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l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聂绀弩简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聂绀弩简介,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聂绀弩简介
读《聂绀弩全集》
聂绀弩先生全集的出版,是文化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但方便了后人对先生的研究、使先生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得以完整地流传后世,而且是给中华近代文化增添了光辉。
聂先生的文章,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些,主要是关于《水浒传》和其他一些论古典文学的文章,当时很为他的新颖观点所吸引。至于从中受了哪些启发,现在也早不记得了。这和我从来没有打算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有关。当时就听别人说过,聂先生是个很有才气的老先生,可惜没有聆听过他的教诲,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这次全集出版,使我得以窥其全豹。重温过去看过的诗文,颇有知新之感;看过去没读过的篇什,我的第一感觉是吃惊。原来他有过那样不平常的经历,那样广博的知识,在许多方面有那样深的造诣。举个例子说,先生不仅在杂文、旧诗词、古典文学领域成绩斐然,就是在一般人不大感兴趣、不大了解的语言文字学领域竟也钻研得这样深!我是学语言学的,而且专攻古代汉语。以前根本不知道先生曾对上古复辅音、四声、方言、词源学有过这样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语言学界在讨论到这些问题时几乎没有人称引过先生的著作,看来不知道先生在这方面造诣的不止我一人。我想,如果先生的旧作能够早一点重新刊出,或全集早一点出版,那对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会有多大的好处啊。
这次全集出版,我见得晚。得到书时,正值开全国人代会,一点看书的时间也没有。这几天我抽暇翻阅了五卷,不管看哪一卷,都是不忍释手。深夜灯下,时而为先生独到而鞭辟入里的见解拍案叫绝,时而为他在逆境中的苦涩幽默忍俊不禁。每读一卷,我似乎又增加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喜欢先生的杂文。犀利、准确、深刻、入微,爱憎分明、死生肉骨,严峻中不失幽默,信笔时不漏滴水。在《怎样做母亲》一文中,他不为尊者讳,直写幼时怎样接受母亲的鸡毛帚“教育”,而他从中得出的结论则是:“怎样做母亲呢?让别人去讲大道理吧,我却只有两个字:不打。”因此他所不讳的是封建式的落后的教育,是无知之中对孩子的摧残。
我喜欢先生的旧体诗词,特别是“散宜生诗”,万事万物皆入诗,一词一句都是情。因为给妻子改了一篇发言,55岁的文豪就被弄到冰天雪地里劳改。但在他,冻白菜成了“明珰翠羽碧琉璃”,挑水是“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穿双球鞋也有“便欲仙”之感,童心由此大发,“得意还愁人未觉,频来故往众人前”。先生的诗常谐中寓庄,发人深省,安知这一联不是描绘世间常态?至于像“因人俯仰终奴仆,家数自成是丈夫”,“彩云易散琉璃脆,只有文章最久坚”,“英雄巨像千尊少,皇帝新衣半件多”,以及“路越崎岖越坦平”等句都是他历尽沧桑体味到的人生哲理。先生以白话常语入诗,似乎信手捻来,自然质朴,情趣盎然,时而细腻,时而豪放,若非胸中丘壑深妙,是做不出这样的诗的。我在他那豁达俏皮的诗句里品出了辛酸悲怆,有时不禁掩卷沉思。
先生这十大本文著,记下了一个时代。这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添在中华文化大坝上的沙石。面对全集,我再一次感慨自己读书太少了。先生生逢乱世,生活道路坎坷曲折,一生很少平静安宁,但是却涉足那样广,事情做了那么多,写作研究的成绩那样大,直至临终,笔耕不辍。与之相比,我深觉疚愧。我想,如果全集能够唤起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自省,知道应该珍惜生活,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事,知道人的一生总要给民族和国家留下点什么,那么,编辑出版全集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
篇2:聂士成简介
聂士成
(?~1900)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军营,同治初改隶淮军,随刘铭传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兵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求援,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737 朝,驻军牙山。叶志超遇敌不战而逃,聂士成在成欢驿遭日军袭击,寡不敌众,退回国内,继续于辽东大高岭一带遏阻日军进犯,在分水岭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三十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篇3:聂鑫森简介
烧宝塔·吃月饼
作者:聂鑫森
记得小时候,在古城湘潭过中秋节,有一个烧宝塔的习俗,最让我们开心。当夜幕降临,月光遍地,小伙伴们纷纷来到湘江边,拾来断砖残瓦,堆垒起一座座小宝塔,宝塔中空,塞入柴草。这种活动,大人也往往兴致勃勃地前来参与。特别是一些老人,还会在宝塔前摆上小供桌,桌上放着月饼、甜藕、菱角、柚子之类供品,点上香和烛。当所有的宝塔都堆垒好了,有人高喊:“点火哟———”于是,一齐点燃宝塔中的柴草,红红的火焰升腾起来,火花爆响。不一会,一座座宝塔里外烧得通红,好看极了。
长大了,偶翻阅典籍,才知烧宝塔的习俗不独湘潭有,其他地方亦然。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在中秋节,月饼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食品。“八月十五谓中秋节,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陶宗仪《西湖游览志余》)。同时,民间传说中还有“汉人在八月十五杀鞑子时,是以月饼来传达这个命令的。当汉人吃月饼时,在每个月饼的馅里都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因此汉人采取了一致的行动,推翻了鞑子的统治”(殿登国《岁时佳节记趣》)。这个传说与烧宝塔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福建晋江地区,称吃月饼为夺“状元饼”。中秋节之夜,人们相聚在一起,取一套大小不一的各色月饼,用红纸写上“状元”、“榜眼”、“探花”、“三会”等名目贴在月饼上,每人用骰子四粒掷入碗中,以四点红为最高,竞夺“状元饼”。夺得者,预示未来前程远大。清人郑大枢曾写下《抢元》一诗:“夺彩抢元唱四红,月明如水海天空。野桥歌吹音寥寂,子夜挑灯一枕风。”“抢元”者,即抢贴有“状元”的月饼,“唱四红”,即骰子掷出了红四点。
