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时间:2023-01-28 03:58:03 作者:桃矢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桃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授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大致谈来,这篇散文特色有三:

(一)层进构思,浓情渲染。

全文5段,由自然及人生,由自身及他人,由“形”及“灵”依次展开。第一自然段摹绘自然的纯美诱人:正好和暖的.阳光,温驯宜人的晚风,繁花幽远的淡香,烟霭不起的明净空气,伸手可采的鲜美果实……风景如画,秀色可餐,难怪作者要去“赴一个美的宴会。”第二、三、四自然段描述人生的洒脱自由。

先说遨游山中的不受服饰拘束,不须踌躇自己的服色和体态:不须修饰胡发,不须着意衣衫,不须整理领结,不须在意旧鞋模样……一切随心所欲,任凭自然,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再说遨游山中无须他人管辖:只身前往,不约旅伴,不带女友,不戴“枷链”,以童心亲近自然,以性灵品味风光。只有这样,你才能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享受到灵魂的愉悦。

散文一至四自然段侧重说“形”不必受到任何约束,第五自然段则侧重说“灵”也不必受到任何羁绊:遨游山中不必带书,因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都可以使我们“读得最深奥的信息”。我们只须耳聪目明,性灵健全,就可以永远的享用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书——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风光。

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描写了自然、纯真、质朴的美,并歌颂了这种纯、真、朴的美,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挥洒性灵的心声。

(二)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作诗讲究“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他的散文也有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旋律,诗的语言。这篇散文,就是用诗的语言、诗的旋律反复咏叹,创造了一个浑朴纯真、自然纯美的意境。作者的一切描绘,一切叙述,一切抒情,都是着眼于诗情画意的创设。

如写自然美时,强调了阳光的适度,风息的温驯,空气的明净。描绘遨游其中的人时,强调他们的放情与自在,无牵无碍,写出了他们从形体到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真是一个毫无约束,全无挂碍的纯而又纯,朴而又朴的境界!

又如写一个人漫游时,既强调了人的逍遥自得,心神愉悦,又没有忽略诗人浓郁的画意挥洒,将闲情与画意,诗情与性灵有机结合起来。青草和暖的颜色,道旁树木的阴影,林中欢唱的莺燕,僻静漫长的山径,澄蓝高远的天空,潺潺流淌的山泉,坐地仰卧、打滚欢呼的姿态,纵情狂舞、变幻不定的身影,信口放歌、自成曲调的欢唱……

凡此种种,或静或动,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歌或舞,一个意象就是一幅画,一个意象就是一首诗,一个意象就是一曲歌,众多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这一意境能启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增添散文的诗情画意,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读者的心。

(三)语言灵动,修辞巧妙。

徐志摩的散文,在行文上不务雕饰,不流板滞,既不过份雕琢辞藻,又不流于朴拙拘泥。文风秀美,自然灵动,读来如行云流水,似一气呵成,在自然流畅的语言中又浸透着俊俏秀丽。

如第一自然段写风的片断:“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风是无影无踪,无形无味的,可是作者却拟风为人,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形有影,有情有态,可闻可嗅,可感可触。沐浴晚风,简直令人心花怒放!

再如,第三自然段写独身闲逛的愉悦的句子:“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铺陈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牵绊的自由惬意,也可看出作者纵情自然、灵魂愉悦的心情。

又如:“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月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这个句子写“浑朴的天真”,妙想天成,夺目生辉。把“天真”比作含羞草,娇柔脆嫩,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需要在阳光下,和风中,无阻无碍的生活,才能保持它的自然本真。可见作者对这种“浑朴的天真”是小心的呵护,苦心的追求。文章结尾写自然给予人生的启示,几乎是至理名言:“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妙用排比,扩展思维,启发心智。我们倘徉自然,阅读山水,参悟天地,不也会如徐志摩一样感悟得很多、很多吗?几乎可以说,这篇散文,通篇皆是诗一般的语言。作者游赏自然,抒发性灵,借助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巧妙地抒发了自己浪迹自然、融放自然、形神愉悦的至乐至情。

