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12-05 05:51:16 作者:大头佳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头佳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

《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

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东安一士人善画(善于,擅长)⑵令怪之(认为……奇怪,感到奇怪。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答:到这时县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是很逼真的。(是:这时。始:才。)(2分)

(2)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答: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

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县令屡次挂这幅画,画都被家中的猫弄得掉落在地(1分);用这幅画试其他猫,其他猫都会跳起来追画上的老鼠。(通过猫得的反应侧面表现画的精美逼真)(1分)

1.东安:古地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2.善:善于,擅长。

3.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轴,此指装裱成卷轴的画。

4.邑令:县官。

5.漫:漫不经心,随便。

6.旦:早上。

7.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8.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以……为奇,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9.物色:察看,观察。

10.逮:等到。

11.踉跄:跌跌撞撞的样子,形容猫跳跃捕抓的样子,跳起来。

12.以:用。

13.然:这样。

14.始:才。

15.为:是。

16.者:这样。

17屡:屡次,每次

18作:做了。

19逐:追赶。

20.过:经过。

21.于是:因此。

22.初:最初。

23.始:才

翻译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注:“漫”的义项有:1 水涨淹;2 遍;3 无边无际;4 随便。这里选4: 随便。)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2.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3.献之邑令。

士人把这幅画献给县令。

【参考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漫不经心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赏析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效果很好。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篇2:《鼠画逼真》阅读练习题答案

《鼠画逼真》阅读练习题答案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则踉跄④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东安一士人善画( )⑵令怪之(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1.(1)善于,擅长。(2)认为……奇怪,感到奇怪。(2分)

12. 到这时县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是很逼真的。(是:这时。始:才。)(2分)

13.县令屡次挂这幅画,画都被家中的猫弄得掉落在地(1分);用这幅画试其他猫,其他猫都会跳起来追画上的老鼠。(通过猫得的反应侧面表现画的精美逼真)(1分)

篇3:黠鼠原文翻译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译文】

苏子在晚上坐着,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止了,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童子打开袋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刚刚还在咬东西,却立刻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那是鼠的鬼魂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有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说:“这只老鼠真狡猾,让人奇怪!老鼠被关闭在袋子里,袋子坚韧因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因此在咬不穿的情况下装作咬袋子,用声音招引人。在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有生物,没有比人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万物,统治他们,最后被一只老鼠利役使。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我对老鼠从安静的处女到逃跑的突变感到惊讶,这里面人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呢?”

之后就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他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却将两者区分开而游於万物之外,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令你惊醒。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与猛虎搏斗,可见到蜜蜂和蝎子时不免变色,这是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录下了这篇文章。

篇4:鼠绘逼真鼠标

最终效果图

1.建一个400X400、300DPI的文件(CTRL N),

2.新建一个层,用钢笔工具将鼠标的轮廓钩出。(图1)

3.将路径转为选区,将前景色设置为30%的黑,按ALT DELETE填充。

4.到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为0.2,高斯分布,单色。

5.到菜单--滤镜--渲染--光照效果,做如(图2)设置。

6.新建一个层,图层2,用钢笔工具钩出鼠标个分割部分的的线条,转成选区并以黑色填充。(图3)

7.用橡皮擦工具,调整压力至20%,将刚才的黑色线条的受光部分擦得淡一点,(这样是为了使鼠标看上去更有层次感)。然后双击此图层面板中的图层2,在弹出的调板选项中作如(图4)设置。

完成后效果如(图5)。

8.新建一个层,用钢笔工具钩出鼠标的阴暗面,然后转为选区,选择画笔工具,笔触大小设置为45,不透明度调到80%左右,在选区内涂,涂的时候注意层次与明暗。靠近受光面的地方要逐渐变亮。如(图6)。

9。完成后,用模糊工具在刚才所涂的阴影边缘擦一下,这是为了是阴影边缘更圆滑,(模糊的尺度自己掌握,不用太厉害)完成后效果如(图7)

