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

时间:2022-12-14 05:00:06 作者:陇哥Lonk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陇哥Lonk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

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

曾经幻想,时间能否定格在几个重要的点上,然而,命运的车辙里,填满了太多的尘埃,我被迫地行走,双手化为沙漏,愿望着,流逝的速率可以那么稍微一点点的久……

-题记

还记得初来那个陌生的城市,所见的陌生的人群,给人一种新鲜的又让人心头平添一路落寞的感觉,她有一张模糊的脸颊却让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关于她的名,叫呼市,也唤青色的城。

时间彷若白驹过溪般,划过我生命中两年的光景,她的.轮廓也愈发鲜明于我的脑海里,闯进我的梦里,镌刻在我麻木不仁的心里,回荡在凌晨2点未断的歌声里。

就这样,走走停停,生怕一不小心地跌倒,唐突了佳人。

xxxx的梦魇终于化作泡影,青色的城还是青色的城,青色的人还是青色的人,我还是我。唯一变的,是这沉重的时间更加苍老,苍老地忘却了年岁。

xxxx的元宵节,又一次地无缘于故乡的灯宫烟花,又一次地错过那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而青城的我,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此时此地,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所幸还有人陪着去了新华广场,郭强,小魏。

走出电力小区,站牌处等着5路的公交,凝望着远处爆开的烟花,离别的思绪让人兴奋之余,又掺杂了些许莫名地不舍。我尽量地拍着青城元宵的夜景,希望可以带走点什么,却只能是这些若干年后褪色的照片。这游离的目光,何时才能去默默地关注某个人、某件事?

生命,大抵如同张旭的狂草,张扬、莽动却一次次地邂逅了激情。

到广场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彩的灯光,嵌套着天空那五颜六色的烟花,让这天地,越发绚丽起来,而我,好似那一盏慢慢飘起的孔明灯,孤独地飞着,最后结束这惨淡的路途,回到原点,期待着下一个的谁,再一次地把自己放飞。

我们买了几个花火,一起点着,拿在手里疯狂地舞动,那一刻,赶出了心门中那一缕缕哀伤,和伙伴们尽情地玩耍,至少,现在还在一个城市,一个地方。

后来,一起去找酒吧,走啊走啊,走进了U-TWO,人烟稀少,出门打了的,的哥带我们到了BOX之家,也就是后宫,激荡的律点,舞台上蛇女放情的舞蹈,贴合着我心跳的频率,将我那颗波澜不惊的心,再一次地唤醒。可能也只有这里,才能让我有一种忘我的狂欢冲动。

再后来,就一直等着公司的通知,在办公室照常地工作,下班后,会和那群可爱的人打两局DOTA,之后回住处,沉沉地睡去……

在清明节后,4月7号,我彻底地与青城诀别。诀别的前几天,和郭强、小魏、老庞一起去嘉茂看了一场电影《痞子戏子厨子》,随后就一直处于收拾行囊的忙碌中,闲暇之余也和郭强去夜时尚打几杆桌球,平淡而不失乐趣。

下一站,北京,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是那一群可爱的人。

眼眶微红,呢喃一句:别了,青色的城。

有人说,人生是由一处处的驿站组成的,老是停留在一处,生活将乏然无味,而我所追寻的,是那一次又一次的火烧的激情,告别了一处,是因为远方有更美的风景。

我,期待着,永远。

篇2:别了友人散文随笔

别了友人散文随笔

有一种情感,是超越友情的,亦是超越爱情的,本来陌生的两个人建立起一种信任。我无需对他说不要离开,他也不需要对我说我爱你,就那样,我知道他不会离开。相识六年,哪怕长久不见,还再次见面还如经常见面的老友。我们就这样子在灵魂里相伴。

他经常说我要我请他吃馍夹鱼肉。其实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一起在路边小摊上买到的,虽然当时的我们刚毕业没有能力去好一点的饭店去吃饭,可是就是在路边小摊上我们也能吃的很开心。多少年过去了,他已然是个高级工程师,可是他还会开玩笑说下次回来要我请他吃路边摊,我们的美好记忆还在,可是那个路边摊的.大妈却不见了。这次见面我们只好去很有特色的饭店去吃鱼,我说咱们吃不到馍夹鱼肉了,那咱们就在这里吃条鱼将就下,他痴痴笑着停不下来。那天一起去看电影,对于我们这种不爱玩的人从来没有体会过4D电影,两个半小时下来把我们快摇散架了,他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两个小时对于他可是煎熬吧,不过他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他难受的时候就站起来在旁边看,我说为什么不说你难受,我们可以早点出来呀,他说我可不想扫你的兴,你还小。我就不行了老胳膊老腿了。

记得当时自己失恋了,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整宿的流泪。有时间就半夜里给他打电话,边哭边诉说,直到天亮。就这样持续了好久。后来才知道他那几天工程正紧,经常加班也整晚,白天还要上班。他就那样在车床边边工作边劝解我。我知道后感觉很抱歉,他笑着说:我应该感谢你,那几天若不是你在我耳边一直哭,我估计晚上在车间都能睡着了,说不定机器会押着我的脚趾甲和手趾甲,所以我要感谢你。他戏谑得笑着,而电话这边的我却已眼睛湿润了。

