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田直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
② 桥梁、房屋等建筑物地基问题
地基评价的根据:年平均地温的稳定性、冻土三大组成特征、冻土的冻胀性和融沉性、冻土区不良地质现象等
冻土有瞬时高强度和低变形 必须确定其流变特征以及冻土的热融下沉
③ 冰丘和冰锥
篇2:季节性冻土有哪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会造成土体开裂、路面下凹、翻浆冒泥等。
一般来说,土中粉粒或粘粒含量越高,含水量越大,冻胀性越强。
冰丘在地下水埋藏较浅时,季节冻结区不断得到水的补充,地面明显冻胀隆起,形成的冰胀山丘,称冰丘。
篇3: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都是冻土地区,大多在边远地区.解决冻土地区的`施工技术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公路在冻土地区的运输安全,对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
作 者:崔巨良 李德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52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 年,卷(期):2010 “”(9) 分类号:U4 关键词:多年冻土区 路基施工技术 路基工程篇4:多年冻土的特征有哪些?
多年冻土的特征有哪些?
多年冻土的特征
冻土由土颗粒、冰、水和气体四相组成,
根据土中冰的分布位置、形状特征,冻土结构可分为:整体结构 融陷性不大
网状结构
融陷很大
层状结构
多年冻土与其上的季节性冻土层间的接触关系称为多年冻土的构造,
(衔接型构造、非衔接型构造)
篇5: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特点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特点
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从制约其生存发展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方面着手,重点分析阐明了青藏铁路沿线各大区段多年冻土分布和发育的工程特点.
作 者:黄凯 Huang Kai 作者单位:陕西铁道勘察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1 刊 名:铁道勘察 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2009 35(3) 分类号:P642.13 关键词:多年冻土 冻土上限 含冰量 冻土地温 不良地质篇6:白龙江代古寺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白龙江代古寺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探讨
代古寺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工程区属西秦岭中、高山深切峡谷地貌,高山区海拔3 000~4 000m,是较为典型的高山区电站.通过对水电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简要概括了电站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处理措施.
作 者:黄斌 史宏图 徐兰青 HUANG Bin SHI Hong-tu XU Lan-qing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2009 29(2) 分类号:P642.3 关键词:工程地质 坝区 引水洞 代古寺水电站篇7:某综合利用堆场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某综合利用堆场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某综合利用堆场位于三面环水的河间地块分水岭地区,堆场区喀斯特发育且涉及多条喀斯特管道水或喀斯特裂隙含水系统,其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因而该堆场可能存在喀斯特渗漏(污染)、喀斯特塌陷、地下水顶托、不均匀沉降等地质问题.通过对该场地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并利用高密电法、钻探、连通试验等综合手段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证,认为该场地局部进行适当处理后适宜作为堆场利用.
作 者:王洪莲 余波 叶明 WANG Hong-lian YU Bo YE Ming 作者单位:王洪莲,WANG Hong-lian(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2)余波,叶明,YU Bo,YE Ming(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
刊 名:贵州水力发电 英文刊名:GUIZHOU WATER POWER 年,卷(期):2009 23(4) 分类号:P64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 喀斯特渗漏 塌陷 地下水顶托 不均匀沉降 综合利用堆场篇8:工程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摘要:工程地质专业学科钻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怪圈,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却硬是被庸俗不堪的功利性过了头的躁动不安的时髦观念所左右,走向了两极分化的可怕歧途,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浅显的科学道理蜕变为类似于空洞的政治口号,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只吹闯过五关休言败走麦城的面子文化,技术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现实偏差,工程地质漫漫熊市行情何时反转,诸如此类的敏感话题,正是工程地质丰富的随想题材。工程地质大势研判和行情预测认为,目前尚处于窄幅震荡构筑底部阶段。因此,被高位套牢的地质师们当前割肉出逃实在大可不必!《工程地质随想》有随意遐想的成份,也有理想化的浪漫比喻,更有尖锐刻薄的批评言论,不必太当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随想勘察环境分析人才