10.新建一个层,用钢笔工具钩出鼠标的高光部分,转为选区,用白色填充,将图层透明度调到40%(图8)

11,同样用模糊工具处理边缘,方法同上面的一样!(图9)

12.在图层2的上面新建一个图层,用钢笔工具钩出鼠标的暗调面,用画笔工具涂,涂时将透明度调到30%左右,笔触调至100左右,涂时同样注意层次,涂好后同样用模糊工具处理!方法同上,

(图10)

13.在此图层的上面,在新建个图层,用选区钩出鼠标的侧面部分,转成选区,用较淡的灰色涂,同样注意层次,涂完还是用模糊工具处理,效果如(图11)

14.最上层的图层上再新建一个图层,沿着鼠标按键的棱角出用钢笔钩出一个转角处的路径,转成选区,用白色填充,然后用模糊工具处理成如(图12)的效果。

15.新建一个层,同样用钢笔,钩出鼠标底托侧面的阴暗面,用画笔涂,用模糊处理,完成如(图13)

16.在图层2的上面新建一个层,按住CTRL点图层2使其选区浮起,用白色填充,并将此图层的透明度改为50%。(图14)此时的鼠标本身已基本完成。下来是鼠标线了。

17.在最上层的图层上面再新建一个图层,用钢笔钩出鼠标线的形状。(图15)

18。新建一个层,将鼠标线弯曲处的阴影部分钩出来,用黑色填充,并用模糊跟涂抹工具处理成如(图16)效果。

19.下面便是阴影的制作了。先在背景层的上面建一个层,然后同样要用钢笔钩出阴影的轮廓,然后后画笔抹,深浅注意。涂完后可以适当用一下动感模糊效果!强弱自己调节。如(图17)

20.此时鼠标已经做完了!大家也可以在做些背景,来美化一下画面。

篇5:画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宋代: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译文: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让我倾心。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六月天气炎热,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顿生凉意。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往年所历忽然呈现在眼前,这平沙,这清水,不正是我家乡江西的水滨?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

沉沉夜气笼罩着渔舟,隐约见到张挂的渔网,渔民们斜躺着发出鼾声,宛如柔橹轻鸣。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我真怀疑惠崇施展了无边法力,能把别处的山水轻易地截取进画屏。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他用方诸承来露水调和了幻药,洒向生绡,作出这绝妙的画图,能改变炎热寒冷。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翰林画师巨然所画的数座远山,空有粉墨藻绘,太过随便,怎比得惠崇精妙堪夸?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濠梁人崔白也善绘画,我曾见过他所绘的满幅初开的桃花。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他喝够了酒随笔挥去,笔下生机盎然,我真担心忽然间花被微风吹落,如红雨飘洒。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黄莺儿在树林间穿行,似乎婉转欲语;蜜蜂在花间采蜜,振动着翅膀和小脚,飞上飞下。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惠崇和崔白当时都驰名艺坛,可都衣服破旧,马匹瘦弱,只能流浪天涯。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富贵人家难道吝惜万两黄金?硬说今人不如古人,谁也不肯青眼相加。

注释: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惠崇:宋初僧人,能诗善画。画工鹅雁鹭鸶,尤工小景,状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画史:画家。许:推崇。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xiāo)然堕(duò)洲渚(zhǔ)。

涨:升起,弥漫。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fú)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dàn)西江浦。

西江浦:指诗人自己的家乡江西。

暮气沈舟暗鱼罟(gǔ),欹(yī)眠呕(ǒu)轧(zhá)如闻橹。

鱼罟:渔网。呕轧:橹声。此指渔民的鼾声。

颇疑道人三昧(mèi)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僧人,即惠崇。三昧力:指神奇的法力。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xiāo)变寒暑。

方诸:在月下盛露水的容器。生绡:未经漂煮的绢,古人用以绘画。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金坡:指翰林院。巨然:五代时南唐画家,尤工秋岚远景,适宜远观,景物粲然。漫与:随意。巨然作画下笔多草草,故云。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善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熙宁时曾受命画垂拱殿御扆。

