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映美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教育孩子巧用孩子的三个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育孩子巧用孩子的三个心,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教育孩子巧用孩子的三个心
教育孩子巧用孩子的三个心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暑假到了,丈夫提议让5岁的儿子参加少儿英语班学口语,可我深知贪玩好动的'儿子不会乖乖听话,即便强迫他就范,他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打动儿子的心,让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妈妈的英语都忘光了,想从头学起,可没有辅导班要妈妈这样的大龄学生,妈妈想啊,只有拜你为老师了。”“我?”儿子睁大了眼。“是啊,不如你去参加英语班,回来后再教妈妈,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儿子异常兴奋,爽快地参加了口语班,而且雄心勃勃地想当好我的老师。当然,我也很虚心地向“儿子老师”学习,这个互动的过程,既使孩子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他学习的劲头。
巧用好胜心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竞争”中多鼓励,巧激将,让孩子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改掉坏习惯。
儿子原本做事拖拉,穿衣服要好半天,洗脸也是不紧不慢,吃饭更是“细嚼慢咽”。我和丈夫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也不见他改正。想起儿子争强好胜的个性,我干脆引入“竞争机制”,趁着假期把比儿子大一岁的侄女接到家里同住。我鼓励两个孩子凡事都展开竞赛,“看谁故事讲得好”,“看谁动作麻利”,“看谁吃饭不挑食”等,这些小竞赛的展开,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有了竞争对手,他自然不甘落后,一个月下来,原来那些拖拉磨蹭的毛病已不见踪影。
保护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发明创造就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止于家长粗暴的干涉和限制。
虽然儿子的好奇心总是与“犯错误”相伴相生,但我对这些“错误”都尽可能抱以宽容的态度。刚买来的玩具,儿子为了看个究竟,一会儿就给肢解得七零八散,我会笑着让他“重新组合”,如果儿子不能独立完成,我再从旁协助,决不轻易包办。对儿子好奇的发问,诸如“牛奶加上醋是什么味道?”“红色与绿色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我从不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他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自己去猜想验证。
对孩子“三心”的巧用,使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更加从容不迫,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因为家长选择切入点的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效果,只要家长付出了慧心的参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
篇2:如何巧用计时隔离教育孩子?
孩子犯错巧用“计时隔离”,教育效果惊人!
那天中午,兜兜和隔壁家小孩玩得满头大汗,蹬蹬蹬地跑回家。
妈妈正端着菜从厨房里出来,说道:“兜兜,去洗洗手,我们马上吃饭啦!”
兜兜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喝冰的可乐。”
妈妈说,“家里没有可乐了,喝牛奶好吗?”
兜兜看了看桌上的牛奶,撇了撇嘴,“不要,我要喝可乐。”
“听话,妈妈今天没有去超市,明天去买好吗?”妈妈说。
“不要不要,我就是要喝可乐,现在就要!”兜兜一挥手,竟然把妈妈手里的菜碟子打翻了,兜兜自己也愣住了。
妈妈强忍住愤怒,“计时隔离5分钟,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妈妈把兜兜带到墙角,让他一个人面对着墙壁,不再理他,喊了爸爸出来一起吃饭。
5分钟后,妈妈走到兜兜身边,蹲下来,看着兜兜的眼睛,对兜兜说:“兜兜,你刚才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兜兜说:“我不想喝牛奶。”
“可是,你打翻了一盘菜,还打碎了一个盘子。”妈妈说。“你还记得吗?兜兜,那个盘子是我们一起去超市选的,你选了好久,你说你最喜欢这个样式了。那盘虾仁,是爸爸早上起了个大早去集市买回来的,就因为昨天你说你想吃虾仁。”
“对不起,我错了。”兜兜觉得鼻子酸酸的。
“那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妈妈问。
“不应该打翻菜。”兜兜说。
“下次想喝可乐怎么办?”
“跟妈妈商量,等妈妈买回来。”兜兜说。
妈妈笑了,拉着兜兜的手说:“走,我们去吃饭。”
爸爸微笑地看着妈妈和兜兜走过来,兜兜还生怕爸爸责怪自己打翻了他买回来的虾仁,但爸爸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给兜兜夹菜,跟妈妈说话。兜兜心里也平静了下来,他决定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要想“计时隔离”的效果好,请爸妈记住以下原则:
1、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而否定了孩子
有些父母习惯在孩子犯错后给孩子贴上标签,“烦人的孩子”、“搞破坏的孩子”、“讨厌的孩子”,并且还在他人面前当成趣事一样讲。这种糟糕的行为不仅会让“计时隔离”失效,还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请记得和孩子这样说:“想想你刚才犯的错误,但不要忘记我爱你!”
