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v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
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刚开始感觉规模有点宏大,很有气势。慢慢的发现它旋律优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开始,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带有深切的探寻意味,随后旋律明澈柔美,充满了温暖和喜悦。然后,是一种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最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进入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结束全曲。
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旋律优美,技巧华丽,堪称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首先,这首曲子给人以快乐但又荡漾着点点忧愁,非常完美。接下来的一小段就非常抒情且醇美。此曲最后以奏鸣曲式收尾,给人以震撼。
三、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整体感觉很好,不像我听的其他小提琴有的那种悲伤。刚开始感觉规模有点宏大,很有气势,慢慢听下去就有种柔美与希望,有种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再接着听下去,就有点被打动的感觉,略带伤感,让人嗅到大自然清新的气息。这首曲的最后,有点激昂与欢快,节奏很强,给人以快乐的结尾。
四、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有种安详与厚重相辅的感觉。刚开始是一种
另类的'悠然,在简短的华丽之后有点华丽。下一段,就是一种田园风格的旋律,稍稍有一丝荒凉的动人。最后一段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
总之,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这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相当有必要欣赏下的。
电影《钢的琴》音乐片断赏析
醇厚的男中音, 优雅自如的俄语, 暖洋洋的和声, 诗化的歌词, 一切没有伏特加的浓郁激烈, 但是有伏特加一般的香醇和温度。 这就是Lube, 这支来自俄罗斯的乐队在经历了两次大的风格转变, 完成了从流行摇滚到民谣摇滚的蜕变后, 愈显成熟优美。片中配乐极其精彩到位,动听的插曲不但充满了浓郁了异国风情,更给观众一种如看音乐电影般的错觉。片中不但充斥着大量东欧的歌曲,中国80年代初流行的如《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等曲目更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令观众看片的同时更过足了耳瘾。最令人意外的是就连《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歌曲也作为插曲出现在了影片中,并且该曲目还十分巧妙地起到了承上起下连接剧情的作用。
这部电影从始到末插入了很多音乐,很多音乐的华丽与现实的荒凉与无助混搭着颇有一股小人物的辛酸,给人一种无奈但是又有一种什么东西要冲出来的感觉,是什么东西我自己也说不出来。。。。
篇2: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雪橇》
●教学过程:
1.粗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选曲。复习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和《秋》,请学生说出曲名及作者;引出欣赏《冬》的第一乐章,选出合适的词语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精听钢琴套曲《四季》中的《雪撬》。
①引言:刚刚感受了维瓦尔第的“冬季”,下面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冬季”的音乐(播放)。初听不揭示曲名,请学生说出乐曲所描绘的人、景、物。
②揭示曲名,复听,学生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和情调,并能根据音乐的对比与重复区分段落(三段体)。
③老师先弹奏第一及第二主题旋律,让学生视唱熟记,再分段复听。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
④完整复听,请学生随“赶车人歌唱”、随“活泼豪放的音调舞蹈”。综合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⑤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柴可夫斯基继承了莫扎特、贝多分、格林卡等西欧和俄罗斯古典作曲家的优秀传统,注意研究和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他非常喜欢独自一人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倾听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歌声,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就是一例。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灵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杰出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简介 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有才华的作曲家。1840年3月7日出生在佛根斯克一个贵族家庭里。10岁开始学习钢琴。柴可夫斯基的父亲希望儿子学法律,把他送进了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柴可夫斯基从这个学校毕业后,到司法部工作,但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1862年,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1890年,柴可夫斯基得到梅克夫人的资助,使他得以摆脱沉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作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交响曲六部,其中以《第六(悲怆)交响曲》最为著名。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都被列为世界最有名的协奏曲之列;他写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也是歌剧、舞剧里最受欢迎的剧目;管弦乐有《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室内乐包括有《如歌的行板》在内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作品有套曲《四季》;小提琴作品有《旋律》;大提琴作品有《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总之,柴可夫斯基在各种音乐体裁里都有名作,这在世界乐坛上是首屈一指的。