《工程地质随想》在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xxxx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与读者首次见面,并在当年天津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引起了许多读者和代表们的兴趣和关注,并与笔者热烈讨论。受此鼓舞,笔者于xxxx年推出了《工程地质随想(二)》,刊于中国水利学会当年的勘测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在威海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xxxx年南京研讨会和xxxx年南昌研讨会期间,有代表专门询问笔者的《工程地质随想》第三集何时能出来,令我十分感动。
其实,笔者心里很清楚,《工程地质随想》并没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没有故弄玄虚让人云山雾海整不明白的高深理论,更没有故意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换一种说法并冠之以什么学说什么理论去吓唬人,基本上还是讲了一些大实话,说了一些大家想说而不好说、没有直说、甚至不敢说的真话,因此才赢得了读者和同行们的认可与厚爱。当然,也有令我感到脸红的败笔:在《工程地质随想(二)》中曾经企图攀高抛出了一个“工程地质测不准原理”,也是盗用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名词,自己的东西还是那些大实话,谈不上什么理论什么高度。
笔者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整整二十个年头,曾经研究过自己最为崇敬的工程地质界的一些前辈专家们的论著,大多也都是深入浅出,说理充分,丝毫不见虚漂的学风和唬人的文风痕迹。与前辈们一起多次参加过一些国内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研讨会、审查会和咨询会,深深地为他们对于重大工程问题的准确把握而折服。我们搞工程的技术人员,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学术技术上的务实态度和求实精神。
《工程地质随想(三)》是笔者近两年来仍继续在思考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或者是一些体会与感想,也是前两集《随想》的补充与深化,更多的还是关于现状的思考和关于专业发展的探索与预测,以及对于处在尴尬环境下的工程地质专业的深深忧虑。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师力所能及的最多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了。
1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的两极分化
中国工程地质的五十年,理论工程地质成果显著,在国际工程地质界的地位不断提升,王思敬院士出任国际工程地质学会理事长,就充分代表了中国理论工程地质在国际工程地质界第一方阵的地位。从国内理论工程地质的研究和教学科研队伍的发展也可以得到证实。近二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科的硕士、博士等高学位人员数量剧增,本科学历已经失去了进入科研单位和高校供职的可能性。理论工程地质的成果多以《工程地质学报》这一类“所谓的”理论性很强的学术刊物展示出来,或者以一些“被吹捧”出来的专著的形式来反映理论工程地质的研究成果(这里“所谓的”和“被吹捧”只是对学术界某些现象的一种恭维,可不敢泛指学术界的普遍学风和文风)。
实践支撑着理论。中国工程地质的五十年,实践工程地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说,没有长江三峡和葛州坝、黄河小浪底和龙羊峡、雅砻江二滩、乌江东风和乌江渡、南盘江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澜沧江漫湾和小湾、红水河鲁布革等等众多大型和巨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成功兴建,以及各类十分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勘察和特殊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功处理的工程实例,中国的理论工程地质要走向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阵莺歌燕舞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的实际现状。
毫无疑问,理论工程地质的发展是喜人的,特别是工程地质定量分析理论一直就是研究者们穷追不舍的热点。还有一个热点是引入其它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概率论、协同论等等,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上的边缘课题。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作为理论工程地质研究的手段和工具,研究者们已经用得十分得心应手了。理论研究的确显示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理论工程地质展示出了工程地质学科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实践工程地质就有点惨不忍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很不尽如意!定向取芯、特殊岩样取芯等钻探技术,钻孔电视、CT和地质雷达等物探技术,航测、遥测技术等等,在理论上技术上应用上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是在常规性的甚至于一些特殊性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却并没有更多地被实际采用!工程地质勘察中被遗漏掉关键地质信息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实际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分析仍然粗糙无力,结论含糊轻率,目标欠明确,该深的深入不下去,该省略的却做了许多无用功。实践工程地质中的人才队伍的经验性、权威性、进取心和责任心,都远远不如同行前辈,这是不争的事实。象笔者这样的忧患者,对实践工程地质的前景普遍并不太看好,至少在之前不看好!
