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以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用理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祝福》中的思维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用理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祝福》中的思维教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理性思维属于代理思维。它是以微观物质思维代理宏观物质思维的。理性思维的产生,为物质主体时代的到来,为主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为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理性思维是利用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观物质主动与宏观物质加强同一,尔后是宏观物质“主动”与微观物质加强同一。前者是微观对宏观的认识,后者是微观目的性的实现。只有微观物质对宏观物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微观物质利用宏观物质发展的必然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
理性思维例子:买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么样,没有香甜感,于是我去查找原因,发现只有少数的橘子如我买的这样,但是并不能这样来将橘子的品质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篇2:用理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祝福》中的思维教育
用理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祝福》中的思维教育
文/虞红敏
思维素质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新大纲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应开掘思路,循序渐进地启发、调动学生求解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ソ萄А蹲8!氛馄课文可以围绕“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这一问题与学生在探讨中学习。
-ハ榱稚┯忻挥蟹纯埂⒂忻挥姓救过自己?有。首先是逃婚。甘愿做苦工,反满足,有了笑影,白胖了。为什么?因为寡妇被人看不起。而第二次嫁更令众人厌恶,这就是封建礼教。然后是婚礼中拼死反抗,最后是用积存的工钱捐门槛。但依然没能拯救自己,无法改变人们的观念。可见第一个方面:封建礼教杀人。
-ハ榱稚┯泄几次逃生机会?
-サ谝淮翁由机会,在丈夫死后可以在婆家从一而终。但婆婆为什么逼嫁?因为小叔结婚无钱,贫穷。可见,贫穷杀人是第二个方面。贫穷了,为什么婆婆可以卖她?这又是封建礼教。出嫁从夫,是夫权制,旧社会女子无独立地位;婆婆逼婚是祥林嫂人生的最大转折,使她一生永远背上了卸不掉的精神负担。
-サ诙次逃生机会,家中又死了丈夫后,可以靠儿子和家中的一些产业活下去。但大伯为什么要收屋?夫死从子,儿子死了,又无人依靠。封建族权、家族制度剥夺了祥林嫂在家中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性。
-サ谌次逃生,可靠苦工过完后半生。但人们的鄙视、打趣--又是封建礼教作祟;柳妈好心帮她,却说地狱里两个男人将来会锯开她,使她更害怕。这是心造地狱。神权更可怕,使她一直记挂至死不悟。
-ニ以封建夫权、族权、神权是杀她的第三个方面。
-サ比簧缁崛思使叵滴耷椤⒗淠、自私、不关心别人,这也是促使她走向死亡的因素之一。鲁迅小说经常反映这一点。鲁四老爷对一个可怜的曾给他家作苦工的佣人,在年底穷人最难的日子中赶走她,非常无情,这也是置祥林嫂于死亡的直接原因。这是第四个方面。
-フ馑母龇矫娑际峭庖颍内因是祥林嫂自己中封建思想的毒很深,内心对自己的折磨、心造的地狱,所有人,甚至连她自己也参与了杀害她自己。这是第五个方面。
-ト绱嗽谖蚀鹬锌启学生思维,一步步宏观人物命运,知道该如何去思考分析,让学生拥有理性的思维方法,并形成迁移能力。
-ナ寡生会思考、有成熟的思想应该是语文课培养的重心之一。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篇3:理性思维概述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理性思维属于代理思维。它是以微观物质思维代理宏观物质思维的。理性思维的产生,为物质主体时代的到来,为主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为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理性思维是利用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观物质主动与宏观物质加强同一,尔后是宏观物质“主动”与微观物质加强同一。前者是微观对宏观的认识,后者是微观目的性的实现。只有微观物质对宏观物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微观物质利用宏观物质发展的必然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
理性思维例子:买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么样,没有香甜感,于是我去查找原因,发现只有少数的橘子如我买的这样,但是并不能这样来将橘子的品质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篇4:什么叫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对于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要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先导、引导、督导等重要作用,就需要党员干部注重理性思维,善于理性思维,解决好理想、理念、理智问题.