2、时间不能过长
有些家长让孩子面壁思过时,一站就是半天或一整天,这种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大多数孩子在一开始站的时候,往往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但过长的时间会让孩子由后悔演变为怨恨。一般来说,“计时隔离”的时间标准应该是每大一岁增加一分钟,上限是10分钟。
3、绝对不要关闭至“黑房”
被幼儿园老师关至“黑房”导致幼儿心灵受创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叫“惩罚”,而是“虐待”。任何惩罚都必须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才叫教育,否则恐惧占据了孩子的心灵,不仅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过错,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惩罚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并说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孩子越年幼,越要让孩子明白,爸妈惩罚你是因为你刚才犯了某个错误,而不是不爱你,同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孩子将“面壁”跟“错误”一结合——“因为我打掉了饭桌上的菜,这个是不对的行为。所以妈妈惩罚我面壁思过。”同时趁热打铁,让孩子说出自己如果不做破坏的行为,怎样做可以更好,从而让孩子在日后做出更正确的举动。
4、“计时隔离”的地点非常重要
最好不要选择会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地方,比如可以玩水的洗手间、可以看书的房间或者堆着玩具的隔间,最理想的地方是只有让孩子可以坐的一张小凳子,其他什么也没有,比如墙壁的角落或空旷的楼梯间,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因为犯了某个错误而被隔离”这件事儿上,教育效果会更好。
孩子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逼迫孩子改正,要做成功的父母,不妨试一试“计时教育”法!
篇3:教育孩子的三个假定
教育孩子的三个假定
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事先设定一个完美观念来教育孩子。专家提醒,教育孩子的“三个假定”应当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不应当盲目追求完美。
想孩子终生快乐,在童年时期就要帮他们建立一个快乐而安全的世界观,确切说,只有心灵快乐了世界才快乐。本文针对这类心理教育,给家长支招,快乐的孩子靠鼓励。
我们要鼓励孩子作三个假定:
第一,我们要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其实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对现实的愤怒,对一些不公平现象的语言,包括我们如果身处不太好的情境里,我们往往会忘掉是不是要保护孩子,要给他对美好空间的一种感受。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爸爸身处纳粹集中营,却不让孩子感受到集中营的苦难的故事,类似的故事还有好多。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美好心灵,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很多很糟糕的人也会成功,但这毕竟是受到不完善的社会条件的影响,而社会总是在一步步完善。所以,我们首先要假定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哪怕有伊拉克的战争,哪怕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战争,哪怕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但仍然是美好的。因为只有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对自我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才有意义。 为什么学校的教育是美好的教育呢?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孩子的心灵在早年的时候没有鉴别能力,他的心理发展如果在美好的教育下进行,要比受到残酷的教育好得多。一些小朋友失学后在街头流浪长大,他们的暴力和犯罪率是非常高的。若是他们也能在学校里得到美好的教育,情况一定会大有不同。相信世界非常美好,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当然在一定的时间,例如在青春期之后,我们要告诉孩子们现实社会残酷的`一面。但小时候爸爸妈妈还是要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可爱的、值得珍惜的,由人类、动物、树木、花草构成的庞大的现实世界,是美好的。否则若是觉得这个世界太残酷、太黑暗,不值得去珍惜,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无意识地破坏它,比如把路灯打坏,认为这个东西跟我没关系,打坏还挺好玩的。但是如果在他小时候就告诉他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需要大家珍惜,连树上的一片叶子都不可以摘。相信两种教育的结果会大相径庭。 很多人去过国外,尤其是北欧、加拿大,包括日本,这些国家的环保意识非常强。这种教育是谁给他的?是父母,而不是社会。一些国家没有法律规定把野生动物捉回家吃了要判刑,当然美国有些州会规定,但还有很多州没有。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是需要珍惜的,不管哪个国家,都是全人类的。
第二,我们要假定人和人之间都是友爱、互助的,使孩子拥有美丽的心灵