四川成都一带,在中秋节夜家家饮宴,饮至一半,要给孩子分月饼,孩子得了月饼兴高采烈,接着去把点燃的香插在柑子上,然后拿在手里舞动。近代人冯家吉在《锦城竹枝词百咏·舞气柑》中吟道:“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谈,儿童月饼才分得,又插香球舞气柑。”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中秋节夜的月亮最圆最亮,品尝的月饼最圆最甜,这象征着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象征着我们的生活是圆满而甜蜜的。正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所高唱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放日报2006-10-9)
篇4:聂华苓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 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所有这些,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课文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是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
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血腥屠杀,那位老师决不苟且偷生;从死者的遗言可以想见,人们怎样怀着对亲人的爱而从容面对法西斯匪徒的枪口。
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二、问题研究
1.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正文四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安排?
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了全文,回味起来,萨特的话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是记述作家的座谈。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就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最后一部分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想见那是在参观纪念馆。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出的对亲人的爱,令人感动,同时可以引发我们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思考。
概括起来说,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2.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练习说明
一、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本题抓住引文中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 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 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③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④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⑤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本题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
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二、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
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二、塞尔维亚
南斯拉夫的成员共和国。在国境北部,包括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面积8.84万平方公里。人口977.9万(1991年),主要是塞尔维亚人。首府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经济最集中地区。工业以有色冶金、机械、化学、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是甜菜、向日葵、葡萄和牲畜的重要产区。
篇5:巴勃鲁·聂鲁达简介
巴勃鲁·聂鲁达
姓名: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o4-1973
国籍:智利
所获奖项: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巴勃鲁·聂鲁达(pablo neruda, 19o4-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从 1925年到西班牙内战爆发.是聂鲁达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基本上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追求神秘的内心体验,主要诗作是《地球上的居所》(1933一1935)。1937年,进入创作的第三阶段,亦是全盛时期,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和代表作《诗歌总集》(195o),后者包括此时期发表的最著名的两首长诗:《马楚·比楚高峰》和《伐木者,醒来吧》(1948)。此后陆续发表诗集《元素之歌》(1954)、《葡萄和风》(1954)、《新元素之歌》(1956)、《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1957)、《英雄事业的赞歌》(196o)等。
聂鲁达在拉美文学史上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民主、自由的历程,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力量。由于“他的诗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聂鲁达于197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黄昏》、《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地球上的居所》、《西班牙在我心中》、《诗歌总集》、《马楚·比楚高峰》、《伐木者,醒来吧》(、《元素之歌》、《葡萄和风》、《新元素之歌》、《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英雄事业的赞歌》等
★ 教弩台
★ 西湖寻弩记作文
★ 简介模板免费
聂绀弩简介(通用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