柴可夫斯基曾经访问过许多国家,在那里举行音乐会,并获得很大声誉。英国剑桥大学于1893年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由于在生活上的贫困和婚姻上的不幸,他的作品里常常流露出彷徨和苦闷的情绪。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样的。他的其他一些作品,例如:《天鹅湖》、《胡挑夹子》、《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都充满着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篇3: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论文
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论文
摘要: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音乐层出不穷,但真正成为经典,让人口齿相传,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很多。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自1959年,何占豪和陈钢创作此作品以来,蜚声中外乐坛。“洋为中用”的艺术体现、完整的结够设置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梁祝》;协奏曲;艺术表现;结构设置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92-01
梁祝,讲的是千古爱情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梁祝传说以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动人的情节、奇巧的故事结构而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以崇尚爱情、提倡求知、歌颂生命生生不息的鲜明主题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梁祝传说和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1958年,陈钢与何占豪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原因何在?现分析一下其辉煌艺术成就的原因。
一、“洋为中用”的艺术体现
《梁祝》中的主要乐器是小提琴,小提琴是四弦乐器,也有“乐器皇后”之称。传统的中国乐曲融入中国特有的演奏技巧,加之中国越剧、京剧中的倒板、器板等,使小提琴协奏曲版的《梁祝》容纳了鲜明的中国特质,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绝对是当时最与众不同的。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享有“为中国创造民族文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美誉。一次小提琴与中国文化的大胆融合,为中华民族交响乐开拓了未来,一次“洋为中用”的成功体现,使人记住了这段经典。
二、完整的结够设置
众所周知,情节设置是影视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一部作品中有头无尾,或是有尾无头,都会让观众觉得茫然,音乐作品亦是如此。《梁祝》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既然是用音乐的方式来表现它,那么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是曲子成功的关键。
(一)呈示部,在呈示部中又包括了引子、主部、连接部与副部、结束语。其中引子是由钢琴引出秀丽的长笛,以及弦乐演奏,为我们展示出了一派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
(二)展开部,展开部又包含了“抗婚”、“楼台会”以及“哭灵、控诉、投坟”。在展现“抗婚”时,不安的音乐带出了铜管乐器凶暴的主题,显示出了逼嫁的主题。而后小提琴的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的痛楚,反抗音调与凶暴主题的交替出现,最后隆隆的鼓点以愤然的对抗结束此乐章;“楼台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般的乐章更像是祝英台与梁山伯两人的对话,那种相视无言,难依难舍的情景油然而生,令人动情。“哭灵、控诉、投坟”这部分又是曲子的高潮,音乐急转直下,小提琴独奏出悲愤的情感,锣声又为我们流露出了凄惨和悲壮,似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苍天的控诉,最后管弦齐奏,象征了祝英台的反封建精神。
(三)再现部,竖琴、长笛再次响起,又将人们引入了那片美丽的景色,小提琴装上了弱音器,流露出了爱情的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的色彩的终曲。
完整的'结构设置再现了整部《梁祝》的故事,充分表现了故事中人物的各种感情,以及其后的精神,是曲子成功的又一关键。
三、细腻的情感表达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感染力
在引子部分钢琴和长笛的演奏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那种风和日丽的景色,似乎我们身临其境,在用心感受着美丽的风光。在音乐进行到5分钟左右的时候,曲子以欢快、跳跃和激情的三分钟时间的音乐,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年的同窗学习情景,以及他们之间如胶似膝,亲密的友情,而在音乐进行到7分33秒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长亭惜别时,依依不舍的乐句,又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们之间心灵相通,不忍惜别的留恋不舍,令人心碎。这样,各种乐器以及我国戏剧、京剧中因素的加入,更加细腻的处理了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故事背后传达的反抗封建的精神,再现了梁祝二人的形象。也令每一位听众深受感染。曲终,余音绕梁,我们沉浸在了梁祝双双化蝶的美好愿望中。因此,曲子细腻的情感表达,亦是《梁祝》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些经典,长存在我们的记忆,经久不衰,令人沉醉。它们就像一杯杯茗茶,越品越有余香。然而,不知道我们是否想过,经典为何成为经典,其实每一段经典背后,都包含作者苦心的思索与大胆的尝试。希望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为经典的原因分析中,我们能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参考文献:
[1]顾育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及其命运[J].中华魂,2007,(11).