理论工程地质与实践工程地质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这是工程地质学科和工程地质专业不希望看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反差的成因,恐怕与学术界的浮躁氛围和工程界的跳动环境都脱不了干系。一些学术界的前辈对新秀们的学风持质疑态度,早已告诚人们工程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源泉;而工程界的前辈专家们也多对理论研究的成果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谨慎质疑态度。陈德基大师多次举出三峡船闸高边坡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还有的前辈专家毫不客气地警告一些所谓的理论研究纯属是对工程实践的误导。
其实,近二十年来真正对实践工程地质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才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学科精华。中科院孙广忠教授等学者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岩体结构控制论”和“岩体力学性质理论”,可以说是指导近几十年来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地质缺陷处理的基础理论,这样的理论贡献,让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接受,让研究人员一直有研究不完的课题。由于地质体实在太复杂,你在这个工程中研究出来的与工程实际完全相适应的成果,照搬照抄地用于另一个工程中去就有可能要出问题。
还有一些理论被自我吹虚了一阵也就再也无人问津了。形成这种局面,也许自吹的理论的确没有什么真东西,只不过现在的明白人都不会进行那种不顾面子式的学术批判罢了!另一种情况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新的理论没有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就更谈不上被大家所接受。
不管怎么说,工程地质的理论研究是繁荣的,工程地质的工程实践正处于阶段性低谷状态,因此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两极分化,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基本上就属于不足为怪的正常现实。
2新生代学者专家与古生代专家学者之间的差异
如果将学者专家按地质时代进行戏说性分类,中国的人才队伍可以分为新生代人才和古生代人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间缺失了中生代人才。有些媒体把当代时髦青年划为新生代,这并不确切。而另一些媒体将时髦青年称之为新新人类,这还比较恰当。被本文称之为古生代的学者专家,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前辈,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仍在为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新生代与古生代人才队伍呈不整合关系,并且属于角度不整合。古生代的专家学者们历经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余年的发展史,大多经受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史无前例的战斗洗礼,火热的年代和时代的要求,培养出了他们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决不敢稍有闪失或华而不实,否则将导致无休无止的批斗和人格侮辱。我们求学的年代还常有专业老师举出“隔河填图”被判罪的实例,以告诫学生对待工作应具备的责任心和严肃性。但是在新生代技术人员或研究学者中,仍然还是发现有钻孔、试验等基础资料做假,学术研究做假,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迹象!
新生代的特点在于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不想干就走人,少有那种在一颗树上或在一个专业上吊死的保守思想,信奉实用哲学,追求个人价值,并不完全认同官本位和向钱看的理念但却将获得一官半职和丰厚的收入作为奋斗目标,少有专业的理想与浪漫,多有愤世嫉俗的言论。在一些出类拔萃的新生代人物的身上,你当然还可以见到那种在学风上轻漂浮虚的灰色影子。
古生代专家学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没有能够很好地得以在新生代中发扬光大,这一令人遗憾的倦念,常常让人推测中国的工程地质如果没有了他们,真不知道该是什么样。前辈专家学者的经验与智慧、学识与学风、精神与追求,责任与态度,精益求精,严谨求实,执着专一,等等,所有的美好词句都用上了,仍然还有挂一漏万的嫌疑。当然,古生代专家学者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有胆小怕事不敢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时候,特别是某些新生代的那种虚漂浮躁的学风和见利忘义的为人,有的正是个别古生代学者专家睁只眼闭只眼带出来的。
有专家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无论是搞理论研究,还是从事工程实践,都需要一种好的传统,一种好的氛围,共同营造出合适的环境。然而,在学术界的某些浮躁风气影响下,一些人靠“包装”,靠“炒作”,不久就“著作等身”,这样的环境是“杀人”环境。浮躁的学风把本来悟性极高智商不低的学者送上了追名逐利的时代列车,官本位葬送了一些本来可以成为优秀地质师的业务精英,金钱更让严肃的技术工作变得粗糙马虎,领导者的无知则把工程地质这个举足轻重的专业逼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当然了,古生代的环境与新生代的环境差异很大,人类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中还在不断进化。我们硬要把古生代和新生代的专家学者们拉扯到一起进行比较,其实也有些勉强。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英雄,这才是现实的,客观的。
3工程地质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为宝贵
大凡进行总结,一般也都是跟着感觉走,多多挖掘成功的业绩题材,对于失败的教训大多采取回避或以建议的形式比较含蓄地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特色文化和文字游戏。如此不敢大张其鼓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一味的大吹特吹闯过五关而少有败走麦城的反思,其结果对搞学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无论是把工程地质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还是作为一门专业来对待,其实践性和经验性都是其它学科专业难以相比较的。经验丰富的前辈地质专家有很高的工程地位,他们的经验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包含了失败的教训。要是有专家说他在专业上一辈子都是正确的,这时你应该产生质疑,这样的专家自己是否真的搞过工程,就象某些四平八稳没有什么缺点错误的好同志,也许就真没干过象样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你干得越多找你的麻烦的人也越多,找出你的不足越多,你的问题也就越多。
失败教训是比成功经验更为宝贵的财富,只可惜我们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国外有一种专门启用失败者的理念,特别是对于管理企业而失败的企业家,会被其它企业重金聘用,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失败者的失败教训去控制企业的风险。这种启用失败者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但只限用于工程技术专家,而千万不能用于干部的任用。因为国情不一样,那些搞垮了一个单位或企业而又异地做官的干部,一般与腐败或自身素质有关,与国外失败的企业家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其实,对于个人失败的教训并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价值,真正有借鉴价值的是具体工程建设中的失败教训。但是我们却很少进行公开的实事求是的失败教训的学习和借鉴,以前对失败的工程实例并不进行公开报导,近年来新闻媒体参与搅合,可以公开报导一些工程事故,但是也少有公开的专业技术分析,记者不懂专业只能是看热闹。能看懂门道的专家们不知是些什么原因一般保持缄默,反正难以见到专家们的专业性很强的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经历过的大型工程中,有的是越出问题越有名气,工程科研成果也越多。对这些出过问题的工程,没见过有人组织编写经验教训方面的书,如果这样的书被写出来,那才是真正有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的专著,一定可以成为畅销书。我们真的时刻都期盼着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畅销书早日问世!
