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璐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考察了4种聚铝絮凝剂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发现编号为HPACS02的聚铝絮凝剂除藻效果最好,并进一步研究得知HPACS02在pH 7.5时絮凝除藻的'效率最高.在采用HPACS02作为絮凝剂时,如果少量投加滑石、海泡石或高岭土等粘土矿物会对铜绿微囊藻的絮凝沉降产生增效作用,其中滑石的助凝效果最好.
作 者:付军 闫海 王东升 杨敏 Fu Jun Yan Hai Wang Dongsheng Yang Min 作者单位:付军,王东升,杨敏,Fu Jun,Wang Dongsheng,Yang Mi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闫海,Yan Hai(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
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年,卷(期):2006 7(1) 分类号:X703.5 关键词:聚铝 铜绿微囊藻 粘土矿物 絮凝篇2:改性淀粉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及其机理初探
改性淀粉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及其机理初探
选取水体富营养化中最为常见、难去除、危害大的.铜绿微囊藻为除藻处理对象,研究了以天然高分子淀粉通过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改性,制备除藻絮凝剂,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除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物对含藻水体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初步分析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对藻细胞的絮凝机理.
作 者:施国键 乔俊莲 王国强 张普 Shi Guojian Qiao Junlian Wang Guoqiang Zhang Pu 作者单位:施国键,王国强,张普,Shi Guojian,Wang Guoqiang,Zhang Pu(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乔俊莲,Qiao Junlian(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河南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ENAN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7(6) 分类号:O636.1+2 X52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淀粉 改性 絮凝机理篇3: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
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
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接入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光照培养,在分析水中溶解性磷浓度的同时,测定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和微囊藻中总磷、聚磷、可溶性磷以及糖原含量的变化过程,了解不同外源性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磷代谢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初始磷浓度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已不再限制微囊藻的生长.处于延迟期的铜绿微囊藻能从水环境中吸收外源性磷,在对数生长初期,藻利用体内的'磷进行代谢,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使外界还有较高的磷,铜绿微囊藻中总磷浓度也随着其生长而不断下降;在稳定期的初期微囊藻中可溶性磷含量达到最高值,藻中聚磷含量在对数期末明显增加,随后下降,而铜绿微囊藻中糖原含量在衰亡期显著增高,以细胞内聚磷变化趋势相反,从而与聚磷互补储存能量.
作 者:杨柳燕 王勤 史小丽 蒋丽娟 肖琳 秦伯强 YANG Liu-yan WANG Qin SHI Xiao-li JIANG Li-juan XIAO lin QIN Bo-qiang 作者单位:杨柳燕,史小丽,YANG Liu-yan,SHI Xiao-li(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王勤,蒋丽娟,肖琳,WANG Qin,JIANG Li-juan,XIAO lin(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秦伯强,QIN Bo-qiang(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4) 分类号:X172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总磷 聚磷 可溶性磷篇4:壳聚糖改性粘土对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去除
壳聚糖改性粘土对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去除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对粘土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经壳聚糖包覆改性后的海泡石在投加总量仅为11 mg/L时,0.5h即可去除80%的'藻细胞,2h去除率达到90%.不同粘土改性后絮凝除藻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原来除藻能力相去甚远的不同粘土,包括一般的黄土,改性后除藻能力被提升到相近的水平,投加量11 mg/L,可去除铜绿微囊藻90%以上.改性粘土和一般絮凝剂一样有一最佳投加量(本研究为11 mg/L),低于或超过此最佳值,絮凝除藻效果均下降.
作 者:邹华 潘纲 陈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25(6) 分类号:X522 X524 关键词:水华 铜绿微囊藻 壳聚糖 粘土 絮凝篇5:离子强度对粘土和改性粘土絮凝去除水华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离子强度对粘土和改性粘土絮凝去除水华铜绿微囊藻的影响
研究了水体的离子强度对粘土和壳聚糖改性粘土絮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粘土对藻类的絮凝去除.与一般粘土除藻相反,壳聚糖改性粘土却在离子强度低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除藻效果,是适合在湖泊,水库和江河等淡水(低含盐量)水体中应用的`应急除藻技术.当离子强度从0.17 mol/L降到0 mol/L时,海泡石除藻率从90%以上降为70%以下 (投加量700mg/L),而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除藻率却从70%左右升至95% (投加量仅为11mg/L).用粘度法研究了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机理,发现相对低的离子强度更有利于壳聚糖分子链上阳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有利于壳聚糖分子链的舒展,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架桥网捕作用,利于絮凝除藻.
作 者:邹华 潘纲 陈灏 ZOU Hua PAN Gang CHEN Ha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6(2) 分类号:X524 关键词:离子强度 水华 铜绿微囊藻 壳聚糖 粘土 絮凝篇6:铜绿微囊藻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铜绿微囊藻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链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G418和卡那霉素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这5种抗生素都较为敏感,其中尤以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抑制效果最好,它们完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浓度都不超过1.0 μg/mL,而氯霉素、G418和卡那霉素对藻细胞的致死浓度也不超过10μg/mL.这说明5种抗生素均可作为铜绿微囊藻遗传转化的筛选压力.
作 者:黄小花 杨秀娜 徐虹 章军 HUANG Xiao-hua YANG Xiu-na XU Hong ZHANG Jun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刊 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45(1) 分类号:Q943.2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抗生素 敏感性 选择标记篇7: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研究了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金鱼藻种植水抽滤液和植株研磨水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则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同一浓度下,金鱼藻植株研磨液的抑制效应比种植水更为明显,抑制效应持续时间也更长.20℃培养下的金鱼藻,其植株研磨液的抑制效应最明显.高浓度的嫩枝嫩叶部位的金鱼藻植株研磨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老茎老叶部位的金鱼藻植株研磨液对其生长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 者:钱志萍 冯燕 孙莉 徐倩文 李文琦 王全喜 QIAN Zhi-Ping FENG Yan SUN Li XU Qian-Wen LI Wen-Qi WANG Quan-Xi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刊 名:植物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年,卷(期):2006 26(1) 分类号:Q94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金鱼藻 抑制效应篇8: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生长特征的模拟研究
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生长特征的模拟研究
摘要:为了模拟富营养化状态下2种蓝藻在湖泊中的生长特征,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三角瓶实验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响应实验对模拟装置中藻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装置中,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对数生长期的特征生长速率分别为0.43d-1和0.32d-1,但对数生长期很短,仅3~4d.在对数期后有一个很长的“线性期”,即生物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长.在氮、磷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由于较强的光合作用导致了水体pH的升高,以及生物量增高导致了藻的.自遮蔽作用,使藻的生长容易出现碳源限制和光限制.受水下光的影响,2种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对数期内一直增大.随后颤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又逐渐降低,而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微囊藻能适应更高的pH.作 者:储昭升 金相灿 庞燕 CHU Zhaosheng JIN Xiancan PANG Yan 作者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北京,100012 期 刊:环境科学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卷(期):2006, 26(11) 分类号:X171.5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孟氏颤藻 湖泊模拟装置 蓝藻 竞争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