他经常说他这样漂泊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常常的半夜醒来不知道身在何处,飞来飞去的日子何时是个头,他说若不是我经常的安慰与劝解他可能真的会坚持不下去。我说我们是一样的人。

下周他要去德国不知道啥时候会回来,特地回老家看望家人和朋友。今天他要出发,我坚持要去机场送他。时间总是飞快,检票的时间快到了,我说路上注意安全。下了电梯,他突然的张开双臂说要抱一下,机场里很多人都看着我,我楞了一下,还是装作自然的以朋友的方式轻轻的抱了一下。他个子不算高大,可是就在那个瞬间,我觉得他就想一棵大树,眼里充满宠溺的味道。

他咧开嘴笑了,可爱的像个孩子,我送他到检票口,转身离开。我是个害怕离别的人,越长大越害怕。

还没出机场门,他却打来电话问我坐上公交没有,我说到底是我送你还是你送我啊。

走出候机楼,广场里停了一些车,没有人。空荡荡的,一阵风吹来好不凉爽。我慢慢踱着,越走越迷茫。

爱情容易毁于激情,人们常常把激情当爱情。友情也会因为长久不见面而淡漠。而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第三种情感,一种超越爱情与友情的情感,一种无需承诺的信任,一种不会离开的心灵伴侣。

篇3:别了长安散文随笔

“算命喽,算命喽,不准不要钱!”衣衫褴褛的老人,一边吆喝着,一边冲我呐喊:“大人此行,凶多吉少啊!”

我摇了摇头:“我意已决,你们保重。”

车轮的轱辘声近至身边,临行前,我回过头,凝视着这座埋着我所有抱负和所有忧虑的长安城,它与我多年前在家乡梦中时时相见的那个长安城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似乎又有了些变化,好似一个清丽的姑娘入宫为妃,穿上了华贵的衣袍,抹上了精致的宫妆,纵是无限风光,终究少了些书卷气,多的是日日夜夜笙歌起舞的靡靡之音。

如今,是时候与它告别了。

“大人,行行好,给点儿吃的吧,再这样下去,孩子……就快没了。”

我努力控制住自己,不去看那些向我围过来的'乞丐。抱着孩子的妇人紧紧攥着我的衣角,其余的则用近乎空洞的眼扫过我的脸,晃着手里的破碗,杂乱而低沉的絮语震得我有些晕厥。

這是第几批了?我不禁问自己。才到城郊,便遇到不知多少流民乞丐,我愣愣地看着皇城脚下的这片沃土,短短几日,它竟由富饶厚重的黑转而触目惊心的红,恍若铺上一层夺目而妖艳的凝脂。蚊蝇纷飞,残忍凶狠地盯着戍城将士们的伤口。随行的军医根本不够,连一些羸弱的妇奴也被抓来照看病人,不,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或许是他们自愿来的,毕竟,这是他们共同的家,这些血肉里埋葬的,或许就是他们的亲人……

而城中人,似乎一点儿都不知道。或许所有的知情人都不约而同地守着这个即将天下大白的秘密,或许,他们想的都是美人、美酒、奢靡的夜宴,从未想过在这天子脚下,竟如此颓败……

这真的是我心中的那个长安城吗?

记得小时候在家读书时,最向往的便是有朝一日金蟾折桂,来到长安,为皇上分忧,与才子交游,那时,还有我的父兄,和我一心为国的侄子,可如今,我终是能为皇上分忧了,却是孤身一人,却是以此来告别这长安城。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天下毁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我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即便被推至高位,能做的也仅仅是劝诫李希烈不要谋反,仅此而已!为何,我不是个武将?为何,我不曾举起刀枪?为何,我不能战地沙场?若我是那卫青,便可七战七捷,胜得北部边疆;若我是那窦固,便可击降车师,斩得敌首千万;若我是那薛仁贵,便可攻破突厥,赢得句丽之安……我多么希望我能率兵打仗,国难不平,何以为家?而那些坐在那华美大殿中鼎铛玉石的人们呢?他们何时才能想到为国分忧?我心中的那个盛世大唐去哪儿了?那个君臣合力为国为民的大唐,去哪儿了?

“大人,您年事已高,实在不宜长途奔波啊!”守边的将军拦住了我。

我回过头,再一次望着这一片我无比依恋的故土。也许,这是最后一面了,也许,再无相见之日。深吸一口气,我似乎能嗅到在空气中蔓延的血腥味儿。睁开眼,我努力地把这一切刻在我的脑海中,我的灵魂深处。

别了,长安,我想看到的,是文武争驰,君臣无事的盛世;是百姓平安幸福、有才之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大唐!为了重现昔日我心中的大唐,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后悔,为了已为国捐躯的千千万万士卒,为了给流离失所的百姓一个家,我必须去!

