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

时间:2022-12-09 05:06:50 作者:秋天圆滚滚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秋天圆滚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王昌龄《长信宫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宫词》赏析

本诗是诗人《长信秋词》五首之一,借描写班婕妤失宠被贬长信宫的故事,以汉喻唐,表现了唐代被遗弃失宠宫女的幽怨之情。汉成帝时,班婕妤美而善文,初很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班婕妤为避赵氏姐妹妒害,随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度过寂寞一生。

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表现了班婕妤捧帚打扫宫殿时的偷闲和沉思,表现她孤寂无聊的精神,哀叹她如同团扇的命运。三、四句以寒鸦作比,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寒鸦尚能从皇帝身边飞过,分享皇帝恩德,而今处幽冷深宫之人却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见前者命运之悲。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全诗构思奇特,怨意悠远。

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词诗也借用其典故。

乐府《相和歌·楚调曲》评曰,这首诗是诗人众多宫怨诗中最出色的,它借托旧事,对宫中妇女的不幸命运表示了同情,后两句写得十分微妙传神。

这是唐代著名的宫怨诗。诗中前两句写班婕妤捧帚打扫宫殿时的偷闲和沉思,表现她孤寂无聊的精神,哀叹她如同团扇的命运。后两句以寒鸦作比,写她貌美却反不及寒鸦的怨情。寒鸦尚能从皇帝身边飞过,分享皇帝恩德,而今处幽冷深宫之人却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见前者命运之悲。沈德潜评曰:“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全诗构思奇特,怨意悠远。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 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 宫怨和送别。 《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 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 出塞》 。

篇2: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

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 -诗词大全

长信宫词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忆年十七兮初入未央,获侍步辇兮恭承宠光。

地寒祚薄兮自贻不祥,谗言乘之兮罪衅日彰。

祸来嵯峨兮势如坏墙,当伏重诛兮鼎耳剑。

长信虽远兮匪弃路旁,岁给絮帛兮月赐稻粱。

君举玉食兮犀箸谁尝?君御朝衣兮谁进熏香?婕妤才人兮俨其分行,千秋万岁兮永奉君王。

妾虽益衰兮尚供蚕桑,愿置茧馆兮组织玄黄。

欲诉不得兮仰呼苍苍,佩服忠贞兮之死敢忘。

篇3:宫词

唐代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译文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注释

故国:故乡。

何满子:唐玄宗时著名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降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大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说唐武宗时,有一孟才人,因有感于武宗让其殉情之意,为奄奄一息的武宗唱了一曲《何满子》,唱毕,竟气绝身亡。一作“河满子”,舞曲名。题又作“宫词”。白居易《何满子》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弄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何满子”声调哀婉。《乐府集》引白居易《何满子》诗的自注说:“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弄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

君:指皇帝。这里是指唐武宗。据《唐诗纪事》,张祜《宫词》:“传入宫禁,武宗疾笃,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讯,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许。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后来张祜别有咏《孟才人叹》一绝,词云:“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鉴赏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创作背景

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枯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作《孟才人叹》,另二首为一组,总题名“宫词”。

篇4:长信宫,长信宫无名氏,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长信宫,长信宫无名氏,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诗词大全

长信宫

作者:无名氏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细草侵阶乱碧鲜,宫门深锁绿杨天。珠帘欲卷抬秋水,

罗幌微开动冷烟。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

独挑残烛魂堪断,却恨青蛾误少年。

篇5:长信宫,长信宫李白,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长信宫,长信宫李白,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诗词大全

长信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别有欢娱处,承恩乐未穷。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篇6:王昌龄《长信秋词》

【原文】

《长信怨》押灰韵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 长信怨:一作《长信秋词》。长信:汉宫殿名。《长信怨》写班婕妤失宠后自避长信宫的故事。

2. 奉帚平明: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3. 团扇:圆形的扇。

4. 裴回:即徘徊。

5. 日影:象征皇帝恩德。

【韵译】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近于不惑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弘辞, 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中为人所杀。少伯七言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尤称神品。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评析】

本诗是诗人《长信秋词》五首之一,借描写班婕妤失宠被贬长信宫的故事,以汉喻唐,表现了唐代被遗弃失宠宫女的幽怨之情。汉成帝时,班婕妤美而善文,初很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班婕妤为避赵氏姐妹妒害,随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度过寂寞一生。

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表现了班婕妤捧帚打扫宫殿时的偷闲和沉思,表现她孤寂无聊的精神,哀叹她如同团扇的命运。三、四句以寒鸦作比,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寒鸦尚能从皇帝身边飞过,分享皇帝恩德,而今处幽冷深宫之人却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见前者命运之悲。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全诗构思奇特,怨意悠远。

