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时间:2022-11-30 06:28:50 作者:什么羊呀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什么羊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122首。

原文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作者:唐·刘长卿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注释

①十二:全诗校:“一作山人。”

②浔阳:县名,江州州治所在。在今江西九江。数亩宅:《孟子·梁惠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谷口:用郑子真事。

④卖药:用韩康事。

⑤无语:全诗校:“一作挥手。”

⑥“桂树’二句:《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8_122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劉長卿

尋陽數畝宅,歸臥掩柴關。

谷口何人待,門前秋草閑。

忘機賣藥罷,無語杖藜還。

舊筍成寒竹,空齋向暮山。

水流經舍下,雲去到人間。

桂樹花應發,因行寄壹攀。

篇2: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的意思,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的意思,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赏析 -诗词大全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篇3:《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席大》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52首。

原文

送席大

作者:唐·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

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注释

①《论语·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邢昺疏:“宝喻道德,言孔子不仕,是怀藏其道德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使迷乱其国也。”此指席大未仕。

②此句犹言“越成周之河洛”。成周:古城名,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③丘:丘山,隐者居处。

④命不偶:犹言“数奇”,命运不好。

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52送席大孟浩然

惜爾懷其寶,迷邦倦客遊。

江山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裏,鄉園老壹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

篇4:《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篇5:《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繁体对照

卷148_69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劉長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滿秋田。

來問周公稅,歸輸漢俸錢。

江城寒背日,盆水暮連天。

南楚凋殘後,疲民賴爾憐。

篇6:《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青苗:大历元年五月,收青苗税充百官律钱,差使征之。

②三苗:唐江南西道古时为三苗地。《史记·五帝纪》正义引吴起语:“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

③五稼:统称谷物。《宋书·礼志》:“四时和,五稼成。”

④公税:《诗·魏风·园有桃》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

⑤湓水:在江州德化县,北流入江。见《寰宇记》一一一。

⑥南楚:《史记·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篇7:《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顾长》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62首。

原文

送顾长

作者:唐·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注释

①此诗重见皇甫冉集,题作《送顾苌往新安》。顾苌,顾况从兄。顾苌居云阳(即丹阳),与皇甫冉为邻里。《文苑英华》二七二、《唐百家诗选》九俱作冉诗。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8_62送顧長劉長卿

由來山水客,複道向新安。

半是乘差便,全非行路難。

晨裝林月在,野飯浦沙寒。

嚴子千年後,何人釣舊灘。

篇8:《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李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李儋

作者:唐·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注释

①反念:转念。行路子:出行的人。

②拂衣:提衣,振衣。

③日昃:太阳开始偏西。

④严车:整备车马。崇墉:高城。墉,城墙。

⑤端忧:愁绪,优愁。道未通:意谓不得志。

⑥芳时:指春天。

⑦重关:犹重门。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20送李儋韋應物

別離何從生,乃在親愛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東。

日昃不留宴,嚴車出崇墉。

行遊非所樂,端憂道未通。

春野百卉發,清川思無窮。

芳時坐離散,世事誰可同。

歸當掩重關,默默想音容。

篇9:《送端东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端东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端东行》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端东行

作者:唐·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

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注释

①端:韦端,应物堂弟。

②“世承”句:世代继承清白的遗风。此句全诗校:“一作世事留清白。”

③躬服:犹躬行。

④从官:为官。守道:格守道义。

⑤闭门:指隐居。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40送端東行韋應物

世承清白遺,躬服古人言。

從官俱守道,歸來共閉門。

驅車何處去,暮雪滿平原。

篇10:《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柴侍御》繁体对照

卷143_58送柴侍禦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篇11:《送柴侍御》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柴侍御》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送柴侍御》原文

送柴侍御

作者: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注释

①流:《万首唐人绝句》作“沅”。

篇12:《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郁金:香草名,色黄。

②情人:指友人。

③新丰:汉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古以产美酒著称。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翻译

原野上燕麦青青,游子却很悲伤;河堤上柳枝,宛如郁金花枝。

长条袅袅,春风在它的千抚万摩中逝去,整日飘扬没有安定的时候。

我现在河南,离家很久,怎么能忍受在此空对着窗牖。

情人你说要来,后来竟然又不来了,谁来共我一起酣醉新丰美酒呢?

篇13:《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作者:唐·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員外歸山居韋應物

郡閣始嘉宴,青山憶舊居。

為君量革履,且願住藍輿。

篇14:《送豆卢策秀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豆卢策秀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豆卢策秀才》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豆卢策秀才

作者:唐·韦应物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

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含远林,微绿生陈根。

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

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注释

①豆卢:复姓。豆卢策后尝官淮南节度掌书记,见《全唐诗人名考证》。秀才:唐时以秀才为进士之称,指应进士试者。得第者则谓之“前进士”。

②岁交:年岁交接,指新岁即至。泮:融化。

③地卑:地势低洼。

④京师游:指应举。

⑤吴闾门:苏州城西门。

⑥新黄:指初生的嫩叶。

⑦濩落:同瓠落,廓落,引申指无聊失意。

⑧金石韵:铿锵动人的声韵。

⑨已:原作“为”,校云:“一作已。”

⑩高飞翻:喻仕途得意,青云直上。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3送豆盧策秀才韋應物

歲交冰未泮,地卑海氣昏。

子有京師遊,始發吳閶門。

新黃含遠林,微綠生陳根。

詩人感時節,行道當憂煩。

古來濩落者,俱不事田園。

文如金石韻,豈乏知音言。

方辭郡齋榻,為酌離亭樽。

無為倦羈旅,壹去高飛翻。

篇15:《送储邕之武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1)武昌县,鄂州之属县也,隶江南西道。

(2)《潜确居类书》:黄鹤山,在武昌府城西南,俗呼蛇山,一名黄鹄山。昔仙人王子安骑黄鹤憩此,地志云:黄鹤山蛇行而西,吸于江,其首隆然,黄鹤楼枕焉。其下即黄鹤矶。

(3)《庄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谢朓诗:“洞庭张乐地, 潇湘帝子游。”

(4)《史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南齐书》: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6)《西京赋》:“齐栧女,纵棹歌。”

篇16:《送储邕之武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送储邕之武昌》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77_33送儲邕之武昌李白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裏情。

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

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

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

諾為楚人重,詩傳謝脁清。

滄浪吾有曲,寄入桌歌聲。

篇17:《送储邕之武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储邕之武昌(1)

作者:唐·李白

黄鹤西楼月(2),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3),山逐泛舟行。

诺谓楚人重(4),诗传谢朓清(5) 。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6)。

篇18:《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

作者:唐·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篇19:《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司法:即司法参军事,州刺史之佐吏。

②吴掾:指姚司法。姚吴人,又位州郡属官,故以“吴掾”称之。

③海门:指吴地之江河入海口。

④近:全诗校:“一作送。”

篇20:《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姚司法归吴》繁体对照

卷143_64送姚司法歸吳王昌齡

吳掾留觴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門陰。

但令意遠扁舟近,不道滄江百丈深。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筏子》原文及作者介绍

《赠别河南李功曹》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林清玄作者介绍

《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对对子常识(十二) 文全文及注释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锦集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