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贴对联

时间:2022-12-10 05:13:04 作者:脑壳儿疼疼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脑壳儿疼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为什么要贴对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要贴对联,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2020鼠年春节对联大全——10字春联

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

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

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

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

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

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

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

上联:小龙舞九州;下联:大骥驰千里

上联:闻鸡先起舞;下联:跃马共迎春

上联:闻鸡思奋发;下联:跃马抖精神

上联:万马争飞跃;下联:百花展笑颜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千门幸福春

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九州幸福春

上联:天高鹏展翼;下联:路远马扬蹄

上联:蹄花沾晓露;下联:柳浪饰春风

上联:霜蹄千里骏;下联:风翮九霄鹏

上联:神鞭催骏马;下联:祖国壮金瓯

上联:蛇舞长城雪;下联:马嘶北国风

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

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

上联:人饮春节酒;下联:马渡风月关

上联:群星瞻北斗;下联:万马啸东风

上联:马跃阳关道;下联:春回杨柳枝

上联:马跃康庄道;下联:人迎幸福春

上联:马啸关山月;下联:莺歌杨柳春

上联:马腾改革路;下联:国展富强图

上联:马腾风雪舞;下联:春到杏花红

上联:马踏春锦绣;下联:莺歌世风流

上联:柳营晨试马;下联:虎帐夜谈兵

上联:柳绿春江月;下联:旗红骏马图

上联:立马千山矮;下联:迎春万木荣

上联:立马昆仑小;下联:腾龙世纪新

上联:腊鼓催青骏;下联:春风策紫骝

上联:鲲鹏飞玉宇;下联:骐骥跃神州

上联:凯歌送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

上联:凯歌辞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

上联:骏马生双翼;下联:鸿图壮九州

上联:金蟒穿云去;下联:紫骝踏雪来

上联:花绽春光谱;下联:马驰中国风

上联:花香招鸟语;下联:马跃起龙图

上联:花开天下福;下联:马跃人间春

上联:海阔凭鱼跃;下联:路遥任马驰

上联:共莺传捷报;下联:赤兔踏春光

上联:风度竹流韵;下联:马驰春作声

上联:丰年飞瑞雪;下联:骏马跃长征

上联:春新门载福;下联:志远马扬蹄

上联:春色绿千里;下联:马蹄香万家

上联:春来山水秀;下联:马跃路途宽

上联:春拂芬芳地;下联:马奔锦绣程

上联:乘风腾骏马;下联:兴国舞神龙

上联:草枯鹰眼疾;下联:霜尽马蹄轻

上联:百花开锦绣;下联:万马起云烟

上联:白鹅游暖岸;下联:金马啸长风

春联

篇2: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过年贴对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贴春联表达美好期盼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过年贴对联的注意事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ze)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篇3: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春节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年关将至,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春节贴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过年贴春联是什么寓意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过年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一)贴稳、贴牢固很重要

贴挥春、对联看似很容易,但是却不能随随便便一贴就完事了。通常来说,贴挥春、对联最重要的是先要贴稳、贴牢固。如果在年头贴挥春、贴对联时贴的不牢固,甚至很快就掉下来的,那么过年的时候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所以最重要是先要贴牢固了。

(二)贴的方位很有讲究

挥春来说,一般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为主,不能乱贴。要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地方或墙上或门头等的地方合适,最忌讳的就是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了。通常来说,大部分会贴在门口、窗口或客厅。

(三)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

对联一般是贴在门口两侧的。贴对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楚上下联。或者分清楚左右。有些地方春节贴对联时将上、下联弄混贴错了,然后又重新再贴,结果导致那家人一整年感情不睦,矛盾多多。所以这种细节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五)贴挥春对联的吉时

在腊月十二月除夕当天。当天贴挥春、对联的有利吉时为:午时、辰时、未时、申时最吉。要避免巳时,也就是要避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间贴,因为会形成三刑。南北向的房子或户型最好用午时,而东西向的户型最好用未时等。最好也是从最旺的方位开始贴起,或者从大门开始贴起。

春联的贴法是怎样的

贴春联比较通用的方法即平仄法,一般的春联用平仄来分上下联是不会出错的,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声包括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在右边。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右),春满乾坤福满堂(左)。当然记得还要结合下面的几点来具体的分析,以免闹出笑话。

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

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

上仄下平收尾春联“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

最后,贴春联还要找准春联和横额(横批)的关系,可千万不能牛头对马嘴哦。

贴春联

篇4: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中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返回目录

过年贴春联是什么寓意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返回目录

过年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一)贴稳、贴牢固很重要

贴挥春、对联看似很容易,但是却不能随随便便一贴就完事了。通常来说,贴挥春、对联最重要的是先要贴稳、贴牢固。如果在年头贴挥春、贴对联时贴的不牢固,甚至很快就掉下来的,那么过年的时候多会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所以最重要是先要贴牢固了。