篇2: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自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爱,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妖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自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菜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伤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篇3: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2、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引出作者。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介绍作者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分析课文

1、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第一节 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 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 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第四节 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 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4、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朗读第一小节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呢?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不为世俗所羁。第五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分析3-4节

朗读文章

a 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 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分析第5节

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qing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 拍案叫绝。

五、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六、附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呢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恋爱史:

19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一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

林徽音,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篇4: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2、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真实”的、“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设计: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讨论式教学

3、课时计划: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放眼自然,你们觉得雨后的天空什么是最美的?(生不难得出答大体一致答案:彩虹) 的确,七色的彩虹充满了无数美丽的传说,那么同学们有观赏彩虹的经历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大部分同学都有过这样的欲望,那么有人想过在滂沱大雨中等待彩虹出现吗?这样的人也许太少了,但是在现代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位浪漫的诗人、散文家,他深深地被自然之美,被彩虹之美感动。

他在英国剑桥留学的时候,某天正下着滂沱大雨,根据林徽因的回忆,那场雨特别大,是英伦小岛上特有的暴雨,他曾经在淋得浑身湿透的情况下,拉着同学温源宁教授一起去雨中等待彩虹的出现,友人拒绝了他,并劝他换下湿透的衣服,穿上雨衣,他没等友人说完就径自跑走了,他回忆他自己都记不清等了多久,居然等到了彩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去了解的——徐志摩。(激发兴趣)

二、走近作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搜集了解,介绍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三、解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间。

四、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25年7月,“五卅”空前的血案,社会沉重的黑暗,高涨的革命运动,使徐志摩非常沉闷、惊恐从他自身而言,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与之热恋,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使得徐志摩十分痛苦和矛盾。所以1925年他出游欧洲,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于纸,结集为《翡冷翠的一夜》,其中《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成的。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取缔( ) 奔赴( )澄净( ) 模样( )开拓( ) 静僻( )

2、纵观全文,概括每段大意,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有哪些?

明确:(1)尽情领略秀美的风景(2)获得身心的自由(3)认识自然,获得

精神的滋养

3、作者向我们展示“闲话”“山居”的妙处时,他最看重哪一点?

明确:获得身心的自由

4、在文章中哪些部分体现?

明确:2—4小节

5、请同学们从2-4段找出作者作客山中感受到了哪些妙处?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

第2节:肤色和体态的自由、头发和胡须的自由、身份和装扮的自由、配饰和穿着的自由

关键句:一头的蓬草、满腮的苔藓、可爱的好友——比喻、拟人,生动可感,自然亲切。

第3节:关键句:(1)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铺陈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牵绊的自由惬意,也可以看出作者纵情自然、灵魂愉悦的心情。

(2)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奔赴自然那种心灵的放松,愉悦而亲切的享受。

(3)我们的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无阻碍的。——把“天真”比喻为含羞草脆弱、柔嫩,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需要在阳光下,在和风中,无阻无碍地生活,才能保持他的本真自然,可见作者对“浑朴的天真”是小心的呵护、苦心地追求。

第4节:全段采用排比:青草和暖的颜色、道旁树木的阴影、林中欢唱的莺燕、幽僻漫长的山径、澄蓝高远的天空、潺潺流淌的山泉,人在其中坐地仰卧、打滚欢呼??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从形体到灵魂与自然的融合,身体与心灵的受益,表达作者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融合自然的纯美感情。

6、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请同学讨论讨论,作者一共感受到了哪几方面的自由,这几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2节 身体的自由 第3节 心灵的自由 第4节 身体心灵的融入

层层递进

六、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一向浪漫多情、很有女人缘的徐志摩怎么一反常态地朝女人“开刀”,称女人为“美丽的花蛇”?

