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PN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不责僮婢》阅读答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不责僮婢》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不责僮婢》阅读答案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遗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向取白衫且止 ________ (2)潜觉其故__________ (3)奴以米易酒 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向:先前、原先(刚才)(2)潜:暗中 (3)易:交换
小题2:(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小题3:示例: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种美德。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小题1:试题分析:(1)向→先前、原先(刚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向”是个多义字,如:“向北“中的“向”是“对着,朝着”的意思,与“背”相对;“志向、方向”中的“向”是“目标,意志所趋”的意思等。(2)潜→暗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潜”常作为“隐藏的,秘密地”或“隐在水面下活动”的意思讲,如“潜伏”“潜水”等。(3)易→交换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不费力,与“难”相对,如“容易”等。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翻译“终不扬其过也”时,除了要注意重点字词“终→始终;扬→张扬;其→他,指家僮;过→过错”的意思外,还要注意这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唐临”,翻译时,要添加上去。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了解唐临、阳城的性格特征,原文内容显示唐临、阳城二人的共点是: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种美德,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赞同,无论唐临还是阳城,他们对待僮婢时,不因其地位高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呼来喝去,他们的宽容态度让人敬服;不赞同,宽容也应有针对性并且适度,毕竟宽容是作用于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能够起到缓和与教诲的效果固然好,否则不分情况,放纵尺度,将宽容变为纵容,就会扭曲了宽容的真正含义。(言之成理即可)
篇2:《不责僮婢》阅读答案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4)乃负以归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终不扬其过也。
【小题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4)背
【小题2】(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分,意对即可)
【小题3】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3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向、易”在文言文中意思固定。“负、潜”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相通之处,根据语境也可译出来。“负”译为“背”,“潜”译为“暗中、暗地里”。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扬其过”等。 “扬”为动词,根据上下文可知,译为“张扬,宣扬”, “扬其过”意思是“张扬他的过错”。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这是开放性题目,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如赞同,可以说这样保护了别人的自尊心,是宽容的表现。如不赞同,可以指出这样会使有错不能得到及时的改正,是纵容。
篇3:《不责僮婢》阅读答案
不责僮婢
【原文】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参考译文】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刚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而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向:刚才 (3)扬:张扬 (4)过:过错
(5)易:交换 (6)负:背
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示例①: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②: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篇4:《不责僮婢》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不责僮婢》(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向取白衫且止__________
(2)潜觉其故______________
(3)奴以米易酒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先前,原先(刚才)(2)暗中(3)交换
2.(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意对即可)
3.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篇5:不责僮婢的阅读与答案
【原文】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篇6:不责僮婢的阅读与答案
1.解释
(1)尝:曾经 (2)向:刚才 (3)扬:张扬 (4)过:过错
(5)易:交换 (6)负:背
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示例①: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②: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不责僮婢译文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刚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而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篇7:不责僮婢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译文)
不责僮婢的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译文)
不责僮婢
【原文】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参考译文】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有一次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子拿错了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唐临知道以后,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顺,不适合悲伤哭泣,刚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又曾经命人煮药,那人煮坏了。唐临暗地知道了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而不适合吃药,应该把药扔掉。”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去求米。奴用米换酒,喝得醉在路上。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后来奴睡醒了,向阳城谢罪。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没有什么不好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向:刚才 (3)扬:张扬 (4)过:过错
(5)易:交换 (6)负:背
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示例①: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
示例②: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篇8: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 为良民 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21.C
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篇9:《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 “汝素寡③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④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②长厚不忤物:指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③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④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意对即可)
篇10:《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渑水燕谈录于令仪不责盗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汝素寡悔:___________________(2)问其所欲:_________________
(3)既去,复呼之:_______________(4)卒为良民: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十千足以衣食太祖常劝以读书
B、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左臂挂念珠倚之中
C、盗入其家普又以其人奏
D、何苦而为盗耶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阐述你从文中得到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1、(1)一向,向来(2)想要(3)离开(4)终于
12、B(3分)
13、(1)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译文: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您的听力呢?
(3)译文: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共6分)
14、善良、宽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要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言之有理即可)(2分)
篇11:《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译文:▲
②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译文:▲
5.你认为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
阅读答案:
3.C(3分)
4.(1)于令仪听后就就像他所说的(如数)给了他。(句意正确1分,落实“如”“与”各1分)
(2)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盘问。(句意正确1分,落实“负”“诘”各1分)
5. (3分)善良、宽容、不损人利己,教人有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答到要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不责僮婢》阅读答案(精选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