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

时间:2022-12-10 06:13:32 作者:想当豹子女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想当豹子女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

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理解一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这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长期缺乏理论指导有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的影响,探讨了如何用图示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作 者:邢春燕 XING Chun-yan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刊 名:平原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图示理论   英语听力理解   英语听力教学  

篇2:技校英语听力教学论文:图示理论与技校英语听力教学

技校英语听力教学论文:图示理论与技校英语听力教学

技校英语听力教学论文:图示理论与技校英语听力教学

作者/ 李 中

摘 要:听力理解作为基本语言技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利用图示理论使听力教学更有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图示理论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图示理论在技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达到提高技校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图示理论 听力理解 听力教学

听力是外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各种英语水平考试也把听力理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特殊作用的理解以及对听力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听力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技校英语听力课是最好上的:教师只需要播放录音,然后对对答案再解释一下必要的生词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把听力理解当成了测试学生听力和记忆力的方法,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听力课都缺乏积极性。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应用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图示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示这一概念,他认为图示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桥梁。英国心理学家巴莱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图示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在20世纪80年代将图示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图示是一种记忆结构,是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素,包括语言、文化等多领域的信息知识,同时包括已经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储着各种图示结构,当大脑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图示结构相匹配时,我们才能完成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储存这一系列过程。

二、图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在听力教学中,图示主要分为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语言图示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是理解听力的基础。学生若缺乏这些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听力理解就无从谈起。内容图示是指文章的主题,主要指材料的内容范畴。英语听力中,很多对话来源于日常生活情景,如餐馆、教室、医院、图书馆、办公室等。(英语教学论文 )在这些典型的场景中,对话双方的关系以及说话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种日常生活常识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即为图示模型。一般说来,对文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图示理论,听力材料的信息处理主要有“自下而上(top-down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bottom-up processing)”两种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涉及到语言图示,强调语言基本功的作用。其具体方式表现为辨音及语法句法分析等。“自上而下”的方式主要涉及到内容图示,强调高层图示的运用。从高层出发,以背景知识为先导来探究语意,利用所知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证实或者否定后再次预测与证实。在具体的听力过程中,听者在运用语言图示处理输入信息的同时,利用原有知识去预测话语内容,并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来验证或者修改假设,重新构造与听者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新信息,最后完成信息处理和对语言的理解。

三、图示理论对技校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教学中的图示分为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语言图示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内容图示是关于听力材料主题方面的知识以及语篇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这两种图示都应同时激活。图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适用的图示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示,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成功地激活与材料相应的图示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足的.线索,使听者不能成功地激活自己已具备的图示,或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示。因此,在图示理论指导下的技校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激活已有的图示,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

1.激活学生已有的图示

激活技校学生已有的图示主要是针对内容图示,也就是背景知识而言。总的来说,技校听力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听前热身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巩固阶段。在听前热身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激活图示,使学生对要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为听力理解做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就听力材料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利用集体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已有的相关图示,加深对主题的了解,使他们为听力理解做好准备。《英语听力入门》中有一篇听力材料标题是Train,通过这个标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How many kind of train are there in the world? Which kind have you taken? What do they look like?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预测这篇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自身的心理图示,引发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在听力理解阶段,由于学生在心中已经构建出与听力材料相一致的心理图示,听力理解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2.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

与激活已有图示相比,建立新的图示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学生心里没有建立相关图示就谈不上激活。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可以是建立语言图示,也可以是建立内容图示。

由于听者一般都经过了较短时间的英语学习,因而在进行听力理解时语言图示自我运行较慢,会有障碍。在英语中有某些中文没有的语言现象,如语音中的连读、爆破、同化现象,语法中的虚拟语气等,某些句法现象和生词也会成为学生的听力障碍。技校英语学习者的听力障碍主要在于语法、句法、生词三个方面。因此,在课前热身阶段,讲解生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语法和句法现象除了学生平时的积累,还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在技校英语课文的听力理解题中,常有些似是而非的句型迷惑学生,如I cannot agree more和It is anything but good等。这些句子需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对大多数技校生而言,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难点,但虚拟语气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下文的对话。

W: If only I were a millionaire! I could have whatever I want.