明确:爱女人,还是爱自然,这是一个问题。在美女和美景之间,男人选择了后者,这不是大男子主义,而是为了独享风景,一种毅然决然的选择。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执事的地方说成是“大牢里的狱室”? 明确: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

3.“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作者为什么要说得这样严重?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表达了对童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4.“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怎么理解这个比喻句?

明确:把“天真”比作含羞草,娇柔脆嫩,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需要在阳光下,和风中,无阻无碍的生活,才能保持它的自然本真。可见作者对这种“浑朴的天真”是小心的呵护,苦心的追求。

5.本段文字的用词是不是显得太过偏激?比如:“严格地取缔”“只许”“无非”“严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等等。

明确: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坚决”和“纯粹”,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执著。

请同学们朗读第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6、在翡冷翠的山中漫游,作者除了要求我们不带玩伴,甚至还要求我们“不必带书”,作者为何有此要求?

明确:因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7、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明确:(1)任何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都能在这部书里寻得;(2)这部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自然是平易的、质朴的,从不

故作高深,但理解它是要有条件的,只要耳聪目明心慧,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自由的身心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就能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和最珍贵的精神补养。(3)读自然之书,其乐无穷,其益无穷。

8、在第五段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七、课堂小结

人生路上,有很多的无奈与痛苦,当我们寂寞时,当我们穷困时,当我们苦恼时,当我们软弱时,当我们迷茫时,不妨也去翻开自然这部最伟大的书,寻得安慰与鼓励,寻得慰藉与指引。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皈依,走出一条绚烂多姿的人生之路!

八、课后作业

1、同学们,自然的力量让志摩感动,志摩对自然的爱让我们感动。自然万物皆有情,其实古往今来不是徐志摩一个,为自然动情的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能想出一些来吗?

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 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王 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无数的文人为自然而倾倒,那么他们仅仅是爱自然那美景吗?

明确:王国维大师总结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他们或是仕途失意而在山水中寻找心灵慰藉,或是看清而寻山水之清明澄澈,或是在世俗中挣扎在山水中疗养,亦儒亦道??关键是一花一木、一枝一叶总关情。

篇5:徐志摩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阅读

徐志摩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阅读

【作者简介】徐志摩(18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颜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来因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一九二五年七月

篇6:翡冷翠山居闲话阅读答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阅读答案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迂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癍,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注:①翡冷翠,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16.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一句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前后文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为什么说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自然这一部伟大的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大自然是一部书,能教给人们很多知识,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愉悦和净化,一个人只要心灵是健康的,纯洁的,能用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能用耳朵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便能从大自然中受到熏陶,精神受到净化,从而如受到教育一般,明白生活的意义。

17.照应上文,引起下文。照应第二段“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提醒接近大自然时要“独身前往”,才能领略自然的真实和美好,引出下文不要带书的内容,告诉出行者大自然就是一本让人受教育的书。

18.全文层进构思,浓情渲染。共五段,由自然及人生,由自身及他人,由“形”及“灵”依次展开。第一段摹绘自然的纯美诱人,第二、三、四段描述人生的洒脱自由。先说遨游山中的不受服饰拘束,不需踌躇自己的服色和体态;进而写不带伙伴的独自享受自然可以令人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让思想和心灵得到净化和舒展;最后认为大自然是一部最伟大的书,让人从中得到启示,受到鼓舞和教育。

19.大自然能让人彻底放松身心,舒展和洁净自己的心灵世界,使自己的心境淡定,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思想变得伟大、深沉、鼓舞、清明和优美,在寂寞时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针。说大自然是伟大的书,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对人认识生命的重要意义,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0.作者认为要读懂大自然,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保持至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概而言之,需要个人性灵之完全的解放与高扬。

篇7:徐志摩翡冷翠

徐志摩翡冷翠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口语表达自然、生动、贴切、灵活多变,是这首诗的成功所在。形成他抑郁的情怀,这种抑郁的情怀同他一贯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信仰结合起来,便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意蕴。这首诗不象徐志摩的许多抒情短诗那样,以高度的艺术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显示其魅力;它是以细腻的笔调,对一种复杂情感思绪的铺叙,对一种自由流动的心理活动的铺展,有许多细致的细节描绘,这在艺术表现上也许会显得比较错杂凌乱、纷繁来碎,然而这正吻合了抒情主人公复杂变幻的思绪。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杨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六月十一日,一九二五年翡冷翠山中