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词诗也借用其典故。

乐府《相和歌·楚调曲》评曰,这首诗是诗人众多宫怨诗中最出色的,它借托旧事,对宫中妇女的不幸命运表示了同情,后两句写得十分微妙传神。

这是唐代著名的宫怨诗。诗中前两句写班婕妤捧帚打扫宫殿时的偷闲和沉思,表现她孤寂无聊的精神,哀叹她如同团扇的命运。后两句以寒鸦作比,写她貌美却反不及寒鸦的怨情。寒鸦尚能从皇帝身边飞过,分享皇帝恩德,而今处幽冷深宫之人却不及它,相比之下更见前者命运之悲。沈德潜评曰:“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全诗构思奇特,怨意悠远。

篇7:长信秋词其三

,此诗是组诗的第三首,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者是王昌龄,这首诗主要描写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之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参考~!

【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翻译:无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字词解释:

1.奉:同捧。平明:指天亮。金殿:一作“秋殿”。

2.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共”。

3.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4.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赏析:

古乐府歌辞中《怨歌行》据说是班婕妤所做:“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见捐抒发自己背弃的哀怨之情。

天色方晓,金殿刚开,即拿着扫帚打扫,《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

诗的`后两句仍承用班婕妤的故事。“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即赵飞燕姊妹所居的宫殿。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从昭阳殿上飞过,它们身上带有昭阳日影显得羽毛润泽,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美貌因失宠而憔悴,甚至不如寒鸦润泽可人。

全诗想象奇特,情景切合,含蓄蕴藉哀婉缠绵中,把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之情描摹的淋漓尽致。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后世评价:

1.《唐三体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

2.《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3.王士G在《唐人万首绝句选》里推出四首诗为唐人绝句的压卷,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的第三首就是其中之一。

4.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昭阳官,赵昭仪所居,官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而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王昌龄故事:

话说唐代出了个“七绝圣手”王昌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他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调汜水尉,后因故遭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人称“王江宁”,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人称“王龙标”。他的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王昌龄看到当时社会如此黑暗,到处是贪官,那受苦的农民总是吃不饱、穿不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觉得自己很没用,只能写诗发发牢骚。

他在边塞从军的时候,骑马巡边,满目苍凉,心中烦闷,就信马由缰,走了不知多久,离开唐军驻地已经十分遥远,他正要回转马头,忽然看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唐军戍卒孤独地走上了望台。从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王昌龄猜想,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王昌龄素知此地已无唐军,《军事报》上说前段时间有一队唐军在此地全军覆没,唐军就放弃了此地,现在却有唐兵守着,不禁心中大奇,走近去看个究竟。却见戍卒走上高台,坐下了。此时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题为“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只听得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五昌龄想到,这笛声就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王昌龄思绪纷乱,走上前去,却见此兵甲胄破了一个小洞,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此兵见到军官问自己,忙一手掩住甲上的破洞,单手行礼,答道:“我叫闾丘晓。”

原来闾丘晓是个武林高手,所属唐军曾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遭遇,经过激战之后,全歼敌军,但全队唐军也只剩下他一个了,他杀光敌军后自己也体力不支,昏倒在地,醒来后想起自己的任务,就坚守着岗位。王昌龄问道:“你怎么能在乱军中保住性命?”“我有一门神功,我靠它消灭了敌人。”“教教我吧!我把你带回我军驻地!”于是王昌龄与闾丘晓回到了大部队的驻地,然后秘密从闾丘晓那里学了一门名为“七绝掌”的神功。为了表示感谢,王昌龄就替闾丘晓写了七首《从军行》,每一首诗都内含一式七绝掌法。其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还高度赞扬了极度困苦的闾丘晓无怨无悔、在国家边境进行正义战争的豪情壮志。此诗传到朝廷,闾丘晓很快就升官调到别处做了刺史。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王昌龄半夜骑马回家的途中,突然从路边跳出一个人来,嚷道:“王某某,你还认得我吗?”王昌龄定睛一看,是师父闾丘晓。王昌龄有君子风范,抱拳说道:“原来是师父,不知在此拦路所为何事?”“朝廷听说你总是发牢骚,叫我来警告你一下。”王昌龄冷冷一笑,说:“好啊,你就试试看!”闾丘晓运功发掌,但王昌龄更快,先一步将闾丘晓的人头扫落。王昌龄心想: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免总是被人暗杀,不如借用一下师父的脸皮好了!于是动手将闾丘晓的脸皮剥下,制成面具,放到自己脸上,将闾丘晓的尸体埋了,到闾家去冒充闾丘晓,对外宣称已经杀死了王昌龄。

作者资料: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篇8:《长信秋词》原文

作者:唐·王昌龄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⑴,珠帘不卷夜来霜⑵。

熏笼玉枕无颜色⑶,卧听南宫清漏长⑷。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⑸,且将团扇共徘徊⑹。

