眸时那一张笑脸

便成了永远

我怎么也忘不掉你阿娜的身影或含情脉脉的眼眸

多少次梦景

你走进了我的心间

多少回梦景

你拽着我

随着风,遂着云,我住进了你塞外的玉轩楼

匆匆匆,又一个秋

晚秋的风再次刮落了草尖上那一抹绿意

落叶风卷儿的转

弹石的路啊 !

我伫足看着光阴飞逝

忍不住

又想起你

不知在这样落叶纷飞的季节里

你可感到了风吹来的丝丝凉意

看到雁行掠过的踪迹吗?

我开始为你写了一句一句暖心的话语

我把期待和欢喜

都藏在那一片红叶里

当你看到那一片红叶,或随风就落在你的眼前

拾起来呀 !

会不会

或随着风的翅翼,踏着云朵

与我又一次相见在这习习的秋风里

或又站在最后一班列车的站台上......

篇5:搭上最后一班捷径作文

我搭上了最后一班捷径,我记得有人给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搭上了一天中的最后一班捷径后,你可以在不远处的森林里看见幽幽的绿光!那绿光代表着希望与

我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几乎是只要一有

车上的人很多,有情侣有老人也有孩子。他们面带笑容,似乎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一个小孩告诉我,这班列车是通往森林里的那片发着幽幽的绿色的森林里。我兴奋得几乎快发疯了!我期待进入那个森林是如此的朝思暮想!

到了!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大片大片的玫瑰花,大片大片的草地……我着实的吓了一跳:外表这么阴森恐怖的森林尽然还有着这么令人着迷的景色!我站在草地的中央,翩翩起舞,

我要离开了,或许这班列车以后不能在见到了吧!但我还是依然像以前那样等待它的到来。

――搭上最后一班列车……

篇6:地铁出行散文

地铁出行散文

在外与朋友游荡了一整天,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上,一波又一波的人从身边经过,脸上神情各异。也许我们该是最悠闲的吧,因为我们没有最终的目的,单纯就是来坐地铁的。听上去有些傻却很有意思,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用百度地图持续导航便无所畏惧,也就是我们这样年轻的大学生敢这么做,或者说成有时间这么逛。

武汉的地铁站是新建成的,人虽然很多却感觉不像北京那么大,路痴的我竟然也能记住进站的方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自己变得很喜欢这种感觉,乘公交或是地铁,选择任意的线路,在任意的一站上车,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下一站是什么,就可以很放心地去听完一首歌或是看几章节喜欢的小说,或是小憩一会,不必担心会坐过站。随心情在任意的一站下车,四面八方的出站口,你站在中央,紧张的选择着,就像站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上帝给了你选择的权利,那么你就要接受所有的结果,无论好坏和难易。

仔细算算2016就剩下十多天了,在准备期末考试复习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时间走的真的好快。2016的前半截我还是一个为高考发愁的中学生,现在是因为一个普通期末考试而害怕的大一新生。相信对很多人来说,2016的意义与以往不同,在这一年我们完成了两个身份的转变,在这一年经历了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高考,在这一年结束了的寒窗苦读。我仍记得考场上那道至今仍没做出来的地理简答题,自己翻译得一塌糊涂的语文古文,可是却没有机会拿回卷子,没有机会再去听听老师的絮叨。高三那段日子好像会发光似的,一点一滴都是那么清晰,像部电影一幕一幕在眼前循环播放:糟糕的摸底考试,接下来的奋起直追,二月份的第一次模拟,高考前的集体撕书,6月8日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所有一切的记忆没有丝毫的减弱。那时的我们会记得自己的教室在哪一间,而不会像现在穿梭在各个教学楼的ABC座;记得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记得物理模型,记得政治四本书的目录及其对应页数,记得世界历史大事年表,记得直布罗陀海峡的经纬度数,记得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得自己的高考目标是要冲进一本大楼······可这一切,在高考过后,在我们收到各自的通知书以后,好像变得不同了。我们的心开始浮躁,开始迷茫也开始被束缚着。我们的所有空闲时间都被他人安排,被部门工作被活动被聚餐所充斥,好怀念以前刷题的日子,会很用心的更正每一道题的答案,而现在很少在这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了。

篇7:地铁的散文

地铁的散文

每一种邂逅都是一种缘分,每一种擦肩都是一种遗憾。面对拥挤的人潮,多少人相逢不识,多少人在彼此的眼角余光中错过。如果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这些回眸大抵也是没有意义的。