《翡冷翠的一夜》 创作背景

给小曼

小 曼:

如其送礼不妨过期到一年的话,小曼,请你收受这一集诗,算是纪念我俩结婚的一份小礼。秀才人情当然是见笑的,但好在你的思想,眉,本不在金珠宝石间!这些不完全的诗句,原是不值半文钱,但在我这穷酸,说也脸红,已算是这三年来唯一的积蓄。我不是诗人,我自己一天明白似一天,更不须隐讳;狂妄的虚潮早经消退,余剩的只一片粗确的不生产的砂田,在海天的荒凉中自艾。“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

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评语。煞风景,当然,但我的幽默不容我不承认他这来真的辣入骨髓的看透了我。煞风景,当然,但同时我却感到一种解放的快乐——

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

我只要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本来是!如其诗句的来,诗人济慈说“不像是叶子那么长上树枝,那还不如不来的好”。我如其曾经有过一星星诗的本能,这几年都市的生活早就把它压死,这一年间我只淘成了一首诗,前途更是渺茫,唉,不来也吧,只是我怕辜负你的期望,眉,我如何能不感到惆怅!因此这一卷诗,大约是末一卷吧,我不能不郑重的献致给你,我爱,请你留了它,只当它是一件不稀希的古董,一点不成品的纪念……

志摩 八月二十三日花园别墅

篇8:翡冷翠闲话读后感

1925年徐志摩赴欧洲游学,在途径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时,被当地的优美风景所吸引,感触之下,写下此文。

在文中,作者以一种隐含的方式,与一个虚拟的“你”进行对话,并通过一种“闲谈”的方式展开描写与抒情。他向这个“你”娓娓讲述着自己的一切见闻。他向这个“你”娓娓讲述着自己的一切见闻,分享着自己所领略到的所有美景。这样的笔调,显得既急切热情,有自然流畅,简直像诗一样美。徐志摩的作品很注重自我的感受,很少对具体事物进行直接描绘,他擅长于将个人的感受付诸到文字上,以表现个人的`情趣。此篇尽管看上去天马行空,但却紧扣着“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这一主题。这些景观从眼前开始,慢慢的向远处延伸,让人感觉意境的深远。“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文中用了大量这样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赋予了文章诗的的特征。

徐志摩清新、从容的笔调,纯真质朴,充分体现了汉语言之美。

篇9:徐志摩《翡冷翠的夜》赏析

我们可能还记得徐志摩的名诗《偶然》中的最后三句: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效的光亮!

显然,这三句诗强调的不是“忘却”,而是“铭记”,自己对偶然邂逅的一段美好时光难以忘怀,希望对方也记住这段缘情;语气以退为进,似轻实重,表面上故示豁达,实际上却隐寓着留恋。这可谓是“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艺术的而非科学的、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表达方式。诗人或艺术家总是尽量隐蔽情感和思想,不让它们站出来“直接”说话,而是让它们隐寓在诗人为其创造的种种意象和设置的层层矛盾中,拐弯抹角、迂回曲折地“间接”表现出来。在《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诗里,我们将看到诗人是怎样“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表现抒情主人公——一弱女子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情感思绪的。诗一开始就切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爱人的行期应该是早已决定了的,对这本没有什么可疑问的,但这女子心里并不愿意爱人离她而去,也不相信爱人真的忍心离她而去。这样,外在的既定事实同女子的内心愿望形成“错位”,产生了对不是猝然而至的行期却感到突然的心理反应。“那我,那我,……”这是一句未说完的话,它的意思应是“你走了,那我怎么办?”但如果这样说,就缺乏一种诗意,也欠缺含蓄,不能揭示这一弱女子复杂的心理活动。这里用重复和省略号,很好地传达出女子喃喃自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状态。“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这是因留不住爱人而说的“赌气”话,女子心里仍在嗔怪爱人,她明知爱人是不可能忘记她的,却偏这么说,言外之意自然是要爱人记住她。但不管怎样,爱人的即将离别在她心里投下了沉重的阴影,对“残红”这一意象的联想,反映了她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她对爱人走后自己将独自面对现实处境而感到焦虑和害怕。她随即把苦楚的因由转嫁给爱人:“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爱情让人幸福,爱情也会让人苦恼,特别是相爱的人不为社会所理解、不为亲朋好友所支持时,更会有苦恼的感受。女子责怪爱人带给她爱情的苦恼。