虽然人和人之间有一些隔阂和防御,但这不是本质。我们设想一下,当我们到另一个国度去,外国友人见到我们会很热情。就像一部苏联电影中讲述的那样,一位红军女战士拘押了一个敌军的俘虏,他们掉进荒岛后却相爱了,他们可以超越敌对的价值观念,说明人和人本质上是相通的。 为什么这样来教育孩子呢?因为这样易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如果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那就会说不认识的人给你东西不要,哪怕是邻居叫你去他家也不要去;当然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但也要从基本的观念上去教育孩子,人都是善良的,这个假设对人是有好处的,这就像你要假定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一样。你必须作出假设,因为一旦你作了这个假设,你就有力量,跟孩子相处就有信心。 假如你作的不是这个假定,那会因此受到影响。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假定人都是很邪恶、自私的,你想想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从小就用一种防御、敌意的眼光和人交往。因此小时候要告诉孩子人都是互相友爱的,你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别人,要回馈,要学会主动关心别人。就像心理学中说的,要鼓励孩子小时候和人产生共情。如宝贝从幼儿园回来,告诉妈妈今天佳佳哭了。妈妈问他:“你看见佳佳哭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他说:“我挺难受的。”妈妈会告诉宝贝,人和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第三,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假定
哪怕用所谓主流的文化看孩子,他表现得并不出色,如学习不好,个头也不高,长得也不漂亮。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小就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可爱的。你要给他这个假定,要让他活在这个假定之中,肯定自己是重要的、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因为当一个孩子假定自己是可爱的,他与他人交往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而且他在这个结果里获得的东西也不一样。 比如他觉得自己是可爱的,今天他去见老师,老师批评他,而且冤枉了他,他不会认为老师是故意伤害他,只会认为老师可能是误解了他,或者是老师今天情绪不好。但是如果这个孩子认为自己是很糟糕的,或者爸爸妈妈总是呵斥他,觉得他有很多毛病的话,哪怕是同学跟他生气,他也会认为这个同学是专门针对他,是故意刁难他,对他充满敌意。 孩子到了十四五岁慢慢走向社会时,父母要告诉他安全准则。安全准则和美好信念的教育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执行。当女孩子到了15岁,你要告诉她,她身体的若干部分属于她的自我,任何人要碰触都必须得到她的允许。这些教育和我们说的假定教育是两个层面的,两者必须配合起来。 但如果我假定人是善的,却被人骗了,那是不是我的观念有问题?不,不是这样的。即便你假定人是自私的,也仍然可能被骗,而且你会把不是受骗的看成受骗,你会失去很多正面的感受。
你如果有三个糟糕的假定,比如认为这个世界是糟糕的,是不值得珍惜的,是残酷的;人是自私的,是有暴力的,是有攻击性的;自己是不重要的、没价值的;你想想看,尽管你没被人骗,也没有吃过什么亏,但是你生活在这三个假定下,你永远无法快乐,得不到幸福。如果你作了三个美好的假定,也许你在20岁的时候被一个人骗了,或者一个好朋友离开你,或者你失恋了,但你并没有失去什么,因为你内心一直生活在快乐里,生活在自我肯定中。而且有第三个假定的支持,你很快会重新从挫折中走出来,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假如我们用一种问题视角去看世界,会把世界看得很糟糕;若用美好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就会很开阔。
篇4:三个熊孩子
海边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家人。熊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听话”,老实本分;老二叫“机灵”,很会动脑筋;老三是个女孩,叫“美美”,长得很漂亮。有一天,熊妈妈把这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每人100元钱,叫他们离开家独立生活,看谁能过上富足幸福的日子。过了一年,熊妈妈重新见到三个孩子,得知他们过着不同的生活,老大和老二都过着富裕的日子,唯有老三,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熊妈妈再一次把他们叫到跟前,问他们这一年里到做了些什么?老大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在这一年里,我来到了城市。由于路上摔了一跤,把牙给跌坏了。当时,我询问了一下当地的人,他们说:‘就在前方一百米处,李师傅开了一家牙医店,那里收钱也不贵,而且几天牙齿就好了。’听完他们的话以后,我找到了李师傅的店,而且还把牙治好了,只用了20元。我觉得当牙医挺好的,所以我那剩下的80元,买了一台医治牙病专用的机器,机器买好了,但摆哪儿呢?我想着想着,决定把那台机器放在家里。接着又向政府申请了一下,这个牙医店终于办成了,刚开始的时候,顾客很稀疏,只有几个来我这里医治,可能是那些被我治好的病人回家推荐了一下,过了一个月,因为来我这里医治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天生意都很旺。人来得越多,我收的钱就越少,后来,当地的市政府有关人员也觉得我工作得很好,所以给了我1万元的奖金。由于人太多我用一万元请了几个小工来帮忙,下次您要牙疼就来我这里。”
熊妈妈笑了笑,拍拍“听话”的肩膀,似乎有些不满。
接着老二抢着说:“这一年里,我也来到了城市,但由于城市空气不好,我又搬到了乡村,首先,我用了一百元钱满了一辆挖土机,然后修了一栋漂亮的小木屋住起来。过了一个月后,一个富翁决定给我一个月元9000元的租金租下这栋房子。于是我答应了。后来我用这一万元买了一些修路用的交通工具,又跑到城里贴出通知,说‘我决定建立一个修路队,想来参加的到乡村里咨询。’果然,还是有50个人来到我这里工作,虽然人手并不多,但是我们这只修路队却帮村里的人修了几条大路,这样人们走起路来也就方便得多。当地的市政府觉得我们修的路还是可以的,所以叫我们去帮他们修路。就这样,我们告别了乡村,来帮市政府的人来修路。修到后来,我们的工程队逐渐壮大起来,有几千号人手,而且么月的工资也不低。妈妈,下次村里要修路,就来找我了!”
