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2-12-18 07:31:05 作者:雨荷张William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雨荷张Willia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

篇1: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24.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26.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参考答案】24.(1)(2分)

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要点与评分:扣题摘录,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各1分。

(2)(4分)

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要点与评分:扣住危及本土植物生存这一要点2分。语言2分。

25.(4分)

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要点与评分:明白两处的不同作用3分,语言1分。

26.(3分)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要点与评分: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词1分,结合语境分析2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7.(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点与评分:一是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分,二是适当联系文章内容1分,语言1分。

篇2: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答案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xx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xx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4.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答案:

1.(1)(2分)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2)(4分)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2.(4分)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3.(3分)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4.(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篇3: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24.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26.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参考答案】24.(1)(2分)

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要点与评分:扣题摘录,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各1分。

(2)(4分)

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要点与评分:扣住“危及本土植物生存”这一要点2分。语言2分。

25.(4分)

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要点与评分:明白两处的不同作用3分,语言1分。

26.(3分)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要点与评分: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词1分,结合语境分析2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7.(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点与评分:一是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分,二是适当联系文章内容1分,语言1分。

篇4: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说明文阅读答案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说明文阅读答案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4.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答案:

1.(1)(2分)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2)(4分)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2.(4分)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3.(3分)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4.(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篇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⑵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⑶林木历历可数: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⑸左迁此地:________

【解析】前三题是应该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景:日光、阳光;明:明媚(可结合“春和景明”这个由两个主谓结构构成的并列结构来分析)。或:有时。历历:清清楚楚(可参考《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句解释)。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自,自己;已,控制(在《一面》中有文下注释的)。左迁:贬官,降低官职(应该学过的,我们应该学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言文词语解释,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的其实 还是来自于课内,如“历历”来自于《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左迁”来自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自已”即使答不对,也不丢分。)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译文:

【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就是——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第一句是课内名句:波动的月光闪烁着金色(动景),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静景)。⑵时(不时)有(有)小舫(小船)往来(来来往往),如(像)蝇头细字(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着(可解释为“写”,因为主语是“蝇头细字”)(于)白(白色)溪(不用翻译吧)练(见文中注释)上——后半句比较繁,可以翻译为:写在白色丝绢般的溪水上。

(文句翻译,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文句,抓住其中关键词,如“时”“细”“着”等,即可理顺全句大意。)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解析】这其实是一道翻译题。文中句子是“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翻译出来就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 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 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注意,文中还有两处注释帮你哦。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简答题,一是圈定答案范围,二是参照分数,判定有几点,再用自己的话说明。)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解析】这道题的迷惑性很大,一定要仔细推敲。A、C正确,B基本正确。这样说是因为“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可以推敲推敲(古人往往是,并不意味全部是;全文是,并不意味节选也是。但靠上去贴个标签也没有问题)。C项中“楼前正对着君山”可能是“干扰项”,原文“排拆水面”(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学生一时难懂。D比较明显,但“时间顺序”也有可能干扰“情感变化”:时间只是顺序,景色变幻才是外因,所以,“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淡”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傍晚“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选择题,要求每一个选项,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和依据。)

篇6:海上旅游威胁海洋生态阅读答案

如今,乘豪华游船在海上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海上旅游市场的营业额也与日俱增。德国旅游协会预计,今后全世界海上旅游度假的人数还将成倍增加。 游客在海上不会看到太多东西,但大海及动植物非常痛苦地承受了游客的到来和他们的遗留物。灯塔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豪华游船对其航行海域造成巨大负担,因为它在为期一周的旅行中产生数十吨垃圾和几百万升非饮用水。 据估计,目前船只排放的废水中有31%来自豪华游船。更成问题的是,一些敏感海岸受到乘游船度假的人的巨大冲击。 豪华游船对北极和南极的动物栖息区产生的影响也使自然保护主义者陷入困境。旅游给他们带来赞助者,但也给动物造成明显伤害。极地海滩上的每个旅行团都会惊扰正在孵卵或哺乳的动物,并可能影响其后代的生存。 为了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为南极游制订了行为准则。北极游也有类似的行为准则,但这些准则很少被实施。世界自然基金会驻挪威的官员耶茨说:“如果法律草案获得通过,那么从明年起豪华游船驶入斯瓦尔巴群岛必须事先报告旅游路线,旅游者要支付上岸休假费。”加拉帕戈斯群岛已开始向游客收取昂贵的门票,进入该岛的船只也要交纳很高的费用。这样做至少使这个世界自然遗产承受的压力减轻了。 油漆危害仍是一种威胁,但是各种宣传运动已使海运公司开始改变思想。德国的赫伯罗特船务有限公司在已将轮船的水下油漆改用无三丁基锡的`油漆。含锡的油漆在冰冻区会释放重金属,从而破坏许多动物的荷尔蒙平衡。船上的垃圾也早已开始分类。 从全球的角度看,仍然有不少违规行为。灯塔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从1993年至,仅在加勒比海就发生上百起有据可查的海洋污染事件。 乘豪华游船旅游亦对旅游目的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德国新建的“汉萨考察船”是为培训未来的军官、船上机械师、航海者和个人考察旅行设计的。“汉萨考察船”已在几天前出海,从库克斯港出发,沿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岸航行。明年1月,它将动身去挪威,然后从挪威继续向北极海域航行。,它将向南穿越大西洋,最后到达南极。但北极熊和南极企鹅也许不欢迎船上的客人。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降低海上旅游对海洋生态威胁的措施的一项是( )