理想,是旗帜、方向,是指路灯、主心骨.有了这一条,我们才能在众多考验面前,“任凭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共产党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共产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对这“四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能够从战略上到战术上把握正确航向,从理论上到实践上抵制错误思潮,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顶住各种诱惑,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理念,是前提,是先导.思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人有如一棵苇草,而思想促成人的伟大.帝王统治国家,不过一域一代,而思想者的影响,能够跨越时空.“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会思想,有思想,并能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理念,才能超越自我、站在前头,开创新的局面,铸就新的业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利为民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既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党员干部的从政追求.更新理念,才能有新的视野、新的激励、新的进步.
理智,是一种自觉、一种清醒.王蒙讲:“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这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怎么样,关乎着对客体的认识、把握和适应.有人说,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以比尔·盖茨的实力,他可以买下纽约,可以去做房地产,但他专注在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而不被市场中别的诱惑所吸引.这也同中国古人倡导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相似,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一种大智慧.还有人讲,得意的时候朋友认识你,失意的时候你认识朋友.别人敬重你、赞美你,请你吃喝、送你厚礼,并非你多有魅力,或与你真有私交,而往往是因为你所处之位、手中之权.领导干部担子沉、责任大,面对的形势很严峻、情况很复杂,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人是有思想感情、有社会关系的.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一定要很理智,不能轻率麻痹、急功近利、因小失大,不能义气用事、感情用事、关系用事.
解决“三理”的问题,重要的在善于学习.不学习,理想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经不住风浪的考验;不学习,就难以走出“今天复制昨天、今年复制去年”的怪圈;不学习,理智就会让位于快感,使人走向平庸和无聊.我们现在的官员很多,但光有数量是不行的,有道是“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塘里鱼多水不清,世上官多不太平”.提高素质,才是制胜之本.太阳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心.恩格斯讲,锻炼思维能力,“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清代学者朱锡绶说:“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多读书,对于做人做事,对于修身养性,都是必不可少的.鲁迅先生作品中常提到“三味书屋”.“三味”何指?据《邯郸书目》中讲,诗书如同肉汁,史书如同肉片,名家经典如同肉酱,这就是读书的“三味”.对每一位从事要职、有志担当重任的人来讲,肉汁、肉片、肉酱这“三味”都是需要的,尤其是马列著作,为名家经典的重中之重,当着力学好,这是一本万利、终身受益的.
篇5:如何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定义
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研究与学习模式。逻辑思维是具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白了逻辑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培养理性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是: 首先是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就形成为概念。用获得的概念同已有的样本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的所在,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其次按照解决问题的立场为切入点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即由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具体来说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就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从中发现问题缺失的部分(证据);最后搜寻到缺失的部分(证据)从而证明原先的假设。这就是人们通过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能力活动;
最后就是判断,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只有在据有详实证据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决策作用。缺乏证据的判断只会是一种盲目的冒险活动。
同时逻辑思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那就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思维也就失去了知识背景而无法进行。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1.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又称为黑白分明、极端化或对立分割性思维,指学生用简单的二分法看待事物,习惯于对事物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是或非,对或错,好或坏),对事物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盘否定的思维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只能接受简单的二分法原则,于是教育过程中经常以这样的方式提问,如“这道题这么做对不对?”或“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当这一过程被习惯化以后,学生思考任何问题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对不对”、“好不好”等,没有意识到是非对错只是事物的两个极端方面,在它们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状态。教育者过分强调“典型”而忽略了事物存在的其他大量的中间状态是学生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的主要原因。
2.灾难化