马车一路颠簸,许昌,快到了……

篇4:别了那座城诗歌

别了那座城诗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前年我悄悄的来 ;

转身回眸的那一刹那,

带走曾经数百个日夜一起陪伴的想念。

熙攘的广场,

美丽的音乐喷泉,

山上那美丽的热带植物园,

小桥流水还有美丽善良的你......

那年正月十二初到小城

陌生好奇当地风俗过正月二十五,

二十五热闹的庙会,灯会,迷魂阵,

头次享受小城淳朴异样的风俗民情。

小城近三年的日升日落,

兄弟齐心建成一条铁龙,

知己关心陪伴人不孤单,

感谢那段岁月一起走过的你和他......

今夜的月亮伴着乌云,

微弱的月光,

流离移动的`乌云,

是要下雨吗?

难道还是小城,

也在不舍我的离去,

今晚的广场人少冷清,

正如我今夜幽冷的心情。

路灯似乎比以前幽暗,

更让人感受到了那份离愁伤感,

别了,黄河畔美丽的你,

---曾经陪伴我的悠美小城。

海风轻拂你的长发

篇5: 别了这座城散文

别了这座城散文

这件事情我久久不能提笔,也许,我真的是害怕我的感情会“泛滥”,我害怕写着写着就已泪流满面,打湿了寒冷的雨夜冰冷的心,今天的我,还是去提笔去纪录这一段时光吧,纵然泪眼朦胧,我依旧要去用我的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去问候曾经的这段时光。

走在被夜色笼罩的大街上,人们依旧在享受现代城市所带给他们的欢乐,霓虹灯依旧在街头不停地闪烁,不远处看见几对恋人相互依偎,相互温存,广阔的马路上,却只看到几辆单薄的车影,在路上不停地穿梭,而我,静静地望着这冬天里略带几分凄清的夜色,丝毫没有任何的兴趣,有的只是那酸楚的眼泪,孤绝的惆怅。

埋藏了许久的'一个秘密,慢慢的开始沉淀,以至于发现有一天,自己却无法毫无保留的说出口了,我曾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这句话,有这么难说吗,而事实真的就发现,不是难以开口,而是开口之前有太多的羁绊,太多的顾虑以及责任,我无法将这理解成我对你的爱,因为爱根本就不够资格,我甚至不配这个词,去概括我对你的情愫。

时光像一把无情的弯刀,一道道的刻在我的心中,我没有任何的反抗,只是心中隐隐作痛,我清楚的知道,这一扇时光的大门,我永远不能去跨越她,就像你说的,跨过去了,真的就回不到从前了,没有太多的理由,也许只是在乎你,也许只是不愿意去变成一个最为熟悉的陌生人,曾经这样给自己一个答案,纵然前面是悬崖,我也要义无反顾。我不跳入那深渊,谁去呢。

对他做的任何事情,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感到过一丝的后悔,甚至我很享受那样醉人心脾的过程,哪怕也许,真的得不到任何的回报,我这样做值得吗,这是外人的看法,但你在我心中的位置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想,这也许真的要去谢谢我的那位同学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男人,首先要做到不负一个人”,哪怕你即使手里只有一个馒头,你都要全部给予他,无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蕴,时间却在证明这句话的客观性。

那一天,我和你漫步在宁静的操场上,其实,那个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的位置在你心中的地位了,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犹豫任何的不甘,只愿在你背后默默的看着你,爱护着你,对我这一切早已足够了。

你说,你做的一切的一切我都知道,我欠你无数个谢谢,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的时候,那一刻,那一瞬间,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朋友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发现,我做的这一切他记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一刻,我似乎高兴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却又发觉自己眼眶早已湿润了,流下了滚烫的泪水,似乎,在泪眼朦胧中,看到了你的身影,试图去抓住你的,却发觉这只是一场空虚的幻想。

有时真的不愿意再追忆这段早已尘封的往事,不愿意去拂去上面的灰尘,我怕会刺痛我们彼此的心灵,你终归还是要离去,是时光的安排,还是本就是一场错误的相遇呢,就像你说的那样“往下的时光,我依旧会想念你,只是却发现你已不在我的身边了!”

那一场花开又败,那一遭疼痛离殇,就在此时寂静的深夜里,犹如早春的樱花,释放的如此绚烂而又如此凄迷。

此时此刻,在这被寂寞染指了的夜晚,耳畔再次回想起那一段歌词“那一天漫步在夕阳下,彼此寒暄并报以微笑,那一刻往事涌上心头,刹那间我泪如雨下……”

叹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我也只能把这一份情意插于素笺,隐匿于文字之中。

别了,这座城,别了,我的那个她,别了,别了……

篇6:那城散文随笔

那城散文随笔

编辑荐: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夜市的灯红酒绿倒影在湍急的折多河里,河水滔滔泛起白色浪花朵朵,行者停下来在小酒馆里,吉他在为他演奏;骑行驴友倚靠一处栏杆,于欢声笑语中摆谈旅途逸事。归途,听风中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或许是某个旅程的开端。

