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时间:2023-01-10 03:50:10 作者:贝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贝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欢迎参阅。

篇1:《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岑参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夏作于成都。上都:长安。《新唐书·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762)曰上都。”

②五花:马鬣剪成五瓣式样。

③霜、风:比喻御史的峻厉、威严。

④“执简”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崔杼杀其君,“大史书曰:‘崔杼拭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杜注:“传言齐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闻。”此指御史外出巡察,持简记事。

⑤动:引发。离骚:离忧,别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篇2:《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柴侍御》繁体对照

卷143_58送柴侍禦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篇3:《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柴侍御》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柴侍御》原文

送柴侍御

作者: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注释

①流:《万首唐人绝句》作“沅”。

篇4:送赵侍御归上都,送赵侍御归上都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的意思,送赵侍御归上都

送赵侍御归上都,送赵侍御归上都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的意思,送赵侍御归上都赏析 -诗词大全

送赵侍御归上都

作者:岑参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篇5:送裴侍御归上都的阅读答案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服兵役劳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战争,首联是指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移”与“出”两个动词写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C.“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别梦”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梦,“关西”借指长安,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裴侍御离开后的行踪和所见景色,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15.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6分)

14.D(“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不当)

15.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回答“借景抒情”或“想象”,分析得当亦可。)(6分,每条2分,答出3条就可得满分)

篇6:《送陆侍御还越》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送陆侍御还越》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陆侍御还越》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送陆侍御还越

作者:唐·韦应物

居藩久不乐,遇子聊一欣。

英声颇籍甚,交辟乃时珍。

绣衣过旧里,骢马辉四邻。

敬恭尊郡守,笺简具州民。

谬忝诚所愧,思怀方见申。

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遵途还盛府,行舫绕长津。

自有贤方伯,得此文翰宾。

注释

①陆侍御:陆傪,早岁与兄隐居于越。贞元五年后,以殿中侍御史佐浙东幕。参见权德舆《陆渗墓志铭》。

②居藩:为诸侯。此指为州郡长官。

③一欣:犹一喜,一欢。

④籍甚:盛大,盛多。

⑤交辟:交相征召任官。时珍:当代的宝贵人才。

⑥绣衣:指为御史。

⑧敬恭:即恭敬。

⑨笺简:书启。具州民:指代州郡百姓上书陈情。

⑩谬:误。乔:自谦之词,此处指承蒙与对方同列相交。诚:实在。

11思怀:相思的`情怀。申:申述。

12笾:古代祭祀燕享时用以盛果脯等的竹编食器,形制如豆。此处指器皿中的食物。

13遵涂:沿着道路。盛府:大府。

14舫:船。津:渡口。

15贤方伯:贤明的地方长官。

16文翰宾:善写文章的宾客,指陆氏。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篇7:送裴侍御归上都,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送裴侍御归上都的意思,送裴侍御归上都

送裴侍御归上都,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送裴侍御归上都的意思,送裴侍御归上都赏析 -诗词大全

送裴侍御归上都

作者:张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G。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篇8:送蔡侍御赴上都,送蔡侍御赴上都刘长卿,送蔡侍御赴上都的意思,送蔡侍御赴上

送蔡侍御赴上都,送蔡侍御赴上都刘长卿,送蔡侍御赴上都的意思,送蔡侍御赴上都赏析 -诗词大全

送蔡侍御赴上都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篇9:《送郑司直归上都》原文

作者:唐·刘长卿

岁岁逢离别,蹉跎江海滨。

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因君报情旧,闲慢欲垂纶。

篇10:《送郑司直归上都》原文

①司直:大理寺设司直六人,掌出使推按。郑司直:疑为郑甫,广德元年后官大理司直。见穆员《郑甫墓志铭》。上都:即长安。

②楚老:汉代徐州的隐士,不知姓氏,以其年老,称之楚老。见《汉书·龚胜传》。

③秦人:关中本为秦地,因称关中人为秦人。·此处指郑司直。

④情旧:指朋友。

⑤垂纶:垂钓,意谓归隐。

篇11:《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作者:唐·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員外歸山居韋應物

郡閣始嘉宴,青山憶舊居。

為君量革履,且願住藍輿。

篇12:《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

作者:唐·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篇13:《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司法:即司法参军事,州刺史之佐吏。

②吴掾:指姚司法。姚吴人,又位州郡属官,故以“吴掾”称之。

③海门:指吴地之江河入海口。

④近:全诗校:“一作送。”

篇14:《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姚司法归吴》繁体对照

卷143_64送姚司法歸吳王昌齡

吳掾留觴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門陰。

但令意遠扁舟近,不道滄江百丈深。

《送郑侍御归东台》阅读答案

《筏子》原文及作者介绍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原文及赏析

寄赵七侍御,寄赵七侍御李华,寄赵七侍御的意思,寄赵七侍御赏析

赠韦侍御黄裳原文及赏析

送叔康侍御,送叔康侍御王安石,送叔康侍御的意思,送叔康侍御赏析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鉴赏

夜送赵纵原文及赏析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原文及赏析

《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