灾难化又被称为认命,指学生对未来持过分消极的预期,往往把一次失败看成是一场灾难。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自信,自主性较差,受暗示性强,一个细微的外部刺激也会引起他许多极端的想法,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学生仅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产生消极认识,认为自己一定是一个差生,老师肯定对自己非常失望,再也不会欣赏自己,进而悲观、抑郁,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学生形成灾难化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和自身的特质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这并不是说教育者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能批评,而是应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指正时,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年龄较小、比较敏感或脆弱的学生不要使用过于严厉的言辞,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之后,还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可以向学生解释自己的初衷,消除批评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沟通思想,达成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外部评价的正确认识,能理性地看待表扬与批评。
3.无端否定
无端否定就是不合理地否定自己的积极经历、事迹或素质。某学生一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但这并未增强他的信心,因为他认为这只是自己运气好,考试发挥得好,并不能说明自己有能力,学习方法得当。教育者因为害怕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所以经常告诫他们凡事多想自己的不足,强调“谦虚”的传统美德。这样做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但一旦走向极端,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学生形成无端否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谦虚”教育的同时,教育者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
4.情绪推理
使用情绪推理的学生,会因为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实际上是相信)就认为某件事情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证据。一名初一学生,虽然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但她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无视自己取得的好成绩。老师和家长起初都认为她只是不够自信,因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期末考试时,她未能进入前十名,这时,教师和家长都责问她成绩为何退步。于是,她更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并将情绪推理扩展到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都认定是失败。
5.贴标签
贴标签是指评价者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而是以内心的刻板印象(成见)来评价外界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老师对自己非常严厉,他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因此,即使这位数学老师在批评别的同学时,他也会认为“老师又在骂人了,好像就是在骂我。”
6.最大化或最小化
这也反映了一种极端的眼光,指学生片面地夸大或缩小事实,不顾实际情况的思维方式。某位初三学生在临毕业前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于是他认为自己“非常”差劲,对即将临近的毕业考试感到害怕和没有信心,所以情绪非常低落。导致他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是他夸大了考试成绩中消极一面的信息。习惯于这种最大化或最小化思维的学生,往往都会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或缩小积极面,不能正视自己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缺陷。
篇6:理性思维训练
理性思维法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它所运用的是最直接的思考法。
训练1:提出问题
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提问来进行:你想知道什么?这个困难的根本在什么地方?表面背后真实的含义是什么?么么或许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知道其中有问题存在,但苦于提不出问题。所以只有你提出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什么都没用。
多提几个“为什么”通常有助于你发现问题的本质。用“什么”和“怎么会”来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
训练2:分析情况
一旦你找出这个问题后,你就要从所处环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线索。
在寻找方法和答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找到的一部分具体材料,而应该想办法找到更多的切合实际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最好的方法做出判断。
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一些有帮助的基本问题是:
①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资料?
②有谁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
③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④这些资料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⑤现在我有了哪些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
对于一些问题,一般人都会有许多意见。但这些意见大都是没有价值的。在没有价值的意见之中,有许多还可能是危险的或是具有破坏性的(尤其当他们和个人进取心发生联系的时候)。
因此,你只能接受那些以事实、正确的假说为基础所提出的意见。报纸、闲聊和谣言,都不是得知事实的可靠媒介,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消息经常会出现变化,而且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查证。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谣言:
在百事可乐的罐子里,发现皮下注射器的注射针,当时在美国有二十几个州都有这样的报道。基于这样的“事实”,百事可乐的股价一下子严重下跌,很多投资人都以赔本的价钱抛售百事可乐股票。
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不相信这个“事实”。
而且会继续买进该公司的股票。最后联邦药物管理局和联邦调查局宣布这些报道完全是恶作剧,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谁才是真正的获益者?是那些因为恐慌而赔本卖出股票的人,还是那些经过正确思考后低价买进股票的人?回答当然是后者。
因此,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你必须仔细调查你所得到的每一项资料,你必须了解你所得到的资料如何被抹黑、修改或夸大,其中总是会有一些事实存在。
你应对于你所得到的资料做一些测验,例如当你读一本书时,你应提出如下问题:
作者对这本书的主题是否具有公认的权威?
作者除了传达正确的资讯之外,是否还具备其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什么样的动机?
作者与本书主题是否有利害关系?
作者是否具有健全判断力或只是个狂热者?
是否有办法调查作者的议论是否属实?
作者的言论是否和常识以及经验相符?
