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白酷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
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一:战神传说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二:仙人授道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三
传说中的黄帝是一位圣王明君,也是一位修道的人,他一统华夏,“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在治世的同时修身证道,以德教化百姓,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传黄帝生下来两个多月就会说话,十岁时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了解,明了自己的责任,注重修身积德,长成后更是个聪明非凡的人物。
他即位后,看到当时诸侯中的九黎族蚩尤暴虐百姓,诛杀无辜。为了拯救人民,他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但蚩尤凭借妖术,黄帝之兵不能前进。于是黄帝在琼林台虔诚向上天祈祷,请求天命,西王母便命使者授给黄帝玉符,天帝又命玄女教给他兵机,授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等,赐给他九天六甲兵信之符,黄帝在神兵的帮助下克伏了蚩尤之党,平定四方,天下始归一统。
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率民以事天。黄帝在打败蚩尤后,于当年七月又来祭天,感谢上帝帮助之恩;三年后的八月第三次祭天,报答上帝使国家强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在泰山上举行了“封禅”仪式祭祀天地。在泰山顶上筑坛,行祭天礼,叫封;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作平坛,行祭地礼,叫禅。黄帝得到了天赐的宝鼎——铜鼎,在那时是极其珍奇的;有凤凰衔着卞图送给他,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又有黄龙捧河图洛书献给他,这些都表明是天下安宁、大祥的征兆。
黄帝曾向玄女询问治国之道,玄女回答:“君无为而民自化,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事而民自富,君无欲而民自朴。以文善化,循循诱导;惩恶扬善,扶弱济困;上应天理,下顺民心;行仁义,施德惠;立正法,塞邪道;修庙堂,祭祖明;四方怀德,百姓感化;以正治国,以德服众,以理教化,慈悲宽宏……”黄帝又问:“何谓王道之弊?”玄女回答:“官昏庸而贪,丧德而暴;积乱于内,引患于外;伐民纵暴,好歹倒悬;民冤不伸,恶暴不除;不树中枢,众心散乱;疏于善化,邪风盛行;浪费铺张,天降饥荒……”,黄帝问道“有人隐居山林修行,言能归九天,可否?”玄女回答:“有根基者、有善慧者、有功德者,天必应之,随缘而归。若不修心、修德,多邪念,则难有机缘,纵然修行百年也难归矣。”黄帝问:“可否知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玄女回答:“观现在,就知过去;看今世作为,即知后世祸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昭昭,善恶分明。”黄帝本来是智慧绝伦之人,经玄女一说,自然是声人心通。
黄帝几经跋涉,寻真访隐,问道修道。他登崆峒山,问广成子以大道,广成子告诉他至道之精要:“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存神定气,方可长生”。之后他又到过峨嵋山,见天皇真人于玉堂,天皇真人讲道:“顺应大道,以德治世,便可以把天下交给他;一切行为合乎天理,便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黄帝尊奉有德,任人唯贤,他常听从贤臣的忠告。黄帝还将全国共分九州,提出以“德”施天下,修德立义,惟仁是行;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要求官员节简朴素,以身作则。
黄帝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以制定历法,确定天下万物名称;教百姓造屋筑城,播百谷草木,制造舟车,养蚕制衣,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黄帝还以甲、乙等十天干,子、丑等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循环来纪时、纪日、纪年,定度量衡之制。黄帝令擅长描摹绘画的史官仓颉搜集、整理文字。仓颉揣摩文字,废寝忘食,感动了神明,有凤凰衔来神书,历经数年,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遂成文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使民族文化从此有了一个稳固的载体。黄帝令乐官伶伦作律,伶伦在山谷中找到适合的竹管以作箫,吹它的声音作基本音,就是“黄钟之宫”,又制成长度不同的十二个管,应十二律,并以他听到的凤凰的鸣声来校正它们,后来又相应铸了十二个钟作乐音的标准。黄帝祭天于泰山时,亲自创作了第一支乐曲《清角》,人称天乐,曲调昂扬激荡,感天动地,流传后世。黄帝与岐伯诸人讨论医理,作内外经,有《素问》、《灵枢》等各种医书,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