A.国际旅游业者协会分别为到南极和北极旅游的游船制订了相应的行为准则。

B.加拉帕戈斯群岛向游客收取昂贵的门票费,进入该岛的船只也要交纳费用。

C.德国的赫伯罗特船务有限公司已将轮船的水下油漆改用无三丁基锡的油漆。

D.有的国家早已开始对大量倾倒到海洋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今,乘豪华游船在海上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它虽然为海上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营业额,但也给其航行海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负担。

B.灯塔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声称,目前船只排放的废水中有31%来自于豪华游船,因为它在为期一周的旅行中会产生几百万升的非饮用水。

C.为了降低对正在孵卵或哺乳的极地动物的影响,凡是驶入斯瓦尔巴群岛的豪华渡船都必须事先报告旅游路线,游泳者也要支付上岸休假费。

D.虽然有些机构对海上旅游制订了相关的行为规则,但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如加勒比海仅从1993年至19就发生上百起海洋污染事件。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日益盛行的极地旅行不仅会惊扰正在孵卵或哺乳的动物,而且还影响到其后代的生存。

B.自然保护主义者只要能舍弃旅游带来的赞助,就一定能使动物免遭海上旅游造成的明显伤害。

C.乘豪华游船旅游不仅对航行海域造成巨大负担,而海上旅游威胁海洋生态阅读答案且还会影响旅游目的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D“汉萨考察船”如果采用无三丁基锡的油漆,船上的客人就会受到北极熊和南极企鹅的欢迎。

阅读答案:

1.D

解析根据原文,有的国家仅是对船上的垃圾进行分类,而不是对其它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其它垃圾不属于海上旅游对海洋生态威胁的范畴

2.A

解析B“目前船只排放的废水中有31%来自豪华游船”只是人们的一种估计,并不是灯塔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的内容;C错在“凡是驶入斯瓦尔巴群岛的豪华游船”,因为此项规定要到明年才施行,而且必须在“法律草案获得通过”的前提下;D从1993年至1998年,加勒比海的海洋污染事件绝对不止“上百起”,因为原文中的“上百起”是指“有据可查的”。

3.C

解析A有“影响其后代的生存”的可能性,但不是必然结果;B即使自然保护主义者舍弃了旅游带来的赞助,海上旅游对动物造成的伤害依然存在;D“汉萨考察船”采用无污染的油漆,只能使船体不破坏动物的荷尔蒙平衡,但无法保证船上的客人不对动物构成破坏,因而北极熊和南极企鹅仍不会欢迎船上的客人。

篇7:灯笼红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灯笼红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坑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问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⑤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⑥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⑦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        _。(1分)

答案:1分曾祖母热切盼望“我”成长为顶天立地汉子(必须答出“热切盼望”或者意思相近的说法)

2.阅读第⑤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2分)

答案:2分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答对一点得一分)。

3.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来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2分)

答案:2分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美好的。(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

4.第⑥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案:3分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1分)。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1分)。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1分)。

5.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

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

答案:CE

解析: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通过倒叙来逐步展开曾祖母给作者幼时的记忆,作者对曾祖母的怀念和感恩,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综合以上两点,C、E为正确选项。A项中的“富于诗意”不妥,本文写得本色、平实;B项就本文“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不当,本文只是提了一句“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D项“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不当,F项“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不当。

6.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3分)

答案:3分本文语言本色、平实(1分)。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

7.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分)

答案:5分“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1分),“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1分)。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1分),也具有内在的关联(1分),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1分)。

篇8:说话的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说话的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1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

2 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3 1955年,毛主席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4 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5 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f]别人致谢时,说声:“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g]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的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6 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候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1.文章从说“话”的角度阐明了 的道理和 的重要性。

2.如果将文章的标题换一种说法,应该是

3.下面的话是从第 5 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和[ ]句之间。

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盒火柴,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

4.文章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另外还运用了 论证、论证和 论证。

5.细读文章,谈谈你对第 5 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6.文章结合寻常事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常用礼貌用语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读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说“话” 1、言为心声 文明语言 2、谈谈“说话”(或:论“说话”) 3、e f 4、道理 对比 比喻 5、答: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才显示出说话人文雅、和气、谦逊的气质,让人看到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灵。 6、(能认识到礼貌用语的重要性,言之有理,表述流畅明确即可。)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生态美学》阅读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解析

海上日出阅读题答案

杀手900字作文

杀手-叙事作文

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解析

阅读文言文及答案解析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