M: But millionaires also have their own worries and troubles.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徐小贞, 2004)

在听这个对话时,不少学生发现尽管自己每个词都听懂了,但由于不清楚if only的意思及用法,对整个句子就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在实际交际中,许多信息的获得并不依赖于你是否听懂了每个单词,而是依赖于大脑中原有信息、语言知识、一定的语境、双方的默契程度等。此类语言图示的建立都要依赖于教师的耐心指导。

对于内容图示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听力课堂中直接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在听力课的教材中,学生不是对任何材料都有相应的图示或可帮助建立的图示,这时直接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更为有效。如Boxing Day,技校英语学生中很少有人对这一主题有所了解,直接地介绍Boxing Day的时间、来历、人们在这一天的习惯等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有关图示,增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并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督促,这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学生长期的知识积累极为有效。在技校英语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Martin Luther King、Helen Keller、the Battle of Waterloo等。这些内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因此更依赖于学生课后的积累。教师可在听力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某一主题的资料,并在每次上课前进行班级讨论,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对今后的听力测试有所帮助。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文化熏陶,丰富语言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多看英美文化方面的书籍,了解英美等国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拓宽知识面。

四、结论

听力理解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技巧,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图示理论为指导的技工英语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以教师为中心的听力课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材的知识无限伸延, 听力技能也与其他技能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在学生广泛涉猎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拓宽了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了所学语言的交际实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充分激活、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课堂中寻得学习的乐趣,使听力活动成为一个自觉的、有意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Carroll. 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Carrell. P. L.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篇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听力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英语听力教学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搞好听力教学倍受关注.通过阐述建构主叉理论和听力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媒体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听力教学策略.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5(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多媒体技术   英语听力教学  

篇4: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理工附高语文组:曹娜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提出,在西方被称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倡导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⑸儿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接受外部新信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顺应是适应外部环境,对自身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长过程就是:“学习者原由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解释:“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是以学生问中心的,教师扮演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同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基于以上两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案例

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一个现象比喻,就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序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旋律――情感教学、合理恰当的和声与节奏――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

下面是诗歌《孔雀东南飞》教学过程

时间:2003、9、23理工附高二、三教室

背景音乐《梁祝》,学生进到教室就能感受到气氛,待学生坐定后,教师启发:同学们说说这支曲子演绎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学生谈论后,踊跃发言,并.总结为四点:选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有生命力;结局是悲剧式,有撼动力(尽管有化蝶的尾声);作家一定被其感动,有感而发,有伤感义;主人公为爱情作坚决的抗争,有警醒义;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一篇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孔雀东南飞》(出示幻灯,背景是温暖的夕阳下,有两棵苍劲的松柏置于两边,一对恋人相依坐在一起)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读完全诗,我们交流一下心得,好吗?

生快速读完,讨论完交流(交流很积极)基本达成共识:此诗让人感动(二人对感情的忠贞);让人气愤(家长的无理刁蛮);让人有戒:怎样不让悲剧重演;让人有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师:读完本诗,你想了解或储备哪些知识,想提高哪方面能力?

学生思考,提出如下问题:1、编者为什么要将此文编入教材?2、本诗与前后代的诗歌有何不同?3、人物通过什么形式完成勾画?4、诗歌开头和结束段落有何意义?

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本诗在形式上和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解答的第一题,学生联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生1:本诗与《诗经》和《离骚》的诗不同,它有叙事过程,有情节,有鲜明的人物

生2:诗经的诗短小,四言形式;离骚的诗,长短相间,多用兮字

生3:在手法使用上,《诗经》多用赋比兴,《离骚》多用赋比,本诗对其有继承和发展

生4:我们学本诗,既能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又能知道汉乐府诗形式的特点,还能了解人物的性格

师小结并出示幻灯

师:提到叙事诗,同学们说说情节(按时间顺序)吧;提到人物,同学们想想都有哪些刻画方法,本诗主要用的是哪种方法,有何作用(讨论)(分工解决一个问题)(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讲故事的同学存在顺序不当的问题,其他同学予以指正;人物刻画的方法统一为对话描写(有同学提出用其他描写方法不可吗?)(讨论:对话仅仅是对话吗?)(明确对话与人物的心理、情感、观念、情绪的关系,对话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师出示幻灯,将据情节作成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好奇)(继而品头论足有说像有说不像的)师:猜猜我们要做什么?