酒酣(hān)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红雨:落花。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duō)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qiú)马穿羸(léi)久羁(jī)旅。

二子:指惠崇与崔白。裘马穿羸:衣服破旧,马匹瘦弱。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苦道:硬说。

赏析:

全诗起句点出在历代众多的画家中,最为推许惠崇,为下文蓄势。接着十二句正面写画,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前八句实写画面景色;后四句则虚写惠崇的精湛技艺。下面八句为衬笔,以画家巨然和崔白的画从侧面烘托、陪衬。后四句以感慨三位画家的遭际而收结,结尾两句感叹时人只重金钱不重艺术,因而借口今人的画不如古人,从批评中称扬了三位画家的艺术成就。这首古体诗结构严谨,手法迭变,意脉连贯而运笔自如。诗分共为四段。

第一段六句,写画面。起首两句,正面点出惠崇的地位,说惠崇的成就在众多的画家中十分突出。在正点中诗又不忘旁引,用“吾最许”三字作衬语,转入“旱云”句,开始描写所题画的画面,具体写时,又欲擒故纵,仍把“旱云”句作引,说六月里天气炎热,但看到这画,使人仿佛站在水边,顿生凉意。

“黄芦”二句具体写画面上是一片黄芦摇曳,白色的芦花覆盖在沙滩上,一对对凫雁静静地依偎着。诗在写画时,时刻不离观画的人,写得盘桓曲折,色彩层次都很鲜明。“移我翛然堕洲渚”一句,既写画技又带画面,同时指出画中景色能使人深深投入,移人性情,这也就是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意思。

“往时所历今在眼”起八句为第二段,写观画的感受。先由上面画中的水边景象,唤起诗人对昔日游历的回忆,过渡得十分自然。诗说,画使他想起这么个场景:水边沙平,在沉沉暮霭中,渔船停泊着,依稀可见船上挂着渔网,渔民们斜靠着进入梦乡,鼾声宛如咿轧的橹声。通过回忆,诗人以自己的理解阐述了画家的笔情墨意。这样一转折,由画面似真,延伸到真实如画,换了个角度来把画面写深写透。此下,诗又倒回,接第一段直接作评论,出人意表。“变寒暑”三字是对画的高度概括,说惠崇的画能使看画人全身心投入画境,在暑天能因见到冷景而生寒意,呼应前“移我翛然堕洲渚”句。

诗写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自己的感受及对画的评论,似乎话已说完,但诗人意犹未尽,又接“金坡巨然山数堵”八句,转向旁写。先说巨然描绘的山仅仅是粉墨藻绘,比上不惠崇,这两句是一衬;又描绘崔白所画的花卉虫鸟,栩栩如生,六句作一衬。此部分用了大量传神的笔墨来突出崔白的技艺,尤以“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二句细微生动。先故设难局,然后以“一时二子”四句作双收,力挽千钧,点明赞赏崔白正是写惠崇,感叹崔白、惠崇身世飘零,不为世人所重,对此表示不平。这样收煞,前后兼顾,严密遒劲。

全诗基本采用叙事性的语言,成功运用散文章法组织,使得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

篇6:画原文赏析及翻译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译文

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翠的山岚又属于哪一郡的山。

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

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的暮色昏云,还未归去。

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注释

许道宁: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晚:晚照或晚气。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首、颔联写画中山水,尺幅有万里之势;颈联写暮景,回应“苍然”;尾联写作诗,谓画中景非笔墨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又自惭诗之拙。此诗具体起笔突兀,通体气势雄浑,很有杜意。

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

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

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

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题画诗,当作于公元11(宋徽宗政和八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篇7:《画》原文、翻译及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翻译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篇8:《画》原文、翻译及赏析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古诗简介

《画鸡》 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翻译/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注释

①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②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③平生:平素,平常。