上海于我,意义何在?一次次擦肩而过,始终不曾驻足。若说缘分深,也只仅于擦肩而过。若说缘分浅,却又一次次相逢。在茫茫人海中,在无边繁华里,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热闹,也看到了从未看过的寂寞。

坐地铁的时候,满满一车的人。少数的在交谈,更多的在看手机。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跟外面熙攘的.人群毫不相干。每当此时,我总想起张爱玲的《封锁》。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封锁的情况下在公车上恋爱了,下车后又自然而然地分手了。如果不是因为那一次封锁,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坐上了同一辆公车,如果不是因为彼此都有一份叛逆,他们之间不会擦出火花。那份感情,不过是昙花一现。彼此都清晰地看到了结局,彼此都明了彼此的选择,有不如无,遇不如不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无情自逍遥。吕宗桢和吴翠远封锁下坐的那一趟公车,也如这一列列疾驶而去的地铁。但是,现在的地铁或许比他们坐的公车更加沉闷。车里的人可能无情,却不见得逍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禁锢,那是鲜衣怒马的外表粉饰不了的。一如这繁华的大上海,也有它不为人知的沧桑。

属于张爱玲故事里的残酷,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有人扮演吕宗桢,也有人扮演吴翠远。生活,的确是常常叫人生出一些希望,又在眨眼间幻为泡影,成了一个尴尬的念想。上海,十里洋场,繁华迷眼。多少人看到了希望,却落得失望一场!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希望都会幻灭,总有人凭着那一点希望获得了成功。只是,那样的几率大抵也是少之又少的。上海的地铁站,人潮汹汹,忽聚忽散。有人喜相逢,有人伤离别。我也曾在这里一次次同亲人相聚,又一次次同亲人别离。重逢固然欢喜,离别也着实黯然。如此循环往复,便不在那么感情用事,聚散愈来愈带了几分平淡。若说心是麻木的,倒也不至于。明白每一次翘首期盼和每一次目送里都有一份深挚的情意,那些不需要言语去表达。一个背影,一个眼神,一次挥手,一声叮咛,将那森冷的地铁站也焐热了。

每一种交通工具,在周而复始地运行中也生了那些个莫名情愫,有些绝尘而去,有些落在了行人的心中。那些个步履匆匆,那些个擦肩而过,不过是城市里长演不衰的一出戏。有人看着新鲜,有人看着腻歪。尽管如此,戏不会落幕!你要看吗?

篇8:站好最后一班岗作文300字

站好最后一班岗作文300字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上时,一个喜讯传入我们的耳中,我们班主任—王老师结婚了,每天看着她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美滋滋的,过了不久,我无意中发现王老师的小腹微微凸起,后来听同学议论,王老师怀孕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担心,王老师还能继续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了吗?第二天,我来到学校,看见王老师和往常一样在讲台上为我们讲课,我心里塌实了许多。可是又过了一两个月,她的肚子一天天变大,走路变慢了,行动逐渐不方便了。但在课上,她的板书依旧那样清秀、工整。她的状态依旧那样投入。她对工作的态度依旧那样认真、一丝不苟。因为大家都知道,老师累了,那些上课时搞小动作说话的.天同学,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认真听老师讲课,每节课举手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几倍,所有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成绩也自然的提高了。

当王老师快要生孩子时,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是步行到江南广场,由于老师身体不行, 也不让我们没有班主任,就招来几位老师带领我们队伍,当我们来到广场居然看见了王老师,王老师为了让我们像其他班同学一样开心,就拖着她那疲倦的身体一起和我们做游戏,我看到她的汗水从脸颊上流了下来,我就知道老师累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这样王老师日复一日地陪着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在开家长会的那天,又一个喜讯传来,王老师的小宝宝诞生了。这似乎都是老天安排的,让王老师给我们上完了最后一节课。

王老师您虽然没有老教师经验丰富,也没有优秀教师的名气十足。您那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给我们四年七班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我们更为有您这样一位班主任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地铁出行散文

最后一点钟散文

雪中飞舞地铁情散文

最后的dear散文

爱到最后无言以对短篇散文

最后一个秋夜 散文

一班体育比赛口号

最后一场秋雨的散文

地铁年终总结

地铁辞职报告

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最后一班地铁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