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时间:2022-11-30 04:32:26 作者:绕指柔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绕指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郁金:香草名,色黄。

②情人:指友人。

③新丰:汉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古以产美酒著称。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翻译

原野上燕麦青青,游子却很悲伤;河堤上柳枝,宛如郁金花枝。

长条袅袅,春风在它的千抚万摩中逝去,整日飘扬没有安定的时候。

我现在河南,离家很久,怎么能忍受在此空对着窗牖。

情人你说要来,后来竟然又不来了,谁来共我一起酣醉新丰美酒呢?

篇2:春日独坐寄郑明府,春日独坐寄郑明府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的意思,春日独坐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春日独坐寄郑明府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的意思,春日独坐寄郑明府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七古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长条一拂春风去,

尽日飘扬无定时。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篇3: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长条一拂春风去,

尽日飘扬无定时。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译文

原野上燕麦青青,游子却很悲伤;河堤上柳枝,宛如郁金花枝。

长条袅袅,春风在它的千抚万摩中逝去,整日飘扬没有安定的时候。

我现在河南,离家很久,怎么能忍受在此空对着窗牖。

情人你说要来,后来竟然又不来了,谁来共我一起酣醉新丰美酒呢?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篇4:与白明府游江原文注释与作者介绍

与白明府游江原文注释与作者介绍

与白明府游江

作者:唐·孟浩然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注释】

①观此二句,则知白明府系故人而初来为襄阳县令者。

②追叙昔日之别。

③《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周易略例》曰:“同舟而济,则胡越何患乎异心。”

④沿洄:在水上回旋往还。

⑤演漾:水波泛漾貌。此处状弦歌声之扩散。

⑥“谁识”二句:用诸葛亮事。识,全诗校:“一作为。”按:作“识”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與白明府遊江

孟浩然

故人來自遠,邑宰複初臨。

執手恨爲別,同舟無異心。

沿洄洲諸趣,演漾弦歌音。

誰識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篇5:韦应物《送榆次林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韦应物《送榆次林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榆次林明府》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榆次林明府

作者:唐·韦应物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

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稀。

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

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注释

①榆次:唐县名,今属山西。林明府:榆次县令林明,见《元和姓纂)卷五。

②无磋:不要叹息。

③宰王畿:为畿县令。榆次属太原府,为散县,故云。

④关外:指潼关以东。

⑤“邑传”句:《左传》昭公八年:“石言于晋魏榆。”谓石头能言语。魏榆即唐榆次县地,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三。

⑥晋山:泛指今山西境内之山。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24送榆次林明府韋應物

無嗟千裏遠,亦是宰王畿。

策馬雨中去,逢人關外稀。

邑傳榆石在,路繞晉山微。

別思方蕭索,新秋壹葉飛。

篇6:《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寄天台道士

作者:唐·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篇7:《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寄天台道士》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22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幾時。

焚香宿華頂,裛露采靈芝。

屢蹑莓苔滑,將尋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長與世人辭。

篇8:《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这首诗是游越时期所作。

②天台:山名。

③裛露:带露。裛,沾湿。

④蹑:全诗校:“一作践”。

⑤因:凭,依。松子:即赤松子,仙人。

篇9:《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作者:唐·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篇10:《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①此诗乃和张登鹿门山之作,张此时正在休沐还乡期中。作:全诗校:“一作山。”

②旅寓情:张明府襄阳人,在外为官,故云。

③弦歌:指为县令。

④山水思:登临山水之情。微:全诗校:“一作弥。”按,作“弥”胜。

⑤谢眺《和徐都曹出新亭诸》:“日华川上动,光草际浮。”光:全诗校:“一作先。”

⑥气:全诗校:“一作后。”

⑦谬承:犹言辱其赠诗。巴里和:谓自己以巴里之作相酬答。

⑧非敢:此自谦之词。

篇11:《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篇12:《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繁体对照

卷148_69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劉長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滿秋田。

來問周公稅,歸輸漢俸錢。

江城寒背日,盆水暮連天。

南楚凋殘後,疲民賴爾憐。

篇13:《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青苗:大历元年五月,收青苗税充百官律钱,差使征之。

②三苗:唐江南西道古时为三苗地。《史记·五帝纪》正义引吴起语:“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

③五稼:统称谷物。《宋书·礼志》:“四时和,五稼成。”

④公税:《诗·魏风·园有桃》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

⑤湓水:在江州德化县,北流入江。见《寰宇记》一一一。

⑥南楚:《史记·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篇14:《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122首。

原文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作者:唐·刘长卿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注释

①十二:全诗校:“一作山人。”

②浔阳:县名,江州州治所在。在今江西九江。数亩宅:《孟子·梁惠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谷口:用郑子真事。

④卖药:用韩康事。

⑤无语:全诗校:“一作挥手。”

⑥“桂树’二句:《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8_122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劉長卿

尋陽數畝宅,歸臥掩柴關。

谷口何人待,門前秋草閑。

忘機賣藥罷,無語杖藜還。

舊筍成寒竹,空齋向暮山。

水流經舍下,雲去到人間。

桂樹花應發,因行寄壹攀。

篇15:《送唐明府赴溧水》原文翻译注释介绍

作者:唐·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注释

①明府:县令别称。溧水:县名,今属江苏。

②百里宰:指县令。

③邑屡迁:指所治县邑多次变动。

v氓俗:民俗。氓,农民。

⑤晏然:安宁貌。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篇16:《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7卷。

原文

篇17:《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韦应物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注释

①少林精舍:即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北少室山北麓。都邑:京城。

②息驾:停车。

③攀缘:援引而上。

④穷:尽。

⑤诣:到。延:指道路延伸。

⑥巘(yǎn):山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⑦濯:洗去污垢。

⑧道心:悟道之心。

⑨罄: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铜乐器。

⑩多累:多牵挂。见牵:受到牵制。

11结茅:指建造简陋的房屋。

12归息:指归休于林下。期:等待。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7_20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韋應物

息駕依松嶺,高閣壹攀緣。

前瞻路已窮,既詣喜更延。

出巘聽萬籟,入林濯幽泉。

鳴鐘生道心,暮磬空雲煙。

獨往雖暫適,多累終見牽。

方思結茅地,歸息期暮年。

《寄天台道士》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筏子》原文及作者介绍

《赠别河南李功曹》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注释及赏析

林清玄作者介绍

朱熹春日古诗注释及赏析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寄陆浑赵明府,寄陆浑赵明府张籍,寄陆浑赵明府的意思,寄陆浑赵明府赏析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通用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