记忆还停留子在的夜晚,从车窗望着远去的灯火阑珊。

时光一下子穿梭到2016.8.中国.康定。这是一个属于康定独有的夏天,天气有点微凉。在别处呆了好些年但还是依旧恋着这风,这声音,这处芬芳;想着老树,拐角,楼阁,一切是熟悉着又陌生。

它依旧是自由的,这座城来往的人停停走走,如同一个驿站。当我漫步在跑马山上的时候,我想起那年遇见的驴友,谈笑的声影,挥手的告别。

于半山腰处揽尽旧城光景,寂静的`山林在和我低语。我看见山对面两座寺庙金碧辉煌,闪烁着古老和信仰;我看见山脚下训练的军营依旧;看见公主桥上热闹似往昔。

它们仿佛在耳边低语:来啦。

是的,又来了。

我希望拥抱着每一寸土地,听一听溪涧水声,用一下午缅怀过去。

下山后,买来一杯咖啡,转过一圈一圈的金筒,在广场的长椅上,看人来人往,听乡音绕耳。或是某个咖啡阁楼,或是某个老旧小馆,这样一个黄昏,尽兴地观览像看电影一般。

车停在某处,下意识回看;拿起衣衫,静静瞭望远方。看不够,听不完,夜幕再次降临。

旧城两侧山腰的夜灯亮起了,一片片碧蓝的海洋,又像是万盏星河。这样的康定更加美轮美奂。

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夜市的灯红酒绿倒影在湍急的折多河里,河水滔滔泛起白色浪花朵朵,行者停下来在小酒馆里,吉他在为他演奏;骑行驴友倚靠一处栏杆,于欢声笑语中摆谈旅途逸事。

归途,听风中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或许是某个旅程的开端。

篇7:别了,亲爱的你们散文随笔

别了,亲爱的你们散文随笔

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亲情可贵,友情亦可贵!

――题记

当初,我们形同陌路,但缘分把我们集中到了一起让我们相识;当初,我们只是萍水相逢,但一张张可爱的笑容把我们拉到了一起;当初,我们沉默寡言,但现在到处是大家的欢声笑语。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时候,我们都在炽热的阳光下接受着人生的考验(军训),第一次来到这个几千近万的大家庭中,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偌大的学校我有些不知所措,根本找不着东南西北,就在这时有一位长发飘飘,樱桃似的小嘴,瘦高高的女生走了过来,微笑着对我说: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一脸茫然,接着她又说:我是在这个学校毕业的,所以这里我比较熟悉,很乐意帮助您。当时我兴奋的大声说了句“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所在的军训班级…..

军训看似普通实则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定,军训,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军训,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不放弃。

终于到了开学的那一天了,心想,通过这一个礼拜的`朝夕相处大家不会觉得陌生了吧,应该会有很多话要说的吧。兴高采烈的来到这个令我感到十分荣幸、光荣的班级体,因为这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尖子班”,但当双脚刚跨近班里时看到的却不是想像的那样,因为基本上都是陌生的面孔,顿时,沸腾的血液停止了跳动。

班主任来到神圣的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然后点名,虽然点名时一晃即过但大家的名字已经记在了我的心里,我的同桌是一位活泼好动、热情大方、温柔可爱的女孩子,我正想试图打破这种尴尬的同时,她却先开了口。没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基友,在学习上我们共同进步,在生活中,我们互帮互助......

在这一年中班里的同学们团结友爱,老师们平易近人,这一年中我们班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也使得本班在学校里赫赫有名。

……

时间过的真快,一年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我也要转到外省去读书了。离别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还有好多心里话想对您们说呢

地理老师,一个热血方刚、高大威猛的男青年,也是我们伟大的班级的班主任。他的衣着永远是那么的时尚,上课甚是幽默的,也非常关心我们,他将梦想大概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了吧。每天去的比任何人都早,他不是去坐在办公室里休息,而是直接就到班里组织大家打扫卫生与早读,发着高烧依然坚持上课,甚至连自己的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有人问他:“这样做值得吗,后悔过吗”?他坚定、不含糊的回答说:“我不后悔,虽然没见到年老的父亲最后一面,但人固有一死,他们现在既然是我班里的学生就是我的子女,我要对她(他)们负责,她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还得靠她们去打拼”。您的付出只为明天更好的我们。

老师,您如夜空的流星,划过我的生命却不需要任何回报.;老师,是您给了我们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让我们朝着各自的梦想之路大胆的飞翔吧。古语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朋友,珍重!一切都来得那么快,当我还没来得及细心体会,便已结束了。

友情只会在经历悲欢离合时才会变得更加珍贵,更何况那小小的混凝土?他朝见面时的一个微笑,那才是永恒。

别了,老师;别了,朋友;别了,与我朝夕相处的你们。让我们永远牢记那些快乐时光吧!