(二)贴的方位很有讲究

挥春来说,一般贴门口、窗口、或客厅的地方为主,不能乱贴。要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地方或墙上或门头等的地方合适,最忌讳的就是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了。通常来说,大部分会贴在门口、窗口或客厅。

(三)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

对联一般是贴在门口两侧的。贴对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楚上下联。或者分清楚左右。有些地方春节贴对联时将上、下联弄混贴错了,然后又重新再贴,结果导致那家人一整年感情不睦,矛盾多多。所以这种细节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五)贴挥春对联的吉时

在腊月十二月除夕当天。当天贴挥春、对联的有利吉时为:午时、辰时、未时、申时最吉。要避免巳时,也就是要避开早上九点到十一点间贴,因为会形成三刑。南北向的房子或户型最好用午时,而东西向的户型最好用未时等。最好也是从最旺的方位开始贴起,或者从大门开始贴起。

<<<返回目录

篇5: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

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

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有着贴对联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对联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一个风大天黑的夜里,神荼兄弟在石屋里睡得正香,忽听外边有动静,忙起身开门,向外看去,只见从东北方过来几十个鬼怪,一个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嗷嗷乱叫,向石屋扑来。兄弟俩一生清白,没干过坏事,所以面对恶鬼,一点也不害怕。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捆苇绳跟在后边。神荼在前边抓,郁垒在后边捆,不多一会儿,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一个个都喂了老虎。

原来,这些鬼怪都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神荼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命。第二天,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人们感谢神荼兄弟俩为民除害,兄弟俩的名声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他们成仙上了天庭,老天爷命他们二人专管惩治万鬼,碰上恶鬼就用苇绳捆起喂虎。人们还传说,因桃林是神荼兄弟俩种的,所以也能驱鬼避邪。从那以后,逢年过节,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避邪、保家平安之意。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也叫做“桃符”。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副联语对联。

传说二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应该如何贴对联

首先需要分清上下联,一般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一副正规格律的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汉语拼音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一声或二声)。例如“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其中“乐”字是四声,所以“六畜兴旺千家同乐”是上联,而“新“字是一声,所以”五谷丰登万象更新“就是下联。

在分清上下联后,就需要考虑把上联贴在门的什么位置。以自己面对房门为准,右手门贴上联,左手门就贴下联。那为何要在右手门贴上联呢?以为自古以来进门右手为东,左手为西,所以右为大。古人写字也是从右到左。摊开一张纸写对联,首先在右边从上至下写上联。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口诀“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上下联张贴时应以门楣的高低为标准。

什么时候贴最好呢?最好是在腊月23至腊月30晚上吃饺子之前。最佳贴春联时间是早上7:00—8:59(辰时),一定要赶在9点前完成贴对联。因为从风水学上来讲,此后的巳时半吉,午未申3个时辰连续6个小时都是凶时。

贴对联在有的地方也很讲究方位,一般适合贴在一些干净、明亮的门头,不适宜贴在一些杂物多、阴暗的地方。最好贴在旺的方位上,以西南、正东、正南、东南贴对联最好,从风水学上来讲能起到助旺五行及助旺方位的作用。

民间有很多关于贴对联的禁忌,相传贴错对联预示一年都不会走好运。不过,这只是为了让大家严肃对待贴对联的一种说法。贴错了对联怎么办?不能揭下重贴!民间有的地方的做法是再买一副对联将其盖上。

对联贴上以后要不要摘除呢?民家有3种说法

整年说

等到来年贴新对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

过节说

对联被认为是驱赶“年兽”的法宝,待到“年”过完后,就可以摘了。

自然脱落说

等对联贴上后就不管它了,等它自然掉落即可。

对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面,上下对联之间。横批的字却是从左往右写。“福”字贴在门的中间,民间讲究“倒着贴”,寓意“福到”。

篇6:贴对联左右怎么贴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喜”是仄声),新年更上一层楼(“楼”是平声)”。

2.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5.按因果关系分。

就是“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6.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篇7:怎么贴对联

■贴民俗对联:当人正向面对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贴“福”字:水缸、柜子上的“福”字可倒贴

对联应该怎么贴?“福”字正贴、倒贴到底有啥讲究?

在采访的20位市民里,16人回答的贴对联的方法是:面对大门时,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可专家给出的民俗贴法是:正向面对对联时,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贴对联 八成人不知民俗对联咋贴

昨日,沈阳市民许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眼看就要过年,看到很多地方都贴对联和福字,但贴法都不一样。正确的该咋贴?”

对联如何贴?记者随机调查了20位市民,16位市民认为: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面对大门时)。

沈阳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当人正向面对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另外,齐守成还介绍了对联的区分方法,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判断上下联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的,上联是仄声,即读音的三声和四声,下联为平声,即读音的一声和二声。

当记者告诉被采访市民对联的民俗贴法后,刘涛先生笑着说,“看来自己都错误贴了好多年了,今后知道正确的民俗贴法后,一定要改过来。”

贴“福”字 大门口的福字要正贴

齐守成介绍,倒贴“福”字时,是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

在我国传统民俗中确有这种说法,但不是说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大红“福”字 也添彩加“钻”了

今年过年的大红“福”字相比往年,样式更多,大红“福”字也添彩加“钻”了!

