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岩居高士图》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岩居高士图》阅读答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 目录
篇1:《岩居高士图》阅读答案
《岩居高士图》阅读答案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
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答案:
1.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蒙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比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2.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从本诗歌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题画诗,此类诗歌应该对画作者给予赞扬。再从注释中对王右军、宗少文的介绍可知二者都是书画名家,结事诗歌后两句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诗歌鉴赏中考查对比的手法时,往往是考今昔对比、动静对比等,很少考到正面衬托,本题拓展了命题的范围,让考试内容更加丰富。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力能扛鼎”一词来理解本诗,画作者力气大,用于作画方面即笔力雄健。作者的感情倾向很明显,由“五百年来无此君”可知是极度的赞扬。
点评:本题有点偏,特别指出元画的特点,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这有点勉为其难。命题难度有适中,不能过难过偏。
篇2:岩居高士图诗歌阅读及答案
岩居高士图诗歌阅读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8.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9.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答:
试题答案:
8.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蒙的绘画造诣可以与他们比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9.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无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在。
篇3:《岩居僧》阅读练习及答案
《岩居僧》阅读练习及答案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2.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13.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2.C(尾联属于直接抒情)
13.“过”有“路过、经过”之意(1分),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1分);“摇”即“摆动、轻摇”之意(1分),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1分),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2分)。
篇4:《高士传》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有关《高士传》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严君平不仕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①。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③人定:半夜时分。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文言知识]“无以”及其他。“无以”在文言中是个固定结构,相当于“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上文“无以自发”,意为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又,《鸿门宴》:“项王无以应。”意为项羽没什么用来回答的。“无以”的'反面是“有以”,即“有办法可用来……”。如“有以活人”,意为有办法使人活下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 ②讫 ③肆 ④具 ⑤乃 ⑥谬 ⑦然
2.翻译:①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②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
3.“吾病耳,非不足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我有病,并非感到不满足;②我给人治病,不是不想做官;③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④我有弱点,不是不想做官。
【参考答案】
1.①做官②结束③店铺④备办⑤却⑥荒唐⑦这样
2.①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②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
3.③
【参考译文】
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字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曰:“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
篇5:《高士廉以德处世》阅读答案
《高士廉以德处世》阅读答案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①,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②,交趾太守丘和署③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④远至,内离外蹙⑤,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⑥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旧唐书高士廉传》)
【注释】
①器局:才识,气度。②阻绝:隔绝,断绝。③署:任命。④悬军:孤军。⑤蹙(cù):处境窘迫。⑥擢拜:提拔,提升。⑦下车:官员到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
②寻属天下大乱( )
③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
④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章是怎样表现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
【参考答案】
八、1.①出嫁②不久③打败④招来2.①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被贬官做朱鸢的主簿。②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3.亲情方面,他照顾妹妹一家人的生活,买住宅给妹妹一家居住,恩情甚重;孝情方面,母亲不便跟随自己到岭南,就留下妻子侍候母亲;教化方面,因势利导,使蜀地风俗大为改变.《高士廉以德处世》“高俭字士廉,渤海人”阅读答案
篇6:司空图阅读题及答案
司空图阅读题及答案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司空御史,高士也。 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 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 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 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 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 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 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 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 鼓舞:激励(百姓)