篇8:天青色等烟雨的散文随笔

天青色等烟雨的散文随笔

六月,日子渐渐热了起来,心中难免有些烦躁,就想寻一个阴凉之地,坐在黄昏下,期待一场雨,让这雨驱赶心里的烦闷。

微风从前方荷塘轻轻拂过,吹起了裙子的下摆。我轻轻的走着,迎接这迟迟而来的晚风,让自己尽情的享受这一刻的凉爽。但事事总不如意,一会儿微风呼啸,更大的风浪打了过来。没有先前轻拂的清凉,却是啸啸作响在耳畔,但这并不影响我此时清溢的心境。慢慢越过有莲花清香的荷塘,走进一片小竹林,坐在竹子下的石板凳上。触摸石板的冰凉,缓缓地抬起头望着天空,天好像暗了起来,而在竹子的衬映下,这片天空显得更青了。天青打湿雨意,人醉在诗意。是的,我在等待一场雨,一场静静来临的雨……

风还在呼啸,竹叶禁不住这风凋落了几片,飘在石板桌上,飘落在裙角。一滴雨也就这样落在了我的嘴唇,我轻轻的眠起了唇,但唇角还是勾起了浅浅的弧度。这雨,来的很轻,来的很静。

慢慢的'仰起了头,离开了石板桌,站了起来,快步的走到竹子下,为了躲雨也是为了亲近雨下的竹。竹子在雨中渐渐静了下来,竹头上的几片小叶侵沾了几颗雨珠,在风中微微颤动,显得更加风致了。雨珠缓缓而下,我将头轻轻的靠在竹杆上,雨珠顺着竹杆流进了我的头发里。心突然颤了一下,把我整日的烦躁都颤走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奔向竹林外去。

外面的雨是泠泠的,似乎有一层迷烟笼罩,在这个黄昏显得特别清新。沐浴着清凉的夏雨,我跳起舞来,一圈一圈。这是一副动静结合的雨中曼舞图,静的是雨,动的是人。我是欢喜的,因为在雨中可以大声的咆哮,把所有的苦闷、所有的烦恼统统抛掉。

流年成细水,岁月亦无情,烦恼也是多多,不如意的事更是数也数不清。不如,在这时,等一场烟雨,可以洗净污浊,可以荡涤人心。

雨渐渐停了下来,荷塘里的莲花静静的绽放,只是还沾着几颗雨珠,红莲吐露芬芳,细雨沾染诗意,真是恰到好处!

慢慢的转过身去,又回到竹林里,我触摸竹叶上还未干的雨,又是一丝凉意的触及。缓缓地走到石板凳旁坐了下去,趴在石板桌上,睡了下去。“叮嗒,叮嗒”。竹子上的雨露滴落在地上,落在了我的衣裳。我好像在享受这细雨带来的凉爽与舒畅,又好像是再等一场雨的降临……

这泠泠的雨、轻轻的雨、静静的雨缓缓地流进了心田,我想就这样,就这样让这雨停留在心间。不烦恼,不惆怅,只是享受,只是欣赏。

天青了,莲开了,我就会在这里等一场烟雨,一场静静的雨……

篇9:别了该死的再见的散文随笔

别了该死的再见的散文随笔

又是一个周一。同样的阳光,同样的学堂。不同的是我背着书包,站在校门口,不知去向。

教室里还是书生朗朗,校门口的车辆也还是来来往往,逃学的学生也还是会出现在那个仅有的“无人盯防”的.地方。

父亲的车就停在路旁,早在刚出校门口的时候他就喊过我上车。现在又喊了。我轻应了一声,然后就又呆呆的站在那里。我把头转向一旁,看向眼前这条老路不远的尽头。能有什么呀?我又转过身去,看了看这过去曾让我讨厌到过极点的教学楼房。能有什么呀?

对啊!能有什么啊!我转回身来,径直走向父亲的那辆银白色小轿车,甚至都没去留意是否会有过往车辆。我劺足了劲,准备一把拉开车门,可门锁响的那一刻,我却又停住了手。

“咋了?”父亲用粗犷的嗓音严肃且有力的问到。

“啊!没事,没事。”我一边应付似的答应着一边迅速的上了车。

车门关上后,我的眼睛却又不自觉的向窗外看去。看什么?我反问自己。看什么?就这个一眼就能扫完的学校前院,有什么好看的?

但眼睛终是不停使唤的。牙齿也学着跟风了,时不时地咬一下那已经干裂了的嘴唇。原因?无从寻起!一时间,莫名,思绪如潮涌,淹没了海口,直至心头,甚是润湿了那清澈的眼眸。

恰在此时,那冰冷的车钥匙还是被父亲那宽大粗糙的手扭动了。伴随着车辆发动,我的心底微微一颤!

外景开始在窗外后撤,书声逐渐在车尾消散,散去了风里面,留着些许依恋,卷动着那杆国旗,飘扬在小院之前。回首间,一切均已不见。最后,唯一能留下的恐怕只有这纸上的一句: 别了,该死的再见!