4技术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与开放性
IT业界有一句名言:决策者不明白,明白者不决策。社会上有句俗语:挣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挣钱。工程地质界则早有说法:搞理论研究的没有工程经验,有工程经验的缺理论高度,以至于一些搞工程的同志不愿意与理论派人士打交道,说我们的工程成果都被别人写了文章,这也许又是一个误区。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不过有一个现象则是事实,例如我们的学术会议,各单位每年能出来参加学术活动的也多为有头有面的人物,给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十分有限,因为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差旅费会务费并不是每个单位都可以放开的。xxxx年我们在南京勘测专委会学术研讨会之前召开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的委员会议,某设计院的正式委员是当然参会代表,但他的上司要出来走一圈,为节省开支,说好了由这位头目代表正式委员参加会议,但这个领导同志不知跑到什么地方转游潇洒去了,根本就没有在会议上露面。
出国进行工程考察那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对国外典型工程的了解深度有限,专业性的技术考察和技术交流受语言等环境条件的限制,收效十分有限。另外,搞具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并非易事。某工程为了对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作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价,专门组团出国考察国外类似地质环境下的成功工程实例,回来后在专题技术讨论会上,大家才知道地质专业根本就没有人参加出国考察。
好在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发展,我们真要想了解国外的技术发展,互联网帮了大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们一直为计算机地质三维问题找不到答案,甚至权威专家们也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是否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也不知道国外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如何,也很少可以见到考察专家对国外类似情况的介绍材料。但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却在北京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科学展览会上轻松地找到了满意的解答。可见,搞学术研究也好,学习工程技术也罢,与出国不出国好象并不成正比。我们真正关心的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出国考察人员不一定都能带回来,能带回的有可能是“海归”派人士,他们中的部分精英在国外就是从事最新高科技应用的研究和开发的。
技术学术需要交流,思想更需要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产生一种思维共振和创造共鸣的效应。既然国际国内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为开放的互联网呢。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网站geocom从上半年正式接入Internet,立即被许多国内专业性网站链接。Geocom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只可惜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助性和广泛性。可以告诉大家,在Internet上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工程信息的网站已经相当丰富了,你没有机会出国,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那就上网去吧!互联网上您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且绝大多数可以免费索取。
5工程地质的价值观与人才观
笔者在前两集《工程地质随想》中已经反复阐述过,工程地质是一个十分复杂又非常特殊的学科和专业,需要坚实的基础、广博的学识、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对地质学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种浪漫的情趣和执着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业务、知识、能力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提升。如果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追求精神能够达到某种痴迷的程度,您一定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地质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生产的主体,也是生产的根本动力。地质师人才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优秀人才改行,“合则留,不合则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爷处”。这是当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在人才竞争和个人价值取向日趋市场化的前提下,新型的人才标准与传统的人才标准之间的差异,传统的专业观与新型的就业观之间的不协调,都为有潜力成为优秀地质师的朋友们提供了全新的择业理论基础和心理支持。
