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乡思古诗

时间:2022-12-11 06:12:28 作者:日叶不落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日叶不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李觏乡思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李觏乡思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篇1:李觏乡思古诗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篇2:乡思 李觏-乡思的意思

乡思 李觏-乡思的意思

乡思 李觏,是北宋思想家诗人李觏的一首作品,主要讲述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乡思

・・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字词解释:

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望极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

碧山:这里指青山。

作品翻译:

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我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可青山又有被层层暮云遮掩的时候。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人极力写出故乡的遥远。诗人对空间距离这一异乎常人的感受,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思想家,诗人。南城(今江西省)人,世称盯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曾任太学说书、权同太学等职。其诗受韩愈等人影响,词句意思具有独特风格。有《李直讲先生文集》。

以上这篇乡思 李觏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李觏古诗《乡思》带拼音版赏析

乡思李觏古诗带拼音版,《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一起学习一下乡思李觏古诗带拼音版,李觏乡思的诗意,乡思李觏古诗赏析吧!                                                                                                                                                                                                                                                                                                                                                                                                                                                                                                        1

篇4:李觏古诗《乡思》带拼音版赏析

xiāng sī

乡思

lǐ gòu

李觏

rén yán luò rì shì tiān yá , wàng jí tiān yá bù jiàn jiā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yǐ hèn bì shān xiāng zǔ gé , bì shān huán bèi mù yún zhē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乡思的诗意

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我能看见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篇5:乡思 李觏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李觏所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原文: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词字词解释:

⑴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⑵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⑶碧山:这里指青山。

乡思词翻译:

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乡思词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2、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3.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

4、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

1、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无望的无奈和痛苦。诗人先极写空间距离之远,后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

2、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思乡怀人诗词鉴赏还有注意用写声音来表达思乡怀人,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3、属于第一种.(2分)

从前两句可以作出正确判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落日在天涯,人本就焦急无奈的心,又如绵绵不绝的丝线将诗人的.心紧紧缠绕,越缩越紧,直至让人窒息。其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4、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5、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无望的无奈和痛苦。诗人先极写空间距离之远,后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

乡思词创作背景:暂无

乡思词赏析:

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如唐韦应物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再说,山本可用青、绿形容,用青更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v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李觏的这首诗,也是采用了这一手法。

个人资料: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嵩市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相关推荐:

苦雨初霁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

篇6:李觏 《乡思》阅读试题答案附赏析

李觏 《乡思》阅读试题答案附赏析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无望的无奈和痛苦。诗人先极写空间距离之远,后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

2、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答案: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思乡怀人诗词鉴赏还有注意用写声音来表达思乡怀人,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3.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

答案:属于第一种.(2分)

从前两句可以作出正确判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落日在天涯,人本就焦急无奈的心,又如绵绵不绝的丝线将诗人的心紧紧缠绕,越缩越紧,直至让人窒息。其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4.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答案: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上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以及归乡无望的无奈和痛苦。诗人先极写空间距离之远,后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

二:

(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2分)

(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A (3分)

(2)路途远,阻隔多。(2分,每点1分)

(3)“已”和“还”。(1分)更进一层写出乡路上障碍重重,(2分)突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怨恨之深。(2分)

简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诗意: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青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十分沉重的心情.

篇7:李觏相思的诗句

关于李觏相思的诗句

李觏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著作家,思想家.本文为关于李觏相思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还被暮云遮。

诗意: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

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关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

十分沉重的心情。

李觏介绍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故事

巧对晏殊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和李觏是很好的.朋友,晏殊每次来建昌(江西南城)李觏都要陪他游览麻姑山,并共同论诗赋文,写词作对。

有一次,二人观赏麻姑山的“玉练双飞”,在回来的路上经过余家沅,忽闻咿咿哑哑的车水声。此时,正是三夏盛暑,二人手持摺扇,信步来至车水处,晏殊忽然词兴大作,高声吟道:“车儿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李觏听了称赞道:“人谓临川多才子,而同叔当居其首,今公见水吟车,可谓临川古风矣”。晏殊笑道:“直讲先生久居仙山,山高风爽必喜吟风,愿先生以风对”。觏公沉思片刻,见晏殊挥扇以待,顿时思路大开,手摇摺扇大声诵道:“扇子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晏殊听罢,连声称:“妙对妙对。”二人拍手大笑,车水农夫在旁聆听多时,也跟着赞道:“对得好,对得好。