相传黄帝后来以功德隆重而得道升天,民皆仰望和赞颂。《管子》一书写道:“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黄帝带头实践修之身而天人合一治世,依据大道的规律法则创立了符合大道规则的人间法律,给人们指明精神回归、淳德归道之路,使道德作为人们恪守不离的思想行为准则。当时社会,尊道是人们共同自然信守的共识,维系着仁治社会状态,人们的心灵和行为都充满着上善,通过修身能够直接与大道相感通,与神相感应,与人为善,慈爱万物。黄帝的丰功伟业和海纳百川的精神,使人们充份感受到人文始祖和中华民族祖根文化的魅力和身为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篇2:荐轩辕黄帝
伟哉吾祖!生而神灵,成而聪明。神农世衰,天下纷争,诸侯侵伐,暴虐百姓,怜吾生灵,乃习干戈,修德振兵,以征不享。蚩尤为乱,战于涿鹿,蚩尤即灭,诸侯咸服。习治五气,时播百谷,淳化鸟兽,百姓丰足。仓颉造字,文明传承,教化百姓,淳朴民风,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上古之治,和谐大同! 大哉吾祖!佑我中华。十二规划,蓄势待发,蓬勃锐气,强劲步伐。三农为本,工商哺粮,农民增益,和谐永昌!亿万同胞,海外炎黄,翘首共盼,回归台湾,五湖同脉,四海同根,合为一统,共祭轩辕,巍巍国风,创世大典!民富国强,军威远扬,卫我南疆,重建瓦良格;保吾国脉,护航亚丁湾。创新科技,教育先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赖祖鸿福,栋梁辈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共和百年,俱赴小康。“嫦娥”奔
月,天宫开建,千年飞天,一朝梦圆,携手未来,再书辉煌。
今,清明即至,桥山翠微,同根同祖,共祭轩辕,明我国运,以告吾祖,子孙不负,先祖宏望,继往开来,创世新章!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心来兮 亲笔
4月3日 晚
篇3: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历史故事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始祖。
在中国的历史纪年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只能从距今40前的夏代算起,而夏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无地下文物考古资料,所以只能凭借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尤以黄帝的传说最多,也最引人关注。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直到西汉司马迁写那部伟大着作——《史记》的时候,才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据史学家研究,在中国古史五帝传说的记载中,五帝时代可分为两大阶段,五帝前期以黄帝为代表,其主要活动地域多在北方。黄帝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豸旁加区)、虎”,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落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黄帝为有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色彩。
然而,这些传说多年来一直缺乏考古实证。近年来,随着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考古的不断深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20余件形似熊龙的玉玦,这种玉雕熊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多的种类之一,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四大主要类型(即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佩、方圆形玉璧及以玉雕龙为主的动物形玉)中最具形象的一种。