篇10:雨夜封城散文随笔

雨夜封城散文随笔

回到南山北岸,关上一扇窗,闭上一扇门。听着外面的雨滴将这可怜的窗子打的噼里啪啦,我有些心疼,有些担心。捂上被子,将自己关在这间紧闭的小屋内,让外界没有了自己的存在,也让自己不再理会外界的过往,便好似自身真的和这房子一同在这座略微嘈杂的城市中静静独处着。

这一刻,就自己仿似可以封印整座城,独守一颗心。

其实不然,在一阵胡思乱想之后我就发现这不过是人欲封城,以为关上自己的心扉,掩上自己的双眼就能与世隔绝,若尘世真如这般简单,那条泊油路为何依旧残留着我曾印上的足迹,说到底我毕竟是真的走过啊!空间中流过了你身影,你就算已经走远,却已注定成为了回忆中的一道风景。

回首那些自己走过的路,或曲折或直顺,却都不为是自己所坚持的,所不回头的。

长路漫漫,我心依旧;岁月无悔,人已远去。

这个城市曾经荡漾了我四年的青春,那些难忘的、想忘记的都随着我再次到来变得更加清晰。

初到这座城市,我有着青涩的面庞、无忧的神态、轻盈的脚步,而今的我虽然依旧如初来一般对这里的.城市街道不多认识,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身处外地的陌生感,更多的是期待,我的又一次长住将会续写上怎样的又一篇?

辗转反侧,深夜无眠,偶然起兴,夜游江滩。

江风中弥漫着一轮轮被荡漾的灯火在雨中如油画一般让人觉得好美,这微冷的夜幕中虽说江面少了一份夏日独有的烟雾缭绕,却在这细雨霓虹之中也不失有着另一种烟雨朦胧。也许,这座城市的江滩在每一季都有会着相似却又别样的美。

在一阵阵江风飘过之时,零星的几滴细雨逃过我撑起的雨伞打在脸上,这夜的睡意在这一刻便是彻底的荡然无存。脚边草丛中那如我一般深夜不眠的小虫偶尔的呐喊穿过这丝丝细雨朝着江对岸的人家而去,这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想要去呼唤对岸的人家来陪伴我这个过客通行?殊不知我只想与你们这群小精灵轻轻独处。

又是一阵清风袭来,偶尔伞角的几滴雨露迎面飘来,我也不躲,只是觉得这样朦胧而又清晰的黑夜实在难得,朦胧的是夜,清晰的是人。

轻轻地,我在江边走过,你不知我来过的心思,却印记了我走过的脚步。

轻轻地,我在雨中走过,你不知我低头时惆怅,却读懂了我抬头时微笑。

轻轻地,我来了,与你同在每一刻都如画一样定格。

轻轻地,我来了,与你同行每一天都如诗一般隽永。

轻轻地,我真的不曾离去,只因城里有我喜欢的诗,那是关于封城的诗。

篇11:洛阳,这个城散文随笔

洛阳,这个城散文随笔

洛阳,这个城,几十年前来过,感觉不很大,却很随意,象陕西的咸阳城。街呀巷的,都不是那么的规整,那般的方方正正,象西安或北京一样,正北正南的直街。洛阳的街,转弯都很随意,显的街多巷口也多,巷与巷不直对,看起零乱,可街面还挺整齐,很有些舒心,又不受限制,这都是那些年的印象了。

相隔几十年,又去了一趟洛阳,是随朋友们去的。坐车七八个小时,到达洛阳已过中午,吃了便饭,去看朋友的产业基地,仍是在车上游览着这座城。城里有了新的建筑,高层住宅楼一座又一座,楼很单薄,却高佻的不得了,似乎风能吹倒,这是我的感觉在担忧。这城里的树多,都很高大,远看象树林,楼房就在林子里盖,街面上的树,少说也在一二十年,一人都围拢不住,高在八九层楼,看来洛阳是重视绿化的,也规模较早,不然成不了这种气候。

街上行人不多,不像西安那般拥挤,自行车、摩托车也不拥挤,可汽车就是跑不快,老遇红灯,因为总是街口,汽车走走停停,很有些急人。洛河很宽,水也大,从城市中穿过,便有着一种景致,这在北方城市里,很有些新鲜感,也能给城市带来好的风水。

城市是有性格的.,就像一个人,生来就豪气、就腼腆、就拘谨、就随意、就细致、就大不列列,而且这种性格一生都很难改变。这不,都几十年了,洛阳城的随意感依旧那么强烈,尽管有了现代化的建筑,有了新城市的规模,但在它的角角落落的细微处,那种随意的性格依是处处可见。

吃饭去了老城的“真不同”,是洛阳的名吃,叫水席。这店富丽堂皇,到处金光灿灿,那金全在柱子上,柱子上有龙,龙象活的,在柱子上腾云驾雾,全涂着金漆,灯光之下,便是金碧辉煌的强烈感觉。服务人员全着了古装,大红的耀眼,还未上菜,人心便蠢蠢欲动,食欲开始往上冒。

