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17 01:09:17 作者:无感情学习机器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无感情学习机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吴宫遗事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吴宫遗事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①

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孩咭源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性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河檬垄狻C髂辏越入吴。

【注释】①吴官: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官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骨,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海翰拓,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褐幌胱约旱墓僦案峡焐得高些。鱼: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l)兵:( ) (2)毕:( ) (3)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差不悦,伴据以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巨之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军队(士兵)(2)完成(造好)(3)本来

2.

(1)夫差不高兴,让禾婊涣宋樵薄

(2)哪里是我欺骗呢!

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篇2: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①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否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喜否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喜否:伯喜否,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喜否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2分)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小题2】解释文中加划线的词。 (4分)

(1)兵( ) (2)毕( )

(3)固( ) (4)明年(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岂臣之欺乎!

【小题4】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3分)

答案

【小题1】(2分)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小题1】(4分)(1)军队(士兵) (2)完成(造好) (3)本来 (4)第二年

【小题1】(2分)哪里是我欺骗呢!

【小题1】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历史教训即可。

篇3: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孩咭源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海翰海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褐幌胱约旱墓僦案峡焐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①兵:

②毕:

③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①夫差不悦,俾阂源焉。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答案:

(8分)

18.①军队(士兵)

②完成(造好)

③本来

19.①夫差不高兴,让禾婊涣宋樵薄"谀睦锸俏移燮呢!

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篇4: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宫遗事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ǐ)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海pǐ)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河檬隆C髂辏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海翰海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褐幌胱约旱墓僦案峡焐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2分)

(l)毕九层而不奏

(2)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夫差不悦,伯阂源焉。

小题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完成(造好) (2)本来

小题2:夫差不高兴,让禾婊涣宋樵薄

小题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毕的意思是: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②完毕,结束;③都,全部;④星名。结合文章内容,毕在这里是完成的意思。固的意思有:①坚固;②鄙陋;③本来;④通“故”,所以,因此。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悦”是高兴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代是替换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从“王赐员死,而河檬隆C髂辏越入吴。”知道吴国的结局,国家灭亡了,原因是因为:“夫差不悦,伯海pǐ)以代焉”而且进谗言说:“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点评:分析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翻译概括出来,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原因要从原文中找到根据。

篇5:《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① 罗隐,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①兵: ▲ ②毕: ▲ ③固: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

答案: (8分)

18.①军队(士兵) ②完成(造好) ③本来

19.①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②哪里是我欺骗呢!

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篇6: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ǐ)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pǐ)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2分)

(l)毕九层而不奏

(2)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夫差不悦,伯嚭以代焉。

小题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完成(造好) (2)本来

小题2: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

小题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毕的意思是: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②完毕,结束;③都,全部;④星名。结合文章内容,毕在这里是完成的意思。固的意思有:①坚固;②鄙陋;③本来;④通“故”,所以,因此。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悦”是高兴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代是替换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知道吴国的结局,国家灭亡了,原因是因为:“夫差不悦,伯嚭(pǐ)以代焉”而且进谗言说:“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点评:分析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翻译概括出来,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原因要从原文中找到根据。

篇7:吴宫遗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吴宫遗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吴宫遗事①

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性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官: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官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骨,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拓,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鱼: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l)兵:(2)毕:()(3)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差不悦,伴据以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巨之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军队(士兵)(2)完成(造好)(3)本来

2.(1)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

(2)哪里是我欺骗呢!

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篇8:《吴宫遗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宫遗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吴宫遗事》,完成1一3题。

吴宫遗事①

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性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官: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官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骨,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拓,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鱼: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l)兵:( ) (2)毕:( ) (3)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差不悦,伴据以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巨之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军队(士兵)(2)完成(造好)(3)本来

2.

(1)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

(2)哪里是我欺骗呢!

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篇9:宫词阅读答案

14.(1)对比(反衬)。(1分)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1分)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2分)

(2)白诗语言浅近,(1分)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1分)顾诗委婉含蓄,(1分)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情感。(1分)

赏析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篇10:宫词阅读答案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篇11:陆龟蒙《吴宫怀古》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陆龟蒙《吴宫怀古》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①香迳: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③吴王:指吴王夫差。

④西施:越国美女,越王勾践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很受宠爱。

⑤六宫: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宫。这里指后妃。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

②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 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2. 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答:①残败凄凉。(1分)

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

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

而不应归罪西施。(2分)

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赏析:

《吴宫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苏州灵岩山的香径和长洲荆棘丛生的景象,联想到吴王夫差荒淫无道,认为他一切倒行逆施都足以亡国,而根本不是因为被西施的美色迷误造成的。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了当年吴越争霸之事,否定了前代女祸误国的错误看法。

《吴宫怀古》是一首七绝。前两句诗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意在说荒淫腐化生活是吴王亡国的根本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怀古喻今,蕴含深远。

后两句与罗隐的诗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意思是,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这两句诗讲清了吴国亡国的因果关系,抨击了“女祸亡国”的论调。

篇12:《馆娃宫怀古其一》《吴宫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对比

《馆娃宫怀古其一》《吴宫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对比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馆娃宫怀古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赏析:

《吴宫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苏州灵岩山的香径和长洲荆棘丛生的景象,联想到吴王夫差荒淫无道,认为他一切倒行逆施都足以亡国,而根本不是因为被西施的美色迷误造成的。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了当年吴越争霸之事,否定了前代女祸误国的错误看法。

七绝《馆娃宫怀古》共五首,又名《馆娃宫怀古五绝》。这五首思古寄慨之作,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组诗咏怀古事以寄讽,以叙述和议论相结合,通过馆娃宫昔盛今颓的具体情形的对比,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

《邻居吴老先生》阅读答案

《三国志·吴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宋史·吴时传》阅读题及答案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臧宫字君翁篇

经典阅读及答案

李商隐 隋宫

职场宫心计

宫斗自我介绍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吴宫遗事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吴宫遗事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