生有说要评价画面,有说要继续讲故事,有说找课文对应内容------

师与生商讨找课文内容,读出人物性格(学生很投入)

学生对朗读者进行评价,谈到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感情,朗读者的感情的把握

师肯定并拓展:解决上面同学提出的用别的方法刻画人物问题,进行效果比较(展示幻灯比较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先看看老师为片头所选的背景图,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不求答案统一,只要理解这是一种愿望和祝福便可)学生又由此举出了好多作品这样的例子(《梁祝》的化蝶,《药》的坟头的花环------)师导到浪漫主义手法。

师:我们课后做下研究好不好?生:好。

题目是  1、《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本课比较阅读

2、焦刘二人的死有其必然性吗?(任选其一)

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⑴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如学生对“梁祝”和“孔”诗的比较,读后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把握和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探索思考的结果,不但巩固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渴望。

⑵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课堂上学生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把握、比较,对作者和编者.写作意图和编辑意图的揣测和验证过程恰好说明这一点。而且作业题的选择从形式到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⑶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本课中学生提出的人物刻画方法能否替换成其他形式,对幻灯画面评价和意图把握的讨论,就是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思考的结果。速读作品后的心得交流是联系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迁移的结果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开课的音乐导入、学生对诗歌学习目标的参与、教师结合作品情节所做的幻灯,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⑵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情景的创设,从教学行为上讲,它可以是以语言、文字、声像、动作呈示为主的呈示行为,也可以采用以讨论、问答为主的问话行为。从形式上看,可以是真实的反映,也可以是网络上的虚拟。课堂上学生朗读(配合画面)就是为学生提供情景的一个手段。

⑶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本课中教师的几次点拨:情境诱导、新旧联系、感悟课文、迁移扩展,辅助的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规律。通过互评,澄清了认识。

综观此课,授课效果极佳,是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大胆尝试。

作者邮箱: caona1109@163.com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5: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理工附高语文组:曹娜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提出,在西方被称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倡导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⑸儿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接受外部新信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顺应是适应外部环境,对自身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长过程就是:“学习者原由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解释:“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是以学生问中心的,教师扮演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同时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基于以上两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案例

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一个现象比喻,就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序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旋律――情感教学、合理恰当的和声与节奏――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

下面是诗歌《孔雀东南飞》教学过程

时间:2003、9、23理工附高二、三教室

背景音乐《梁祝》,学生进到教室就能感受到气氛,待学生坐定后,教师启发:同学们说说这支曲子演绎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学生谈论后,踊跃发言,并总结为四点:选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情,有生命力;结局是悲剧式,有撼动力(尽管有化蝶的尾声);作家一定被其感动,有感而发,有伤感义;主人公为爱情作坚决的抗争,有警醒义;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一篇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孔雀东南飞》(出示幻灯,背景是温暖的夕阳下,有两棵苍劲的松柏置于两边,一对恋人相依坐在一起)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读完全诗,我们交流一下心得,好吗?

生快速读完,讨论完交流(交流很积极)基本达成共识:此诗让人感动(二人对感情的忠贞);让人气愤(家长的无理刁蛮);让人有戒:怎样不让悲剧重演;让人有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师:读完本诗,你想了解或储备哪些知识,想提高哪方面能力?

学生思考,提出如下问题:1、编者为什么要将此文编入教材?2、本诗与前后代的诗歌有何不同?3、人物通过什么形式完成勾画?4、诗歌开头和结束段落有何意义?

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本诗在形式上和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解答的第一题,学生联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生1:本诗与《诗经》和《离骚》的诗不同,它有叙事过程,有情节,有鲜明的人物

生2:诗经的诗短小,四言形式;离骚的诗,长短相间,多用兮字

生3:在手法使用上,《诗经》多用赋比兴,《离骚》多用赋比,本诗对其有继承和发展

生4:我们学本诗,既能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又能知道汉乐府诗形式的特点,还能了解人物的性格

师小结并出示幻灯

师:提到叙事诗,同学们说说情节(按时间顺序)吧;提到人物,同学们想想都有哪些刻画方法,本诗主要用的是哪种方法,有何作用(讨论)(分工解决一个问题)(讨论热烈,发言踊跃)

讲故事的同学存在顺序不当的问题,其他同学予以指正;人物刻画的方法统一为对话描写(有同学提出用其他描写方法不可吗?)(讨论:对话仅仅是对话吗?)(明确对话与人物的心理、情感、观念、情绪的关系,对话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师出示幻灯,将据情节作成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好奇)(继而品头论足有说像有说不像的)师:猜猜我们要做什么?