对爱的表现,诗从开头到这里,切入的是爱的“反题”,它不是正面表现爱,而是从爱人的即将远离在女子心中引起的难过、嗔怒、责怪等情绪反应,反衬出爱人在她生活中的重要以及她对爱人的挚爱和依恋。有了这层铺垫后,诗便从“反题”转入“正题”的表现,指出这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爱情因溶进了生命、溶进了人的自然情感、溶进了智性和灵性而闪耀着其独特的光彩。这种爱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能够拥有这种爱是值得自豪、叫人羡慕的。女子的苦恼与自怜被她所拥有的爱的幸福和爱的自豪湮没了,她再一次沉浸在烈火般的爱情体验中:“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四散的飞洒……”写列这,诗人没有让爱的昂奋、情感的高潮继续持续下去,而是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令人陶醉的“死”的幻象。生与死是具有强烈对照意味的范畴,生意味着“动”,意味着生命;死则意味着“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生的含义和死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价值坐标上,没有意义的生不如有意义的死,没有爱情的生不如为爱情而死,正如这女子所说,在爱中心的死强如五百次的投生。为爱而死,这“死”,实际上是另一层次的“生”,爱情因死而获得自由、获得永恒。诗人让抒情主人公从对爱情的幸福体验中转入对死的向往,这似乎来得有点突兀,其实并不矛盾,正是对爱情有着深刻的体验,才萌生了要实现爱情自由和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而这种愿望既然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也只能通过死来实现了。

然而,如果诗就以弱女子为爱而死、进入到天堂或地狱的冥冥之界中而结束,这在艺术表现上并不能充分展开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抒情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也不能真正得以升华。实际上,诗人为抒情主人公设置了另一层矛盾。这矛盾来自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天堂或地狱)并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也许天堂一如人们想象的是个幸福的世界,那么地狱呢?“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在现实世界里,这弱女子有如“残红”般“叫人踩,变泥”不被人怜惜反遭摧残的命运,进了地狱,她也“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这就不能不感叹“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的生存处境了。这种矛盾痛苦只有爱才能够抚平。这个弱女子可以舍弃现实世界,可以舍弃天堂或地狱,但不能没有爱——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情。有的人把生存的精神力量、精神支柱寄托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比如天堂;或寄托给一个虚幻的偶像,比如上帝。但徐志摩笔下的这个弱女子既不把希望寄托在天堂,也不寄托给上帝;如果她心中也有天堂或上帝的话,那么这天堂是有着至真至美的爱的天堂,爱人便是是的上帝。“——你在,就是我的信心”,“爱,除了在你的心里,我再没有命”,“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爱,爱人,是她生活的一切;爱,成为她人生的信仰。因此,即使她不幸死了,也不是飞到天堂或下到地狱,而是要变一个萤火,“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从“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只因天上有她的爱人——那颗不变的明星。“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抒情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思绪、爱怨交织的心理矛盾,终于在爱的执著与爱的信仰中得到了舒缓和统一,并萌发出美好的愿望,闪烁着爱情浪漫而又动人的光彩。