篇4: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雪橇》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雪橇》教案
●教学过程:
1.粗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选曲。复习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和《秋》,请学生说出曲名及作者;引出欣赏《冬》的第一乐章,选出合适的词语表示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2.精听钢琴套曲《四季》中的`《雪撬》。
①引言:刚刚感受了维瓦尔第的“冬季”,下面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首“冬季”的音乐(播放)。初听不揭示曲名,请学生说出乐曲所描绘的人、景、物。
②揭示曲名,复听,学生感受音乐中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和情调,并能根据音乐的对比与重复区分段落(三段体)。
③老师先弹奏第一及第二主题旋律,让学生视唱熟记,再分段复听。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
④完整复听,请学生随“赶车人歌唱”、随“活泼豪放的音调舞蹈”。综合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⑤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在家乡和母亲那里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年仅5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小曲。柴可夫斯基继承了莫扎特、贝多分、格林卡等西欧和俄罗斯古典作曲家的优秀传统,注意研究和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他非常喜欢独自一人在乡间小路上散步,倾听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的歌声,丛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雪橇》的主题音乐富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就是一例。所以人们说他的作品散发着俄罗斯泥土的芳香、表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灵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杰出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简介 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有才华的作曲家。1840年3月7日出生在佛根斯克一个贵族家庭里。10岁开始学习钢琴。柴可夫斯基的父亲希望儿子学法律,把他送进了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柴可夫斯基从这个学校毕业后,到司法部工作,但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1862年,他考进了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1890年,柴可夫斯基得到梅克x人的资助,使他得以摆脱沉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作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交响曲六部,其中以《第六(悲怆)交响曲》最为著名。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都被列为世界最有名的协奏曲之列;他写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也是歌剧、舞剧里最受欢迎的剧目;管弦乐有《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室内乐包括有《如歌的行板》在内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作品有套曲《四季》;小提琴作品有《旋律》;大提琴作品有《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总之,柴可夫斯基在各种音乐体裁里都有名作,这在世界乐坛上是首屈一指的。
柴可夫斯基曾经访问过许多国家,在那里举行音乐会,并获得很大声誉。英国剑桥大学于1893年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由于在生活上的贫困和婚姻上的不幸,他的作品里常常流露出彷徨和苦闷的情绪。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样的。他的其他一些作品,例如:《天鹅湖》、《胡挑夹子》、《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都充满着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篇5: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型 音乐欣赏
课时 一课时
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
1.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 ,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 ),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 ),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 、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五、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篇6: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论文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论文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了三部。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二、结束部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三、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恸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四、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篇7: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论文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论文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了三部。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二、结束部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三、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恸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四、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篇8: 《梁祝》听后感
开始,一段优美的音乐,仿佛看见一副春回大地般的勃勃生机,使人感到一种欢快的美。后面也是一段悠长又带一些笑语般的情节的故事。下面有一段依依不舍的旋律,接着又再现了主题音乐,使人在情感上能进一步提高,一副优美的情调再次在大脑中感触到。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声响而震人心声,犹如在争吵,又仿佛在哭诉,在情感受其悲而怜其苦,不叫人不仔细的听。又其本质是反抗封建婚姻强迫的不满,所以流传就无所牵制,终家喻户晓。紧接着似有人很悲伤的诉说,受其缓音,又像是在哭泣。
最后,再现了开始的音乐,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柔和朴素,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复一次后,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竖琴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大提琴小提琴一应一和。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楼台会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得知山伯死讯,音乐急转直下,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 演讲听后感
★ 《泉城》听后感
★ 法制教育听后感
★ 四大传统节日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听后感(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