生有说要评价画面,有说要继续讲故事,有说找课文对应内容------

师与生商讨找课文内容,读出人物性

篇6: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智力观念,便于教师开展科学正确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积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采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教学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始终秉持着平等的观念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智能优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实际的学习环节中来。教师要不断改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定位教学观念。教师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注重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及智能发展方向等情况,为学生确定最为适合的成长道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将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相结合,因材施教,关注并善待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2.2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环节中,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意义。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师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环境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定的辩题,例如“努力更重要还是天赋更重要”,让学生针对这一辩题展开全面充分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促使学生广泛应用课本知识和搜集课外资料表达己方论点。学生通过辩论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辩证思维,为语文学习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文章时可将多个学科进行综合,例如,在《鸿门宴》节选中有一个关于座位的小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座位排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2]。

2.3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教学优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出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它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更为形象的东西,使知识点具有更为直观的表现效果。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媒介为学生的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教师要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弱势智能因素,合理调动学生这方面的.智能练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进而全方位发挥学生的综合智能优势。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制作主题课件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各项智能,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3]。

2.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定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化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开展全面有效的教学活动,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早日达成教学目标[4]。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智能,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庆,孙晓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6,(30):125-126.

[2]丁玲.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探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146-147.

[3]陈慧姝.浅谈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24):56.

[4]孙晓榴.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153-154

篇7: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论文

1.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不应该仅仅由单一的层面定义,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正确反映出人的真实实力,主张从多个角度开发人的智力,肯定人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含了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1.2教学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和实际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契合性。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表现出较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良好推进,对教师的总体教学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知识、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涉及内容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语文知识。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为现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引导师生能在活泼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其次,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全面关注到学生的综合发展实力,从学生的各项智能情况出发,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智力,更多的是在学生成长道路和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内容,这一理论在夯实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能有效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最后,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区别只在于所属领域的不同。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多元智能理论,将使教师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保证教师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产生良好的教学反馈,从而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8:图示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图示理论对译者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示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从图示理论入手,把该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提出了图示理论对译者的几点启示.

作 者:闫爱花 YAN Ai-hua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图示理论   译者   翻译  

篇9:大农业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

大农业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

本文论述的'是大农业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开发腐屑食物链是大农业资源开发系统之一.通过开发腐屑食物链这种新经济模式,可以延伸农业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大发展.

作 者:霍玲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英文刊名:GEOLOGICAL TECHNO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2003 25(3) 分类号:F303.4 关键词:循环经济   大农业理论   腐屑食物链  

篇10: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本文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针对约定俗成、回译、音译、省译和加注这五种方法,探讨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

作 者:胡维佳 HU Wei-jia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2006 “”(4)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目的论   专有名词   翻译技巧  

篇11: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分析了目前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几个因素,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在听力练习中缺乏自信,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素质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此外,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听力教学.然后,文章根据这些因素,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作 者:侯志刚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中专部,山东,德州,25301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48)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听力   听力教学   多媒体  

篇12:图示理论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图示理论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对图式、图式理论进行了较系统介绍,并通过分析图式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提出可将其运用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 者:张德才 王晶  作者单位:张德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国,北京,100083)

王晶(济宁第十三中学,山东,济宁,272500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示理论   激活   创建   口语教学  

篇1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的差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的差异教学

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差异教学的启示,并辅以课堂教学实例说明差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差异教学的优点.

作 者:吴琴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差异教学  

篇14: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委婉语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委婉语分析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过程看成是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它以最佳关联生为准则.用关联理论对委婉语进行阐释,并认为委婉语的'使用依赖语境假设,并确保其关联性和明示性;理解委婉语则要以认知环境中各种信息为基础进行非论证性的演绎.

作 者:李清平方开罗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7 “”(8) 分类号:H1 关键词: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最佳关联   委婉用语  

篇15: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域理论为根据,分析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之一的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新形势下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以及教师如何避免商务英语教学的误区以便更有效地培养适应商务活动的人才.

作 者:张仰奋 ZHANG Yang-fen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外语系,广东,梅州,514015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0(6)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域理论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图示理论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黄河颂》 ――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教育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怎么突破英语听力

英语听力如何提高

如何学习英语听力

电路理论教学总结

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锦集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