5.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 忠于唐朝 的一组是()(3分)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 休休 。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 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 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 鼓舞:激励(百姓)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 忠于唐朝 的一组是()(3分)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清人物和性格特征,运用排除法作答。①说明对上司忠诚,③说辞官,⑤说隐居不能表明忠诚。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 休休 。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卢渥只是上表请任图为同僚官佐,是卢携重新执政后才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C.亭子是司空图自己命名, 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D.司空图言语奇特古怪,是为了免祸。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答案】(1)卢携以原(1分)宰相的身分住在(1分)洛阳,赏识(1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1分)。(句意1分)(2)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1分)自己的继承人(1分),曾经被(1分)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翻译】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之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司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 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 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 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 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也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 休休亭 ,还写文章表述心志: 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所以更宜辞官了。 还自称为 耐辱居士 。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 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 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
朱全忠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享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篇7:《昭君出塞图》阅读答案
《昭君出塞图》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②。注:①王思廉:元初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西京杂记》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1.在描写人物上,王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时内心的悲苦,杜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后命运的悲惨。(2分)
22.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主张好的诗歌要在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请结合两首诗歌中的“怨”,分析作者是如何借昭君之怨来“出己意”的。(5分)
试题答案:
21.答案:衬托。对比。(2分)(解析:王诗,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杜诗,用昭君早年故乡的雄奇壮丽与和亲塞外的`凄凉结局对比,突出昭君命运的悲惨。)
22.答案:王诗,表面上写昭君“怨恨”画工的险诈而不得被君王所见,(1分)实际上作者将矛头指向统治者,正因为御敌无策,才导致个人悲剧的发生,对统治者的无能予以强烈地批判。(1分)杜诗,表面上写王昭君怀念故土不得归的怨恨忧思,(1分)实际上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漂泊西南思念故乡之情,以及不被君王赏识、怀才不遇的遗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2分)
篇8:《一鹭图》阅读答案
22.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高士形象。
23.示例:①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为下句写白鹭铺设下优美的背景。
②次句,“雪衣公子”以比拟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卓然不群之状。
③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之状。
④末句,“独”与“叹”二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更添意韵与愁思。(将“独”理解为坦荡、特立亦可,由此诗人所发一“叹”则可理解为既有愁闷之意,更有释然洒脱的味道——纵是一生无人识,也只付之一叹。诗无达诂,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够言之成理即可)
篇9:《一鹭图》阅读答案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
22.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篇10:《友鹤图》阅读答案
《友鹤图》阅读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友鹤图【明】唐寅名利悠悠两不羁,闲身偏与鹤相宜。怜渠缟素真吾匹,对此清癯即故知。月下吟行劳伴侣,松阴梦觉许追随。日来养就昂藏志,不逐鸡群伍细儿。1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立片言以居要”,“与鹤相宜”起了点题并总领全诗的作用。
B.颔联运用借代和双关等修辞手法,凸显鹤的高贵外表与高雅气质。
C.颈联描绘了月下行吟的人与松阴憩息的鹤相伴相随的闲逸画面。
D.尾联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暗示自己具有出众的才华与品格。
E.全诗以真切自然的语言写物言志。读来既晓畅明快,又含蓄有致。
15.作者借“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试题答案:
14.B、D(B项,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诗人以“缟素”写鹤白色的羽毛,是比喻;“清癯”形容人清瘦,不是双关。D项,对典故暗示的内容理解错误,这里没有自诩才华出众的`意思。选B得3分,选D得2分。)
15.①借鹤一身“缟素”和“松阴梦觉”,抒发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行之情。②借鹤的“不逐鸡群”,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小人的蔑视与不屑之情。③借以鹤为友,抒发了作者对鹤的赞美、对同道之人的渴求之情。
篇11:瘦马图的阅读答案
宋龚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作者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做的题画诗。闲:马厩。《周礼下官校礼》“天子有十又二闲,马六种。”
1.《瘦马图》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对比(衬托)的手法(1分)。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今昔对比(以昔衬今),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山的形象。(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②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答比喻、想象亦可酌情给分。)
2.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山的瘦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1分),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2分);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诗意
如同一从云雾从天关而降落,
白白用尽前朝皇家的马厩。
现在又有睡怜惜这副如柴的瘦骨呢?
夕阳西下,影子投在沙丘上像山一样。
篇12:《春之图》阅读答案
①春天是青青草尖。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着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示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轻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渺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第②自然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2.从内容上看,第②自然段文字与第①自然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3.根据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4.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疯狂猜图 答案
★ 疯狂猜图答案
★ 最新疯狂猜图答案
★ 经典阅读及答案
《岩居高士图》阅读答案(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