这水席很有来头,来自唐朝,距今有千年的历史,而且来自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个什么人物!中国的第一个位女皇帝,在她的那个年代,洛阳水席传入宫中,佐以其它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大受宠喜,后来其制法又传回民间,才形成今天的特色,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

洛阳水席,即为水席必是以汤水见长,总计二十四道,八凉十六热,道道热菜均在汤水中,八凉为下酒菜,我们落桌时,凉菜已上,其花鸟图案,构思别致,色彩鲜艳的让人未动筷子就食欲倍增了。正吃着,热菜上,一道接过一道,象流水的席,而且道道离不了汤水,道道色味诱人,让人吃了上道还想下道,肚子已经涨饱,眼里的欲望仍不减退,这便苦了肚子。

不知吃过多少道,就感觉足够了,突地又上来一道,全桌人就笑了,问:还有菜吗!服务生笑说:还有两道。大家知道这是水席的标准,当最后一道菜上桌后,人们尽管大腹便便,但这菜不能不吃,一人一口吃下去,就剩下拍着肚皮说笑了。

这一顿饭吃的真饱,饱的让人晚上睡前还得外出遛遛弯。夜里的洛阳,街上很静,有人骑车,也有人走路,都是零零星星的让人能数的过来。有风在吹,很温柔,不像西安的夜里已开始有点冻人。街面的路,总不是很平整,人行道上总是有停留的车,车停的不拥挤,也不大整齐,有停车线,放车人却很随意,足见这里的车辆人均数不是很饱和,有地方放,人心就随便了。

马路边上有花坛,坛边就有人下棋,棋盘上的字都模糊不清,可见是一些老下家,主棋的是一位老者,头发花白了,手是干枯的,有青筋冒着,对手为一中年,嘴里总是嘟嘟囔囔的,叼着香烟,举起棋子却犹豫不定,一圈的人都开始插话,你一句,他又一句,中年人仍举棋不定,老者急了,不知嚷嚷一句什么话,我没听懂,那中年便啪地一声,吃了老者的车,老者即刻挪了炮,吃了对方的马,一圈人便哇的一声,都说:和棋,和棋,下不死。说着人就开始散伙,那中年人不死心,还盯着棋盘在看。我不是棋家,看不大懂,却感受了这洛阳人的悠闲自在,已是十一点了,我慢慢地往回去。

大清早,我又去周边转悠,看着一条小巷走去,原是一个住宅区,只是没有大门,巷口摆着小吃的摊点,摊主正在摊菜饼,还有胡辣汤的锅,没放两张桌子,也只坐着一位吃家。这小区很静,楼下都放着车,车也是松松散散地放,很随意的样子,这使我想到了西安,想到了小区墙外那里三层外三层放着的车,常常为开不出车而车主们吵吵闹闹的样子。洛阳却是另样,那般的安静,那么的随意,那么的让人心安,在这里我没有紧迫感,很清闲。

回时,车从老街里过,这个城的性格依然如故,象几十年前那样的感觉,我很奇怪,几十年过去,世界究竟都发生了什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都在变化,我是眼看着这种速度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日新月异,而到了洛阳,在这种变化着的深层世界里,也就是这座城市的骨子里,依旧保留着那股改换不了的性格,我究竟该是赞言还是贬意呢!

几十年,对人生来说,是一个大的距离,从少年走到了老年,生命也就快要结束。而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又该怎么去计算它呢!人老了,皮肤有了皱纹,头上有了白发,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可人的性格,无论岁月如何去雕刻它,丰富它,它却不易改变。难道说一座城市也是如此么?骨子里的东西真就不易改变么!

想到这里,我真有些迷糊了,困顿在车上,想起国家的治理,城市的治理,真不是那么容易,国人习惯了的东西,改变起来不能用一生的时间来计算,那是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事啊!

篇12:别了,我的杨板的散文随笔

喧闹折腾了近一年的撤乡并镇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临澧原有的十八个乡镇,有八个完成了历史使命,尘封进了文字资料和人们的记忆之中。杨板乡,我的血疤与成长的家园,作为一个建制乡镇的名字,也没有任何悬念地走完了最后一程。如一个迟暮沧桑的英雄,终究没能逃得掉残忍的岁月挥向他的最后一刀,血溅青史,名留身后。

撤乡并镇的消息刚传出,我的同学战友等QQ微信圈里便人声鼎沸,而那些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朋友亲人,更是百倍的关注,时时探听着事情的进展。特别是同学群里与我同属杨板籍的十多个同学,从一开始便弥漫着一种低落的情绪,越是迫近最终,情绪越是悲观,至最后的伤感。是的,杨板作为一个人口偏少、区位势不明显、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命运是可以预见的,只是没有想到,她最终居然以一分为三这种近乎车裂的方式告别历史。是的,我要用“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这个词来表达我那一刻的情感,因为当有人把最终的结果以文字方式贴入群里时,在那些保留住了自已家园名字的同学庆贺之后,是我们这些失去了家园名称同学集体的沉寂,甚至可以说是默哀,继而出现的是挥手告别和泪流满面的表情。这虽是虚拟的世界,却同样有着真实的情感,好几个同学后来都表示,当时他们真的哭了。是的,我承认,当时我也没出息地流下了莫名的泪。那一刻,我们真有寄人篱下流离失所的感觉。