玉颜不及寒鸦色⑺,犹带昭阳日影来⑻。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⑼,分明复道奉恩时⑽。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篇9:《长信秋词》原文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即枕头。

⑷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⑸奉:同捧。平明:指天亮。金殿:一作“秋殿”。

⑹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共”。

⑺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⑻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⑼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⑽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

《长信秋词五首》创作背景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〇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赏析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第一首诗,运用含蓄深婉的笔触,以景托情,写班婕妤失宠后,在凄凉寂寞的长信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全诗前三句描摹了一个梧桐秋叶、珠帘不卷、夜来霜重的萧瑟寂冷的外在氛围,由外而内,暗淡的熏笼,陈旧的玉枕和一个彻夜难眠的孤人,不刻意写悲而悲情自现。

读完全诗,一个心境清冷,愁怨难眠的深宫闺怨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不由得被主人公深深的哀怨之情打动。含蓄蕴藉,哀婉缠绵的诗风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悲惋的情调。

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⑸,且将团扇共徘徊⑹。

玉颜不及寒鸦色⑺,犹带昭阳日影来⑻。

古乐府歌辞中《怨歌行》据说是班婕妤所做:“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见捐抒发自己背弃的哀怨之情。

天色方晓,金殿刚开,即拿着扫帚打扫,《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失宠长信宫,作赋自伤,中云:“共洒扫于帷幄兮,永仲死以为期。”

诗的后两句仍承用班婕妤的故事。“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即赵飞燕姊妹所居的宫殿。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从昭阳殿上飞过,它们身上带有昭阳日影显得羽毛润泽,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美貌因失宠而憔悴,甚至不如寒鸦润泽可人。

全诗想象奇特,情景切合,含蓄蕴藉哀婉缠绵中,把深宫中失宠女子的哀怨之情描摹的淋漓尽致。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⑼,分明复道奉恩时⑽

诗中第一句“真成薄命”,是一句看似突兀,实则意蕴丰富的心理刻画。把失宠宫嫔那种自叹自己命薄的难以置信和不得不承认的无奈和盘托出。无眠的暗夜,失宠的宫嫔久久寻思,终于还是伴着一句“真成薄命”的沉重叹息入梦。

梦中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得宠的时候,和乐奕奕,君主还是像以前一般宠着自己。自己从梦中醒来,嘴角还挂着梦里的微笑,然而,梦终究是梦,醒来后依旧是一个人深殿。就在自己惆怅难过时,分明看见西宫彻夜长明的灯火,仿佛回到了当初承受君宠的日子,不也是日日旌歌,宵宵达旦吗?

此刻,一切变得那样遥远,华美的.西宫换了新主,君主身侧换了娇人,失宠者在寂寞凄凉的夜对往事的历历回忆和无限追恋,蕴含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深刻哀伤和对现境凄凉的无限感慨。

全诗采用对比,层层反衬,把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细腻深刻,称得上“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本诗通过长信宫和昭阳宫两处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失宠妃嫔与得宠妃嫔的天壤之别。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泛指失宠嫔妃。

失宠嫔妃住的长信宫寒月当空,宫闱清冷,杂草丛生,而得宠妃嫔的昭阳殿,却是红帐高挂,说不尽的软语温存。

鲜明的对比,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失宠嫔妃的境遇,心境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为之同情。

《长信秋词五首》名家点评

《唐三体诗评》:“‘平明’二字中便含‘日影’,‘秋’字起‘团扇’,‘寒鸦’关合‘平明’,‘寒’字仍有‘秋’意。诗律之细如是。”

《岘佣说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

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里推出四首诗为唐人绝句的压卷,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的第三首就是其中之一。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昭阳官,赵昭仪所居,官在东方,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而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长信秋词五首》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长信秋词五首》繁体对照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挥裾頍o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禦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裴回。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篇10:《长信秋词》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作品介绍

《长信秋词五首》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又题做《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

篇11:长信宫,长信宫高蟾,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长信宫二首,长信宫二首高蟾,长信宫二首的意思,长信宫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长信宫二首

作者:高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天上梦魂何杳杳,日宫消息太沈沈。

君恩不似黄金井,一处团圆万丈深。

天上凤凰休寄梦,人间鹦鹉旧堪悲。

平生心绪无人识,一只金梭万丈丝。

篇12:长信宫,长信宫田娥,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长信宫,长信宫田娥,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诗词大全

长信宫

作者:田娥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团圆手中扇,昔为君所持。今日君弃捐,复值秋风时。

悲将入箧笥,自叹知何为。

长信宫,长信宫无名氏,长信宫的意思,长信宫赏析

宫词 顾况 赏析

张祜《宫词》鉴赏

宫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校长信

大学校长信

元稹《连昌宫词》原文

庆宫春词作鉴赏

李商隐 隋宫

职场宫心计

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长信宫词,长信宫词陆游,长信宫词的意思,长信宫词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