这类玉雕熊龙除在辽宁省牛河梁及附近建平县出土较多以外,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和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以及河北省的围场县都有出土,其分布面覆盖了红山文化分布区的大部分。可见,玉雕熊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据考古专家研究,红山文化及其所在的辽西地区,是中国东北文化区的一部分,又是东北文化区与中原文化区交汇的前沿地带。东北文化区的经济生活是以渔猎为主,熊崇拜本是渔猎民族所特有的习俗。红山文化以熊为主要崇拜对象,正反映了东北渔猎文化的地域特性。而这种熊崇拜恰好与古史记载中“黄帝为有熊”的传说相吻合。
红山文化玉雕熊龙的确认和以熊龙为动物神主神学说的提出,为古史中有关黄帝传说的记载和考证提供了一个重要实证。神奇的玉雕熊龙,也许是解开长期以来扑朔迷离的黄帝乃至五帝传说的一把钥匙。因此,根据这些年的考古发现,人们相信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古书里是这样解释的:《淮南子》一书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这就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的,故名“黄帝”。还有一种说法,黄帝,古书也写作“皇帝”,它的意思是“黄天上帝”,“皇”是“帝”的形容词,形容“帝”的光辉伟大。黄帝本来是“皇天上帝”的意思。有些古书把“黄帝”这两个字径写作“皇帝”,表明了黄帝的神格。古时候的国君都不称帝,从周代开始称“王”,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觉得称“王”不过瘾,才开始称“皇帝”。
据史籍记载,他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号有熊氏,是少典之子。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部落,部落首领叫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都是有硚氏之女。
有一天,附宝看见一道大电光闪耀着缠绕北斗星,把宇宙整个照得通明透亮,顿时腹中有感而怀孕。在孕育了二十五个月之后,她在青丘(轩辕之丘)生下了黄帝,因此取名轩辕。对于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还有另一种解释: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智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有四张脸,先后打败了无数的敌人,最后在鼎湖乘龙登天,安坐在天廷的中央,做了中央的天帝。他手里拿着一条绳子,和他的属神后土,共同统领四方。其他四方分别是:东方太昊,属神句芒;南方炎帝,属神祝融;西方少昊,属神蓐收;北方颛顼,属神玄冥。这样随着黄帝和四方天帝的确立,一幅完整的神国组织图便绘制成功了。
同时,还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经常派这些神替他做事。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实际上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
黄帝生活的时代还是部落、氏族聚居时期,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黄帝部落聚居的地方,历史记载各有不同。有的说,黄帝族发祥于今陕北地方,后来沿北洛水向东南迁徒,渡过黄河,又向东北发展,终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附近的山弯弯里,史书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说,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名曰“轩辕之丘”。这说明当时大约还没有完全定居,部落经常迁徙,黄帝部落大体活动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线。这时黄帝部落已逐步由游牧转为从事农业。
篇4:轩辕黄帝讲武楼
讲武楼是一状似楼体的山峰。位于新密市苟堂镇范堂沟村南的具茨山顶峰。南于禹州市毗邻,东接大隗山,西连大鸿山。此峰上端有一底长97米,宽16米,高21米,上面有一248平方米的石质平台。分为大营、小营两部分,四周有两米高的`石砌围墙,中间建有以黄帝庙为主的一组建筑,面积达一百余平方米。
据传当年黄帝曾在此讲武练兵,指挥士兵在山前山后操练演习。在这里屯兵九年,最后挥师北进在琢鹿打败蚩尤,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 此地位于具茨山中部,东接大隗山,西连大鸿山,南与禹州市毗邻,西北与讲武山相望。可与这些景点形成黄帝文化旅游线路。北与新密至新郑公路相距七公里,范堂沟村小公路可达山脚。自然风光保存完整,山上讲武楼群众自发捐资建有以黄帝庙为主的一组建筑。
----本文源自新密旅游网
篇5:精选经典传说故事
我顺着山腰间那条羊肠小道独自行走,路过一棵榕树,突然从树上掉下一头狗熊来,就掉在我的鼻尖前。
每到夏天,贪吃的狗熊就会一次次爬到树枝上往地下跌,俗称“跌膘”,把身上多余的脂肪跌掉点,把臃肿的身躯跌得苗条些,就像人类为减肥而苦练健美操。