于是,读书时关于我们杨板同学的一个桥段被大家反复提及。1991年9月,临澧四中高一某班,物理老师尹成军走进教室,放下讲义,面无表情吐出一行字:哪些同学是杨板的,站起来!不明就里的`我们面面相觑,一个个期期艾艾的站了起来。1、2、3……13个,知道为什么叫你们站起来吗?杨板今天又杀人了!稻田抢水,死了三个!知道公安局的人怎么说杨板人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杨板佬打电话!杨板佬电话一打到公安局,准是杀人了!穷山恶水出刁民,说的就是你们杨板人!一顿毫无来由对我们杨板的数落炮轰,弄得我们也像犯了什么错似的羞愧难当。坐下!当我们刚坐下长舒一口气时,尹老师幽幽地来了一句:其实我也是杨板人!班上顿时哄堂大笑。再看老师,脸色依然冷竣得没有任何表情,好像这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也确是,那几年杨板接连发生过几起恶性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个冷幽默迅即风传全校,一下子把我们杨板人的身份凸显了出来,一直到今天,每每有同学大聚小聚,总有人把这个主题并不太严肃的往事捞出来相互打闹取笑一番。没承想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个故事的背景板都被撤了下来,想想,真是造物弄人,世事难料啊。

其实,如果不是当年读高中时发生的这个故事,我对杨板的归属感也不会那么强。因为从地缘上来说,我老家杨板乡太山村戴家湾组位于当年的杨板乡与望城乡、修梅乡的交界处,我读书启蒙是在当时的望城乡九子村小学,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在杨板乡地域读过一天书。有时大家说起杨板的事,问起杨板的人,我都一脸茫然,但二十多年前尹老师的那个冷笑话,让我一下子从心理上回归成了一个彻底的杨板人。以后在任何场合,我都以一个杨板人傲居,并不忌以“杀人犯”与“刁民”的隐释。再到后来,我以杨板籍的身份当兵入伍,更加剧了我对杨板的融入感。是啊,我出生在“杨板”这块贫瘠的土地,吃着这里的稻米长大,是这里的山水赋与了我健康的体魄,是这里的乡坊亲邻催化了我灵秀的智慧。走过千里万里,踏遍塞北江南,只要听到或者提及“杨板”二字,血液里就会升腾起另外一种温度。这种温度,曾让我对酒当歌泪洒他乡;这种温度,曾让我归心如花暗夜芬芳;这种温度,曾让我激越文字独自神伤。那些苦和甜的日子,这两个字给我过柔软与希望;那些快和慢的时光,这两个字给我过慰藉与力量;那些远和近的回忆,这两个字给我过温暖和亮光。

蜜罐里长大的90后00后这代人定然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份情愫的,他们对这类改革也自然毫无感觉。在如今交通、信息畅通无比的时代,人们的地域化观念也越来越淡薄,什么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一些反自然生存规律的号召更是让人们不知家归何处,心属何方。就像中国留学生中秋赏月时,那些外国人总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总纠缠于一轮明月般茫然。多年前在广州曾遇到一个五十多岁的慈利人,当他知道我是常德人时,颇为伤感的说:我其实也是常德人,八十年代慈利县才分出去,不过总觉得有点后娘养的味道,心里一直还是认为自己是个常德人。是啊,有些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它没根没绊,无边无形,却具有痛并快乐的魔力,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像一根绳索,勒得你无法呼吸,甚至频于死亡,你却依然能幸福的笑着。所以,有时哪怕只是换一个名字,却可以像抽掉一缕魂魄似的,让你终生回不过神来。

似是先见之明,前年国庆节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周年大聚会时,在大合影后的喧嚣之中,我突然想起当年尹老师对我们杨板同学的揶揄之事,于是招呼杨板籍的十五名同学照了一张合影。今天,再看这张合影上之人,有的归入了烽火乡,有的划进了修梅镇,而我跳入了安福镇,没想到当初灵光一现的这张合照竟成了同学们以“杨板”之名的绝唱。二十多年前与二十多年后的两事相叠,似是冥冥之中便有了某种注定,令人唏嘘。

别了,才知伤感。走了,才觉珍惜。杨板,我亲爱的杨板!当看着你一步步隐入历史的大幕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血脉里,也涌动着余光中般的乡愁。

别了友人散文随笔

别了该死的再见的散文随笔

中山那座城的散文随笔

青色的遐想短篇散文

作文 别了,5班

别了初三作文

别了姐姐作文

别了六年级作文

别了初中作文

别了杂文随笔

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别了青色的城散文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