能够从事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工作并不难,而要做好做精却不易。把从事这个学科专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和职业,这是我们普通地质师的选择。如果您要想成为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建议您把她当成乐趣、兴趣、境界和事业去追求,这时您还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没有官瘾,不辞辛劳,爬山钻洞在所不辞,受人嘲笑一笑了之。记住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忠告:“在科学的领域内,真理永远在少数人手里”。不迷信权威,不看人脸色,坚持真理,创新进取,您一定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当然也许您这样的专家学者没有头衔,组织上和职称高评委还没有认可您,但这都没有任何关系。想想看,xxxx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给了日本一个毫无名气的普通工程师,可见真正的科学一定是最公正的。
xxxx年底北京大学郑重宣布,不再招收半脱产在职博士生,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肯定有人拥护也有人反对。也许是因为少数出卖文凭的高校或科研机构把本来圣洁的文凭沾污了,降低了货真价实的文凭的威力,引来了舆论的关注。xxxx年9月24日的《工人日报》登出了一篇挖苦当今世界最时髦文凭MBA的文章,称某些高校的MBA为“M秕A”。
我们一旦把学历看得过重,就会产生事实上的偏差。有类似于穿开档裤的小孩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明白人,撰文在报上抨击这种重学历论是管理者的无知。其实,我们都十分清楚的事实则足以明辩真伪。例如我们工程地质界的前辈知名专家,许多人可并没有什么硕士博士头衔,而今遍地都是硕士博士,却始终还没有出现真正可以与前辈相提并论的专家学者。即便是出现了那么几个耀眼的新星,也有评论家大声疾呼千万不要捧杀了这些“半壶水”。批评也好,挖苦也罢,是尖锐了一些,我们权当成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吧!
笔者的观点十分鲜明,获取更高一级的学位没有错,但建议跨专业攻读,没有必要一根筋地从工程地质的学士、硕士直至博士一直攻下去。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发展,不应该以地质为主,而应该是地质与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在考虑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时,宜选择双学士或双硕士,也可以选择水工、结构、力学、计算机、施工、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之后再去追求与本科和硕士均不相同专业的博士。或者反过来,硕士或博士选工程地质,其它两个学位选非工程地质。单一专业的高学历从事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尚可,作为较为全面的地质师则存在教育浪费或为博士而博士而不是为学科专业的需要而博士的嫌疑。从事工程地质工作最需要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记住一些经典:不是所有的地质师都能够成为优秀地质师,也不必将学位职称职务与优秀地质师相等同,因为文凭可以假,职称可以送,职务可以跑,而优秀地质师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是假不来、送不到和跑无用的。
6实践工程地质的大势研判与行情预测
近年来研究股票K线图,惊喜地发现这个K线图可以解释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甚至于您的人生历程也是一根股票曲线。工程地质发展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完全可以用K线图作出充分解释和行情预测。实践工程地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步入了漫漫熊市行情,只有那些先知先觉的高手,才在熊市行情的初期得以出逃,改行之后或下海挣钱或从政当官或干其它自己喜欢且又时髦的行当,大多数尔等反映迟钝的散户绝对是被高位套牢。实践工程地质行情目前还在底部震荡,筑底坚实之后才可能有反转表现。在当前这个专业性的底部行情中,被高位套牢的地质师散户们再行割肉出逃改行另谋生路已经不是明智之举,积极的态度是以时间换空间,扎实地研究您感兴趣的专业技术学术问题,等待反转行情的到来。
近来惊闻高校工程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颇感欣慰。但却仍然担忧质疑,因为在股市走熊的大环境下,个股飘红多为昙花一现。工程地质专业这些年来的熊市环境按最乐观估计还有5-7年,之后将有一个复苏的过程,再缓慢拉升,走出新一轮的牛市行情。当然,这之间不排除突发性政策性利好(或利空)因素而出现急速拉升态势。就象当前突入其来的SARS病毒,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也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医药板块立即走出一波牛市行情。水利行业沉寂多年后突然遭遇98特大洪水,立即带来了防洪水利工程建设的急速拉升行情,使得那些没有前期工作基础的项目的地方头目们拿着巨款却花不出去,看着股市连续涨停而为自己的入市太晚捶胸顿足。因此,为什么说先知先觉高瞻远瞩者们是伟大的智者,就在于智者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更在于在行情底部敢于果断投入杀进股市的勇气。
实践工程地质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别是那些初入这个行业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赶上工程地质的下一波牛市行情。虽然按笔者的预测,牛市行情还需等待5~7年,但您完全可以在这个震荡的底部区间,充分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潜下心来,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博览众家之长,集聚您的经验和智慧,你就能在未来的牛市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7不必太当真
本文纯属一家之说,请读者持批判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之。为此,特从媒体评论上抄袭下来一段文字作为工程地质随想第三集的结尾:“屁股不大干净的领导作廉政报告,不必太当真!酒桌上的豪言壮语,不必太当真!热恋中的海誓山盟,不必太当真!烟鬼们的戒烟声明,不必太当真!名家们的研究报告,不必太当真!权威们的即兴发言,不必太当真!许多自欺欺人的话,不必太当真!总之,不必太当真!”
