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哥哥不烦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大班数学:比赛人数大统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大班数学:比赛人数大统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大班数学:比赛人数大统计
目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进一步感知数量的多少。●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操作,对统计活动有兴趣。准备●幼儿统计表格:画有运动标记的纸条每人1张,油水彩笔若干。教师统计表格1大张。(见教案最后)●每个幼儿的区域活动“报名卡”●4个盒子,在每个盒上戳一些小洞,在盒子的前面一侧贴上运动项目(澳大利亚袋鼠跳、happy canoe、火炬接力和小车游世界)的图标,作为插“报名卡”的底座。●活动前请小朋友拿好区域卡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下面。过程●快快来报名师:小周老师听说小朋友上个星期举办了运动会,是吗?(幼:是的)师:那你们还记得我们蓝天二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什么运动项目吗?(幼:澳大利亚袋鼠跳、happy canoe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拿出标记)——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说出运动项目的名称。师:恩,小朋友们的记性都不错,小周老师还知道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参加了火炬接力和小车游世界的运动项目。你们能找出相应的标记图片吗?●游戏报名师:恩,今天我们在班级里也开展一个运动会,但是开始之前我们先要报名。师:今天我们要用区域活动卡作为报名卡,请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区域卡。——出示代表不同运动项目的鞋盒,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将自制的报名卡插到相应的鞋盒上。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都拿到我们的报名卡了,那你们想好小要参加什么项目了吗?周老师想请一些想好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幼:)师:恩,小朋友说要参加x项目,那我们就将他的卡片插在我们的报名处贴着盒子上的洞洞里,就想这样,我们再请一位小朋友来报一下名试试(引导幼儿正确说出项目并正确插进指定的盒子)●数数比赛人数有多少师:恩,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学会报名了。运动员是很遵守纪律的,不然会被取消比赛资格,所以我们报名的时候也要排队。请全体小朋友st up turn left ,一个一个的来插你们的报名卡来报名,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好。师:现在大家都都已经报好名了,我们看看第一个运动项目报名的有多少啊?(教师做举手回答的动作,先让幼儿目测,然后集体数数,一次4个,算出总数)师:恩,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共有位运动员报名了。师:但是,有些运动项目是不是人太多了?我们因为场地问题需要调整一下,那怎么调整呢?(幼:不参加;换其他的)师:刚才小朋友说了一些好的办法,小周老师觉得还是换一个项目比较好,你们同意吗?(幼:同意。)那有没有报名x项目的小朋友愿意改的啊?请举手告诉大家。——幼儿尝试用涂格子的方法一一记录报名结果。(如果幼儿自主报名的时候没有出现特殊值的情况,就不必走调整这个环节)师:恩,现在我们蓝天二班的运动会报名已经顺利结束了。我们要把报名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师:(出示画有运动标记的纸条)你们能看出来这张表格分别是记录哪项游戏的吗?(请幼儿活动说说理由)师:对了,记录前我们要看清表格下面的标记,再进行记录。有几个小朋友报名这个游戏,就用符号画几个符号,比如:小周老师想用画圆圈的方法,有5个小朋友报名happy canoe我们就几个圆圈呀?(5个)那如果有4个小朋友报名参加happy canoe,我们怎么记录呢?(画4个圆圈)师:明白了吗?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起立,转身,蹲下,把小椅子变成小桌子记录表格。●比一比人数有多少——引导幼儿表述统计结果,如手持某幼儿的记录单问幼儿“为什么画5格呢?”引导幼儿回答因为有5个小朋友参加该项活动。——参加哪种运动项目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引导幼儿把画好的格子纸条并列放置,比比多少。——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大的纸条并将其并列放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说说哪个项目参加的人最多,哪个项目参加的人最少,有没有参加人数一样多的项目。——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结果,在对应的运动项目下贴上数字卡片。(将幼儿的统计结果贴到教师表格二上)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号小朋友是怎么记录的。(引导幼儿回答因为有几个小朋友参加该项活动就用符号记录了几下)师:我们刚才看了很多小朋友记录的报名情况,我们来说说那个运动会项目报名最多?那个运动会报名项目最少?哪些项目参加的人数一样?(教师在教师表格一上写上相应的数字)师:恩,到现在啊,我们的运动会报名项目已经全部结束了,小周老师还觉得啊,我们做的纪录表都很有趣,小朋友们觉得做记录好不好玩啊?那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个本领来记下数字。建议●此活动结合本班将要开展的运动会进行,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理念。●将报名盒保留在区域中,供幼儿延续点数、讨论。●完成幼儿活动材料《数学》中的《我爱晨间运动》。
篇2:大班数学 统计
大班数学 统计
活动由来:(设计思路)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目的要求: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指导过程: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统计?”(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活动延伸:
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
篇3:大班数学:学习统计
大班数学:学习统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 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篇4:大班数学《简单的统计》
大班数学《简单的统计》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篇5:笔试题统计人数
求一个论坛的在线人数,假设有一个论坛,其注册ID有两亿个,每个ID从登陆到退出会向一个日志文件中记下登陆时间和退出时间,要求写一个算法统计一天中论坛的用户在线分布,取样粒度为秒,
分析:
一天总共有 3600*24 = 86400秒。
定义一个长度为86400的整数数组int delta[86400],每个整数对应这一秒的人数变化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开始时将数组元素都初始化为0。
然后依次读入每个用户的登录时间和退出时间,将与登录时间对应的'整数值加1,将与退出时间对应的整数值减1。
这样处理一遍后数组中存储了每秒中的人数变化情况。
定义另外一个长度为86400的整数数组int online_num[86400],每个整数对应这一秒的论坛在线人数。
假设一天开始时论坛在线人数为0,则第1秒的人数online_num[0] = delta[0],
第n+1秒的人数online_num[n] = online_num[n-1] + delta[n]。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天中任意时间的在线人数。
笔试题:从10G个数中找到中数
在一个文件中有 10G 个整数,乱序排列,要求找出中位数。内存限制为 2G。
分析:
不妨假设10G个整数是64bit的。
2G内存可以存放256M个64bit整数。
我们可以将64bit的整数空间平均分成256M个取值范围,用2G的内存对每个取值范围内出现整数个数进行统计。这样遍历一边10G整数后,我们便知道中数在那个范围内出现,以及这个范围内总共出现了多少个整数。
如果中数所在范围出现的整数比较少,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范围内的整数进行排序,找到中数。如果这个范围内出现的整数比较多,我们还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此范围再次分成多个更小的范围(256M=2^28,所以最多需要3次就可以将此范围缩小到1,也就找到了中数)。
★ 笔试题统计人数
★ 参观大射电体会
★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大班数学:比赛人数大统计(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