当听到别人在发表言论,但你又无法断定是否应该接受他的言论的时候,你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找到他发表此言论的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无论谁企图影响你,你都必须充分发挥你的判断力并小心谨慎。
如果言论显得不合理,或者与你的经验不符,就应该作进一步调查。
如果你想向别人请教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时,千万不要先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他人,否则不仅会影响他人的判断,还会使他人为了配合你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言论。例如不要问“你排斥凤姐的行为吗?”而应该问“你对凤姐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
训练3: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当你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后,就会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能被问题的表面所蒙骗。
在找出或者是选择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是需要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很多特别简单的解决办法,但不能对此就感到满足,而应该尽量多找出几种方法。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的话,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
但是,不要采用那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训练4:检验和证明
很多人在做出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就不再行动,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不带有科学性。
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你还应该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自己的办法是否是对症下药,如果效果不佳,应该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
篇7:如何从数学中培养理性思维
一、避免粗心:数学学习中的粗心是一个很坏的借口
数学考试成绩出来,经常有学生感叹:“怎么这个题目错了”,“我都会的,就是粗心了”。听到这样的话,家长往往就放心了,叮嘱一下以后不要粗心,好像问题就解决了。
而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希望在考试中粗心,都希望高质量地完成,但却总是避免不了各种错误。这是因为本质不是粗心,是能力问题。粗心这个词掩盖了很多实质性的问题。
我觉得粗心是大量实质性问题的不恰当归类。所谓的粗心,其下位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能力的缺陷。运算错了,是运算能力有问题;理解上出了偏差,是理解能力存在缺陷;考虑问题不全面,是逻辑不严密;表达上出纰漏,是表达能力的问题等等。
很多环节都有所谓的粗心,但我觉得我们不能用“粗心”一词简单地一笔带过,应该认识到这是能力问题。
要关注数学学习中能力培养的问题,其核心是良好的学习喜欢。我们以运算为例来谈,运算为什么会错?在高中数学中,运算中每一步分解开大多是小学数学的内容,理论上说不应该错。很多情况下出错是因为学生在运算时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不够,由此出现种种低级错误。
当然和粗心一样,专注力的问题也是一个说起来容易解决起来困难的问题。人的专注力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数学学习、问题解决中保持较强专注力是一种能力,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养成,其基础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该要求自己以认真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去做每一件事。这种高度关注、全力以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是能力提升的基础,能形成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循环。
虽然我曾担任过奥数教练,但我不赞成人人搞奥数,有能力的、喜欢的去搞。盲目学习奥数的一个后果就是“磨洋工”。明明不喜欢,不愿意,但被迫去做,则不可能专注。或许花了很长时间,但是效率不高,质量不好,反而养成了坏习惯。
二、模拟数学历史: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远远超过责任感”。我想,如果没有兴趣,是绝谈不上“热爱”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不如我们。
为什么一方面我们认为我国的基础数学教育水平远远高于美国人,而另一方面却还有很多人质疑数学教育的作用,希望数学“滚出高考”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数学学习的过程只有解题的话,这样的数学教育当然令人乏味。
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已经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好玩、有趣之上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觉得有收获,有教益。那么怎么才算是有收获呢?一种观点是要体现数学源于实践,也能运用于实践,学了之后能在生活中有用。
但遍数高中数学知识,能够真正直接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屈指可数,“人造的”运用不仅不能令人信服,更是学习数学无用论的形成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公认的事实,
在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反对片面强调数学与实际应用挂钩,而期望更要关注数学的不用之用。从文化的角度和人的成长角度思考数学教育。
现在数学教育的问题在于割裂了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思想、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只有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与题目,却没有鲜活的过程和体验。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产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数学的发展既有内部需要,也有外部力量推动等因素,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数学资源。
因此,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
三、质疑提升数学能力: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复旦附中曾容老师将数学学习归纳出三个什么,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高中数学内容更抽象,知识浓度大幅度提升。很多学生突然觉得高中数学很难学,那是因为没有随着对能力要求的提升,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用初中学习的模式,进行高中数学学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同时我们常常过于专注于具体知识的学习或传授,而忽视揭示其背后的道理。在一些数学教学中经常没有思考过程只是结论,由条件到结论,其中缺乏说理的环节。把数学的思维过程压缩成结论的抢答。
