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

时间:2022-12-13 05:51:57 作者:采蘑菇的小仙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采蘑菇的小仙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

清华学生:到清华一年左右,我问了很多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大家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只是有含糊的想法。有个人曾经说:你要是把目标定错了,那你这一辈子就完全走错了……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总觉的对未来有个明确目标到现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空谈。

开复:目标不应该订得太远,或者在不确定性很高的时候就确定下来。我见过一位同学,做了一个三十年的规划和目标,这就太过了。

但是你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理解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还不清楚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在进行一个找寻的过程。找寻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尝试,多学习,而大学是最好的尝试的地方。

根据上面所说的,你可以定一些短期的目标,例如“每天看10页英文小说”,“一个月交三个新朋友”等。

建议你看看《做最好的自己》,里面有对理想、兴趣、目标的分析和建议。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9ltb.html

篇2: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如何界定理想与目标?

清华学生:我觉得目标和理想应该是有差距的,能实现的目标应该不称其为理想,它们是否有实际或虚无的界定方法?开复老师的理想又是什么?开复老师说过,人不应该只关心能得到什么,更应该关心你能留下什么。您期望能留下些什么?

开复:一个很好的测试是“墓志铭”测试,也就是说幻想你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你的墓碑上刻了一段话,这段话是后人纪念你的话,也就是你的一生的一句总结。这,就是你留下来的。

在我的美国科技界生涯,我一直追寻的一个墓志铭理想是:

科学家、企业家。

他曾经历三个顶尖高科技公司,

把繁杂的技术转换成为

人人可用、人人获益的产品,

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看到教育界里我可以做的贡献,还有那么多愿意接受我的帮助的学生,我会想如果我只能有一个墓志铭,我会把我的墓志铭改为:

热心教育者

经过写作、网络、演讲,

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

帮助了众多青年学生。

他们亲切地呼唤他“开复老师”。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9m8o.html

相关阅读:

《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

《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

篇3: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

清华学生: 李开复博士在演讲中提到很多次: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但这正是我所困惑的:到底什么是我喜欢的、我感兴趣的工作呢?我现在仍然想不清楚。

开复:作为一个学生,如何找到兴趣呢?首先,多方面尝试,积极把握机会。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就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选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碰到了我的恩师瑞迪教授,从而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主动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的《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里也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首先要客观。不要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有兴趣的事。不要对看来有趣但是没做过的事就确定认为这是你的兴趣,需要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是兴趣还是憧憬。兴趣不一定就能够当作职业,喜欢玩网络游戏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天赋来开发网络游戏。有兴趣也不代表你有天赋,不过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结合点,譬如你在数学方面有天赋但同时也喜欢计算机,那么可以从事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找到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有机会去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发现你的最爱,这正是大学可以提供的独一无二的机遇,

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图书馆、旁听、网络、讲座、打工、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式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专家。”

当初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课、不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也绝对不会发掘出自己对计算机的强烈兴趣。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并得到不少教益。

不少同学认为对自己的专业没兴趣,怎么办?对大多数的同学,转系不是一个好选择,而且读什么专业并不完全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所以,首先最紧急的事情是你应该尽力地去尝试着把本专业学精学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一个专业里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你可以多接触,也许会碰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有时,困难或偏见会让你看不清楚兴趣,例如,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不喜欢演讲,但是后来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必须学会演讲的技巧,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练习,再通过演讲成功得到的满足感,我发现我原来很喜欢演讲。除了“爱我所选”之外,你也可以尝试着去“选我所爱”。经过开拓视野、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你真正的兴趣,这时再去寻觅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一些有关的课。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探求毕业后如何能找到这个行业里适合于你的工作。

人生很长,可以同时拥有很多兴趣。在发展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寻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询问他们有什么是他们年轻时不明白、而今天终于明白的事情?他得到的最多回答是“希望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兴趣固然重要,志向更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最大化影响力”,但是多年来我有许多兴趣: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兴趣可以改变,不必把兴趣当作你最后的目标。不必把任何一条兴趣的路断了,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作最佳的抉择。

其次,你要接受现实,回归敬业乐群的态度,发掘出自己独到的才智。希尔顿认为,人的才智各有不同: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别为了要花时间找立足之处而烦恼。希尔顿说,他自己就花了32年的时间去发掘自己的长处,自己人生职业的开始也不过是个小职员,但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华盛顿起初也不过是个验货员,毛姆提笔写作前读的是医学,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的事业,从而走向成功。不要因为外在的原因被纳入一条固定的轨道,失掉应当属于自己的天地。别为暂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而犹疑不决,勇敢地开拓吧!你就会发现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来自:blog.sina.com.cn/s/blog_475b3d5601009mnh.html

相关阅读:《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

简历应目标明确

清华学生英文简历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

党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的感想

目标成就未来作文

求职目标范文大学生

大学生目标计划书

对党是否忠诚老实检查材料

对未来工作态度范文

明确心中的目标水中鱼励志文章

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华学生VS李开复之:大学生对未来是否该有明确目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