这是一头高约一米八左右的成年公狗熊,浑身漆黑,胸部有一块月牙形的白斑。我傻了眼,狗熊也愣住了。我的反应比狗熊快了一秒钟,歇斯底里地大叫一声,转身就跑。狗熊“”叫着,紧追不舍。山道崎岖,我是到乡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村教师集训的,还背着一条薄棉被捆扎的背包,根本跑不快,才跑出去几十米,彼此的距离就缩短到只有几步之遥了。
我想,再这样跑下去,我很快就会跑进阎王殿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的。我突然想起寨子里的老猎人曾经教过我的话,说是一旦与狗熊遭遇,来不及躲避,的办法就是躺下装死,狗熊对不会动弹的“死人”不感兴趣。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我心一横,直挺挺地就地倒下,闭起眼,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不一会儿,狗熊来到我身边,围着我转了几圈。我脊梁发麻,生怕它一屁股坐在我身上。狗熊对付敌人有三手绝招,嘴咬、掌掴、屁股碾。三招中数屁股碾最厉害,上千斤重的身躯,像石磨似的压在对手身上,坐还不规规矩矩地坐,仿佛生了满屁股痱子似的左右磨蹭搔痒,再壮实的汉子,被熊屁股这么一碾,也会变成一张肉饼。
谢天谢地,这头狗熊还不累,还没要坐在我身上歇歇的意思。我松了一口气,心想,装死这办法还真管用,今天大概能蒙混过关了。谁知在这节骨眼上,我出了个大洋相。
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到狗熊热烘烘的嘴在我的脸部慢慢移动,大概是在检验我是真死还是假死。熊嘴上的绒毛磨蹭我的鼻孔,痒丝丝的,特别渴望能舒舒服服打个大喷嚏。我知道现在不是打喷嚏的时候,我竭力忍住,可是,鼻黏膜受到刺激后急欲喷发的生理现象竟那么难以克制。我浑身一激灵,不由自主地张大嘴:“阿—嚏!”打了个天大地大的喷嚏。
我这个喷嚏,糊了狗熊一脸鼻涕,它大概也害怕“炸尸”,也嫌鼻涕脏,往后退了一步,惊愕地望着我,不断地用前掌揩自己的脸。我趁机撒腿就跑。我当时处的位置是在半山腰,我记着当地猎人教过我的,遇到狗熊,不能走上坡,因为人的体力有限,爬坡绝对爬不赢狗熊的。于是我往坡下冲。我连滚带爬,比兔子逃得还快,心想这下大概能死里逃生了吧。扭头一看,心凉了半截。那头公狗熊坐在山坡的茅草上,滑滑梯似的迅速滑下来。它倒很会玩,我可要遭殃了!眼看公狗熊就要滑到我身上来了,我没办法,只好双手抱着头,身体卷成球状,“咕咚咕咚”往下滚。
也不知“人球”究竟翻了几个滚,只听“扑通”一声,我感觉到浑身冰凉,睁眼一看,自己已经泡在一条齐膝深的小河里。“人球”滚动比狗熊滑梯要快得多了,它还在坡上忙乎呢。我落汤鸡似的站起来,跌跌撞撞往对岸逃。没逃几步,我就在河中央定格了,魂飞魄散,全身瘫软。我看见,对岸还有一头狗熊正在沙滩上徘徊呢!
这是一头母熊,腰粗膀圆,胖得看不清曲线,大约有一米六几的高度吧,胸腹间隐隐约约能望见结实的乳房。
公狗熊滑滑梯已经滑到小河边,踩着河水朝我追来。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我举起被水泡湿的背包,想朝公狗熊掷去,以期能赢得一点逃命的时间。我还没扔出手呢,突然,公狗熊狠狠地瞪了一眼我双手高擎的那只背包,愤怒地吼叫一声,弯下腰来,从河里抱起一块大石头,用双爪举过头顶,我摇晃,又扭过头去朝岸边的母狗熊炫耀地“呜呜”叫。
篇6:精选经典传说故事
太阳公公工作了一整天疲劳地躲到山后面休息去了,月亮婆婆带着一群闪闪烁烁的小星星挂在了天空,天渐渐黑了下来,夜晚来临了。
月亮婆婆在干什么呢?
月亮婆婆在值夜班呢。瞧!它们值班多么认真呀:月亮婆婆笑微微地看着,小星星眼睛一眨一眨亮闪闪的。
月亮婆婆和小星星们看呀看呀,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小鸟飞累了,扇动着疲倦的翅膀飞回了树枝上的鸟窝,鸟窝真舒服呀,小鸟打着哈欠躺在软软的鸟窝里,“呼呼”地睡着了;小白兔们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里,伸伸懒腰躺在床上,听兔妈妈唱着摇篮曲,静静地睡着了;小花猪打着饱嗝,摇着尾巴,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往床上一躺,呼噜噜、呼噜噜地睡着了;小花狗丢下肉骨头,用它的舌头舔了舔嘴巴,走到主人为它准备好的玉米皮编成的狗窝里,那里面还铺着柔软的稻草呢!小花狗趴在了窝里,耷拉下耳朵,垂下眼皮一动不动地睡着了……
现在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你看,这个小朋友在刷牙洗脸洗脚,然后,她脱下自己的衣服、鞋子,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叠放好,再上床盖上小花被,轻轻闭上了眼睛,慢慢地小朋友睡着了,“呼、呼呼”她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这时,月亮婆婆开心地笑了,她轻轻地冲小星星们点了一下头,星星们便心领神会地演奏起柔美舒缓的乐曲,月亮婆婆甜美轻柔的唱着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篇7:精选经典传说故事
一只饥饿的狐狸正准备出门找午餐,突然,从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狐狸打开门,门口竟然站着一只小肥猪。
“哎呀,我找错门了,我以为是兔子的家呢!”
“没错,你来得正是时候!”