只追求解题速度,却不关注思维品质提升。这样学生的探究、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训练,丧失了最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机会。
在数学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能被动的学习。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大量前人创造性的工作,我觉得需要重视数学知识与概念形成过程。数学知识概念都是前人的创造,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模拟发现探究的过程,这才是最真实的创新。
比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大小的概念为什么如此定义?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数学道理?为问题解决奠定了怎样的基础?这些问题仔细探究下去,看似多花了些时间,但可以让学生抓住概念中蕴含的重要信息,挖掘数学概念内涵,体验数学的简洁与高效。
学任何一个东西都要有质疑的精神,我们所说的数学中质疑的眼光,关键是质疑数学知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数学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数学是一种文化: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
“数学没用”,“题目难”是很多人对于高中数学的印象,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发出“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那么为什么人人都要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看似和日常没啥关系、很多人考完就忘的数学呢?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问:读唐诗有什么用?这是因为人们都认同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文化传承。即所谓的“不用之用”
我们从小读唐诗,是为了学习与感受祖国的文化,同样,学习数学,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数学是一种世界文化,数学教育中同样有着育人价值和文化传承。
数学代表着理性。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可以用数学来刻画,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如何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过程。学习数学不仅培养人的逻辑能力,还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
比如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体系上的演绎推理系统,一个问题的成立与否,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来论证,而不能凭直观想像,这就给学生建立了科学的真理观。
同样,从小学到高中,都经历数集的扩张。我们可以看到数的扩张都不是简单地否定过去,而是在保留原有数集最核心性质基础上的发展,是继承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继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这与我们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有学生工作多年之后回来看我,说:“李老师这些数学题目我已经不会做了“,我开玩笑地问:”你是不是觉得以前的数学都白学了?”同学回答说:“不白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就如同年少时读过王维,在长大后再看到沙漠,就会在心底想起“大漠孤烟直”,他就有了人生诗意的体验。
数学也是如此,从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开始,数学与哲学就密不可分。比如根号2这样的无理数的概念,直观中是不可能产生的,她产生于人的思维,却更好地揭示了现实。而非欧几何,更是超越人的日常认识,却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数学模型。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数学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思考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感悟这个世界,形成理性的思维。这就是数学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学一年级起人人要学数学的原因。
篇8:如何在谈判中巧用理性思维
《哈佛商学院实战新知》7月31日发表的文章《不要过分相信直觉》(When Not to Trust Your Gut)认为,直觉往往会造成一些偏见,影响经理人在谈判中做出正确、客观的判断。如果能依据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做决策,经理人就可以减少很多失误。下面的四个策略,就可以帮助经理人克服习惯性的直觉思维,更理性地做出决策。
1、列出需要使用理性思维的事情。首先确定特别紧急的情况。大概每个月做一个列表,列出重要的、紧急的、需要使用理性思维的谈判。这种谈判也许是关于资金、关键的战略合作伙伴或者确定企业新的发展方向等等。
然后,安排一个思维活跃的时间来进行谈判。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夜猫子,就不要在第二天早晨安排和重要的客户见面。另外,这也可以提醒你积极参加一些会前的沟通和谈判。
2、不要让时间压力影响你的决策。当剩余的时间不多时,谈判者经常会运用直觉思维。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出积极调整,为谈判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有人约你在中午或者在飞机上讨论某件事情,你可以要求选择其他的时间。
3、将谈判划分为几个部分。人们总是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是只需要开一次会议就能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很少的。即使你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谈判中总是会冒出来一些新信息和某些你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因此,耐性很重要。为了避免运用直觉思维,你可以在谈判中安排一些时间,让自己再重新考虑一下。例如,事先安排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休息一下,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消化那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或再仔细考虑一下你的想法。如果事先觉得谈判会很复杂,那么就安排几天的时间来沟通。你可以在第一天通过邮件和对方交换信息,第二天通过电话和对方进行初步的交流,第三天和第四天才进入正式的谈判。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深思熟虑整件事情。
4、以外部的视角看待问题。在谈判中,经理人常常会意识不到自己的偏见。怎样才能判断你的观点是客观的呢?首先,在开始重要的谈判之前,雇用一个真正的外人,他可以是公司的专家,也可以是专业的咨询顾客,或者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当你的处境复杂或受到情绪的困扰时,他们可以发现被你忽略了的因素,恰当地权衡负面的信息,帮助你客观地做出决策。
如果你不想让外人参与进来,那么就设法让自己从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处于相似的境况,你会给出什么建议。
篇9:理性思维的基础是什么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什么