曾巩对下联

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常在江西南城十贤堂讲课,听讲者有太学生百余人,其中有唐宋八大家之一、号称“南丰先生”的曾巩。

有一次,李觏应邀赴豫章春游,随行学生十余人。从建昌东门出发,经抚河至赣江。时值暮春三月,逆风顺水,船家扯下帆篷,装上浆橹,摇橹前进。舱内李觏居中而坐,门生并列左右,曾巩坐于右侧最后一个位子上。李觏对众生说:“此去豫章尚远,行舟寂寞,何不以行船为题,对一对联,用来消遣。”诸生同声说道:“请先生拟上联,我等对下联。”李觏点头沉思,舱中顿时沉静下来,唯有吱哑吱哑的橹声。李觏手指船橹,高声说诵道:“两橹并摇,好似双刀分绿水”

诸生从左至右,依次对下联。李觏抚髯静听,有时轻轻点头,有时又评论修改一番。看他的神气,似乎对所有下联,均不满意。最后,只剩下曾巩一人,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曾巩不慌不忙,站起来躬身向先生施了一礼,高声对道:“孤桅独立,犹如一笔扫青天!”

李觏听罢,不禁连声叫好:“此联气魄雄伟,思路开阔,对仗准确,实为难得之妙联。”诸生齐拱手向曾巩祝贺。正在摇橹的船家,也来凑热闹:“真是名师门下有高徒啊!”

篇8:李觏改字文言文翻译

李觏改字文言文翻译

原文: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篇9:思念家乡的古诗《乡思》鉴赏

思念家乡的古诗《乡思》鉴赏

《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省)人,世称盯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曾任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等职。其诗受韩愈、皮日休等人影响,词句意思具有独特风格。有《李直讲先生文集》。

注释:

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望极天涯:极目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

碧山:这里泛指青山。三、四两句说: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译文:

人家说日落的地方是天涯,我能看见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天涯,却看不见我的家。我已怨恨层层群山把我和我的家分隔,可层层的群山还是被无尽的云朵所遮盖。

简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诗意: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青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十分沉重的心情.

赏析: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人极力写出故乡的遥远。诗人对空间距离这一异乎常人的感受,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第一种写法。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人李构的诗本是写“乡思”的,是游子对家乡思念的,但在精神荒野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家,不在屋里,而在儿女的亲情之上,他们对于“家”的理解,就是人伦的思盼,儿孙的团聚。“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同样可以反向地理解为老人对“家”所特有的亲情的渴望。“多情只有春情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这无情的孤寂,这自感是“离人”的银发族辈,是多么地需要亲情的抚慰啊――给“家”里的老父亲老妈妈写一封信吧,或者,他们会因此多有一份珍藏,多有一份寄托。

篇10:宋李觏《忆钱塘江》阅读答案

宋李觏《忆钱塘江》阅读答案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

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2分)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3.请你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答案

1.(2分)黄昏(傍晚) 醉

2.(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 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3.思想内容鉴赏示例: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帆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表达技巧鉴赏示例:①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②融情于景,诗人把自己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融入满江夕照和点点白帆之中③虚实相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眼中亦真亦幻、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

【翻译】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篇11:李觏残叶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觏残叶阅读答案及赏析

残叶(李觏)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注]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专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2)取次:随便、等闲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此咏物诗通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残叶、日月、泥尘以感知,寄情真挚。表达对残叶命运的同情与关切。

2、本诗还运用对比手法,第3、4句把残叶今之凄苦与往日之温馨可人对比;5、6句把未落时日月之有情与落后泥尘污染对比,揭示其命运,寄寓深沉的感慨;结尾两句,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作者对落叶的祝福。

【简析】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李贺浪漫主义古诗

乡思小语散文随笔

秦觏——《黄金缕》

《示弟》李贺古诗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 古诗

李范文

李贺的古诗《老夫采玉歌》赏析

古诗绝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译文及赏析

经典古诗

李肇简介

李觏乡思古诗(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觏乡思古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