徐志摩的这篇《翡冷翠的一夜》是摹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写成的,他用细腻的笔调,写出依恋、哀怨、感激、自怜、幸福、痛苦、无奈、温柔、挚爱、执著等种种情致,层层婉转,层层递深,真实而感人地传达出一弱女子在同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抒情主人公这种复杂的思绪,也正是诗人当时真实心境的反映。写作这首诗时,诗人正身处异国他乡(意大利佛罗伦萨),客居异地的孤寂、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痛苦等等,形成他抑郁的情怀,这种抑郁的情怀同他一贯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信仰结合起来,便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意蕴。这首诗不象徐志摩的许多抒情短诗那样,以高度的艺术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显示其魅力;它是以细腻的笔调,对一种复杂情感思绪的铺叙,对一种自由流动的心理活动的铺展,有许多细致的细节描绘,这在艺术表现上也许会显得比较错杂凌乱、纷繁来碎,然而这正吻合了抒情主人公复杂变幻的思绪。在语言上,这首诗通篇用一种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写成。口语表达不仅亲切真实如在目前,它比书面语更适宜表现“独语”;当一个人独自抒遣情怀、倾诉情感时,用口语表达方式(说话间的重复、停顿、省略、感叹等等)更适宜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自由变幻的心理活动。口语表达自然、生动、贴切、灵活多变,是这首诗的成功所在。

篇10:徐志摩《翡冷翠的夜》赏析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注释】

翡冷翠(Firenze,意大利文),现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一个城市的名字。

篇11: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比较阅读

(一)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①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mó,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huì。

(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chú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②,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个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它模样不佳,它们是顶可爱的好友,它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选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注释】

①懈啦光唧:方言,随便马虎。

②桀卜闪:即吉卜赛。

【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任选两个作答)(2分)

①诌出来( ) ②摇曳( ) ③模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任选两个作答)(2分)

①揣mó( ) ②教huì( ) ③踌chú( )

3.选文(一)中,徐先生改作文有哪些独到之处?(4分)

4.选文(二)中,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有什么效果?(4分)

5.品味下面的句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要评析。(任选一句作答)(4分)

(1)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

(2)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参考答案】

1.①zhōu ②yè ③mú(2分。每空1分)

2.①摩 ②诲 ③躇(2分。每空1分)

3.不写套话式批语;擅长大勾大抹,删去废话,留下筋骨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用第二人称可以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或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更直接和强烈地抒发感情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句(1),语言口语化、质朴形象/运用通感(移觉)的修辞,形象生动;写出了作者习作篇幅冗长而没有筋骨的缺点(或者:表现徐先生眼光的独到和个性的独特)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句(2),运用新奇的比喻/独特的想象(或者:句式整齐);写出作者回归自然、作客山中的轻松自由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篇12:湖南卷美文欣赏--《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授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大致谈来,这篇散文特色有三:

(一)层进构思,浓情渲染。全文5段,由自然及人生,由自身及他人,由“形”及“灵”依次展开。第一自然段摹绘自然的纯美诱人:正好和暖的阳光,温驯宜人的晚风,繁花幽远的淡香,烟霭不起的明净空气,伸手可采的鲜美果实……风景如画,秀色可餐,难怪作者要去“赴一个美的宴会。”第二、三、四自然段描述人生的洒脱自由。先说遨游山中的不受服饰拘束,不须踌躇自己的服色和体态:不须修饰胡发,不须着意衣衫,不须整理领结,不须在意旧鞋模样……一切随心所欲,任凭自然,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再说遨游山中无须他人管辖:只身前往,不约旅伴,不带女友,不戴“枷链”,以童心亲近自然,以性灵品味风光。只有这样,你才能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享受到灵魂的愉悦。散文一至四自然段侧重说“形”不必受到任何约束,第五自然段则侧重说“灵”也不必受到任何羁绊:遨游山中不必带书,因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都可以使我们“读得最深奥的信息”。我们只须耳聪目明,性灵健全,就可以永远的享用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书--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风光。

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描写了自然、纯真、质朴的美,并歌颂了这种纯、真、朴的美,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挥洒性灵的心声。

