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en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督脉,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督脉,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督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部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等部位,循行至上唇系带(龈交穴)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来,属肾。
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脐窝),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基本功能:督,有总督、督管、统率的含义。其主要功能为:
(1) 调节阳经的气血:督脉行于背部的正中,背为阳,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故对全身之阳经起到调节作用,因其能总督一身阳经之经气,故又称其为“阳脉之海”。
(2) 能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循行于脊里,上行入颅络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肾能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故督脉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篇2: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带脉
l.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基本功能: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能约束全身纵行的各条经脉,以调节脉气,使之通畅。带脉并能主司妇女的带下。
篇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冲脉
l.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起于肾,与足少阴经引支向下从气街部浅出于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2.基本功能:冲,有冲要之意。其主要功能是:
(1) 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通受十二经之气血,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当脏腑经络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溢蓄和贮存,而在脏腑经络气血不足时,冲脉则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由于冲脉能调节十二经之气血,故又称其为“十二经脉之海”或“五脏六腑之海”。
(2) 冲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其为“血海”。
篇4: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任脉
l.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基本功能: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其主要功能为:
(1) 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阴经之间的相互联系,故对阴经气血起着调节作用。因其能总任一身阴经之脉气,故又称之为“阴脉之海”。
(2) “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与妇女妊娠有关,故为生养之本,称之为“任主胞胎”。
篇5: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阴跷脉、阳跷脉
l.循行部位: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
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2.基本功能:跷,有跷捷轻健的含义。其主要功能是:
(1) 主肢体的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行至头面,能“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肌肉运动的功能,可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
(2) 司眼睑之开合: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认为跷脉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
篇6: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阴维脉、阳维脉
l.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基本功能:维,有维系、维络的意思。
《难经·二十八难》说:“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说明阳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阴、阳维脉互相维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作用。
篇7: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里,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篇8: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颌厌穴),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又折向后下方,过颊,下颈,与前脉合于缺盆后,入体腔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行至环跳穴处。
直行者:自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下行至环跳穴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篇9: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经手腕背面,沿前臂外侧中线,即尺骨、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至肩部,向前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上行至项,沿耳后(翳风穴),直上耳上角,再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阳胆经。
篇10: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十二经脉循行部位——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横行至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抵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至掌中(劳宫穴),循中指桡侧,出其端(中冲穴)。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出其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 循光作文550字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督脉(锦集10篇)