狐狸把小猪狠狠地拽进屋里,大声叫道:“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我要吃一顿香喷喷的烤猪肉,现在,你就乖乖地给我躺到烤锅里去吧!”
挣扎是没有用的,于是,小猪说:“好,那就听你的安排吧。不过,我很脏哦,在你吃掉我之前,就不想把我洗得干净一点吗?”于是,狐狸就忙起来了.他捡来了树枝、生起了火,再到河边去提来了水,然后,给小猪洗了一个痛痛快快的热水澡。狐狸说:“好啦,现在你是全村最干净的小猪了,快给我躺到烤锅里去吧!”
挣扎是没有用的,于是,小猪说:“听你的安排吧。不过,我太小了,在你吃掉我之前,就不想喂饱我,让我长得胖一点吗?”于是,狐狸又忙起来了。他摘来了西红柿,做了通心粉,还烤了一炉金黄色的小甜饼。小猪大大咧咧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狐狸说:“好啦,现在你是全村最肥的小猪了,快给我躺到烤锅里去吧!”
挣扎是没有用的,于是,小猪说:“听你的安排吧。不过,我是一只勤劳的小猪,我的肉一定特别硬。在你吃掉我之前,就不想先给我按摩一下,让自己吃上更嫩一点的烤肉吗?”于是,狐狸又忙起来了。他让小猪坐在木椅上,为小猪捏捏头、松松肩、拉拉腿,小猪舒服得直哼哼。狐狸说:“好啦,现在你是全村皮最柔软的小猪了,快给我躺到烤锅里去吧!”
“那好吧,不过,这些日子我的确太累了。你看,我的背还有点僵硬呢,你能再用力替我按摩一下吗?对,就这样,再用点力气!”过了一会,身后传来狐狸的呼噜声,小猪轻声问:“狐狸先生,狐狸先?”
狐狸没有听见小猪的喊声,他累极了,沉沉地睡去了。
村子里最干净、最肥、最柔软的小猪,拿着剩下的甜饼,飞快地跑回家去了。
篇8:精选经典传说故事
土豆先生是一个大大的土豆,头带一顶旧礼帽,样子有点儿丑,见了人总是笑呵呵的。
土豆先生想教给人们种植土豆,它来到H国对国王说:“国王陛下,请让您的臣民种土豆吧,土豆产量很高,而且很好吃。不信请尝一下。”说着土豆先生从兜里掏出一些薯条。国王吃了感觉很好。于是他对臣民们说:“今年大家都种些土豆吧,土豆很好吃,产量很高。”
“可它的样子太丑了,我们不能相信。”臣民们固执的说。国王很生气:“今年谁家不种一部分土豆,我就罚谁每天给王宫打100桶水。”臣民们没办法只好种。到了收获的时候,人们发现土豆的产量真的很高,口味挺不错。
土豆先生很高兴给一个国家带来快乐,它又来到W国对国王说:“国王陛下,请让您的臣民种些土豆吧,土豆的产量很高,而且口感很好,不信请尝一下。”说着它拿出一些土豆沙拉。国王吃了感觉很好,于是他对臣民们说:“今年大家都种些土豆吧,土豆很好吃,产量很高。”
“可是我们从没种过,我们没办法相信。”臣民们说。国王想了想说:“这样吧,今年谁种土豆,我就奖给谁一枚金币。”臣民们都很高兴的种上了土豆。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家觉得种土豆很合适——能吃上美味的土豆还能奖励金币。
土豆先生又高兴的走了,这回它来到H国,同样它还是请国王让臣民们种土豆。但它对国王说了H国和W国的臣民们开始不愿种土豆的事。
国王仔细的考虑了一会儿说:“我有办法了。”他找来几个大臣说:“这里有非常好吃,产量又高的土豆。你们带回家自己种,不要让老百姓知道了。”
几个大臣高兴的带回很多土豆块茎。可不知道这消息怎么让老百姓知道了。大家纷纷找国王评理:“为什么只给大臣们土豆种子,而不给我们呢?这不公平!”国王装作不好意思的说:“好吧,好吧,每家都有。”这样土豆一下在E国种开了。
看到这么都人吃上了香甜的土豆,土豆先生又高兴的走了。它又要到其他国家去了……
★ 十二生肖传说故事
★ 春节的故事传说
轩辕黄帝的传说故事(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