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是人类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为特征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因为唯有通过这种活动,人类才能把对象世界分解为各个要素,并重新组合这些要素,重造新物。分析、综合等理性思维方法,正是以物质实践活动中的分解、重组为源头的。正所谓:只有改造世界的本来面目,才能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
理性思维的基本概述
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
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
理性思维属于代理思维。它是以微观物质思维代理宏观物质思维的。理性思维的产生,为物质主体时代的到来,为主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为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理性思维是利用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对立性的同一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的。同一是目的性的,先是微观物质主动与宏观物质加强同一,尔后是宏观物质“主动”与微观物质加强同一。前者是微观对宏观的认识,后者是微观目的性的实现。只有微观物质对宏观物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微观物质利用宏观物质发展的必然来实现对宏观的控制。
理性思维例子:买了橘子吃,但是味道不怎么样,没有香甜感,于是我去查找原因,发现只有少数的橘子如我买的这样,但是并不能这样来将橘子的品质定性.
第一、感性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和说明。
第三、段落安排上努力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理性思维的3种形式
1、概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以归纳性、总结性为手段);
2、判断: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以性质判断为手段);
3、推理: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内在联系推导发展趋势为手段);
感性思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它只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由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性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连贯,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联系起来.理性思维必须依赖于感性思维,否则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感性思维必须发展到理性思维,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1.灾难化
灾难化又被称为认命,指学生对未来持过分消极的预期,往往把一次失败看成是一场灾难。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自信,自主性较差,受暗示性强,一个细微的外部刺激也会引起他许多极端的想法,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学生仅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产生消极认识,认为自己一定是一个差生,老师肯定对自己非常失望,再也不会欣赏自己,进而悲观、抑郁,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学生形成灾难化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和自身的特质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这并不是说教育者在学生犯错误时不能批评,而是应注意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指正时,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年龄较小、比较敏感或脆弱的学生不要使用过于严厉的言辞,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之后,还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可以向学生解释自己的初衷,消除批评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沟通思想,达成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外部评价的正确认识,能理性地看待表扬与批评。
2.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又称为黑白分明、极端化或对立分割性思维,指学生用简单的二分法看待事物,习惯于对事物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是或非,对或错,好或坏),对事物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盘否定的思维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只能接受简单的二分法原则,于是教育过程中经常以这样的方式提问,如“这道题这么做对不对?”或“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当这一过程被习惯化以后,学生思考任何问题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对不对”、“好不好”等,没有意识到是非对错只是事物的两个极端方面,在它们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状态。教育者过分强调“典型”而忽略了事物存在的其他大量的中间状态是学生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的主要原因。
3.无端否定
无端否定就是不合理地否定自己的积极经历、事迹或素质。某学生一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但这并未增强他的信心,因为他认为这只是自己运气好,考试发挥得好,并不能说明自己有能力,学习方法得当。教育者因为害怕学生产生骄傲情绪,所以经常告诫他们凡事多想自己的不足,强调“谦虚”的传统美德。这样做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但一旦走向极端,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学生形成无端否定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谦虚”教育的同时,教育者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
4.情绪推理
使用情绪推理的学生,会因为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实际上是相信)就认为某件事情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证据。一名初一学生,虽然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但她仍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无视自己取得的好成绩。老师和家长起初都认为她只是不够自信,因此,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期末考试时,她未能进入前十名,这时,教师和家长都责问她成绩为何退步。于是,她更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并将情绪推理扩展到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上,都认定是失败。