(二)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作诗讲究“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他的散文也有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旋律,诗的语言。这篇散文,就是用诗的语言、诗的旋律反复咏叹,创造了一个浑朴纯真、自然纯美的意境。作者的一切描绘,一切叙述,一切抒情,都是着眼于诗情画意的创设。如写自然美时,强调了阳光的适度,风息的温驯,空气的明净。描绘遨游其中的人时,强调他们的放情与自在,无牵无碍,写出了他们从形体到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真是一个毫无约束,全无挂碍的纯而又纯,朴而又朴的境界!又如写一个人漫游时,既强调了人的逍遥自得,心神愉悦,又没有忽略诗人浓郁的画意挥洒,将闲情与画意,诗情与性灵有机结合起来。青草和暖的颜色,道旁树木的阴影,林中欢唱的莺燕,僻静漫长的山径,澄蓝高远的天空,潺潺流淌的山泉,坐地仰卧、打滚欢呼的姿态,纵情狂舞、变幻不定的身影,信口放歌、自成曲调的欢唱……凡此种种,或静或动,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歌或舞,一个意象就是一幅画,一个意象就是一首诗,一个意象就是一曲歌,众多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这一意境能启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增添散文的诗情画意,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读者的心。

(三)语言灵动,修辞巧妙。徐志摩的散文,在行文上不务雕饰,不流板滞,既不过份雕琢辞藻,又不流于朴拙拘泥。文风秀美,自然灵动,读来如行云流水,似一气呵成,在自然流畅的语言中又浸透着俊俏秀丽。如第一自然段写风的片断:“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风是无影无踪,无形无味的,可是作者却拟风为人,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形有影,有情有态,可闻可嗅,可感可触。沐浴晚风,简直令人心花怒放!再如,第三自然段写独身闲逛的愉悦的句子:“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铺陈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牵绊的自由惬意,也可看出作者纵情自然、灵魂愉悦的心情。又如:“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月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这个句子写“浑朴的天真”,妙想天成,夺目生辉。把“天真”比作含羞草,娇柔脆嫩,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需要在阳光下,和风中,无阻无碍的生活,才能保持它的自然本真。可见作者对这种“浑朴的天真”是小心的呵护,苦心的追求。文章结尾写自然给予人生的启示,几乎是至理名言:“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妙用排比,扩展思维,启发心智。我们倘徉自然,阅读山水,参悟天地,不也会如徐志摩一样感悟得很多、很多吗?几乎可以说,这篇散文,通篇皆是诗一般的语言。作者游赏自然,抒发性灵,借助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巧妙地抒发了自己浪迹自然、融放自然、形神愉悦的至乐至情。

作者邮箱:xccwxx@163.net

翡冷翠①山居闲话

徐志摩

①翡冷翠,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睛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①,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颜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①桀卜闪,通译吉卜赛人,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居印度西北部,公元十世纪前后开始到处流浪,几乎遍布全球。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恣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①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②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③与五老峰,雪西里④与普陀山,来因河⑤与扬子江,梨梦湖⑥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⑦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⑧。

十四年七月

--------

①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的一条河流。

②葛德,通译歌德,德国诗人。

③阿尔帕斯,通译阿尔卑斯,欧洲南部的山脉,有多处景色迷人的山口,为著名旅游胜地。

④雪西里,通译西西里,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属意大利。

⑤来因河,通译莱茵河,欧洲的一条大河,源出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西德、荷兰等国,注入北海。

⑥梨梦湖,通译莱蒙湖,也即日内瓦湖,在瑞士西南与法国东部边境,是著名的风景区和疗养地。

⑦威尼市,通译威尼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 ⑧南针,即指南针。

作者邮箱: xccwxx@163.net

[2004年湖南卷美文欣赏--《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网友来稿)]

富春山居图赏析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笔记》的作品赏析和内容梗概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

书信闲话散文

闲人闲话散文

闲话逛街美文

闲话品茶散文

苏州闲话歇后语

山居(诗歌)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