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

时间:2023-01-24 03:53:51 作者:带红花的小火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带红花的小火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

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建设中,比较注重的是社会伦理建设,而往往忽视了个体伦理建设和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加强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这也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努力,提出一些培养和提高个体道德理性的途径.

作 者:张杰 Zhang Jie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上海,200240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2002 “”(5) 分类号:B82 关键词: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   个体道德理性  

篇2: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与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与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作 者:邓琦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公民道德建设   现代法律制度体系  

篇3:道德需要与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需要与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需要是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原动力,道德需要与人们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道德需要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公民自觉自愿的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需要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内在动力.“道德需要”理论强调在道德活动中主体的需要、能力、评价居核心地位,从而突出了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道德需要”理论同样强调道德建设中的实事求是原则,着眼于大多数群众的现实道德状况和道德需要,体现了道德建设向现实世界回归的趋势:“道德需要”理论着眼于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着眼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体现了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

作 者:吕安兴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经管系,江苏,南通,226007 刊 名: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TO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 18(2)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道德需要   公民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  

篇4:秘书工作与公民道德建设

秘书工作与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其外延来看,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从其内涵来看,则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德育方式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在这三个子系统中,秘书工作的关注重点,应放在德育方式方法上。

德育方式方法,是通过说服和劝导,以多样而艺术的方法,让社会成员个体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并内化为社会个体的道德意识。个体道德意识外化,就成为道德行为。由此可见,德育方式方法是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与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所以,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一旦确定,德育方式方法就成了道德建设中应予注视的重点。这时,就必须寻找适应今天这一时代特征的德育方式方法的总体特点与规律,使秘书工作在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卓有成效。这种特点和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秘书工作者首先要把握道德建设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规律,积极进行思维导向。所谓内化,是指帮助和引导对象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的过程。所谓外化,就是帮助和引导对象将已形成的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求的认同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将良好的道德行为转化成道德习惯。内化与外化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只有经过内化与外化的交替进程,社会成员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公民道德建设才可能实现。

秘书工作者同时要把握好综合效应规律,进行多渠道、多方式的正面引导。道德建设过程从来就是一个德智并进、情理并进的过程。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德斯认为:“一个人接受道德原理是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亲自体验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强烈的个人动机去寻找这些道德原理所要求或所规定的东西。”由此看来,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应更多地尊重主体的选择和情感体验,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对象内在的道德信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这就要求秘书工作者在辅助决策过程中综观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整体,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遵循公民道德建设的综合效应规律。

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还有一项不可违背的规律,那就是双向互动规律。道德建没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过程。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这种双向互动的规律要求各级秘书工作者将自己融入到社会整体的洪流中去,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完成当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篇5:道德滑坡与道德建设--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道德滑坡与道德建设--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滑坡”现象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对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杜宇 Du Yu  作者单位:徐州市委党校,江苏,徐州,221009 刊 名:桂海论丛 英文刊名:GUIHAI TRIBUNE 年,卷(期):2002 18(5)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道德“滑坡”   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知识脉络' > 

篇6:论雷锋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

论雷锋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

通过阐明雷锋精神的.内容和实质,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要求与雷锋精神具有同一性,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要弘扬并光大雷锋精神,身体力行公民道德.

作 者:李智栽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广西,柳州,545006 刊 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24(6)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雷锋精神   公民道德建设   内容   实质   践行  

篇7:公民道德建设与高校德育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与高校德育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落实<纲要>,要充分认识高校德育教育的.形势和挑战;要突出德育教育内容;要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要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作 者:王杰 WANG Jie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 刊 名: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年,卷(期):2002 18(4) 分类号:B82 关键词:纲要   形势   内容   环境   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月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答

发生论和价值论视角下的道德与法律--兼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心得体会

西部民族文化理念批判与个体品德建设

加强信用建设,实现理性维权

感性与理性散文随笔

公民道德行为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集锦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公民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