熊妈妈微微一笑,似乎也不满意。
终于到了老三“美美”,她笑着说道:“这一年来,我也跟他们俩一样也去了城市,不过我刚到城市的的时候,那里已经发生了大灾难。我刚进入市区,就看见许多倒塌的房屋,忽然我看一位警察正在发什么传单,我跑过去拿了一张,看到上面写着:有一个小孩从地震中抢救过来,但由于医药费太贵,他的家人已经出了1000元,请各位好心人捐款。看完以后,我赶紧把这一百元钱都捐给了他们。后来我在这座城市后边的山上自己建了一座木房子住了起来,在后边的土地里,我中了些菜,只要有剩的我都会捐给那些灾区的孩子,因为他们太可怜了,然后我又把参加舞台秀的奖金分一半捐给那些灾民。所以我过得不是那么富裕。”
“不,你已经很富裕了。”熊妈妈笑着说,“因为你有一颗帮助他人、同情他人的心啊!”
篇5:三个孩子作文
三个孩子作文
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海边的大森林里住着老木匠一家。老木匠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勤勤,爱劳动,老实本分;老二叫聪聪,脑子灵活;老三是个女儿,叫丽丽,长得很漂亮。 一天,老木匠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要他们每人要一样东西,离开家到外面独立生活,看谁能过上富足的日子。老大要了一把斧子,老二要了一笔钱,三女儿只要了父亲给她的一颗信心。
三年后,三个孩子回到家里,见到父亲,谈起了各自的生活。
老大最先发言:“爸爸,我当时是孤身一个人从家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大诚实,我身无分文,只有你给我的一把斧子,我在不经意中发现了城里人特别喜欢木质的东西,如一些家具、精品和大酒店的装饰。虽然我脑子没二弟灵活,但不只是谁给了我灵感,那时我机灵一动想到了:我若是净靠拿一把斧子迟早会在城里饿死,倒不如发挥爸爸给我的`一手好本领,砍木做成木质精品呢?第二天,没天亮,我就砍木去了,做成了手工精致的精品。下午我一拿到城里卖,那些城里人就围得我水泄不通,买的人络绎不绝,一买就买上一百多元。过了半年,我有了经济基础,租了间铺子,做生意。没想到的是,在短短的二年时间里,我的分间已有三百多家了。人们都说我的东西质量好、讲信誉,生意红火,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你呢?老二。”
老二沉默了一会儿,便说:“爸爸,三年前,您给我的钱不到三天,我已用了二分之一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我在第四天想到了没钱怎么办,我发奋图强,把那剩下的二分之一的钱做了旅游景点的投资,以我聪明头脑,做了不少的开发智力的玩具,又投资了一家玩具公司。双壁合一,两边的发展都很好,我现在是财源滚滚啊!”
爸爸听了二儿子的述说,满意地点了点头。
三女儿脸上露出了激动的泪水:“爸爸,这三年来,我的经历没有大哥那么一帆风顺,但比二哥受到的挫折更多。我到城里招聘,我一连几次失败,受挫折,但我受到了您给我的信心,不气馁,直到一间国营公司给了我机会,我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评为了省劳动模范。“
父亲竖起了大拇指,说:“只要努力拼搏,不放弃,幸福一定会降临在你身上的。”
大家听到了父亲的话,笑了,笑声在整个屋子里回荡……
★ 如何教育孩子范文
★ 如何教育孩子征文
★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 孩子教育心得
教育孩子巧用孩子的三个心(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