昨日,在皇姑区宁山路附近,记者看到的对联五花八门。商贩介绍,最近“福”字卖得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注意到,不少“福”字变身升级,有的在上边加入金粉,有的在上边加入亮钻等装饰物,还有的福字可以放入电池放出音乐,并且是亮彩灯的。

“今年的‘福’字比去年好看很多,价钱从10元到40元不等。”商贩指着带亮钻的“福”字说,“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新颖的,一些老年人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的样式。”

对于“福”字变身,齐守成表示,旧时福字的趣解,由“衣”字、“一”字、“口”字、“田”字组成,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现在人们在“福”字上增添新的元素,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这种“福”字变身是移风易俗的体现,只要人们能通过“福”字体现幸福、安康的心愿,“福”字还是可以以特色形式存在的。”

篇8:对联怎么贴精选

古时贴春联的时候,会选择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的形式粘贴。而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改为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这样做更适合人们的阅读,而如果混合使用让人感觉“左不左,右不右”的话则不大好。

春联分上下联,而上下联单看意思其实并不容易区分,一般来说,上联的第一个字为“仄”声,也就是三四声,而下联的第一个字为“平”声,即一二声,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准确区分上下联。

扩展资料:

一、对联形式: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二、经典对联:

1、上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2、上联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篇9:对联怎么贴精选

1、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2、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3、特别注意,传统的对联是右为上左为下,即横批是自右向左读。而当今有的横批是从左至右读的,那么贴对联的位置就不能顾及门的上下首了,要调换过来才对。

篇10:左右对联怎么贴

左右对联怎么贴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左右对联怎么贴的呢,我们来看看。

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可能是别人从毛泽东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也可能是毛泽东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另当别论。但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补充:

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其要求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一致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了解了对联的以后,我们看看对联应当怎么贴呢?

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便和孩子一起贴春联,孩子问我怎么贴?我说,先分出上下联,然后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孩子又问,上下联怎么分?我说,两个直联中,最后一个字读音为三四声(即仄声)的那联为上联,读一二声(即平声)的那联为下联,就在我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对门和楼下的两户邻居也在贴对联,我们贴好后,因为还要给单元楼的楼门再贴对联,我下楼路过楼下这一层时,他们还没有贴完,楼下的两户中,东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和我说的刚好相反,西家正好和我家贴切的是一样的,不过我们三家的横联(也叫横批)都是从左向右书写的。

那么究竟应如何贴才比较妥当呢?大部分人家又是怎么贴的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初一和初二这两天走在街上我注意看了一下,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我发现,横批都是从左向右写的(未发现从右向左写的),而占比例大一些的还是两直联中,上联在左的为多数,而上联在右的虽不是多数但也不少。那么究竟该如何贴才比较合适的呢?

这还得先了解一下古人的书写习惯,古时候,人们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写横幅,也是从右至左,横写。所以,春联的张贴方法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此时横批当然也是从右向左书写,横写的。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平仄,再看横批。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现在有的对联,两个直联的最后一个字一个是一声,一个是二声,按现在说法,没有仄声,怎么办呢?如果两联的最后一字是一或二声,就必须用台语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其中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台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用它作上联就是了。

至此我们不难明白,一个门口的三个联,即一个横联和两个直联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要么都从左向右读(现代常用贴法),要么都从右向左读(传统贴法),这都行,可是若是一个门口的三个联中,横批从左向右读,两个直联又从右向左读(传统与现代的贴法混在一起的贴法),是不是不协调呢?应当是不妥当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愿与有此兴趣的朋友探讨。

篇11:2022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关于贴春联和道教的历史渊源,大家都知道,“春联”的前身是道教的“桃符”,如宋代王安石赋诗曾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指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古代所用的桃符,上面画着道教所尊奉的门神神荼和郁垒二神,因为道教相信,鬼怪邪崇都惧怕桃木,故用其驱魔以辟邪。和桃木有相同作用的还有柏树枝和南天竹叶等,这在很多地区的民俗中现在依旧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风和民俗的变迁,原先张挂的桃符逐渐被易于书写的春联所替代。春联,以红纸黑字,上下相对、相称的祝福韵语为题材,在房门、箱柜、墙上……张贴上大小不一的各种春联条幅等。

春节贴春联有什么讲究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而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节对联的文化寓意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贴对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 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对联的贴发是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对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面,上下对联之间。横批的字却是从左往右写。“福”字贴在门的中间,民间讲究“倒着贴”,寓意“福到”。

为什么春节要贴对联

对联如何贴

贴对联怎么贴

对联怎么贴

春节对联怎么贴

对联贴法

今年贴对联

对联怎么贴左右怎么分

贴对联简笔画

对联上下联怎么贴

为什么要贴对联(推荐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为什么要贴对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