篇9: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通过几周的学习和实验课,让我对本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工程地质学与我们本专业的联系也很紧密,是我们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吧,学好它对以后就业也很有帮助。同时,工程地质学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知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一、工程地质学习内容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我们的矿产资源、工程建设的所在地、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都是地壳。所以研究工程地质学首先要对地壳有一个系统成熟的了解,也要对我们的地球内外结构、理化性质有较深的了解。本书简单的介绍了地球概况和详细介绍地壳的有关知识,给我们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基础知识巩固。人类工程活动都是在地壳表层进行的,而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岩石,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种,但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构成岩石的不过二三十种。岩石根据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二是由于外力形成的沉积岩、三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岩石是建造各种工程建筑屋的地基,环境及天然建筑材料。通过实验课我们还认识了很多岩石,例如:花岗岩、辉岩、石英等等。
我们还学习了地质构造,它包括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这些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部营力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而地壳运动又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他们都有各自的标志例如垂直运动的标志一是河流阶地二是沉积环境及沉积厚度的变化三是沉积环境的剧烈变化四是地层的接触关系。在第四章我还学到了自然地质作用,它是自然界中各种动力引起的地质作用,几种常见的作用有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岩溶、泥石流和地震。河流地质作用和地震最为常见,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它又包括下侵蚀作用和侧向侵蚀作用还有河流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震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引起的地壳运动。其中构造地震占总数的90%以上。它还可以由于人为作用引起例如:核爆炸、水库蓄水、工程爆破等。
工程地质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安全主要是指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与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厮二因素包括沿途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设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二、工程地质学习方法
学习工程地质要多看书,更要多看课外书和一些地质新闻报道,要亲近大自然,它会叫你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和不理解的东西,更主要的是培养地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很重要。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安排时间学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学习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很重要的。
三、地质学习的体会
它对我们知识的联接形成知识结构很有帮助还让我们了解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学好它很重要。还有老师你讲解得很好,对我们生活的工程问题也有很多涉及,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增加了它的实用性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让我们懂得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博爱,它对我们学习的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懂得了我们以后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它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大学学习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每一门课程内容都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对所有课程的学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最大收获,充实地度过大学这段宝贵时光。
篇10: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
一、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我们的矿产资源、工程建设的所在地、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都是地壳。所以研究工程地质学首先要对地壳有一个系统成熟的了解,也要对我们的地球内外结构、理化性质有较深的了解。本书简单的介绍了地球概况和详细介绍地壳的有关知识,给我们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基础知识巩固。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有关知识,重点在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等,还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对我们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是最后两章,工程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或方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等。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
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即所谓的工程地质专家系统(见数学地质)。
工程地质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安全主要是指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与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厮二因素包括沿途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设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二、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我们生活离不开工程建设,而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的专门研究学科,所以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工程地质的角度上讲,工程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将工程岩土作为地基利用的工程,如各
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第二类是将边坡岩土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露天采矿工程、港口工程、坝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岩土的重力稳定性问题;第三类是将地下洞是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人防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则是整个洞室环境的稳定性问题。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的建设要求两个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程地质工作,切不可在未查清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活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三、怎样学习工程地质学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主要有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提纲挈领法,求同存异法,图表背诵法等。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很重要。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安排时间,学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学习,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很重要的。
四、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其实这门课程比较容易学习的,前几章都是基础地质学学过的知识,大概看一下就能明白。后面的几章主要是土体、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在水文地质学又有详细介绍,地质灾害也学过,所以总体上要学的东西不多。但它对我们知识的联接,形成知识结构很有帮助,还让我们了解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学好它很重要。还有老师你讲解得很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工程问题也有很多涉及,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工程地质学与我们本专业的联系也很紧密,是我们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吧,学好它对以后就业也很有帮助。同时,工程地质学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知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就是我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心得体会。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