5.贴标签
贴标签是指评价者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而是以内心的刻板印象(成见)来评价外界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老师对自己非常严厉,他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因此,即使这位数学老师在批评别的同学时,他也会认为“老师又在骂人了,好像就是在骂我。”
6.最大化或最小化
这也反映了一种极端的眼光,指学生片面地夸大或缩小事实,不顾实际情况的思维方式。某位初三学生在临毕业前的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于是他认为自己“非常”差劲,对即将临近的毕业考试感到害怕和没有信心,所以情绪非常低落。导致他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是他夸大了考试成绩中消极一面的信息。习惯于这种最大化或最小化思维的学生,往往都会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或缩小积极面,不能正视自己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缺陷。
7.精神过滤
精神过滤又被称为选择性注意,是指不看整体,仅将注意力集中于部分细节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考试中虽然有几科取得了高分,但因为一门功课分数偏低,某学生就认为自己的成绩糟糕透顶,而对自己形成消极评价。它也可以被称为选择性概括。片面性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显著特征。它也可能表现为只注重自己的成绩,只根据自己的优点来评价自身,而没有注意自己的缺点。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事物正确全面的认识。
8.度人之心
度人之心是指坚信自己懂得别人的心思,因此,不考虑其他可能性就作出武断的判断。这种问题易见于那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某位初二的女生,数学成绩在一个学期内急剧下降,老师和家长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这个学生告诉家长,是因为数学老师不喜欢她,所以上课时她再也提不起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了。原来在一次数学课上,她因为和同学讲话而被老师批评,从此她就认为数学老师讨厌她。“她很讨厌我,所以才对我那么凶。”这名女孩这样告诉她的父母。
9.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指远远超出现有情境得出一个更大范围的结论。一个人个子不高,这可能导致他对自己的外表没有信心,进而消极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各方面都不好。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缺点是难免的,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还是瑕不掩瑜的。
10.个人化
个人化的思维是指个体相信别人都是因为自己才产生消极行动,而不考虑其他更有可能的解释。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主动为客人倒开水,但杯子太烫,孩子失手打了杯子还洒了客人一身的水,受到大人的责备。于是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误,因此,怕见任何客人。其实,家长只是想告诉他端杯子时应该握住杯柄,这样才不容易滑落。家长的错误在于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为何受到批评。对孩子来说,他还不能像一个成人那样自己分析事情的原因,他们可能会错误理解大人的批评,对原本正确的事也会形成错误的观念。这提示表明,在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受到批评或表扬的原因,尤其在批评学生的过错时,更应明确告诉他们原因,并肯定其行为中正确的成分,指出其不正确行为中的可以理解的原因,激励他们坚持对的方面,改正错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教育收到效果。
11.“应该”和“必须”陈述
这又被称为“命令式”思维,是指个体有一个精确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或他人“应该”怎么做,或“必须”怎么做,高估了不这么做的严重后果。“专制式”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方式,变得教条化,迷信权威。习惯如此思维的人思想僵化,缺乏创造性和自主性,总是服从规则,不爱动脑筋思考事物的合理性,过分注重原则,灵活性差。纠正这种思维习惯的最佳途径是采用民主式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质疑,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12.管状视野
管中窥豹,只看见事物的一个方面——无论是消极方面还是积极方面,就得出片面结论的极端思维方式。面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育者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教师不要刻意回避事物的缺陷方面,也不要一味强调事物的积极方面,而应该一方面指导他们克服可以改正的缺点,另一方面让他们逐渐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关键是每个人都应当发扬自己的优点,从而让他们学会悦纳自己,接受自己。
篇10:怎样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研究与学习模式。逻辑思维是具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白了逻辑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是:
首先是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就形成为概念。用获得的概念同已有的样本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的所在,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其次按照解决问题的立场为切入点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即由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具体来说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规律出发,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得出特殊事实应遵循的规律,即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就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即从特殊到一般。从中发现问题缺失的部分(证据);最后搜寻到缺失的部分(证据)从而证明原先的假设。这就是人们通过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能力活动;
最后就是判断,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只有在据有详实证据的前提下才能起到决策作用。缺乏证据的判断只会是一种盲目的冒险活动。
同时逻辑思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那就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思维也就失去了知识背景而无法进行。
★ 创新思维的培养。
★ 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四季》教学案例与评析
用理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祝福》中的思维教育(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