④轻:随便,轻易。

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⑥一:一旦。

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创作背景

《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

赏析/鉴赏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雄鸡的优美高洁的形象,赞颂了轻易不鸣,鸣则动人的品格,也表现了诗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怀。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呜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它一声呜叫,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动静结合,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树立了雄鸡高伟的形象,表现了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这首诗,诗人表达含蓄又不失些许豪放之情,借助诗中的雪白大公鸡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时代先驱者的远大志向。

篇9:《画》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画扇诗原文

作者:鲍子卿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咏画扇诗注释

1、眄 :【拼音】:[miǎn] 【字义】: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2、黄鹄:拼音:huáng gǔ。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咏画扇诗赏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互相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中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密切的融合。这无疑是题画诗形成的机缘与条件。就绘画而言,据《贞观公私画史》载,魏晋时期教化类绘画尚有十之一二,到南北朝时期,便十分少见了。由于政治权力对文化思想干预较少,这便为当时的诗人、画家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一个时期内,生活的怪异化,思想的极端化,形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的重要特征。

篇10:《画》原文、翻译及赏析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篇11:《画》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译文

白色梅花孤芳挺立使媚俗的百花相形见绌,却不能再画那枝枝向上插入云霄的画图。

自古以来的万事万物总把崇高的品格憎恶,所以不必奇怪画中的梅花倒挂着把身姿低俯。

注释

王元章:王冕(1287—1359),字元章,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画家和诗人。倒枝梅:枝干向下倒折的梅。

皓:梅花的白色。

孤芳:指梅花,寒冬百花尽谢而梅花独放。

俗姿:其他花卉的凡俗姿质。

复写:再画。

拂(fú)云枝:向上挺举的梅枝。

高格:超凡的风神气度。

怪:兼有奇怪与责怪两义。

赏析: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兼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徐渭题咏王冕《倒枝梅画》的。

王元章即王冕,他是元末明初诗人、画家,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徐渭和王冕在经历和个性上有些共同点。王冕主要生活在元代,屡应进士试,都不中。也不屑做州县小官,只临死那年,朱元璋授以咨议参军之职。王冕的性格卓荦不群。徐渭生活在明代,也是屡试不中,终身不得志功名。只做过幕客,没有官职。徐渭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他和王冕都喜欢游历,都会书画诗文。可能正是两人的这些共同点,使徐渭看到王冕的《倒枝梅画》有了写这首题画诗的灵感。诗通过评论王冕的倒枝梅花图,抒发自己对世道不公,仕途黑暗的愤慨之情。

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评论王冕作的倒枝梅花图的特点。从梅花的颜色和气味肯定梅花具有洁白的姿态,独有的芳香,她的神韵可以压倒其他花的俗气的姿态。王冕不能再画梅花高高挺起的梅枝。为什么不能再画梅花的高枝呢?因梅花本身的色、香所具有的特点,不画高枝也能展示其特有的神韵了。

后两句就王冕梅花图再引申发表议论。联系当时社会生活里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作者愤恨地指出,从古以来,世上庸俗的人看待万般事情总厌恶高尚的风格。这话实际上从时间之久,到事情包罗之广,同情具有高尚风格的人,而对厌恶甚至迫害具有高尚风格的人恶劣世俗加以抨击。正因为世俗不公,所以最后又回到王冕的画上来,不能责怪王冕把梅花的枝头画成下垂到地面了。

徐渭在《自为墓志铭》中说自己“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免袒裼tǎnxi)似玩,人多病之。”(身份低贱,个性懒惰而且耿直,所以害怕与贵人交往好像很骄傲,与众人相处不免敞开外衣,露出胳膊,好像玩世不恭。人们多指责我。)他这样的性格豪放不羁,在当时社会不为世俗所容也就不奇怪了。他的这首题画诗也是他发泄对世俗社会不满的表现。

PS鼠绘超强质感逼真青苹果

赵广拒画原文翻译

饥鼠有礼阅读答案原文翻译

《永某氏之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如果我是鼠王刘画 450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千字文》原文及翻译

《待贾而沽》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翻译和原文

童趣翻译及原文

《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鼠画逼真》原文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